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昊寧
摘要: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下,新聞傳播領域也實現了改革發展,使新聞傳播領域呈現出智能化發展的趨勢,在對傳統新聞傳播模式造成挑戰和沖擊的同時,為新時代下新聞傳播領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從人工智能技術與新聞傳播領域概述、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應用價值以及應用策略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論述。
關鍵詞:人工智能技術;新聞傳播領域;應用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受到各行各業的歡迎與喜愛,新聞傳播領域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包括但不限于互動型機器人、翻譯機器人、寫作機器人等,推動新聞業態的重構與版圖的充足。新聞媒體作為系統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起到監控環境、協調社會、傳承文化的功能,還使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變得更加便捷與簡單。在當前媒體行業發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術雖能夠彌補之前技術中的不足之處,但也呈現出新的問題,有待解決。[1]
一、人工智能技術與新聞傳播領域概述
(一)人工智能技術概述
人工智能技術也被稱作為AI,是指以計算機和算法程序對人類大腦進行模擬的一項技術,主要是通過模擬、延伸的方式,以計算機展現人的智能,使機器可以像人一樣進行思考。人工智能技術重點在于數據智能、認知計算以及操作智能等方面,是當前一種前沿技術。
(二)新聞傳播領域概述
新聞傳播是指對新發生的事實進行報道,以陳述性的語言對新聞事實進行描述,并在其中融入自身的看法。不管媒介技術如何變化,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實質始終不會發生變化,變化的只是新聞的呈現形式、傳播方式等。在人工智能時代,新聞傳播的時效性、趣味性、范圍性雖然得到增強,但是在新聞的真實性上卻出現了許多的問題。人工智能技術對新聞傳播領域帶來的不僅是優勢,還對新聞傳播領域的發展起到一定程度的阻礙作用。
二、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應用價值
(一)增強新聞傳播針對性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下,新聞媒體可以對用戶瀏覽痕跡和用戶行為操作進行分析,對用戶的新聞接收感受以及新聞需求等進行了解與掌握,并以此為基礎為用戶進行個性化內容的推薦,滿足用戶的新聞閱讀需求,使新聞傳播的模式得到更新與轉變,以此增強新聞傳播的針對性。[2]
(二)確保新聞傳播客觀性
在新聞傳播中,由于信息來源比較復雜,不同媒體對于同一新聞的立場與看法不同,使用戶難以對信息的真實性進行分辨。就算是新聞傳播人員能夠避免新聞內容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但是其仍然是由人類撰寫,其中難免會蘊含情感,新聞的真實性與客觀性必定會受到影響。所以,在新聞傳播中,對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應用,可以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實現新聞信息的整理與分析,從眾多信息中挖掘新聞的真相,以此確保新聞傳播的客觀性。
(三)提升新聞傳播交互性
在新聞傳播領域當中,對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應用,實現了新聞傳播交互性的提升,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用戶觀看、瀏覽、點贊、評論的行為為新聞內容的創作提供了數據上的支持,能夠了解用戶對不同新聞的關注度,進而多創作與其類似的新聞內容,借此提高媒體的影響力。
三、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應用策略
媒介系統主要是由生產系統、分發系統以及體驗系統三個系統所組成,而這三個系統又需要依靠許多的元素構成。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下,其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應用效果主要也是由這三個系統呈現出來。
(一)人工智能技術在生產系統的應用
1.擴充新聞來源邊界
在新聞傳播領域當中,新聞記者需要在事件發生第一時間前往現場,以獲得第一手新聞信息,對新聞事實進行準確的記錄,并盡快發布新聞內容,借此增強新聞傳播的時效性。但是,從傳統媒體的角度來講,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通常是不可能的,新聞記者前往現場通常需要花費一些時間,難以保證所有事件發生都能夠及時到達現場,這使新聞傳播受到限制。而在人工智能時代下,對信息的采集無須前往現場,利用傳感器技術則能夠實現新聞信息來源的擴充,在物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傳感器可以存在于任何物體當中,對環境信息進行實時監測,并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高效回傳。例如,2014年,中央電視臺就借助百度地圖的LBS大數據制作可視化數據新聞,對春節期間的春運情況以及人口流動情況進行實時報道;2017年,新華社推出了 “2410”智能媒體生產平臺,可以自動識別攝像頭等傳感器的內容,對突發事件進行實時響應。傳感器技術作為人工智能時代下新聞生產環節當中的重要生產要素,不僅可以提升新聞記者的信息采集能力,擴充新聞來源邊界,還可以實現新聞生產關系的轉變,使新聞生產系統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3]
2.科學判斷新聞價值
對新聞價值進行準確的判斷是新聞記者應當具備的能力,傳統新聞傳播中對新聞價值的判斷通常需要依靠新聞記者對新聞的敏感程度,對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具有較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其具備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還需要從眾多新聞中提取最具價值的新聞進行報道。在人工智能時代下,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可以在算法的支持下,對新聞的價值進行量化評估,對新聞的價值進行輔助判斷,還可以借助用戶轉發、評論等信息的收集與分析,對當今社會的新聞熱點進行分析,并結合新聞熱點對新聞的價值進行科學的判斷,為新聞價值判斷提供充足的數據支持。
3.提升信息綜合能力
新聞記者的主要工作任務就是對新聞信息進行收集、整理與分析,并對新聞信息中值得報道的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從新聞的現象看本質,從眾多復雜的信息中對新聞的真實性進行探尋與判斷,確保新聞內容的真實性與客觀性。在人工智能時代下,對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應用,可以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對大量新聞信息進行多維度的分析,并對新聞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進而對信息之間的內在關聯性進行探索,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入的解讀,并對未來的新聞進行預測,極大程度上提升新聞記者信息挖掘能力。此外,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下,人工智能算法還能夠對信息的來源和語義進行分析,通過不同信息源對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進行驗證,能夠對新聞稿件的把關進行優化。
4.豐富新聞寫作主體
在傳統的新聞傳播領域中,新聞稿件的撰寫通常都是由新聞記者完成的,不僅局限于文字稿件,還包含音頻、視頻等呈現形式的新聞。在人工智能時代下,新聞寫作主體得到了豐富和拓展,新聞寫作機器人的應用,可以使其持續處于數據整理與分析的工作狀態當中,并結合不同語料庫的風格化學習,完成定制化新聞內容的撰寫。例如,針對 “90后”“女性”群體,封面新聞在2017年5月4日研發 “小封”機器人,這一機器人的主要任務就是為用戶進行個性化內容的推薦,并對新聞記者的新聞稿件撰寫提供支持,完成特定題材稿件的自動化創作,“封面號”和 “小封觀天下”都是由這一機器人負責運營與創作的。可見,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新聞寫作主體拓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4]
(二)人工智能技術在分發系統的應用
新聞分發是在新媒體時代才出現的現象,在傳統媒體發展中,新聞生產與新聞分發通常都被看作為一個整體,報紙主要是由報社進行新聞內容的撰寫,并由報社進行報紙的發行;電視主要是由電視臺完成節目的制作,并在電視臺內進行節目的播放。在互聯網時代,新聞生產與新聞分發首次出現分離,新媒體平臺、門戶網站等成為重要的新聞分發平臺,并不自己完成新聞內容的生產,而是通過獲取傳統媒體生產的內容,將其進行加工之后在自己的平臺上進行發布,以此吸引用戶的注意,創造經濟效益。而在人工智能時代下,算法分發的應用對現有新聞分發體系也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實現了人與內容之間的銜接,既完成了新聞的發布,也為用戶獲取新聞提供渠道。
1.實現三元互動
2012年,字節跳動公司發布的今日頭條客戶端使算法分發的應用被大眾所知,之后,算法分發逐漸被應用到各種互聯網平臺當中。互聯網的本質在于連接,而其中算法分發的應用主要分為四種類型:第一種類型就是以微博為代表的社交媒體,其主要是實現人與人的連接,通過加強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方式實現新聞信息的傳播,在算法的支持下,可以對用戶的社交圈進行分析,為其推薦個性化的內容;第二種是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新聞客戶端,其主要是實現人與信息的連接,也就是在算法程序下,對用戶在平臺上的行為數據、對用戶感興趣的新聞內容進行計算,并為其推薦與其相關的其他新聞內容;第三種是以淘寶為代表的購物平臺,其主要是實現人與物的連接,借助算法對用戶的歷史行為數據進行分析,為其推送相關商品;第四種是以美團為代表的服務平臺,其主要是實現人與服務的連接,為用戶推薦其感興趣的服務。
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下,新聞傳播領域也通過分析用戶的個性化信息、場景信息等加強對用戶的理解力,并對用戶畫像進行分析,以此為基礎,為其推薦與其興趣愛好相符、感興趣的新聞內容,以此實現新聞的個性化分發。
2.拉近用戶關聯
在人工智能時代,用戶與媒體之間關系的拉近也就意味著二者的關聯度升級,媒體在對用戶信息進行采集與分析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用戶畫像,并按照用戶感興趣的內容為其進行新聞內容的推薦,同時也可以為用戶推薦平臺上的話題,將用戶的注意力集中在該媒體平臺上,進而實施更多的變現行為。此外,在一個可實現自由溝通與交流的平臺當中,這種實時互動也能夠拉近用戶之間的關系,使其針對同一新聞事件或是同一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借此提高人們對新聞的關注度與討論度,實現用戶與平臺、用戶與用戶以及用戶與新聞之間距離的縮短以及關系的拉近。[5]
3.遵循一個核心
在人工智能技術下,新聞傳播領域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能夠實現媒體與用戶之間的直接溝通和交流,在新聞分發上起到顯著的提升效果。在人工智能算法的輔助下,媒體能夠在眾多用戶中對其中的核心用戶和主要用戶進行提取和識別,并將這些用戶納入自己的線上社群當中。以財經類媒體為例,其在線上社群當中每日會向用戶推送7篇財經報告,借助這些財經報告引發社群成員之間的交流與討論,還可以在討論中對社群成員的需求進行分析。人工智能算法還能夠幫助媒體進行用戶畫像的勾勒,對用戶的整體形象進行識別,在與其溝通之后,對用戶的實際需求進行理解。但是,人工智能算法在對用戶信息進行挖掘的過程中缺乏全面性,而在與用戶進行溝通與交流之后,能夠使媒體對用戶的了解更加的豐富,進而為其推送個性化的內容,為其提供針對化的服務。
(三)人工智能技術在體驗系統的應用
在新聞傳播領域當中,體驗是指用戶在接受新聞產品時的反應,其中包括主觀感受、滿意程度以及情緒感受等。與傳統媒體新聞體驗不同的是,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新聞體驗在新聞傳播中占據的地位愈加重要,使新聞體驗也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下不斷朝人性化的方向發展,為用戶帶來良好新聞體驗也成為新聞媒體發展的重要任務。在傳統媒體發展的過程中,其主要是以平面化的形式幫助讀者對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進行梳理,使其對新聞事件的基本事實進行了解與掌握,但這種平面化的形式缺乏良好的新聞體驗,難以為用戶帶來直觀感受。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能夠在VR技術、AR技術的支持下,增強用戶對新聞事件的直觀感受,使其如同站在新聞現場對新聞進行觀察與傾聽,不僅能夠對用戶的感官產生刺激,增強用戶的新聞體驗,還可以推動新聞傳播體驗系統朝人性化的趨勢進行發展,以此增加新聞媒體接觸的界面,還能夠擴大新聞傳播的范圍。
四、結束語
技術的創新對于新聞媒體行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對傳統媒體造成一定沖擊與影響,推動傳統媒體的轉型,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也會為新聞媒體帶來不同程度上的變革。尤其是在新聞傳播領域當中,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下,新聞傳播領域必然會朝智能化的方向不斷發展,實現新聞傳播方式與方法的轉變。因此,新聞媒體工作者應當認識到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對新聞傳播領域中新聞生產、新聞分發以及新聞體驗系統中產生的影響,并加大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力度,借此實現人工智能技術與新聞傳播領域的創新整合,為人們提供更高質量的新聞服務,推動新聞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鄭周贇.人工智能時代新聞媒體創新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報業,2023(17):220-221.
[2] 劉茜,李凈.追問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傳媒領域的應用[J].中國傳媒科技,2023(08):6.
[3] 魏超,陳玉妍.人工智能時代新聞傳播倫理失范研究[J].傳媒論壇,2023,6(14):43-46.
[4] 王樂.強人工智能視域下新聞傳播的變革與應對:以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為例[J].中國電信業,2023(06):36-39.
[5] 惠夢婕.人工智能技術對新聞生產傳播模式的革新[J].西部廣播電視,2023,44(10):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