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經濟活。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2024年政府工作首要任務。金融是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面對形成新質生產力這個時代課題,金融需要為經濟社會向“新”發展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寫好這張答卷。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研究員歐陽衛民在接受《經濟》記者專訪時表示,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與金融強國建設相輔相成,金融業要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以新質生產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經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了九項重點任務,其中“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被放在首位,突出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把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邏輯起點。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對于我國經濟產業發展有何助益?
歐陽衛民:新質生產力本質上是將科技創新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形成具有代際飛躍特征的新能級生產力?!靶隆敝傅氖且环N新的生產力,強調依托新技術,創造新產品,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新動能;“質”指的是高質量生產力,強調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技術含量高,生態效益好,可持續能力強的生產力方式。
新質生產力是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相匹配,更能體現我國未來發展張力的生產力方式,它為我國創新驅動發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指引,指明了方向,找到了著力點。
新質生產力科學地揭示了新科技革命條件下科學技術在生產力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有利于我們進一步增強發展新動能、構筑經濟發展新引擎、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新質生產力,說明當前解決經濟發展面臨的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等問題,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孕育的技術成果已經到了爆發的臨界點,人工智能、可控核聚變、量子、光子、生命科學、商業航天等顛覆性技術、前沿技術進入加快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窗口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提到以顛覆性技術、前沿技術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體現了黨中央對于加快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最新成果在我國率先實現產業化的迫切期望,也凸顯黨中央對于新一輪科技革命在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中的支撐作用高度重視,更彰顯了黨中央對新質生產力在培育我國競爭性新優勢、贏得未來發展主動權方面的更高要求和目標。
中國相對于美國,在化學和材料科學領域優勢突出,生態環境、農業科學、社會科學有望形成新高地,信息科學、物理數學競爭激烈,地球科學、生物科學差距拉大,臨床醫學、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相差最大。我們要揚長補短,有信心、有能力在新質生產力形成與發展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經濟》: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提到“新質生產力”。2024年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如何正確認識與把握新質生產力的時代內涵?
歐陽衛民:在數字經濟百舸爭流的時代大潮中,新質生產力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主旋律,更是數字經濟時代大國博弈的重器。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時強調,“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質生產力”,為新時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對于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國應以新質生產力搶占制高點,引領新技術革命發展,搶先培育新興產業,構建大國重器的競爭優勢,率先抓住未來發展機遇。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是新動能、新優勢的必然要求。新質生產力是科技創新在其中起主導作用的生產力,是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其主要載體是產業,核心引擎是創新。要適應科技創新范式變革、模式重構的新需求,統籌布局新質生產力,圍繞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構建新質生產力生態體系,打造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增長極。
重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產業發展新動能;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仗扉_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實現融合發展。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相互關聯,形成一批顛覆性技術和重大原創成果、培育一批行業領軍企業,進而形成若干全球領先的新興未來產業集群。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全要素配置。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科技創新體制和制度環境;優化升級傳統基礎設施,完善新型基礎設施,打造新質生產力的基礎保障;以新型舉國體制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攻關,強化新質生產力的科技支撐;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構建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數據要素產權制度體系;加大新質生產力所需人才的培養力度,為加快提升新質生產力水平提供人力資源的強力支撐;加速構筑新質生產力的人工智能核心競爭力。
精準布局創新鏈,發揮創新鏈對產業鏈的支撐作用。在創新領域,圍繞產業鏈布局重點、供應鏈安全堵點精準布局,加快建設一批研發應用中心,讓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解決科研與經濟發展脫節問題。加強技術體系、創新體系和創新生態建設,精心組織跨學科和跨產業集成,實現技術單元、關鍵技術的集成和關鍵領域的突破,提升集成創新水平。
以科技創新引領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健全國家實驗室體系,深化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尖端企業之間的科研合作,加快建設跨學科、大協作、高強度的協同創新平臺。建立完善競爭性項目支持和穩定性機構支持相結合的基礎研究投入機制。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協同攻關,在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領域突破“卡脖子”問題。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全方位系統推進
《經濟》: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全局。如何穩妥推進?
歐陽衛民: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全方位、系統推進。
首先,要有原始創新、源頭創新和顛覆性創新作為底層支撐。加快新增新質生產力,關鍵在于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本質是以顛覆性技術前沿技術等硬科技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的過程。要加快部署一批牽引未來經濟增長的重大科技項目、重大科技工程、重大新型基礎設施,加快前沿顛覆性技術和原始性創新的預測研判和“技術意外”預警,圍繞國家需求,精準識別和投資具有使命導向和戰略意義的重大源頭技術、前沿技術、未來技術,鼓勵社會廣泛參與;圍繞國家發展和安全重大應用場景凝練關鍵科技問題,形成以場景帶動科研攻關、成果轉化和產業培育的新模式,加快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其次,要突出創新人才這個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形成基于人才的創新。正如司馬光所說:“無親疏、新故之殊,惟賢、不肖之為察……舉之以眾,取之以公……待其無功,然后退之,有功則進之……”(《資治通鑒·唐紀四十一》)
再次,要高標準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基礎性制度環境。在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方面,要加快推進技術和數據要素市場化建設,推進數據確權、人工智能、基因技術、自動駕駛、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前沿領域立法工作,健全權利保護、交易流通、開放共享、安全論證、利益分配等基礎制度。
最后,財政、金融要助力。資本或資金是生產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三要素之一。因此財政、金融部門要主動作為,轉變觀念,善于作為,助力新質生產力形成和發展。
金融助力新質生產力形成和發展
《經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金融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金融不可或缺,如何更好激活金融活水?
歐陽衛民:首先,固定收益型債權產品或者說貸款和債券融資占比極高的金融供給側不適應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固定收益型債權產品是風險厭惡型產品,既不求收益共享,也不肯風險共擔,完全不適應既可能大獲全勝也可能徹底失敗的科創企業的金融需求。
其次,股權融資特別是產業基金最適合新質生產力融資需求。股權融資特別是PE/VC,遵循的是“風險共擔、收益共享”原則,最適合科創企業金融需求。下面做一個推演:
假定100個科創企業,每家貸款或發債1個億,共100個億。再假定年利率或收益率固定5%,預期利息收入5億,則債權人保本線上企業完全失敗率只能在5%—4%之間。所以債權融資要求企業成功率非常之高即95%—96%。
現在假定采用股權融資,企業數和每家融資量一樣。再假定成功企業回報率為3倍,股權投資人只需要企業成功率在1/3,即可達到債權融資人要求的企業95%—96%成功保本線。它的秘訣在于:股權投資者敢冒2/3概率失敗的高風險,去追求1/3概率成功的3倍及以上高額回報。
所以,支持科創企業,需要大力發展股權投資??上д瓶刂袊鐣蟛糠纸鹑谫Y源(資金)的銀行卻不允許介入股權投資,這等于事與愿違、南轅北轍、心有余而力不足,有錢的不讓投,讓投的沒有錢。因此,必須從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入手,改變這種金融供需脫節狀況。讓有錢的既可以放貸,也可以投資。
最后,修改《商業銀行法》,允許銀行做科創企業股權投資,是當前金融助力新質生產力形成與發展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法律規定商業銀行基本上不能做投資業務,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條 "商業銀行可以經營下列部分或者全部業務:(一)吸收公眾存款;(二)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三)辦理國內外結算;(四)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五)發行金融債券;(六)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七)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八)從事同業拆借;(九)買賣、代理買賣外匯;(十)從事銀行卡業務;(十一)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十二)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十三)提供保管箱服務;(十四)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其他業務。經營范圍由商業銀行章程規定,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商業銀行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可以經營結匯、售匯業務。
第四十三條 "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托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結合我國企業債權和股權融資狀況,截至2023年9月,我國人民幣貸款存量占社融存量的比重為62.5%。以企業債券和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之和衡量的直接融資比重為11.5%。其中,企業股權融資占比僅為3%。從企業融資角度看,2022年,我國非金融企業股權融資占比為7.5%,遠低于美國八成以上的股權融資比重。
可見,資本不足、股權融資困難嚴重阻礙科創企業創立和發展。這種狀況一定要改變。因此建議,修改《商業銀行法》,允許銀行下設專業投資公司參與科創企業股權投資,與科創企業收益共享、風險共擔,提高全社會股權投資比重,助力新質生產力形成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