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健 于恩浩 趙舒怡


基金項目:2023年秦皇島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下的中外合作辦學發展路徑及特色構建——基于京津冀三地高校的比較研究”(2023LX169);2023年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學生課程體驗視角下的中外合作辦學教學質量評估”(2023JG-B11)
第一作者簡介:梁健(1989-),女,漢族,山西長治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外合作辦學教學質量評估。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12.017
摘? 要:中外合作辦學作為一種依托國際交流合作的辦學形式,通過國內外教育資源優勢互補,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和項目孵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的實踐過程中,如何客觀評價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至關重要但相關研究較少。該文圍繞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以創新創業品質、知識技能儲備、實踐經歷成果、科研創造潛力和環境適應潛力等要素來構建創新創業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模糊評價矩陣,得到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評價結果。結果表明,大學生在創新創業品質、科研創造潛力方面能力較弱。最后,針對評價結果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模糊綜合評價模型;模糊綜合評價法
中圖分類號:C96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12-0070-05
Abstract: As a form of running schools relying o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and incubating projects by complementing the advantage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the practice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objectively evaluate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there are few relevant studi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is established by the factor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quality, knowledge and skill reserve, practical experienc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reative potential and environment adaptability.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fuzzy evaluation matrix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 students are weak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qualit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reative potential.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
Keywords: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1〕35號)中明確提出,縱深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大學生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具有重要意義[1]。由此可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已然上升為國家層面對于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渠道之一,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使命。
中外合作辦學是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必然趨勢,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前沿陣地。與傳統的高等教育相比,中外合作辦學立足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優勢的教育資源,創新和改革教育教學管理機制,深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融合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尤其注重對于學生創新意識、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已經率先將“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要素融入其人才培養體系。在此背景下,如何客觀、有效地評價一個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成為評估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成效的關鍵環節之一。
一? 國內研究綜述
目前,國內學者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能力提升路徑和能力評價體系兩個向度。在創新創業能力評價體系這個向度,學者們聚焦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影響因素開展了大量研究。蘭國輝等[2]從思維優化能力、學習消化能力、知識儲備能力和科研創造能力等方面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綜合能力評價體系。張金邦等[3]基于多元智能理論,構造了由創業品格、創業學習、創業支持和創業環境四個主要因素搭建的創新創業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其他學者則分別從實際出發,提出了對創新創業能力影響顯著的指標:創新創業精神、創新創業知識、創新創業實踐、創新創業技能等[4]。常見的分析方法與模型可以歸納為FAHP模糊層次分析模型,熵權法和灰色關聯模型、Timmons模型。其中,陸宇嘉等[5]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模糊層次分析模型確定各指標權重,且從評價結果建議高校在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和實踐資源等方面加大力度。鄒建國等[6]綜合運用熵權法和灰色關聯模型實證分析了五所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數據,最終找出導致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較弱的最直接因素。張麗[7]基于項目管理的Timmons模型,得出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普遍不高,尤其是缺乏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
本文將基于中外合作辦學國際化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凝練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影響因子,系統化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體系,并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分析一個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這個模糊概念,并以此為依據提出下一步人才培養策略,推動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提質增效。
二?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為梳理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產生顯著影響的主要因素,作者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外合作辦學的特點和實際,通過對創新創業競賽及相關專業學科競賽指導教師、中外合作辦學教師、輔導員和學生的調查,確定了創新創業品質、知識技能儲備、實踐經歷成果、科研創造潛力和環境適應潛力5個一級指標、25個二級指標(詳見表1)為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體系的主要指標。
(一)? 創新創業品質
創新創業品質指大學生在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的驅動下所展現出的綜合意志品質,不僅是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前提和基礎,更是衡量一個人能否成為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關鍵。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大學生,應具有開拓的國際化視野和創新思維,充分了解和掌握各國文化差異,能夠突破常規思維,采用比較式、探索式、優化式的思路對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和分析,并提出新穎的、可行的解決方案[8]。同時,強烈的自主學習動機和自我調節能力,有助于大學生積極應對和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因此,本文選取國際化視野、創新型思維、獨立思考分析、自主學習動機及自我調節能力來描述大學生創新創業意志品質的相關指標。
(二)? 知識技能儲備
知識技能儲備包含知識和技能兩方面內容。知識方面,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培養的大學生應系統掌握所學專業領域的知識、理論、方法與工具,具備在中英文兩種語言環境下靈活運用專業知識分析和處理專業問題的能力。技能方面,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培養的大學生應掌握準確、高效的信息收集與分析能力,了解國際法及國際事務相關國家的法律知識,能夠正確運用國際法規則開展國際事務相關工作。因此,本文選取專業課程成績、專業技能資格、信息收集能力、國際法律知識和外語運用能力作為知識技能儲備層面的相關指標。
(三)? 實踐經歷成果
創新創業源于實踐。“知識為本”與“能力為本”是中西方教育理念的重大差異之一[9]。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外方教師擅長運用啟發式、討論式、項目式等多元化教學方法,提倡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究、鼓勵學生創新思維為理念開展教學任務。這就要求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大學生從實踐中充分汲取能量,通過參與專業學科競賽深入挖掘學科內涵,并在此基礎上,向相關學科擴展。同時,國際化創新人才應樹立良好的團隊合作理念,提升團隊合作能力、自我執行能力,以適應復雜多變的工作環境。因此,本文選取團隊合作能力、學科競賽成果、企業實踐經歷、社會實踐經歷和自我執行能力作為相關指標。
(四)? 科研創造潛力
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離不開繼承和創新,科研創造潛力是大學生在專業領域繼續深造,進而有所建樹的根本實力。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大學生,不但要掌握先進的、科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更要秉持探索性的學習態度,批判性的思維,通過多想、多問、多變等方式,從不同角度去解決學習問題。此外,中外合作模式下的大學生應具有包容性理念,加強跨學科和交叉學科知識的輸入和理解[10],提升論文發表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因此本文選取批判思維能力、跨學科知識、論文發表能力、問題發現能力、成果轉化能力作為相關指標。
(五)? 環境適應潛力
環境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現實。隨著時代的發展,理論知識和技能往往會在不斷更新中被替代,更重要的是以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為媒介的環境適應能力和素質,比如,在中西方專業融合的教育背景下需要培養較強的學習消化能力,在學習外方課程過程中提升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在學習實踐過程中鍛煉的組織策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因此,本文通過將相關指標納入環境適應潛力指標,打通職業知識技能和可遷移技能之間的隔閡,實現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方式關注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因此,本文選取學習消化能力、跨文化溝通能力、組織策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作為相關指標。
三?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一)? 理論基礎
模糊綜合評價(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的概念是1965年由美國自動控制專家查德(L.A.Zadeh)教授提出的,依據模糊數學的隸屬度理論而建立的一種綜合評價方法。該方法模擬人腦處理復雜模糊問題的思維方式,將模糊問題分解成多個主要因素,通過精確的數學方法對各層級單個因素進行評估,最終得到綜合評價結果。其優點是結果清晰、系統性強,把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能對受到多層因素影響呈現模糊性的對象作出直觀、合理、貼近實際的量化評價。創新創業能力指標體系是多層次的,具有明顯的模糊性。因此,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可以更客觀、更全面地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進行評價。
表1?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二)? 構建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的步驟
1? 確定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因素集C
根據表1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指標體系,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評價因素可以設為兩層集合,分別是
一級指標C=(C1,C2,C3,C4,C5);
二級指標Ci=(ci1,ci2,ci3,ci4,ci5),i=(1,2,3,4,5)。
2? 確定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評語集V
如果對各指標的評定等級分為強、較強、中等、較弱和弱五個等級,并將其賦值,那么評語集V=(5,4,3,2,1)。
3? 確定一級、二級指標的權重向量A
一級指標權重集A=(A1,A2,A3,A4,A5);
二級指標權重集Ai=(ai1,ai2,ai3,ai4,ai5),其中i=(1,2,3,4,5)。
4? 進行單因素模糊評價,確立模糊關系矩陣Ri
單獨對二級指標Ci進行評價,確定評價對象對評價集V的隸屬程度,進而得到單因素模糊關系矩陣Ri以及單因素評價結果Bi
Bi=Ai·Ri
=(ai1,ai2,ai3,ai4,ai5)·ri1,1 ri1,2 ri1,3 ri1,4 ri1,5ri2,1 ri2,2 ri2,3 ri2,4 ri2,5ri3,1 ri3,2 ri3,3 ri3,4 ri3,5ri4,1 ri4,2 ri4,3 ri4,4 ri4,5ri5,1 ri5,2 ri5,3 ri5,4 ri5,5
=(bi1,bi2,bi3,bi4,bi5),i=(1,2,3,4,5)。
5? 建立綜合評價矩陣R,對一級指標C建立綜合評價模型
R=B1B2 B3B4B5=b11 b12 b13 b14 b15b21 b22 b23 b24 b25b31 b32 b33 b34 b35b41 b42 b43 b44 b45b51 b52 b53 b54 b55。
那么,同理得到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因素集C的綜合評價結果為B
B=A·R
=(A1,A2,A3,A4,A5)·b11 b12 b13 b14 b15b21 b22 b23 b24 b25b31 b32 b33 b34 b35b41 b42 b43 b44 b45b51 b52 b53 b54 b55
=(b1,b2,b3,b4,b5)。
(三)? 實際應用情況
1? 計算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指標權重
本文邀請到學校創新創業中心管理人員、創新創業競賽指導教師、相關專業學科競賽指導教師、創新創業課程教師、競賽團隊學生和中外合作辦學教師等代表,單獨對表1中各級指標的權重進行賦值,然后通過加權平均法確定各因素的權重。此種方法操作簡便,雖然帶有主觀性,但最大限度地將實際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各類人員納入本項研究,得到的權重更為客觀、合理。得到各指標權重向量為
A=(0.246,0.235,0.298,0.158,0.063),
A1=(0.236,0.160,0.268,0.258,0.078),
A2=(0.394,0.173,0.107,0.153,0.173),
A3=(0.138,0.187,0.245,0.286,0.144),
A4=(0.156,0.208,0.151,0.167,0.318),
A5=(0.222,0.246,0.286,0.196,0.050)。
2? 計算二級指標模糊評價
成立由13名專家組成的評價小組,對照表1中的二級指標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進行評價,評價等級為強、較強、中等、較弱和弱五個檔次,然后統計各指標在對應等級得到的票數,結果見表2。
表2? 評價小組對照二級指標的評定結果統計表
歸一化處理得到二級指標的模糊關系矩陣
R1=0.000 0.154 0.231 0.231 0.3840.154 0.384 0.308 0.154 0.0000.077 0.000 0.154 0.384 0.3850.000 0.077 0.231 0.615 0.0770.000 0.154 0.538 0.154 0.154,
R2=0.308 0.384 0.308 0.000 0.0000.154 0.538 0.308 0.000 0.0000.000 0.230 0.308 0.154 0.1540.000 0.154 0.308 0.154 0.3840.154 0.384 0.308 0.154 0.000,
R3=0.384 0.231 0.308 0.077 0.0000.308 0.461 0.231 0.000 0.0000.461 0.308 0.231 0.000 0.0000.308 0.384 0.308 0.000 0.0000.384 0.385 0.154 0.077 0.000,
R4=0.000 0.154 0.231 0.461 0.1540.077 0.154 0.307 0.385 0.0770.000 0.077 0.154 0.384 0.3850.154 0.154 0.231 0.384 0.0770.000 0.077 0.231 0.461 0.231,
R5=0.000 0.231 0.231 0.384 0.1540.154 0.538 0.231 0.077 0.0000.461 0.308 0.154 0.077 0.0000.154 0.384 0.154 0.231 0.0770.077 0.308 0.308 0.077 0.230。
那么,二級指標的評價結果為
B1=(0.045,0.130,0.247,0.353,0.225),
B2=(0.191,0.359,0.308,0.067,0.075),
B3=(0.367,0.358,0.253,0.022,0.000),
B4=(0.042,0.118,0.235,0.420,0.185),
B5=(0.204,0.362,0.198,0.175,0.061)。
按照評語集V=(5,4,3,2,1),評價小組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單因素評價結果為
創新創業品質得分F1=B1·V=2.417,
知識技能儲備得分F2=B2·V=3.524,
實踐經歷成果得分F3=B3·V=4.070,
科研創造潛力得分F4=B4·V=2.412,
環境適應潛力得分F5=B5·V=3.473。
3?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模糊綜合評價結果
B=A·R
=(0.246,0.235,0.298,0.158,0.063)·
0.045 0.130 0.247 0.353 0.2250.191 0.359 0.308 0.067 0.0750.367 0.358 0.253 0.022 0.0000.042 0.118 0.235 0.420 0.1850.204 0.362 0.198 0.175 0.061
=(0.185,0.264,0.258,0.187,0.106)。
所以,評價小組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綜合評價結果為F=B·V=3.235。
四? 評價結論及對策建議
(一)? 評價結論
本文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研究了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情況。從綜合評價結果3.235分來看,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表現介于較強和中等之間,有待加強。從創新創業品質、知識技能儲備、實踐經歷成果、科研創造潛力和環境適應潛力五個要素的評價結果來看,大學生的能力表現依次為較弱、中等、較強、較弱和中等。
(二)? 對策建議
第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為導向。首先,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教育管理者要率先具備國際視野,注重在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的教育和管理上開展體制機制創新,在組織導向和獎勵導向上,提供更多正向引導吸引學生參與到學科競賽、社會實踐項目、創新創業項目中,并鼓勵在創新實踐中實現知識成果轉化。同時,要鼓勵教師及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項目的相關培育活動,以點帶線,以線帶面,促進師生群體創新創業意識的全面提升。
第二,以提升學生國際化創新視野為目標。通過最終得分可見,大學生在創新創業品質能力、環境適應潛力等方面表現并不盡如人意,傳統應試教育對于大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有一定不利之處。結合中外合作辦學的資源互補優勢,引進國外成熟、先進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經驗與體系,創造開放的環境,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才的創造性和能動性,從而幫助學生開闊國際化視野,培養自主、獨立、思辨的能力與社會責任感。
第三,以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長效機制為宗旨。評價結果顯示基于全過程評價的大學生科研創造成果較差,從中分析可見,學生存在重結果、輕過程,重論文、輕思考的問題。在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通過中方資源與外方資源相結合,從“觀念、技能、能力、素質”四個層次逐步遞進,在搭建平臺、師資引進、教學培養、實踐提升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嘗試突破,強化過程評價,形成系統的、長期的、可持續的長效培養機制,盡可能地將學生在過程中各方面能力的體現作為評價要素,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形成系統內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EB/OL].(2021-10-12)[2023-11-2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10/12/content_5642037.htm?trs=1.
[2] 蘭國輝,陳亞樹.“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研究[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5):94-99.
[3] 張金邦,程書靜,張俊生.基于層次分析模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7(3):29-31.
[4] 孫磊,張佳景,周玉宏,等.高校產賽學研培養體系下學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實證研究——以河北農業大學為例[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2(6):7-13.
[5] 陸宇嘉,曾芷琰.基于FAHP的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體系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15):45-47.
[6] 鄒建國,言捷智,張利軍.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研究[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21,42(5):136-141.
[7] 張麗.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評價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8,34(5):20-22.
[8] 李宗民.本科高校國際化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以中外合作辦學為例[J].中原工學院學報,2021,32(5):83-89.
[9] 魏永紅.中外合作辦學與創新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12):3-6.
[10] 昝琦.依托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對策[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22):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