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卓
肺炎是一種在肺部發生的炎癥感染, 其發生主要與病原微生物入侵有關, 由于嬰幼兒的身體免疫力低下, 易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而發生肺炎[1-3]。在肺炎發生后, 患兒的癥狀表現為咳嗽、咳痰, 并在呼吸功能方面存在受限情況, 尤其是重癥肺炎, 這類肺炎的病情更加嚴重, 患兒生命健康受到的危害更嚴重[4,5]。對于肺炎, 臨床治療時通常選擇抗菌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 如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 在一定程度上可對患兒病情起到緩解作用[6], 但對于重癥肺炎, 僅采用抗菌藥物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近年來, 丙種球蛋白被逐漸應用到肺炎的治療中, 該藥物作為免疫球蛋白制品, 可發揮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7,8], 為探討丙種球蛋白在嬰幼兒重癥肺炎治療時應用是否能夠起到有效作用, 本次研究從2022 年1 月~2023 年6 月選取在本院就診的嬰幼兒重癥肺炎患兒68 例進行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的分析。
1.1 一般資料 在2022 年1 月~2023 年6 月進行研究樣本的收集, 收集就診于本院并接受治療的嬰幼兒重癥肺炎68 例作為樣本,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34 例。對照組中性別分布為男性18 例、女性16 例;年齡1~13 歲, 平均年齡(5.29±2.75)歲。研究組中性別分布為男性19 例、女15 例;年齡1~12 歲,平均年齡(5.40±2.32)歲。兩組性別、年齡等資料數據作比較, 經由統計學分析均顯示無明顯差異(P>0.05),說明兩組一般資料的匹配度高, 后續研究結果的可比性好。本次研究課題項目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并向患兒家屬說明本次研究項目的方法、目的, 由家屬簽署知情同意協議。
1.2 方法 兩組均在就診后實施常規止咳、水電解質糾正治療。在此基礎上, 對照組患兒給予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治療, 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經靜脈滴注用藥, 每隔8 h 用藥1 次, 劑量10~20 mg/(kg·次),療程為7 d。研究組患兒應用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聯合丙種球蛋白治療, 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用法用量同對照組;丙種球蛋白經靜脈滴注給藥,1 次/d, 劑量400 mg/(kg·次), 療程為7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臨床療效 根據治療后患兒癥狀是否緩解、胸部X 片復查是否發現肺部病灶改善評價療效。治療后癥狀基本消失, 胸部X 片復查發現肺部病灶消失, 評為治愈;治療后癥狀得到緩解, 胸部X 片復查發現肺部病灶出現面積縮小情況, 評為好轉;治療后癥狀無緩解, 胸部X 片復查發現肺部病灶的面積未縮小, 評為無效[9]。總有效率=(治愈+好轉)/總例數×100%。
1.3.2 血清炎性因子 在治療前后患兒清晨空腹狀態下進行采血, 于患兒肘前靜脈采集5 ml 血液作為樣本,采用離心機對采集的血液樣本開展離心處理, 將離心機參數設置為離心速度3000 r/min、離心半徑10 cm、離心力900 g, 持續離心10 min 后將血清和血漿分離,將血清保存備用。取部分血清樣本對CRP、PCT 開展檢測, 檢測時選擇免疫比濁法、免疫層析法。
1.3.3 免疫功能指標 取患兒剩余血清樣本, 選擇流式細胞儀法對免疫功能指標CD3+、CD4+/CD8+開展檢測。
1.3.4 癥狀評分 在患兒治療前后對其各項癥狀如咳嗽、咳痰、發熱的嚴重程度開展評估, 評估時應用Likert 4 級評分法計分, 0 分表示無癥狀, 1、2、3 分分別表示輕、中、重度, 所得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10]。
1.3.5 肺功能指標及動脈血氣指標 測定患兒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 檢測儀器為肺功能檢測儀, 包括FEV1、FEV1/FVC。測定患兒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 檢測儀器為全自動血氣分析儀, 在開展動脈血氣分析時測定PaO2、PaCO2。
1.3.6 不良反應發生率 記錄患兒發生皮疹、惡心、腹瀉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獲取的數據在統計學分析時選擇SPSS 22.0 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總有效率比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2.2 兩組血清炎性因子對比 治療后, 兩組的血清炎性因子(CRP、PCT)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均顯著降低, 且研究組血清炎性因子(CRP、PCT)檢測數值均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炎性因子對比( ±s)

表2 兩組血清炎性因子對比(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 b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CRP(mg/L) PCT(ng/ml)對照組 34 治療前 9.83±1.61 1.35±0.40治療后 7.02±1.27a 0.69±0.23a研究組 34 治療前 9.72±1.64 1.34±0.43治療后 5.89±1.06ab 0.46±0.15ab
2.3 兩組癥狀評分對比 治療后, 兩組咳嗽、咳痰、發熱的評分均比治療前明顯降低, 且研究組咳嗽、咳痰、發熱的評分均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癥狀評分對比( ±s, 分)

表3 兩組癥狀評分對比( ±s, 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 b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咳嗽 咳痰 發熱對照組 34 治療前 2.13±0.42 2.05±0.40 2.19±0.47治療后 1.58±0.43a 1.52±0.48a 1.61±0.45a研究組 34 治療前 2.15±0.45 2.03±0.44 2.21±0.54治療后 1.17±0.39ab 1.06±0.31ab 1.16±0.40ab
2.4 兩組肺功能和動脈血氣指標對比 治療后, 兩組的FEV1、FEV1/FVC、PaO2、PaCO2對比治療前均明顯改善, 且研究組FEV1、FEV1/FVC、PaO2數值均比對照組高, PaCO2數值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肺功能和動脈血氣指標對比( ±s)

表4 兩組肺功能和動脈血氣指標對比(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 bP<0.05;1 mm Hg=0.133 kPa
組別 例數 時間 FEV1(L) FEV1/FVC(%) PaO2(mm Hg) PaCO2(mm Hg)對照組 34 治療前 1.59±0.22 52.14±4.39 50.61±4.12 67.32±6.49治療后 1.83±0.24a 57.62±4.58a 63.54±5.26a 49.47±4.23a研究組 34 治療前 1.60±0.23 52.39±4.35 50.76±4.03 67.09±6.72治療后 2.09±0.27ab 63.94±5.07ab 71.92±5.84ab 44.18±4.06ab
2.5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對比 治療后,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CD3+、CD4+/CD8+)對比治療前均明顯升高, 且研究組免疫功能指標(CD3+、CD4+/CD8+)對比對照組均更高(P<0.05)。見表5。
表5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對比( ±s)

表5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對比(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 b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CD3+(%) CD4+/CD8+對照組 34 治療前 35.29±1.70 1.14±0.29治療后 38.05±2.18a 1.52±0.31a研究組 34 治療前 35.47±1.65 1.16±0.28治療后 41.92±2.43ab 1.89±0.34ab
2.6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未發現明顯差異(P>0.05)。見表6。

表6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嬰幼兒對于病原微生物的抵御能力較成年人弱,在病原微生物入侵呼吸系統后更容易發生肺炎[11]。在肺炎發作后患兒會出現呼吸受限情況, 在病情加重發展至重癥肺炎后, 患兒的呼吸受限情況明顯, 氣促癥狀嚴重, 肺通氣功能出現明顯障礙, 易引發呼吸衰竭, 使其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12-14]。為控制重癥肺炎患兒病情, 需對于其開展積極治療。
本次研究中, 對照組和研究組重癥肺炎的嬰幼兒分別應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丙種球蛋白治療, 結果顯示:治療后, 研究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P<0.05);治療后, 研究組中各項癥狀評分、血清炎性因子、PaCO2均比對照組低, FEV1、FEV1/FVC、PaO2、CD3+、CD4+/CD8+均比對照組高(P<0.05)。由此說明將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與丙種球蛋白聯合應用治療重癥肺炎患兒可提升病情的控制效果, 還可對其肺功能、動脈血氣狀況予以改善, 緩解癥狀, 減輕炎癥反應。究其原因為:臨床對肺炎治療時通常會采用抗菌藥物進行對癥治療, 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作為抗菌藥物, 可發揮廣譜抗菌作用, 促使患兒肺部感染程度減輕[15-18], 但重癥肺炎的病情更重, 治療難度比普通肺炎更高, 經由單純的抗菌藥物治療后其病情較難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由于重癥肺炎嬰幼兒普遍免疫功能低下, 針對這一情況, 在治療時可從增強免疫功能著手, 丙種球蛋白是一種常用的免疫調節藥物, 是經提取和特殊處理得到的免疫球蛋白制品, 含有大量的特異性抗體、自身抗體分子, 經靜脈注射后可從外源性途徑為患兒補充免疫球蛋白, 從而達到調節免疫功能的目的, 有利于增強患兒免疫細胞活性, 從而清除呼吸道內分布的病原微生物, 減輕呼吸系統的炎癥反應[19-22]。
衡量用藥方案的安全性是決定該方案是否能夠在臨床上推廣應用的關鍵, 而不良反應是反映用藥方案安全性的重要指標。本次研究中,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未發現明顯差異(P>0.05)。由此說明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基礎上應用丙種球蛋白不會增加用藥后的不良反應, 用藥安全性基本不受影響。
綜上所述, 在嬰幼兒重癥肺炎治療時聯合應用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和丙種球蛋白, 可有效控制患兒的病情, 對其炎癥反應、免疫功能、肺功能及動脈血氣狀況均可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且聯合用藥后的不良反應未增多, 用藥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