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俊仙/文
行政事業單位是我國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公共服務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與實施對保證行政事業單位的合法合規運營,保障國家財產和維護公共利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文章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現狀、存在的問題等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相關對策,希望能對行政事業單位加強財務內部控制工作有所幫助。
隨著國家治理體系的不斷完善和公共財政體系的建立,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越受到關注。 財務內部控制作為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保障資產安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及防范財務風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實際工作中,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行政事業單位是我國特有的社會組織形式,其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行政事業單位的職能與特點決定了其在公共服務、社會事務管理等方面的獨特地位。
1.管理社會公共事務
行政事業單位在管理社會公共事務方面具有廣泛的職責。 主要包括制定和實施政策法規、規劃社會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公共安全、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等。 通過這些工作,行政事業單位為社會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和發展條件,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2.提供公共服務
行政事業單位負責提供各類公共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 其中包括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文化事業等。 通過這些公共服務,行政事業單位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社會事業的發展,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3.落實國家政策
行政事業單位是實施國家政策的重要載體。 通過貫徹執行國家政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調整收入分配、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保障民生等方面的工作,行政事業單位確保了國家政策的有效落實,加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
一是非營利性。 行政事業單位既具有一定的行政屬性,又具有公共服務性質,以公共服務和社會公益為目標,非營利為原則。 其收入主要用于滿足業務需要和保障基本運轉,不具備盈利目的。 二是依法設立。 行政事業單位依據法律法規設立具有法人資格,其行為受到國家法律法規的約束,依法履行職責。 三是政府主導。 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制度嚴格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包括財務管理、人事管理、資產管理等方面,都要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執行。 此外,行政事業單位還要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和管理,確保資源合理使用和公共利益最大化。 四是專業化運作。 行政事業單位具備一定的專業性和技術性,擁有專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才,通過專業化運作,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益。
財務內部控制對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內部控制,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對內部工作進行全面檢查,優化財務管理流程,明確劃分不同部門的權責,形成各部門之間的約束機制,進一步保證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安全。 首先,內部控制可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通過內部控制,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對資金進行科學管理和調度,確保資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和閑置。 同時,內部控制還可以及時發現和解決資金使用中的問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此外,內部控制還可以降低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成本。 通過內部控制,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加強對采購、生產、銷售等環節的管理和控制,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和開支,從而降低行政事業單位的經營成本。

財務內部控制是行政事業單位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保障資產的安全和完整。 首先,通過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行政事業單位可以有效防止舞弊、貪污等不良行為的發生,確保資金安全和完整。 其次,內部控制制度能夠明確各部門和員工的職責,確保各項資產都有相應的責任人,避免出現管理盲區。 最后,內部控制還可以通過定期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和資產清查,及時發現和糾正資產管理中的問題,防止濫用資產或挪用資產。 由此可見,財務內部控制不但有助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而且對于保障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財務內部控制是行政事業單位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規范財務管理流程,確保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一是在資金管理方面,內部控制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對資金收支進行全面監控,確保資金安全、合規運用。 通過建立嚴格的審批制度、實行預算管理、加強現金流量控制等措施,規范資金使用流程,降低資金風險。 二是在預算管理方面,內部控制要求行政事業單位編制年度預算,并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控和分析。 通過預算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可以明確發展目標,合理配置資源,實現經營計劃的有序實施。 三是在成本費用管理方面,內部控制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對成本費用進行合理分攤和核算,確保成本費用的真實性,有助于行政事業單位了解成本構成,挖掘成本控制潛力,提高經營效益。 四是在會計核算與審計方面,內部控制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嚴格執行會計法規,確保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和審計的有效性,有助于提高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為行政事業單位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財務內部控制在防范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有效的財務內部控制能夠保證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財務報告出現虛假或遺漏。 這樣可以防止由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決策失誤,從而降低財務風險。 其次,財務內部控制通過制定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和流程,對行政事業單位各項經濟活動進行規范和監督,有助于及時發現和糾正財務管理中的問題,防止出現財務風險。 最后,財務內部控制還通過建立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對行政事業單位可能面臨的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和評估。 這樣可以幫助行政事業單位提前采取應對措施,有效防范財務風險。
當前,一些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制度設計不健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控制環境不合規。 財務內部控制環境是影響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效果的基本因素。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對內部控制環境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控制環境不合規。 例如,未設立專門的財務管理部門、財務人員配備不足、財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無法保證財務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 二是一些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針對性和操作性。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雖然制定了內部控制制度,但未能有效執行,導致內部控制流于形式。 三是控制活動不規范。 控制活動是財務內部控制的具體實施環節。 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控制活動存在不規范現象,例如,審批流程不嚴謹、財務核算不規范、資產管理不嚴格等,嚴重影響財務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當前,一些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執行不力,缺乏監督機制,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財務內部控制意識薄弱。 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層對財務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財務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工作人員對內部控制流程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較低,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力度不夠,容易出現違規操作。 二是監督機制不健全。 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和監督機制不完善,難以發現和糾正財務內部控制中的問題。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雖然設立了內部審計部門,但是人員配備不足,審計范圍和力度有限,難以發揮預防風險的作用。
當前,一些行政事業單位信息化建設有待加強,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信息化基礎設施不完善。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信息化基礎設施滯后,導致信息化建設難以推進。 例如,網絡硬件設施、服務器、云計算平臺等方面存在不足,無法滿足業務需求。 二是信息安全保障不足。 一些行政事業單位信息安全意識薄弱,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容易導致數據泄露、系統癱瘓等安全風險。 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信息化管理水平有限,缺乏專業人才,導致信息化建設難以發揮實際效益。
當前,一些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綜合能力有待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業務水平不高。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人員業務知識掌握不足,難以勝任本職工作。 二是溝通能力欠佳。 在工作過程中,部分人員與同事、上級及下屬溝通不暢,影響了工作效率。 三是團隊協作能力不足。 部分人員在面對團隊合作時,協調能力不足,難以發揮團隊整體優勢。 四是學習能力不強。 部分人員對新知識、新技能的接受和掌握速度較慢,影響了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
為了更好地履行其職責,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行政事業單位需要不斷完善制度設計,使其更加科學合理。 首先,需要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完善決策機制。 行政事業單位應建立健全民主決策、科學決策機制,確保決策的合法性、合規性和合理性。 同時,確保各項制度科學合理、操作性強。 其次,需要優化內部組織結構。 行政事業單位需要根據業務需求,合理設置內部機構,明確各部門職責,實現各司其職、協同高效,以適應外部環境變化。
為了提高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力,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內部控制意識。 行政事業單位想要提高內部控制執行力,首先要從思想上重視內部控制。行政事業單位應加大內部控制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力度,使全體員工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提高內部控制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其次,需要強化內部控制流程。 行政事業單位應優化內部控制流程,確保各項經濟活動按照既定程序和規定進行。 對于重要業務環節,如采購、招標、合同管理等,要加強對其流程的控制,防止違規操作和利益輸送。 再次,應加強內部控制評價。 行政事業單位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評價機制,定期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執行力進行評價。 內部控制評價應涵蓋單位各個層面,包括財務、業務、人事等方面。 通過內部控制評價,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及時發現內部控制的不足和缺陷,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整改,提高內部控制的執行力。 最后,應落實內部控制責任。 行政事業單位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責任制度,明確各部門和層級的責任,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 對于內部控制執行不力、導致單位經濟損失或聲譽受損的情況,要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形成有力的震懾。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行政事業單位開始將信息化手段應用于內部控制中,以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人為錯誤。 為了加強信息化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定信息化戰略規劃。 行政事業單位應該根據自身的發展戰略和業務需求,制定相應的信息化戰略規劃。 同時,需要明確信息化建設的目標、任務和實施計劃,確保信息化建設順利進行。 二是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標準。 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標準,規范信息化的建設、管理和應用。 同時,要明確各部門在信息化建設中的職責和權利,確保信息化建設的有效推進。 三是引入合適的信息化工具和系統。 行政事業單位應該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合適的信息化工具和系統,如財務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等,確保所選工具和系統能夠滿足實際工作需要,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素質的提高不但關乎工作效率,而且直接影響公共服務質量。 在當今社會發展中,提高人員素質、加強培訓和教育已成為行政事業單位改革與發展的重要任務。 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素質的提高需要重視基礎知識培訓,包括法律法規、業務知識等方面。 通過系統的基礎知識培訓,工作人員需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和業務能力,為提供高效、優質的公共服務奠定基礎。 另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素質的提高還需要關注能力提升和技能培訓。 針對不同崗位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能力提升培訓,使工作人員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同時,需要加強技能培訓,掌握現代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素質的提高還應注重職業道德教育,強化職業道德規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工作人員做到廉潔奉公、為民服務。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制度是保障單位資產安全完整、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財務風險的關鍵。 然而,當前一些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存在諸多問題,如制度設計不健全、執行力不足、信息化管理滯后等。 為了應對這些問題,行政事業單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強制度建設、提高人員素質、加強信息化管理等,以完善財務內部控制體系,提升內部控制效果。 通過加強財務內部控制,行政事業單位可以更好地履行其職責和使命,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