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善俊 吳小寶 楊艷琴 陳曉君 葉愛琴
腰椎間盤突出是腰椎間盤退變、纖維環破裂、骶核組織突出和神經根受壓所致的一種疾病, 多發生于從事長期坐位及重體力工作中, 發生率為4.9%~7.2%,表現在肢體的麻木感、刺痛感以及觸覺感受降低, 嚴重者伴有行走困難, 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2]。針刀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一種重要方法, 能直達病灶, 解除椎間盤對神經根造成的壓迫, 緩解臨床癥狀, 但單獨使用針刀治療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需給予術后護理方案以助其恢復[3]。漸進式康復訓練是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循序漸進的康復訓練計劃, 按照計劃推行漸進康復方案, 并根據訓練反饋調整訓練計劃;情志護理是通過護理人員的語言、表情、態度等影響和改變患者情緒, 減輕引起患者痛苦的不良情緒和行為, 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狀態下接受治療[4,5]。但目前我國關于漸進式康復訓練聯合情志護理對腰椎間盤突出的效果尚不明確, 因此, 本研究旨在探討漸進式康復訓練聯合情志護理在針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中的效果, 為臨床提供參考。
1.1 一 般 資 料 選 取2021 年6 月~2023 年6 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七醫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200 例進行研究, 隨機分成試驗組與對照組, 各100 例。試驗組中男52 例, 女48 例;年齡51~72 歲, 平均年齡(62.08±5.06)歲。對照組中男60 例,女40 例;年齡53~74 歲, 平均年齡(62.12±4.98)歲。兩組一般資料可比較(P>0.05)。納入標準:①參照《“腰椎間盤突出的康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6]標準確診;②單一節段突出;③腰腿痛病程>14 d;④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腰椎CT 或磁共振成像(MRI)檢查骨性椎管狹窄;②合并椎管結核;③局部有感染;④腰椎不穩;⑤既往接受過腰部手術者。
1.2 剔除與脫落標準 試驗期間如因各種原因退出研究項目的患者, 按臨床試驗管理規范進行“剔除”或“脫落”。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針刀治療:術前進行排尿,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充分拉伸腰椎間隙, 在壓痛點發現肌肉條和結節等疾病陽性反應物。選擇患病椎段相應的肌肉、筋膜和韌帶作為手術部位, 麻醉后進行局部定期消毒, 用針刀松開, 避開下背部的血管和神經, 針深3~5 cm, 視病變部位而定, 在到達病灶內的組織粘連、肌肉痙攣和瘢痕后, 進行穴位釋放, 治療后用無菌紗布加壓, 以防止出血和感染, 6 d 為1 個療程, 中間休息1 d, 共治療2 個療程。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漸進式康復訓練聯合情志護理:①呼吸功能訓練:患者仰臥放松, 緩慢深呼吸。腹部隆起, 慢慢呼氣, 重復3~4 次, 休息1 min,練習10 min/次, 3~4 次/d。②肢體訓練:取下枕頭平躺,重復踝跖和背屈訓練, 盡量移動到踝關節活動的最大范圍, 停留3~5 s, 訓練10 min/次;雙下肢交替進行直腿抬高訓練;運動20~30 次/組, 3 組/d;交替進行下肢伸展和抬腿, 5 次/d。運動應遵循“最小到最大頻率”的原則, 循序漸進, 避免過度疲勞;仰臥位, 上肢水平內收外展運動, 肌肉放松, 肩關節向前彎曲, 直至兩上肢垂直于身體。雙上肢外展呼氣, 水平吸氣5 min/次,3~5 次/d;患者雙腿分開站立, 張開雙臂吸氣, 呼氣時上半身慢慢向左和向后旋轉。右手放在左肩上, 左手放在腰部右側。患者旋轉30°, 6 s 后恢復正常。③情志護理: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保持良好的情緒,與患者溝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 引導患者注意重大問題, 詳細講解治療目的、注意事項、方法, 及時回答患者的問題, 向患者介紹成功的治療案例, 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采用X 線測定前屈、后伸活動度;疼痛指數采用VAS 量表進行評估:分值越高, 疼痛感越強;JOA 評分:分值越低, 功能障礙越嚴重;ODI 評分:分值越高, 功能障礙越嚴重;采用HAMA、HAMD 分別記錄焦慮、抑郁負性情緒, 分值越高, 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記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優:恢復正常生活勞動;良:基本恢復正常生活;差:臨床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優+良)/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為89.00%, 對照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78.00%, 試驗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腰椎功能比較 治療前, 兩組前屈、后伸活動度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 兩組前屈、后伸活動度均顯著升高, 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腰椎功能比較( ±s, °)

表2 兩組腰椎功能比較( ±s, °)
注:與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對照組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 前屈 后伸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100 54.15±7.12 83.51±4.21ab 13.15±2.75 22.38±3.28ab對照組 100 54.16±7.05 77.20±4.38a 13.20±2.71 18.26±3.30a t 0.010 10.386 0.130 8.855 P 0.992 0.000 0.897 0.000
2.3 兩組臨床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VAS 評分、ODI 評分、JOA 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兩組JOA 評分均顯著升高, ODI 及VAS 評分均降低,且試驗組JOA 評分高于對照組, VAS 及ODI 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評分比較( ±s, 分)

表3 兩組臨床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對照組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 VAS 評分 ODI 評分 JOA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100 4.80±1.24 1.14±0.31ab 30.26±5.61 12.56±2.18ab 18.12±2.81 26.85±1.34ab對照組 100 4.73±1.17 1.56±0.40a 30.34±5.79 15.45±2.91a 18.06±2.75 21.08±1.60a t 0.411 8.299 0.099 7.948 0.153 27.647 P 0.682 0.000 0.921 0.000 0.879 0.000
2.4 兩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HAMA 評分、HAMD 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 兩組HAMA 評分、HAMD 評分均降低, 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顯著(P<0.05)。見表4。
表4 兩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s, 分)

表4 兩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對照組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 HAMA 評分 HAMD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100 15.54±2.14 9.04±1.12ab 17.23±2.21 10.05±1.26ab對照組 100 15.60±2.08 12.92±1.08a 17.30±2.18 12.35±1.35a t 0.201 24.937 0.225 12.455 P 0.841 0.000 0.822 0.000
2.5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n(%)]
腰椎肩盤突出是骨科常見的脊柱疾病, 由于腰椎間盤各部位發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變化, 在外傷等因素的作用下, 椎間盤纖維環破裂, 髓核組織從破裂處突出至椎間孔、椎管相對狹窄從而引起一系列臨床癥狀, 且男性發生率多于女性, 若治療不及時則可發展為肌肉萎縮或肌力下降等, 影響患者生活質量[7,8]。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機制較為復雜, 可能是由于坐姿不良、過度負重等導致的, 部分患者會喪失部分勞動能力, 研究顯示, 長期不良習慣可導致椎間盤退行性改變, 壓迫椎間盤組織, 引起四肢疼痛麻木, 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9]。中醫認為腰椎肩盤突出是由肝腎虛、氣血虛、風寒濕熱等使經絡阻滯, 導致氣血運行不利而致病, 治療應以散寒疏風、通絡止痛、活血化瘀為主[10]。有研究顯示, 腰椎間盤突出是由于腰椎軟組織的粘連, 腰椎的應力曲線發生變化, 導致椎間盤受壓,下背部和腿部疼痛[11]。針刀治療不切除椎間盤, 恢復人體包括軟組織動態平衡和骨關節的力平衡在內的生理平衡, 松解受損軟組織, 將椎間盤突出與神經根粘連分離, 局部病理組織消除, 腰椎應力曲線恢復, 達到除瘢痕組織, 疏通經絡等作用。但有研究顯示, 為預防術后復發, 仍需給予患者有效康復訓練加速患者康復[12]。
近年來隨著康復觀念的不斷深入, 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中的作用被越來越重視, 可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識, 利于術后康復[13]。情志護理主要是引導患者解決問題, 協調人體的內心活動, 使患者保持良好情緒,促進疾病早日康復;漸進式康復訓練是通過早期呼吸功能訓練, 并輔以肢體訓練, 刺激患者中樞神經, 傳導感覺、運動等信息[14]。本研究結果顯示, 漸進式康復訓練與情志護理聯合治療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前屈、后伸活動度也高于對照組, 結果提示, 漸進式康復訓練與情志護理聯合可提高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臨床療效, 改善腰椎功能。分析是因為針刀療法可對患者粘連組織進行剝離, 通過放松肌肉, 緩解肌肉緊張狀態, 此時給予情志護理可通過護理人員語言、表情等改善患者情緒, 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漸進式康復訓練以理論結合患者病情恢復情況, 每一環節訓練時間均恰到好處, 并針對性進行心理疏導, 指導患者嚴格按照計劃進行康復訓練, 達到改善腰椎功能的目的。本研究還顯示, 漸進式康復訓練與情志護理聯合治療的患者JOA 評分高于對照組, ODI、VAS、HAMA 及HAMD 評分低于對照組, 且無明顯不良事件發生, 提示聯合方案可改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臨床癥狀, 減少負面情緒的發生, 對促進患者恢復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 在腰椎間盤突出患者針刀治療中漸進式康復訓練與情志護理聯合方案有一定的效果, 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疼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