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微金融領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全國看浙江,浙江看臺州”。2015年12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臺州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八年來,臺州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風險為改革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金融穩保經濟穩、以金融活促經濟活,省市縣聯動、政銀企協同,出臺一系列基礎性、關鍵性、首創性改革措施,有效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狀況,逐步探索出一套“專注實體、深耕小微、精準供給、穩健運行”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臺州模式”。相關做法曾多次在全國性會議上作經驗介紹,并被復制到其他地區和機構,取得了良好成效。
從2015年末到2023年末,臺州小微企業貸款客戶數量從24萬戶增長至59.85萬戶,覆蓋率實現了顯著提升;同時,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激增至8164.11億元,增長了3.5倍,其在總貸款中的占比提高至51.15%,超全國平均水平近20個百分點;信用和保證貸款占比由40%增加到59.73%,融資難得到有效化解;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從1.58%下降到0.46%,資產質量位列全國前茅;連續13年實現小微企業貸款“三個不低于”①或“兩增兩控”②目標。
臺州小微金融主要特色
臺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發祥地,民營經濟發達,小微企業眾多,截至2023年末,全市在冊市場經營主體91.44萬余家,其中,企業27.51萬家,個體工商戶62.95萬家。臺州目前已經建立了一個包括六大國有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以及農村中小金融合作機構和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在內的多級金融服務體系。這一體系與保險、證券及期貨機構和各種規模的金融中介機構一道,共同構成了臺州的金融服務網絡。臺州是全國唯一擁有3家城市商業銀行的地級市,多年來逐步構建起了與實體經濟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其中小微金融服務在全國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展現出多元化的特色鮮明的服務格局和模式,創出了具有全國廣泛影響的臺州小微金融品牌。
小微金融服務方式獨特。以3家城市商業銀行為代表的臺州小微金融服務機構,致力于服務小微企業和農業市場,采取“小客戶”戰略開拓“大市場”,深耕小微金融領域,創新性地發展出一套符合自身成長的商業模式和微貸技術,并且這些模式得到了推廣和復制。其中,臺州銀行采用的“十六字”信貸調查方法和“三看三不看”風險評估技術,浙江泰隆商業銀行的“三三制”服務模式以及“三品三表”征信技術等,都是創新成果,有效提高了批量獲客、交叉營銷和征信風控的實效。另外,各商業銀行積極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金融科技賦能傳統小微金融服務模式,建設智慧銀行,這些措施對服務效率的提高和服務成本的降低,都起到了顯著作用。
小微金融服務體系健全。臺州的小型法人金融機構眾多,形成了一個多樣化、分層、具有差異性的小微金融服務體系。包括國有及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內,已建立超過400家多種形式、高效靈活的小微企業專營金融服務機構;3家城市商業銀行已成為專注于小微企業服務的銀行;各農商行發揮網點優勢,為鄉村振興和地區經濟發展提供金融助力;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也專注服務小微客戶。
小微金融服務立足普惠。臺州銀行業金融機構貼近民眾,服務的重心持續向下,融資門檻不斷降低,小微金融的普及率不斷提高,小微金融普惠性得到有效體現。轄內各國有、股份制銀行幾乎都是各自系統內小微金融服務試點行;實施差異化利率定價機制,保證擔保方式貸款占比超60%,滿足小微群體差異化融資需求。為滿足個性化需求,各金融機構設計了數百種不同類別的小微金融產品,如臺州銀行推出的“小本貸款”“組合易貸”“容易貸”,泰隆銀行推出的“支小貸”“長青貸”“易企貸”,民泰銀行推出的“商惠通”“稅貸通”“光伏貸”等,金融產品創新走在全國前列。
小微金融服務理念超前。臺州銀行業金融機構堅持為小微客戶提供“客戶至上,與小微客戶共同成長”的優質金融服務。例如,中國工商銀行臺州分行在全國工行系統率先出臺中小企業貸款管理辦法,相關經驗推廣至全國;3家城商行較早推行“客戶經理制”,客戶經理占員工總數的50%左右,采取網格化的市場開發管理機制,客戶經理跑市場、入廠區、走社區、進村居,主動貼近客戶,在車間、倉庫、田間地頭與小微客戶交朋友,及時為其提供精準金融服務,力所能及地幫助小微客戶;有關金融機構首創“金融夜市”概念,在國內較早實行網點彈性工作時間制度,延長營業時間,以服務更多小微企業客戶。
臺州小微金融改革創新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2012年,臺州市成為浙江省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2015年,臺州市成為國家級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為保障臺州小微金融改革創新各項工作任務穩步推進;2016年3月,省、市兩級相繼成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市委書記、市長任臺州市領導小組雙組長,市長同時兼任省領導小組副組長,統籌協調、上下聯動、協作推進。對照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聯合印發的《浙江省臺州市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總體方案》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浙江省臺州市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臺州分年度制定重點工作任務清單90項、工作要點40項,逐一明確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扎實推進小微金融改革創新工作。
到2023年末,臺州市金融機構的存款余額和貸款余額均顯著增長,顯示了金融活動的活躍度和增長潛力,不良貸款率得到有效控制,低于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臺州轄內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44家,其中地方法人金融機構20家,臺州銀行、浙江泰隆商業銀行、浙江民泰商業銀行在全國12個省份設立超過1100家網點(含村鎮銀行)。
通過卓有成效的小微金融改革創新,臺州顯著提高了小微企業融資覆蓋率,有效降低了融資成本,擴大了融資規模,提升了金融服務質量,優化了金融生態環境,圓滿完成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任務,于2022年通過終期評估。主要創新措施和成效如下。
首創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構建大數據公共征信體系,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在臺州市政府的支持下,人民銀行臺州中心支行牽頭,于2014年7月建立了國內首個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該平臺不斷升級,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目前已接受全國各地數百批次考察團的學習考察,成功復制推廣到浙江部分地市以及四川、福建等地。
臺州市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將原本分散在各個部門的涉企信用信息統一標準化地歸集、關聯整合和聯通共享,截至2023年12月末,歸集36個部門340個大類4000多細項4.77億條信用信息,實現對全市91萬多家市場主體的信用建檔,顯著降低了貸款前調查成本,審批時間顯著減少,被譽為小微企業信用服務的“臺州模式”。該平臺也是浙江省首批創新試點單位和全國唯一一個上鏈的地方政府性平臺,于2020年9月納入長三角征信鏈試點。臺州23萬多家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因此得以上鏈,從而實現了更大范圍內的數據共享。
依托臺州市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的公共信用數據和征信服務支撐,臺州已創新構建了數智金融平臺、“微綠達”“數融通”“初創期科技企業‘科技屬性+小微信用’雙維評價”“小微企業信用貸款評級”、農創客“數字畫像”、精準“擴中”“提低”、外貿線上融資對接、科技型企業融資優先精準對接“白名單”、新冠疫情復工復產融資產品專區等一系列全國首創或領先的金融服務跨場景應用,還通過平臺精準高效地開展民營小微企業融資破難行動、拓展“首貸戶”、推廣“貸款碼”、發放“抵息券”、推介商標權和專利權質押貸款產品等。截至2023年12月末,平臺入駐活躍查詢用戶(金融機構)2906個,累計查詢1587.76萬次,月均查詢超14萬次,大大節省了征信、授信和放款時間。以臺州市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為基礎,臺州持續發力促進銀企融資在線高效對接合作。
首創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構建地方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破解企業增信難問題。臺州市政府于2014年通過“政府出資為主、銀行捐資為輔”的方式,創新性地設立了全國首個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臺州信保基金),解決了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臺州信?;鹗讋摗岸恕憋L險代償機制,即在借款人出現資金鏈緊張或者斷裂問題,造成貸款逾期、不良乃至呆壞賬時,觸發擔保連帶責任,銀行承擔20%風險,擔保機構承擔80%風險。通過戰略合作,浙江省融資再擔保有限公司、臺州信?;鸩扇?∶1的比例分擔所承擔的“80%風險”,有效提升擔保規模放大效應和風控能力。該項做法成為國家、浙江省等地政銀擔風險分擔機制的基礎模型。
2020年11月,臺州信?;皤@得了國家級的認可和資金支持,其經驗也開始被推廣至全國多地。截至2023年12月,臺州信保基金業務覆蓋全市10個縣(市、區),合作銀行達44家,實現本地銀行業金融機構100%覆蓋;累計為57400家市場主體承保117819筆貸款,擔保金額合計987.78億元;單戶擔保金額500萬元以下項目在保余額占總在保余額的93.62%,戶數占99.45%;100萬元以下項目在保余額占總在保余額的52.1%,戶數占87.86%;資本金放大倍數達11.59倍。單體業務規模穩居全國地級市前列,主要經營指標普遍高于全國和浙江省的平均水平。
從首創到引領,九年來,臺州信保基金累計推動當地GDP增加1700億元左右,帶動社會貸款增量超過980億元,服務近6萬家小微客戶,創造稅收20億元,帶動就業120萬人次左右,彰顯了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鄉村振興和助力共同富裕的社會責任,成為浙江省唯一一家連續五年(2018—2022年)被評為支持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先進單位的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多次獲得國家、浙江省、臺州市有關政府部門的肯定和嘉獎,多項實踐經驗成為國家推廣的政府性融資擔保業務模式的示范標準和基礎原型。
“深耕小微、精準供給”有機結合,形成小法人銀行“伙伴式”金融服務體系。多年來,臺州轄內20家本地銀行通過不斷的技術革新,開發了一種針對小型企業的微型貸款服務,創造了一種旨在服務小企業的金融模式,展現了銀行與企業雙方“小”的合作特色。3家城市商業銀行采取了一種社區化、標準化、便捷化的運營策略,并且通過精確的信用評估來降低借貸門檻,實現了風險控制下的易接近信貸政策目標。這3家銀行的小微金融服務和微貸技術已在全國多個城市成功推廣。信用貸款和保證貸款的比例均超75%,服務的客戶超過一百萬,平均每戶貸款金額不足五十萬元,而貸款金額在五百萬元以下的客戶占了99%以上。
近年來,依據自身客群和業務特色,地方法人銀行加大數字化轉型力度,建立數據驅動的業務創新和服務增效,構建金融服務與非金融服務融合的新生態。例如,臺州銀行搭建“小微金融服務智慧平臺”,建成線上線下融合的“數據驅動、線上流程、行業專家、現場交叉”的小微金融服務新模式,加快建設“平臺賦能銀行”;浙江泰隆商業銀行打造無處不在的智慧銀行,對小微客戶精準畫像,以數據驅動市場化利率定價,基本做到“一戶一價”“一筆一價”和“一期一價”;浙江民泰商業銀行將“跑街”與“跑數”有機融合,應用金融科技打造營銷、產品、風控、運營等多個數字化“根據地”,持續優化業務流程,提升客戶體驗,升級小微金融數字綜合服務能力。
“有為政府、有效市場”同步發力,形成政銀聯動、持續向好的地方金融生態體系。在3家城商行的管理上,臺州市政府秉持開明包容的理念,做到“參股不控股、放手不撒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臺州作為全國首批開展商標權質押融資的試點城市之一,已經建立了與國家商標局的數據直連,簡化了注冊、評估等核心程序,并推出了在線服務。截至2023年末,全市辦理商標質押登記4423件,累計實現商標質押融資694.14億元。開展全國首個動產質押融資試點,探索以二手車、設備質押等創新型擔保物融資為突破,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積極開展應收賬款、股權、排污權、專利權、海域使用權、承包土地經營權等各類權利質押融資,截至2023年末,全市共發放商標權、專利權、排污權、應收賬款等四類無形資產抵押貸款19250筆、2178.74億元。
以“群眾辦事最方便、金融服務最優化”為奮斗目標,2017年,臺州創新推出“政銀聯通”工程,將涉及工商企業登記、社保就業登記等領域的173個事項接入全市銀行窗口“一站式”代辦,最大限度讓群眾和企業辦事“就近跑一次”“高效跑一次”,實現“政府少投入、銀行增客源、群眾得實惠”三方共贏。
作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近年來,臺州不斷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深入實施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扎實推進信用數字化改革,出臺全國首個企業信用促進領域地方性法規——《臺州市企業信用促進條例》,規范開展信用監管,“信用臺州”正成為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在2022年6月全國城市信用監測排名中,臺州位居261個設區市第6位。
《臺州市小微企業普惠金融服務促進條例》已于2023年7月1日生效,這是全國首個專注于促進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地方性法規。該法規對于總結改革經驗、優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以及助力臺州成為小微金融改革的示范區具有重大意義。
另外,臺州還設立臺州小微金融學院、浙江(臺州)小微金融研究院等研究教學機構,編制發布全國首個小微金融指數,扎實推進“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標準化”國家級試點建設,原創發布“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信用信息服務規范”“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運行規范”等十項標準,構建起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標準化體系。
扎實推進“融資暢通工程”,持續為小微企業降本減負。探索地方財政與銀行讓利聯動直達惠企新機制。臺州出臺《金融支持高質量發展"推動臺州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18條》,推進金融穩企紓困,推動穩進提質。2020年,臺州在省內首次發行了規模達1億元的“抵息券”,通過市縣兩級政府與地方銀行合作出資,支持了困難小微企業,覆蓋約392億元的貸款,惠及超過27135家企業。發揮好貨幣政策的牽引作用。臺州充分利用支農支再貸款、再貼現和兩項直達工具惠及小微企業,推動法人銀行辦理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和發放信用貸款,金額居全省地市第一。2022年轉換設立的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激勵金額居全省地市第一。2021年以來發放再貸款321.18億元,帶動引領利率持續下行至歷史低位。
著力解決續貸轉貸難、首貸難等問題。臺州推動銀行機構開展“零門檻申請、零費用辦理、零周期續貸”的無還本續貸業務,建立“正面清單+負面清單”,創建“線上續貸中心+線下續貸體驗區”,破解小微企業續貸難題,降低轉貸成本,提升轉貸效率。截至2023年末,全市辦理無還本續貸余額達1530.8億元,同比增長42.53%,規模居全省前列。2021年以來,持續開展首貸戶拓展專項行動,累計拓展小微企業首貸戶4.05萬戶。
深入實施“鳳凰行動計劃”,推動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做優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抓住長三角一體化和資本市場注冊制改革機遇,臺州深入實施“鳳凰行動”和“上市100行動”,推動本地企業發展和資本市場的擴張,推動企業“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市做強”,為企業提質升級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務。在浙江股交中心創新設立“臺州小微板”,探索打造“雙創苗圃板”,著力培育科創型企業,使之成為引領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通過設立試驗區,臺州的資本市場板塊不斷壯大,新增上市公司達39家,使全市上市公司總數達到72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68家,繼續保持全國非省會地級市第4位。全市新三板掛牌企業41家,省股交中心掛牌企業1249家。
發揮政府產業基金引導作用。設立臺州基金創新園區,出臺《臺州市人民政府關于臺州基金創新園區扶持政策的若干意見》,積極引進培育各類投資資金。發揮政府產業基金的引領撬動作用,引導基金投向以科創型、人才型為重點的臺州本地實體企業。支持地方法人銀行通過發行各類債務工具和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積極拓寬銀行主動性負債和資產證券化渠道。臺州銀行成為全國首家發行永續債的城商行,浙江泰隆商業銀行成為全國首家發行小微綠色金融債的銀行。
臺州市加快創建小微金融示范區
潮涌臺州催人進,奮楫揚帆正當時。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臺州將以山的硬氣、海的大氣、水的靈氣、人的和氣、拼的豪氣,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同步推進民營經濟示范城市建設和小微金融示范區創建,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市、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而努力奮斗!
下階段,臺州將堅持政府統籌、市場主導、監管協同、上下聯動,對接基層所需、企業所盼,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健全多層次小微金融機構組織體系,優化小微金融重點領域產品服務,支持小微經營主體可持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國家戰略有效實施,提升民生領域金融服務質量,發揮小微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作用,推進中小銀行改革創新和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堅決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提升社會公眾金融素養和金融能力,健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提升小微金融法治水平,加強政策引導和治理協同,健全重點領域信用信息共享、風險分擔補償等機制,努力實現基礎金融服務更加普及、小微經營主體融資更加便利、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更加有力、金融消費者教育和保護機制更加健全、金融風險防控更加有效、金融配套制度機制更加完善。
(作者系浙江〔臺州〕小微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責任編輯:孫"爽
976639255@qq.com
①"三個不低于: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小微企業貸款戶數不低于上年同期戶數、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②"兩增兩控:“兩增”即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以下(含)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同比增速,有貸款余額的戶數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兩控”即合理控制小微企業貸款資產質量水平和貸款綜合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