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興則金融興,金融活則經濟活。中國工商銀行臺州分行(以下簡稱“工行臺州分行”)緊緊圍繞臺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扎根地方、腳踏實地、服務實體,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金融助力,堅定做小做微戰略定力,探索與臺州市更加契合的普惠金融發展路徑。截至2023年末,工行臺州分行普惠貸款余額達397億元,較年初增加101.4億元,全年增量首次突破100億元;普惠客戶數達2.5萬戶,較年初凈增6338戶;普惠貸款不良額為6627萬元,不良率為0.17%,資產質量保持優良水準。
臺州經濟金融運行情況
臺州是長三角城市群26個城市之一,地處浙江“南北中心點、海陸交界處”,居山面海,平原丘陵相間,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下轄椒江、黃巖、路橋三個區,臨海、溫嶺、玉環三個縣級市,天臺、仙居、三門三個縣以及臺州灣新區,分設61個鎮、24個鄉,常住人口668萬人,城鎮化率63.9%,低于浙江省平均水平9.5個百分點,在浙江省內僅高于衢州和麗水。
從經濟金融上看,GDP增長較為平穩。2023年實現生產總值6240.7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334.03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628.43億元、增長1.3%,第三產業增加值為3278.22億元、增長7.2%,三次產業結構比為5.4:42.1:52.5。臺州金融環境優渥,轄內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46家,除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外,還包括臺州銀行、泰隆銀行和民泰銀行三家本土成長起來的城市商業銀行等。截至2023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56萬億元、同比增長12.2%,貸款余額1.6萬億元、同比增長16%。
從產業結構上看,主要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民營經濟活躍。臺州是中國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發源地,也是民營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臺州民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全市在冊民營經營主體近70萬戶(其中民營企業22.2萬家、個體工商戶46.6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5%以上,創造了全市86%的稅收和80%的生產總值。二是專業市場發達。臺州是專業批發市場發源地之一,起步于1982年,其路橋日用品商場曾是浙江省三大交易市場之一。2023年末擁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304家,成交額達1281億元,其中年成交額超億元的市場有131家。三是產業集聚發展。“塊狀”經濟特征明顯,形成了“一村一專業、一縣一品種”的特色經濟格局,被形象地稱為“小狗經濟”。單體來看,企業個體規模偏小,億元以上企業僅占全部規上企業總數的23%、10億元以上僅占1.2%,但分工細致,專業化精細化程度極高,有300多種產品在國內外細分市場上占有率排名第一。整體來看,臺州已形成21個產值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68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其中汽車及零部件、通用航空、模具與塑料、醫藥醫化、智能馬桶、縫制設備、泵與電機是當前臺州市委、市政府重點培育的“七大千億產業集群”。
工行臺州分行發展概況
工行臺州分行現有10家一級支行、1家本級營業部、83家營業網點,其中核心網點20家、綜合網點52家、一般網點11家,本部設有16個內設部室,共有員工1972人。員工隊伍平均年齡38.2歲,其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83.9%,在職黨員占比40%,消除部室、網點黨員空白點,實現網點主要負責人黨員全覆蓋。同時,工行臺州分行先后被總行確定為大零售業務“率先發展”試點行、總行級小微樣板中心,相繼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第五屆全國文明單位、全國金融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浙江省黨建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連續四年榮獲“民企最滿意銀行”稱號。
該行多年來堅定“做小微就是做未來”的理念,著重傾斜資源,加大普惠金融領域的信貸投貸。近三年來,普惠業務保持快速發展,貸款年增長均在30%以上,客戶年平均增長率30%以上。
優化普惠金融機制,支撐業務發展
基本制度方面,在上級行普惠金融“五專”①經營機制的框架下,工行臺州分行結合臺州普惠業務發展實際,進一步優化政策制度,規范小微信貸業務經營管理。
產品體系方面,通過強化內外部數據要素協同,沿著數據、鏈條、資產搭建起信用類“經營快貸”、交易類“數字供應鏈”、抵質押類“網貸通”三大數字普惠產品體系,并創新推出余值貸、農戶e貸、政采貸等分行特色場景,豐富普惠產品供給。
考核激勵方面,在KPI考核中進一步加大普惠金融業務指標的權重,突出對普惠增量擴面的考核。優化對網點普惠業務考核,增加普惠貸款和戶數考核權重。加大專項工資激勵費用和專項營銷費用保障力度,激發基層行辦普惠的內生動力。
保障支持方面,一方面優先安排專項規模。工行臺州分行充分發揮大型國有銀行社會責任擔當精神,主動向上級行爭取政策傾斜,為小微企業提供專項規模保障,確保滿足小微企業用款需求。另一方面切實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積極響應監管部門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工作要求,將該項內容納入“一把手”工程,持續加大減費讓利力度,確保相關政策層層落實、執行到位。2023年,工行臺州分行進一步主動降低普惠貸款利率,一年期普惠貸款利率最低達到3.0%,全年新發放普惠貸款平均利率為3.44%,較2022年下降38個基點,近三年來普惠貸款利率連續下降,共下降了86個基點。同時嚴格落實原銀保監“七不準、四公開”服務價格管理和央行減免小微企業手續費的相關要求,杜絕違規收費行為或變相轉嫁服務成本。
風險管理方面,嚴格執行上級行小微存續期管理、普惠領域不良資產處置等文件精神,優化存續期管理、清收處置等政策流程。加強預警監測,充分運用數字化手段,高效收集、整理、下發各類內外部風險信息,助力風險防控。
優化數字普惠模式,助力業務轉型
工行臺州分行借助總行數字普惠中心升級揭牌的契機,切實發揮“數字工行”的融合優勢,圍繞對外“觸達客戶、提升價值”、對內“減負基層、賦能員工”的主軸主線,優化完善數字普惠發展模式。
加大創新力度,打造更加豐富的普惠產品體系和更加便利的客戶體驗。一是積極推廣線上抵押類產品e抵、e企快貸,產品應用“后臺大數據+前臺標準化+智能化”審貸模式,實現押品在線評估、系統自動審批等相關功能,最大程度優化業務流程,提高業務處理效率。產品開通個人版和企業版兩個版本,借款人可分別從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渠道申請融資。二是加速推進信用貸款增長,依托總行的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分析進行客戶篩選,采用主動授信和大數據模型跑數相結合模式,為小微企業提供不超過300萬元的小額信用貸款授信。額度通過手機銀行推送給客戶,實現全流程線上操作,滿足小微企業小額、高頻的融資需求。目前工行臺州分行經營快貸場景已有十幾類,如對接稅務部門的“稅易貸”、服務商戶客戶的“商戶貸”等。在此基礎上,迭代升級經營快貸產品,新一代產品較之前具有開放申請、通過率高、提款靈活、管理精細等產品優勢,有效提升信用貸款占比和市場主體的融資覆蓋率。三是全面推動數字供應鏈業務發展,圍繞核心企業特別是國企集團和優質民企,挖掘有增長潛力的重點供應鏈及上下游融資需求,通過電子保理、工銀e信等產品提供鏈上小微服務。
充分利用臺州客群集聚的特點,擴大信貸服務范圍。臺州產業結構呈現集聚發展狀態,特別是在縣域,“塊狀”經濟特征明顯,形成“一村一專業、一縣一品種”的特色經濟格局。針對農戶客群,工行臺州分行結合主題教育工作安排,深入一線調研青蟹養殖戶、西蘭花種植戶、模具加工戶等規模化產業集群的金融服務需求,針對性地制定對接方案。例如,針對三門縣養殖戶客群制定專屬的“鮮甜貸”產品,與當地農業農村局合作,批量給予養殖戶客群主動授信,并擬采用“攝像監控+數字化平臺”方式進行智能貸后管理,確保融資安全。
發達的專業市場是臺州產業結構的另一大特色。全市共擁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304家,其中年成交額超億元的有131家,主要集中在縣域和城區的城中村區域。針對個體工商戶客群,工行臺州分行以路橋日用品商城為試點,圍繞商戶特征制定個性化服務方案,為商城客戶提供融資服務,后續將以點帶面,在全市開展“商戶方案”的復制推廣。
針對專精特新、高新技術等科技企業客群,推出“浙科e貸”臺州方案,采用科技小微企業專項準入策略和授信測算模型,提供最高1000萬元的信用貸款支持,加大優質客群支持力度。
突出鄉村市場,拓寬信貸邊界。在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工行臺州分行積極拓寬普惠金融服務“三農”的覆蓋面,推動金融服務向“三農”領域下沉,依托“三農+數字+普惠”的特色普惠金融組織架構,在“親農在線”平臺上創新推出為農戶量身定做的涉農產品——楊梅貸,實現數字技術與普惠金融的有機結合,讓梅農實現線上一觸即貸,有效解決農戶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親農在線”是仙居縣政府、農業農村局與仙居縣稅務局共同搭建的數字化助農平臺,打通仙居縣12個相關部門的數據資源,為農民提供包括生產、加工、流通、貸款、保險、銷售在內的全鏈條數字化鄉村振興助農服務。2021年6月,工行在了解到當地政府數字化助農平臺“親農在線”對線上金融存在需求,但平臺功能仍有待完善的情況后,隨即由省、市、縣三級聯動成立開發小組,依托工總行強大的科技力量,高效對接“親農在線”數字化服務平臺,推出“我要開票”“我要貸款”等一攬子數字化金融服務。“楊梅貸”是工行臺州分行數字化涉農融資服務中的一項重要創新,對外打通農業農村局數據大腦、銀保監局金融綜合平臺、稅務局農戶繳稅電子發票三大涉農服務的基礎信息數據庫,對內聯通總行智能征信平臺數據庫,通過農戶行內行外的大數據信息建立了智能風控模型,實現農戶“一次不跑、無感授信、一觸即貸”的便捷融資服務體驗,足不出戶也可以實現線上提款,同時將梅農貸款的年利率從原來的5.6%降到4.15%。
在方案推行過程中,持續強化頂層設計,完善服務體系。工行臺州分行認真貫徹落實上級行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始終堅持服務“三農”的服務定位,不斷強化頂層設計,持續完善線上產品體系、客戶平臺、管理平臺和風控體系,強化業務需求整合,打破數據孤島、系統豎井,加快推進小微金融數字化轉型。加大外拓營銷力度,分層推進落地。一是快速鎖定目標客群,深入市場,積極與縣政府、縣農業農村局、縣楊梅協會對接,全方位了解梅農的經營現狀和融資需求,堅持以抓好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發揮引流作用。二是集中精力主攻樣板村,開展集中營銷。工作人員深入農村了解農戶需求,確定合作意向,商定合作細節,同時組織開展營銷方案演練,確保營銷質效。三是全面開展掛圖作戰,在總結樣板村營銷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營銷流程,搶占市場。充分發揮靈活創新作用,實現“整村授信”。為進一步擴大服務覆蓋面,真正將普惠金融“做真做實做細”,確保金融活水快速、精準地流向有需求的每位農戶,工行臺州分行對于產業集聚的村社,以“農戶e貸”為抓手,積極推動整村授信模式,為農戶提供單戶額度最高50萬元的信用額度。農戶e貸具有線上申請、審批快速、利率優惠、隨借隨還、循環使用的特點,改變了傳統產品一對一服務的常規性操作,批量預授信的創新做法,最大限度地簡化了村民的辦貸手續,提升了融資的便捷性。同時,為村民配置了普惠優惠利率,大大降低了村民的貸款成本,盡最大可能做到惠民、利民、富民。
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工行臺州分行堅決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堅持工行的“48字”工作思路和“普真惠、真普惠”的發展理念,圍繞“發展快、結構優、服務好、風控強”的工作目標,著力推進普惠金融業務可持續發展,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
用心做好小微客戶無還本續貸工作。為小微企業解決轉貸難問題,工行臺州分行在2016年率先推出無還本續貸業務,經過多年優化改進,無還本續貸業務已覆蓋全部普惠全部產品,包括線上和線下模式。2023年,工行臺州分行累計為小微企業辦理無還本續貸66.42億元,同比增加21.16億元。積極拓展首貸戶,擴大普惠客戶群體。2023年新服務首貸小微客戶398戶,同比增加149戶。提升信用貸款供給能力。利用大數據模型搭建多場景模式,如稅務、用電、用工、商戶交易等,為不同類型的小微客戶提供線上信用貸款。采用白名單主動授信、系統自動核準額度、隨借隨還的模式,提高客戶信用貸款便利性。截至2023年,工行臺州分行普惠信用貸款余額達39.7億元,較年初增加6.4億元。
工行臺州分行按照產業興旺的總要求,明確自身定位,聚焦“三農”領域,不斷深化數字化改革創新,建立完善普惠金融的市場體系、組織體系、產品體系,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小微市場。為更好地履行國有銀行主力軍的責任和擔當,工行臺州分行精準施策,提前布局,不斷創新產品,加大信用貸款投放力度,以更好滿足小微企業多樣化、多層次的金融需求,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在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方面,并不是簡單地讓普惠金融與數字技術相疊加,而是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以及互聯網思維,推動普惠金融轉型升級。工行臺州分行高度重視金融科技助力數字經濟發展的趨勢,讓數字技術為金融數字化轉型注入充沛活力,通過“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發展。以客戶需求為核心,通過大數據等數字化手段為客戶進行精準畫像,進而匹配適合客戶的金融產品,有效連接市場需求和服務供給,在數字化轉型上不斷謀創新、求突破,提升服務水平和金融服務滲透率。
(作者系中國工商銀行臺州分行副行長)
責任編輯:孫"爽976639255@qq.com
①"專門的綜合服務、統計核算、風險管理、資源配置和考核評價等五項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