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郭敏
“我們村里的自來水管都用了30多年了,水管生銹,水壓又小,水要過濾才敢喝。現在換了水管,水壓大了,水清了很多。很感謝人大代表,再也不用擔心停水了。”日前,惠州市惠城區橋東林崗頭小組村民激動地說道。
惠州市惠城區橋東街道位于新老城區的交接區,位于其中的東平村是典型的城中村,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鋪設的自來水管道不少已經老化,出現堵塞、漏水、水壓不夠、有鐵銹異味等情況,嚴重影響著村民用水安全。
想要整體改造林崗頭小組的自來水管網,對于村集體收入相對匱乏的東平村而言十分困難。“該怎么辦?也許人大代表能為我們發聲。”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村民們來到橋東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向代表們訴說著這一“煩心事”。人大代表的及時督辦落實,很快就解決了村小組內一千多戶村民的用水問題。這正是惠州市惠城區人大常委會橋東街道工委緊緊圍繞建設五星級人大代表聯絡站目標,積極打造“實體+網絡”“個體+團隊”雙平臺雙服務的特色代表聯絡站所帶來的積極成果——實現了代表聯系選民“零距離”、代表履職“全天候”、人大監督“實時化”。

人大代表進駐聯絡站接待群眾
為更好服務群眾,人大街道工委按照人大代表聯絡站標準化、規范化、常態化建設的要求,高標準打造橋東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舒適的座椅、整齊的檔案、上墻的制度和規范標準……“六有”標準的設施讓聯絡站多了幾分莊重,張貼在墻上的“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鮮紅標語又讓站內環境不失親切。50平方米的中心聯絡站成為人大代表學習、培訓和聯系群眾的有效平臺。在這里,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人大街道工委舉辦了多場專題培訓、“以老帶新”履職經驗交流會,在學習和培訓中提高代表們的履職水平;在這里,群眾們面對代表暢所欲言,訴說著生活中的“煩心事”,代表們筆尖記下的急難事也成為履職路上努力推動的急辦事;也是在這里,代表們針對群眾關注的具有共性、普遍性問題,通過人大街道工委有計劃、有目標地組織人大代表開展調研,進而形成代表議案或建議,使聯絡站成為代表在閉會期間服務群眾的好渠道、依法履職的好平臺、推進民生實事的好陣地。
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建站以來,共組織代表培訓6次,專題調研活動12次,共接待選民群眾50多人(次),收集群眾反映的建議意見30多條,提交建議12件,涉及教育、交通、公益項目、醫療衛生、鄉村振興等方面。
為了讓代表履職實現“零距離”“全天候”,人大街道工委自2020年起,推出了“智慧人大代表電子名片”。電子名片猶如代表們的又一張身份名片,村民們只需掃碼便能找到相應代表的信息、個人介紹等,以最直觀的方式了解和監督代表履職情況,“代表對話”“代表連線”“建言獻策”“代表介紹”“代表直播”“十大民生實事”等專欄也成為群眾留下意見、建議的“移動窗口”。
這其中,最讓轄區居民津津樂道的,是近期上線的“代表說法”欄目。前一段時間,通過“代表電子名片”收集的群眾意見建議中,居民們普遍反映希望能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識,在日常遇到糾紛時能切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為此,人大街道工委打造并上線“代表說法”欄目,邀請了從事法律專業的省、市、區三級人大代表,對民法典中老百姓普遍關注的法律問題進行深入宣講。不少觀看節目的群眾表示,代表們深入淺出的宣講以及現場解答群眾提出的疑問等方式,讓他們學習了不少民法典的知識。而線上推出的形式也讓他們可以在空閑的時間拿起手機便能學法,非常方便。

人大代表回選區,訪選民,向群眾推薦電子代表名片
自“代表電子名片”上線運行以來,群眾反響熱烈,踴躍與代表溝通,反映問題。截止目前,代表們通過代表電子名片共收集到群眾反映的意見建議20多條,協調有關部門解決了12個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有效推動了民生實事的落實。目前,“代表說法”已上線6期,瀏覽量共7200多人次,受到群眾的普遍喜愛和點贊。
為了讓代表履職實現“零距離”“全天候”,在打造“代表電子名片”的基礎上,人大街道工委開發了“線上代表聯絡站”,將市、區兩級人大代表以“電子名片”的方式進站,形成了“掃碼找代表”、線上全天侯駐站聯系群眾的工作模式。通過“行走惠城·代表打卡”等板塊,向轄區選民展現代表閉會期間的工作情況;通過“十大民生實事”和“建言獻策”板塊,向轄區的選民收集民情民意,接受選民監督;通過“代表直播間”板塊面向選區選民“零距離”述職,擴大了述職的受眾面,提升了代表知名度,展示了代表風采。
人大代表聯絡站是代表聯系群眾、聽取民情、匯聚民意的重要平臺,也是代表履職盡責的有效載體。橋東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自建站以來,通過“實體+網絡”“個人+團隊”雙平臺雙服務,推動解決了一批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充分發揮了“小平臺”的“大作用”,真正成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主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