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湘香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習是一個互相促進的過程,如果將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更好地融到課堂學習中,讓課堂對于孩子而言由被動聽課轉為合作“打怪”,能有效提升課堂活力。但是,在平時的課堂中可以發現,不少小學課堂進行的小組展示有些空洞,給人的感受是在走形式。如何將小組合作學習真正落實到語文課堂中,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呢?下面結合五年級語文教學經驗,淺談小組合作打造高效小學語文課堂的方式。
一、建立人人參與的合作小組,提高團隊合作能力
學生進入五年級后,自主能力增強了很多,也有了更多關注他人和關注集體的意識。通過合理的安排座位,實行學生差別性的分組,能更好地將孩子們凝聚起來。
例如,我們班的小組安排是按照人數分為8 組,每組6-7 人,按綜合能力確定8 個組長,每組先讓組長自己挑選組員,老師根據他們的意愿進行微調,按學習能力、性格特點合理安排座位。確定小組后,召開組長會議,小組內組長再組團商討,確定組內隊員的職責和學期奮斗目標、口號。在小組內,每個人都有明確的任務和職責,學習落后的學生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時,由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進行一對一幫助,慢慢地讓學習落后的學生消除對學習的恐懼。當學習有了自信,嘗到了學習的甜頭,難題也就慢慢迎刃而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知識得到了再一次鞏固,實現了合作共贏。
二、設計合理的獎懲制度,培養競爭意識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評比貫徹始終,結合班級管理經驗,我將個人學習積分制改進為小組學習積分制。當然,孩子還不夠自覺自主,這就需要任課老師對于小組合作實行一些合理的獎懲制度,在小組中既要體現出個人,在個人競爭中又不能忘了團體,將小組積分和小組內成員課堂中各方面表現掛鉤。
例如,小組成員回答問題的次數、回答的正確率、小組合作探討時是否認真等,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時刻關注,并在黑板上進行積分比賽,這樣就形成小組內團結合作,各小組之間的良性競爭,提高語文課堂學習積極性。通過小組學習情況記錄表、個人和小組的加分扣分細則,有憑有據評選小組先進個人、優秀小組、優秀小組長等。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孩子們動力滿滿,每次評比結果出來時,獲評優秀的小組和個人會更有動力;沒有評到獎的小組和個人也會積極進取,形成了良性競爭的氛圍。這樣的方式,無形中督促了孩子進步,也對規范學生行為等形成一定的約束。
三、持續推進小組合作、培養自我管理創新能力
通過持續建設小組合作競爭的學習方式,孩子的自我管理、創新能力也逐步增強。例如,在執教“人物描寫一組”《兩莖燈草》中,我就放手讓小組展開合作,體會課文中嚴監生的人物形象,讓孩子創造性地將課文中嚴監生臨終前的場景表現出來,通過情景表演來體會人物形象。
各小組領到任務后都積極準備,提前劃分好角色,結合課文來創作臺詞和道具。大家的學習興趣變得很濃厚,為了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故事背景,學生主動利用課余時間查找資料并進行小組討論。在他們的精心準備下,這堂課呈現得十分精彩,只需要老師進行適當引導,孩子們就能總結出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學習重難點也順利解決了。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完成對這堂課重點知識的掌握,這遠比教師單方面灌輸知識有效果得多,而且培養了孩子的自我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強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新課程標準理念下的一個重要理念是“以生為本”,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淡化一味灌輸的痕跡,突出學生參與課堂學的過程,小組合作使學生真正在課堂中釋放個性與活力,體驗課堂學習的樂趣。當然,小組合作與建設不能一蹴而就,學生是發展中的個體,語文課堂學習與小組的建設管理如何實現良性互補也是在發展中前進,作為語文老師,如何打造活力、智慧、高效的語文課堂,值得繼續探索、探究。
參考文獻:
[1]范梅.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研究[D]. 貴州師范大學,2014.
[2]賈會娟. 禹州市潁川街道辦事處春觀小學,素質教育論壇,2013 年第16 期46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