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靖 喬元茵
子宮脫垂是臨床上常見的婦科疾病, 女性分娩會對盆底肌肉造成過度牽引, 產后早期參加重體力勞動會影響盆底肌的恢復, 生活中咳嗽會增加腹腔壓力,絕經后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 導致有關子宮下降到正常位置以下, 甚至有患者子宮體在陰道外完全脫垂[1]。陰道開口處出現大量腫塊,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部分重度患者可能會出現盆底充血或者尿失禁等癥狀, 并可能引起宮頸炎, 影響身體健康, 近年其臨床治療主要采用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 其中子宮切除聯合盆底重建是臨床治療該病的主要方法, 臨床療效確切, 但術后感染等諸多因素容易導致患者術后盆底肌功能恢復不佳以及焦慮[2]。因此, 術后應該實施有效恢復治療措施, 同時由于盆底功能恢復所需的時間較長, 因此術后盆底康復是影響患者恢復情況的重要因素[3]。術后康復操是臨床提出的一種術后干預的系統干預實踐方法。本研究探討術后康復操在子宮脫垂術后患者恢復中的應用效果, 作者對此進行研究, 見研究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 年1 月~2023 年1 月大連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集團)婦科二病房80 例子宮脫垂術后患者, 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 各40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7~60 歲, 平均年齡(43.3±5.6)歲。試驗組患者年齡27~61 歲, 平均年齡(44.2±5.8)歲。經統計學分析, 兩組患者年齡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子宮脫垂診斷標準, 有子宮脫垂手術指征并接受治療患者;②子宮脫垂程度2~3 級, 符合盆底功能重建手術適應證患者;③陰道無急性炎癥, 無心理疾病患者;④臨床數據完整有效, 能夠按照臨床指示及時進行隨訪,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排除標準:①合并泌尿系統感染患者;②伴有泌尿系統疾病, 或者伴有肢體運動功能障礙患者;③有嚴重器官功能障礙患者;④伴有精神疾病患者;⑤有溝通和視聽障礙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臨床常規康復訓練干預,包括加強與患者術后溝通, 通過分享治療案例, 幫助他們樹立積極的心態, 指導他們進行盆底功能訓練, 充分調動患者的主動性, 患者手術后應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鼓勵多喝水, 增加尿量以沖洗尿道, 提供高蛋白和纖維的食物, 增加新鮮蔬菜的攝入量, 指導患者掌握盆底康復訓練要領, 及時回答盆底康復培訓中出現的問題。在此基礎上, 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術后康復操, 具體方法是術后1 d 指導患者進行肛門收縮運動和排尿中斷訓練, 指導患者在不收縮臀部肌肉的情況下, 自主進行恥骨周圍肌肉訓練, 同時引導患者有意識地保持尿液, 并有意識地中斷排尿過程, 以促使患者鍛煉主動控制逼尿肌收縮的能力, 同時指導患者進行盆底肌肉康復鍛煉, 指導患者收縮會陰和肛門肌肉, 然后放松, 具體步驟:①凱格爾運動訓練:引導患者采取站立姿勢, 自我感受為盆底肌肉, 之后收縮盆底肌肉, 然后放松肌肉, 休息一會, 重復5 次, 進行3~4 組/d,逐漸增加次數。②收縮肛門訓練:指導患者坐在椅子上, 將腳放平, 將手放在大腿上感覺到肛門周圍肌肉的收縮, 并且收縮肛門肌肉, 保持一會, 然后放松肌肉,同時清潔雙手后, 將右手食指放入陰道, 收縮肛門, 同時吸氣休息再重復, 進行7 組/d, 逐漸增加次數和持續時間。③排尿訓練:指導患者控制排尿。患者白天應該多喝水以延長排尿間隔, 晚上應該逐漸延長排尿的間隔時間, 并且可以引導在寬敞安靜的浴室里聽流水的聲音, 收縮逼尿肌, 嘗試小便。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心理相關評分(焦慮程度評分、心理狀態評分)、術后相關恢復情況(日常生活活動評分、盆底功能障礙評分)、盆底肌力。①心理相關評分。使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估患者焦慮水平。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包括焦慮心境、緊張等項目, 得分越高, 表明患者的焦慮程度越嚴重。心理狀態評估使用凱斯勒心理困擾量表(K10)進行, 該量表由7 個問題組成, 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困擾程度越高。②術后相關恢復情況使用經過自擬改良的Barthel指數(MBI)評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評分, 包括穿衣等6 項, 得分越高, 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就越低。使用盆底功能障礙簡表(PFIQ-7)進行盆底功能評估, 該量表刪減為5 個問題, 涵蓋盆底功能障礙對患者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影響, 得分越高, 表明患者越嚴重。③盆底肌力。盆底肌力分級評價:盆底肌力分為0~5 級, 其中, 0 級是指檢測患者陰道肌肉沒有收縮感;1 級是指檢測手指能感覺到患者陰道肌肉存在輕微收縮;2 級是指檢測手指能感覺到患者陰道肌肉存在不完全收縮, 持續時間最長可達2 s, 重復2 次;3 級是指檢測手指能感覺到患者陰道肌肉存在完全收縮, 持續時間最長可達3 s, 重復3 次, 手指插入中沒有任何阻力;4 級是指檢測手指能感覺到患者陰道肌肉完全收縮, 持續時間長達4 s, 重復4 次, 手指插入中有輕微阻力;5 級是指檢測手指感覺到患者陰道肌肉完全收縮, 持續時間長達5 s, 重復5 次, 手指插入中有較強阻力。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心理相關評分比較 試驗組患者焦慮程度評分、心理狀態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理相關評分比較( ±s, 分)
表1 兩組患者心理相關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焦慮程度評分 心理狀態評分試驗組 40 3.02±1.05a 4.20±0.94a對照組 40 7.86±2.13 9.60±1.52 t 12.890 19.110 P 0.000 0.000
2.2 兩組患者術后相關恢復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盆底功能障礙評分、日常生活活動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相關恢復情況比較( ±s, 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相關恢復情況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盆底功能障礙評分 日常生活活動評分試驗組 40 3.32±0.38a 3.50±0.38a對照組 40 5.51±0.68 9.45±0.71 t 17.781 46.730 P 0.000 0.000
2.3 兩組患者盆底肌力比較 試驗組患者術后盆底肌力分級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盆底肌力比較[n(%)]
子宮脫垂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婦科疾病, 其癥狀包括患者出現尿失禁、性功能障礙等, 嚴重危害婦女生活質量[4]。子宮脫垂通常是由患者妊娠和過度分娩、便秘及卵巢功能下降引起的。對癥狀較輕的患者采用盆底肌肉鍛煉和中醫針灸等非手術療法治療;對于癥狀較重子宮脫垂患者, 手術治療是一種有效的方法[5]。然而, 在手術后, 患者需要進行術后恢復訓練以促進患者恢復。盆底肌肉是人體內最關鍵的肌肉之一, 其不僅支撐著盆腔器官, 還控制著患者排泄功能等重要生理過程, 故恢復這些盆底肌肉的功能可以改善子宮脫垂術后患者尿失禁、便秘、性生活困難等問題,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6]。術后康復操通常包括針對性的盆底肌肉訓練和深度放松等綜合治療。其中, 盆底肌肉訓練可以加強子宮脫垂術后患者相應盆底肌肌肉收縮, 提高盆底肌肌肉彈性和協調性, 改善盆底肌相應肌肉松弛現象[7]。深度放松和呼吸調節則有助于減輕子宮脫垂術后患者的緊張程度和焦慮情緒, 促進身心放松, 提高患者自我調節能力, 同時術后康復操的實施需要制定針對個體的治療方案。在康復期間, 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 制定個性化的鍛煉計劃方案, 如子宮脫垂術后患者如何選擇初始鍛煉、逐漸增加康復操強度和時間、增加肌肉收縮的頻率和增加康復操持續時間等。同時, 臨床還會對經過子宮脫垂術的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和指導, 包括術后康復訓練等, 這些康復措施通過引導患者自主鍛煉盆底肌肉, 增加患者盆底肌力量、促進盆底肌結構恢復, 從而緩解臨床癥狀、恢復正常的解剖位置和器官功能, 有助于促進性功能的恢復[7,8]。此外, 術后康復操不僅簡單易學, 而且沒有時間和姿勢的限制, 也沒有疼痛、副作用和并發癥, 因此被廣泛認可, 對于術后康復有顯著的影響。術后康復操通過引導患者自主鍛煉盆底肌肉, 增加盆底肌肉的力量, 促進盆底支撐結構的恢復和加強, 術后康復操促進子宮脫垂術后恢復, 緩解臨床癥狀, 恢復正常的解剖位置和器官功能[9-11]。術后康復操是臨床提出的一種系統干預實踐方法, 在促進盆腔肌肉功能恢復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該方法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設計, 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并且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12]。因此, 對術后康復操在子宮脫垂術后的恢復效果進行深入研究, 將有助于完善臨床治療方案,提高治療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質量。從本試驗可以看出, 試驗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采取術后康復操恢復治療措施對子宮脫垂術后患者效果顯著, 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