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嵩 張慧婷
壓歲錢,又名“壓祟錢”,在民俗文化中具有“辟邪驅鬼,保佑平安”的寓意。春節期間,長輩給小輩壓歲錢,以祝福晚輩平安度歲。時代的發展賦予了壓歲錢新的內容,壓歲錢“辟邪驅鬼”的功能逐漸結束,而“學業有成”“金榜題名”等祝福應運而生。孩子們使用壓歲錢購買玩具、糖果等喜愛之物,壓歲錢也牽系著一顆顆童心,成為了孩子們新年最盼望的禮物。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壓歲錢也越來越多,動輒過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壓歲錢金額引發了大眾對于壓歲錢的歸屬、保管以及父母對壓歲錢支配權等新問題的關注。那么,壓歲錢該“何去何從”呢?
案情簡介
蔡某和王某在朋友的婚禮上相識,隨后步入愛河。次年,兩人正式登記結婚,并生育長子蔡某甲、次子蔡某乙。
初期夫妻倆的感情十分融洽,生活過得幸福美滿。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在孩子教育等家庭問題上的分歧愈發明顯,夫妻間的感情也逐漸出現了裂痕。婚后第16年,兩人因教育方式和觀念的不同再次發生激烈的爭執。爭執過后,王某帶蔡某甲、蔡某乙回了娘家,此后一直與王某父母共同生活。同年4月、7月,王某、蔡某曾分別起訴過離婚,均被法院駁回。分居400多天后,蔡某再次起訴離婚,并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財產及蔡某甲、蔡某乙名下相應銀行存款,其中蔡某甲、蔡某乙名下的存款系二人成長過程中接受他人贈與所得,共計26萬余元。
原告蔡某認為,本案中應當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的財產,包括夫妻雙方名下的存款以及兩名婚生子名下的存款。蔡某甲名下13.9萬元及蔡某乙名下12.6萬元存款,雖然名義上是親戚贈與的壓歲錢,但實際上蔡某也給予親戚的未成年子女對應金額的紅包,兩份壓歲錢是相互抵消的關系,親戚的贈與應當視作對家庭整體的贈與,故該存款理應屬于家庭共有財產。

法院判決
當事雙方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對蔡某要求離婚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蔡某與王某的夫妻共同財產由兩人平均分割,但對蔡某要求分割蔡某甲、蔡某乙名下存款的請求不予支持,上述存款是長輩基于親屬關系對晚輩進行的財產性贈與,該存款應歸未成年人本人所有,蔡某、王某作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無權隨意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離婚案件分割的財產應當是夫妻共同財產,壓歲錢并不是夫妻共同財產,因此,蔡某在離婚案件中要求分割未成年子女蔡某甲、蔡某乙名下存款的請求,沒有法律依據,故駁回該項訴訟請求。宣判后,雙方均未提起上訴。
案例評析
● 壓歲錢的所有權歸屬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條規定,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給孩子壓歲錢在法律上屬于贈與行為,蔡某甲、蔡某乙的壓歲錢為其親屬長輩的一種財產性贈與。盡管兩人在接受贈與時年歲尚小,但即使是在未成年人未滿8周歲的無民事行為能力階段,接受贈與的意思由監護人作出,也不能改變該財產屬于未成年人本人的結果。長輩有權決定給還是不給壓歲錢,當孩子或者其父母表示接受、錢款發生轉移之時,應當認為該財產的所有權歸屬于未成年人自己而非監護人。因此,壓歲錢的所有權就歸屬于蔡某甲、蔡某乙。
● 壓歲錢的“抵消”是否成立
壓歲錢的所有權在孩子或者其監護人表示接受、錢款發生轉移之時就歸屬于孩子所有。父母給對方孩子壓歲錢是另一個獨立的贈與行為,并不存在壓歲錢之間的交換和折抵,也不影響壓歲錢的歸屬。所以,蔡某所主張的其對贈與人的未成年子女也有對應金額的贈與行為,并不能成立壓歲錢的“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