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蕾,燕海亞,劉妍
寶雞市婦幼保健院婦科,陜西 寶雞 721000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中上皮性卵巢癌是最常見的類型,占全部卵巢癌的70%左右,好發于中老年女性,病死率較高,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1]。由于卵巢癌患者在早期無典型或特異性癥狀,增加了診斷難度,因此,多數患者確診時已發展至晚期[2]。早期診斷對提高卵巢癌患者的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3]。臨床上常采用卵巢癌根治術治療上皮性卵巢癌,但這會使患者喪失生育功能。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以及生育年齡推遲,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術越來越受到關注。研究發現,年輕的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進行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后可獲得良好的妊娠結局,且安全有效[4]。基于此,本研究探討保留生育功能手術治療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臨床療效及術后妊娠情況的影響因素,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3 月至2021 年4 月寶雞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腫瘤病理診斷規范(卵巢癌及交界性上皮性腫瘤)》[5]中上皮性卵巢癌的診斷標準,且經病理檢查確診;②國際婦產科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6]為Ⅰ期;③臨床資料完整;④未接受過放化療;⑤有生育要求;⑥首次手術。排除標準:①入院前服用過激素類藥物;②合并心腦血管疾病;③存在手術禁忌證;④合并精神障礙。依據納入和排除標準,本研究共納入104 例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根據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n=53,卵巢癌根治術)和觀察組(n=51,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對照組患者年齡22~35 歲,平均(26.15±3.57)歲;體重指數17~26 kg/m2,平均(22.15±1.36)kg/m2;病理類型:黏液性癌22例,漿液性癌31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3~35 歲,平均(26.73±3.65)歲;體重指數16~25 kg/m2,平均(21.85±1.12)kg/m2;病理類型:黏液性癌21例,漿液性癌30 例。兩組患者的年齡、體重指數、病理類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寶雞市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2024-006)。
對照組患者采取卵巢癌根治術,包括全子宮雙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結清掃、大網膜切除、闌尾切除、腹膜后淋巴結清掃。
觀察組患者采取保留生育功能手術,根據患者情況切除單側附件,剝離卵巢腫物的同時清除腹主動脈旁淋巴結,盡可能清掃淋巴結至腎動靜脈水平,在清掃盆腔內淋巴結時,同時清掃全部髂總血管、髂內外血管及閉孔筋膜、神經上的淋巴結。
①圍手術期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②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感染、出血、腸粘連。③復發情況:出院后,采用電話或門診復查的方式對所有患者隨訪2 年,隨訪時間截至2023 年4 月,比較兩組患者的1、2 年復發率。④月經恢復及妊娠情況:隨訪2 年,記錄保留生育功能手術患者的月經恢復及妊娠情況。⑤妊娠情況的影響因素:根據術后2 年內的妊娠情況將保留生育功能手術患者分為妊娠組(妊娠成功)和未妊娠組(妊娠失敗),分析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后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妊娠情況的影響因素。
采用SPSS 22.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 回歸模型分析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后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妊娠情況的影響因素。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1)
表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指標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指標的比較(±s)
組別對照組(n=53)觀察組(n=51)t值P值術中出血量(ml)103.54±36.89 76.63±25.31 4.321<0.01手術時間(min)76.59±10.34 96.37±15.21 7.782<0.01住院時間(d)20.14±4.34 13.55±2.87 9.097<0.01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3.92%(2/51),與對照組患者的9.43%(5/53)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258,P=0.465)。(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n(%)]
兩組患者的1、2 年復發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1、2 年復發情況的比較[n(%)]
隨訪2 年,觀察組中,38 例(74.51%)患者月經恢復至正常狀態,13 例(25.49%)患者的月經狀態不穩定。27 例患者嘗試受孕,其中9 例患者妊娠成功,納入妊娠組;另外18 例患者妊娠失敗,納入未妊娠組。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妊娠組和未妊娠組患者的年齡、體重指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妊娠組和未妊娠組患者的臨床分期、化療情況及復發情況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后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妊娠情況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以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后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妊娠情況(妊娠=0,未妊娠=1)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臨床分期、化療情況及復發情況均是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后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妊娠情況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表5)

表5 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后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妊娠情況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上皮性卵巢癌是一種高度異質性腫瘤,早期無特異性癥狀,多數患者發展至晚期才被確診。在過去幾十年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病死率幾乎沒有變化,歐洲腫瘤內科學會指出,上皮性卵巢癌已成為西方國家女性惡性腫瘤相關死亡的第五大原因[7-8]。研究發現,約8%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年齡<35 歲并有生育要求,越來越多的患者渴望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療[9]。
2014 年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分會制定的《婦科惡性腫瘤保留生育功能臨床診治指南》[10]指出了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療的標準:①年齡<35 歲,有生育要求;②臨床分期為Ⅰ期;③分化程度為高分化。徐菲和吳小華[11]的研究發現,Ⅰ期且年齡<44 歲的卵巢癌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后,5 年生存率高達9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分析原因在于卵巢癌根治術對患者機體損傷較大,出血量較多,恢復較慢;保留生育功能手術需剝離正常組織,并清掃周圍淋巴結,甚至需要留置腹腔化療用藥管,因此手術時間較長。在隨訪1 年時發現,采取卵巢癌根治術的患者均未復發,而采取保留生育功能手術的患者出現1 例復發,且隨訪2 年時,采取卵巢癌根治術的患者出現1 例復發,而采取保留生育功能手術的患者卻出現9 例復發,與楊孝明和李玉宏[12]的研究結果相似。李松等[13]研究表明,相較于卵巢癌根治術,保留生育功能手術患者的復發率較高,分析原因在于保留生育功能手術一般會切除患側腫瘤或附件,保留剩余的卵巢組織,盡量不損傷正常卵巢及輸卵管組織,可能會殘留病變組織,從而增加了術后復發風險。另有研究表明,在進行保留生育功能手術時,需對健側卵巢及輸卵管進行病理學檢查,如出現異常則將其切除一部分,可降低患者的復發率[14]。本研究中,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種手術方式均具有較好的安全性。研究報道,在交界性卵巢腫瘤患者中采取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對患者的生育結局無影響[15]。本研究發現,隨訪2 年,觀察組中38 例患者月經恢復至正常狀態,27 例患者嘗試受孕,其中9 例患者妊娠成功,說明采取保留生育功能手術的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可能獲得良好的妊娠結局。本研究還發現,臨床分期、化療情況及復發情況均是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后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妊娠情況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對于合并術后妊娠危險因素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臨床需采取相應措施以提高妊娠率。值得注意的是,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可作為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治療選擇,但是必須要嚴格篩選符合標準的患者。
綜上所述,保留生育功能手術治療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安全可行,不會增加復發率,有生育意愿者可嘗試受孕。對于合并術后妊娠危險因素的患者,臨床需采取相應措施以提高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