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英
初識何宇紅老師是在十幾年前,一次去烏山鎮的八曲河小學學習何老師的習作課堂。她首先播放一段80 歲高齡的趙爺爺帶著孩子們植樹的視頻,然后指導孩子們抓住人物動作、語言、神態、外貌、環境、心理等特點,具體地有條理地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精彩的課堂,仿如昨日。她卻悄悄地走了,走得那么匆匆,走得那么艱難,抗癌6 年,她是何等的痛苦與堅強。
后來加入何宇紅名師工作室,接觸的機會便多了,作為首席名師的她,帶著所有的名師和學員一起努力,上教研課、做講座,寫下水作文、師生同讀共寫、研究課題等。每一個環節都留下了她奮斗的足跡,灑滿辛勤的汗水,播撒智慧的種子,只為放飛明天的希望。
在文學的道路上,我離不開她耐心細致的指點、引導與鼓舞。記得第一次投稿,她指導我:“日記要有日記的格式。‘一束微光一份希望是大標題,下面的日記內容還可以增設小標題。圖片你自己提供原生態的比較好。”她經常說:“真實的文字才有力量,只有從本真出發,才能寫出更好的文字……”在何老師的鼓勵與指導下,因生活瑣碎許久不執筆的我重燃寫作熱情,也有刊物向我伸出綠色橄欖枝。她以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和改變他人,為別人帶來快樂和幸福,這是真正的光芒所在。
這么多年來,她一邊與病魔作斗爭,一邊在義務宣講雷鋒的故事,給孩子們講,讓精神文明之花在校園綻放;給婦女青年們講,讓和諧社會沐浴友善的陽光。她還在抗癌期間完成一部又一部不朽的著作,撰寫一本又一本關于雷鋒精神的書籍,她向青少年傳播雷鋒精神,號召人們學習雷鋒的品質。
她最新出版的《雷鋒,我們時代的精神坐標》一書,用口語化語言講述雷鋒的故事,讓青少年兒童讀起來通俗易懂,用生動具體細節的動作描寫充盈雷鋒的形象,在每個故事結尾都為它所預示的雷鋒精神作了總結概括。一個個故事就是一粒粒種子,播撒在孩子們純潔的心田,抽枝長葉。她不斷傳播、傳承雷鋒精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雷鋒精神。其實,她也稱得上這個時代的精神坐標與道德模范。
她如同皎潔的月色,從來沒有私光。這一束光,引領一個個農家孩子走出泥濘小路,融化一處處物欲充斥的冰堆雪塊,也一次次在人們心中定格她明媚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