于朝輝 王艷紅 王延兵 李高成 侯樹龍 付文濤 李 飛 董 輝 姬 雷 崔建藏
(1 肅寧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肅寧 062350;2 唐山市豐南區農業農村局 河北 豐南 063300; 3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 河北 石家莊 050031;4 河北沃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 石家莊 050031; 5 河北威遠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河北 石家莊 050031)
小麥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2020 ~2021 年度全球小麥生產總量超過7.76 億t,中國以13 425 萬t 小麥產量排名全球第一,占比超過17%。在關鍵指標上,中國小麥生產走在了世界前列,種植面積、單位產量在世界上領先。
河北省是我國冬小麥的優勢產區和主產區之一,小麥也是河北省主要糧食農作物,常年種植面積穩定在3 000 萬畝以上。2022 年秋季,河北省千方百計穩定小麥生產,小麥播種面積3 354 萬畝,較上年增加3.3 萬畝,為完成河北省糧食生產任務目標奠定了基礎,為國家的主糧安全貢獻了強大的助力。相關數據顯示,全國劃定了10.58 億畝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可保障我國95%的口糧消費量。全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占比超過54%,良種在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超過45%。培育優良品種是提高糧食產量的重要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提高單產和豐產潛力是農作物品種選育的重要目標。提高小麥單產的核心要點是良種和良法,優良品種在產量結構中具有根本性作用,配套良法是優良品種發揮和展現優勢的關鍵。
沃麥33 通過了河北省的2 次審定,適宜區包括了全省的小麥種植區域,縱跨了南部半冬性和北部冬性品種2 個類型,突出顯現了該品種的廣適性和綜合抗性,有效改變了冀中南部小麥品種越冬抗寒性差和冀中北部小麥品種急需產量提升的現狀。
1.1 生物學特性。該品種屬冬性中熟品種,平均生育期248 d,比對照中麥175 晚0.5 d。幼苗半匍匐,葉色深綠,分蘗力較強。成株株形較緊湊,株高70.3 cm。穗長方形,長芒、白殼、白粒、硬質,籽粒較飽滿。畝穗數48.6 萬,穗粒數35.9 個,千粒重48.3 g。熟相較好。
1.2 抗寒性測定。抗寒性好。
1.2.1 2020 ~2021 年度在遵化國家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進行抗寒性鑒定,試驗站設在遵化市團瓢莊鄉興隆店村,試驗田地勢平坦,土質為壤土,肥力中上等均勻。前茬作物玉米,畝產750 kg。玉米收獲后,秸稈粉碎運出。2020 年10 月3 日旋耕犁旋地2 遍,隨作畦每畝施入45%復混肥(N15∶P15∶K15)40 kg。10 月4 日劃線分區,小麥精密播種機播種,播后整平鎮壓。10 月13 日小麥出苗,10 月24 日調查基本苗,11 月18 日調查小麥冬前分蘗,2021 年分別于越冬期間(2 月23 日)、返青期(3 月11 日)目測小麥地上部凍害級別,結果分析按二次凍害程度發生最重的級別進行。3 月25 日調查死株率、死莖率,調查數據按Ⅰ、Ⅱ重復平均值。調查結果顯示:沃麥33 基本苗22.9 萬/ 畝,冬前分蘗80.2 萬/ 畝,冬前單株莖3.5 個,調查株數68.8 株/0.188 m2,死株數0.0 株/ 0.188 m2,死株率0.0%,調查莖數248.8 個/ 0.188 m2,死莖數20.3 個/0.188 m2,死莖率8.1%,地上部葉片凍害程度3 + 級,抗寒性級別為1 級,評價為好。
1.2.2 2021 ~2022 年度在遵化國家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進行抗寒性鑒定,試驗結果:2021 年10 月30 日小麥出苗,11 月14 日調查基本苗,12 月18 日調查小麥冬前分蘗,2022 年分別于越冬期間(2 月23 日)、返青期(3 月15 日)目測小麥地上部凍害級別,結果分析按二次凍害程度發生最重的級別進行。4 月2 日調查死株率、死莖率,調查數據按、重復平均值。調查結果顯示:沃麥33 基本苗19.8 萬/畝,冬前分蘗21.8 萬/畝,冬前單株莖1.1 個,調查株數59.8 株/0.188 m2,死株數0.8 株/0.188m2,死株率1.3%,調查莖數139.9 個/0.188m2,死莖數2.9 個/0.188 m2,死莖率2.0%,地上部葉片凍害程度3+級,抗寒性好。
1.3 品質測定。2022 年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品質檢測中心測定,粗蛋白質(干基)13.3%,濕面筋(14%濕基)27.8%,吸水量67.6 ml/100 g,穩定時間4.4 min,拉伸面積43 cm2,最大拉伸阻力218EU,容重823 g/L。
1.4 抗病性。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性鑒定結果,2020 ~2021 年度中感條銹病、中感葉銹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2021 ~2022 年度高抗條銹病、高感葉銹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
2020 ~2021 年度參加河北聚優小麥測試聯合體冀中北水地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20.8 kg,比對照中麥175 增產7.5%,10 個試點9 增1 減;2021 ~2022年度同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39.4 kg,比對照增產6.7%,10 個試點9 增1 減,9 個參試品種居第1 位。2 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30.1 kg,平均比對照增產7.1%。2021 ~2022 年度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2.9 kg,比對照增產5.8%,10 個試點9 增1 減,居5 個參試品種中第2 位。

3.1 適時播種。沃麥33 適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麥區中高水肥地塊種植,一般播種期為10 月1 ~20 日。10 月10 日以后,每晚播1 d,每畝增加播量0.5 kg[1]。
3.2 澆好小麥底墑水。玉米收獲且秸稈粉碎后,一般年份應抓緊時機澆好小麥底墑水,播后鎮壓,一般畝施化肥50 kg、小麥專用肥40 kg 做底肥;返青期畝追施化肥20 kg。澆好底墑水,可有效保證小麥冬前及來年小麥拔節前的水分需求,對構建良好的小麥群體結構、實現節水豐產具有關鍵作用。
3.3 科學保障基本苗。高肥水地每畝適宜基本苗18萬~25 萬,中等肥水地每畝適宜基本苗20 萬~25萬。具體畝播量應根據整地質量、種子千粒重及發芽率綜合確定,也可參照比一般品種播量降低10% ~15%播種。
3.4 綜合管理。足墑播種,播后鎮壓,一般畝施化肥50 kg 或小麥專用肥40 kg 做底肥;返青期畝追施化肥20 kg。及時防治葉銹病等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