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陽博,李爽爽,劉棟利,王璐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介入手術室,鄭州 450000
肝癌的發病與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等密切相關,具有發病隱匿、進展速度快、惡性程度高等特點。早期肝癌一般可通過手術實現臨床治愈,一旦進展至中晚期,患者會出現肝區疼痛、進行性肝大等癥狀,使手術治療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需要先對患者進行化療或放療,病情穩定后再實施手術治療。介入手術是肝癌的常見治療方法,可以延長肝癌患者的生存期,但由于介入手術的創傷性較大,并且手術中極易因各種潛在風險影響手術質量,導致患者出現并發癥,影響患者術后康復[1]。因此,為進一步提高介入手術治療的效果,需要在手術中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提前預防潛在風險,才能保障治療的效果[2]?;诖?,本研究探討手術室風險預防干預在肝癌介入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肝癌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7 年版)》[3]的相關診斷標準,并經病理檢查確診為肝癌;②血清甲胎蛋白(α-fetal protein,AFP)≥400 μg/L;③TNM 分期Ⅰ~Ⅲ期;④符合手術指征并接受介入手術治療。排除標準:①合并認知障礙無法配合治療;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礙或嚴重內分泌疾病;③存在介入手術禁忌證;④轉移性肝癌。依據納入與排除標準,本研究共納入120 例肝癌介入手術患者,根據干預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n=60,常規干預)和觀察組(n=60,手術室風險預防干預)。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TNM 分期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特征
對照組患者圍手術期接受常規干預。術前對手術室進行清潔消毒,將溫度和濕度調節至適宜,并提前準備手術相關器械;手術過程中密切配合醫師進行手術,并始終保持無菌操作。
觀察組患者圍手術期接受手術室風險預防干預。①組建干預小組并進行培訓。組建手術室風險預防干預小組,小組成員包括主治醫師1 名、麻醉醫師1 名、心理醫師1 名、護士5 名;加強對干預小組成員的培訓,增強小組成員的實踐操作能力、風險防范意識和責任心。②制訂手術室風險預防干預方案。小組成員需根據患者的病情、身體情況對手術風險進行客觀評估,并制訂針對性的干預方案。③手術室風險預防干預實施。a. 術前訪視,護士需要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介紹疾病、介入手術治療的相關知識及術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增加患者對疾病和手術的認知,同時向患者介紹治療成功的案例來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心理醫師需要面對面與患者溝通交流,評估患者是否存在不良情緒,并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護士需在術前指導患者進行排尿練習,并通過熱敷和按壓膀胱的方式預防尿潴留。b. 手術開始前,護士需為患者注射地塞米松和鹽酸托烷司瓊,避免患者因術中使用芬太尼透皮貼和化療藥物導致的惡心、嘔吐;提前檢測手術室的空氣質量,對手術室進行清潔、消毒,檢查各個儀器設備運行是否正常,并調節手術室溫度和濕度,準備手術相關器械,做好無菌準備。c. 手術中,護士需密切配合醫師進行手術,對部分凝血功能較差的肝癌患者,需給予肝素抗凝,但可能會加大患者局部出血的風險,因此,在為患者包扎傷口時需注意動作輕柔,同時術后密切觀察穿刺處是否出血,并及時進行處理。
①負性情緒:干預前后,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4]、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5]評價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HAMA 共14 個條目,總分56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焦慮情緒越嚴重;HAMD 共17 個條目,總分52 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抑郁情緒越嚴重。②生活質量:干預前后,采用健康調查簡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6]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SF-36 量表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8 個維度,每個維度總分均為100 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高。③并發癥發生情況: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局部出血、尿潴留、感染、惡心嘔吐。④滿意度:采用自制量表評價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包括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倽M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2.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HAMD、HAMA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HAMD、HAMA 評分均明顯低于本組干預前,觀察組患者HAMD、HAMA 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2)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HAMD、HAMA 評分的比較(±s)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HAMD、HAMA 評分的比較(±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1
組別對照組(n=60)觀察組(n=60)t值P值HAMD評分干預前22.34±3.12 22.16±3.14 0.315 0.156干預后12.34±1.12*7.56±1.11*23.481 0.000 HAMA評分干預前24.15±3.21 24.24±3.12 0.156 0.877干預后13.26±1.24*8.46±1.13*22.162 0.000
干預前,兩組患者SF-36 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SF-36 各維度評分均明顯高于本組干預前,觀察組患者SF-36 各維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3)

表3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SF-36 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5.00%(3/60),低于對照組患者的16.67%(10/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27,P=0.040)。(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n(%)]
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度為95.00%(57/60),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3.33%(50/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27,P=0.040)。(表5)

表5 兩組患者的滿意情況[n(%)]
肝癌發病可能與病毒感染、環境和遺傳等有關,具有惡性程度高、易轉移等特點,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7]。介入手術是治療肝癌的主要方式,操作簡單,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并延長患者的生存期[8]。但介入手術過程中極易發生出血、肝功能衰竭、感染等,從而降低手術治療效果,影響患者術后康復,因此,加強術中護理干預措施對手術的順利實施至關重要。由于常規干預措施未針對手術中的潛在風險進行提前預估,因此干預效果有限[9]。手術室風險預防干預是一種針對手術中潛在風險所開展的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手術治療的安全性[10]。
局部出血、尿潴留、感染、惡心嘔吐等均是肝癌介入手術的常見并發癥。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手術室風險預防干預可以有效提高肝癌介入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分析原因為,在手術風險預防干預措施中,為患者熱敷膀胱、提前注射地塞米松和鹽酸托烷司瓊、加強手術室清潔消毒工作、做好傷口包扎工作等措施,可有效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從而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11]。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患者HAMD、HAMA 評分均明顯低于本組干預前,觀察組患者HAMD、HAMA 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手術室風險預防干預能幫助肝癌介入手術患者減輕焦慮、抑郁情緒,分析原因為,介入手術前通過健康宣教的方式提前告知患者手術可能存在的風險,評估其心理狀態,并為其介紹治療成功的案例,能增加患者對疾病、手術的認知和康復的信心,有效緩解其不良情緒[12]。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患者SF-36 各維度評分均明顯高于本組干預前,觀察組患者SF-36 各維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表明手術室風險預防干預可以有效提高肝癌手術患者的滿意度和生活質量,分析原因認為,通過術前組建手術室風險預防干預小組,加強對小組成員的培訓,為患者制訂針對性的風險預防干預方案,并在干預過程中一一落實,可有效降低手術風險,有助于提高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和生活質量[13-16];另外,本研究中手術室風險預防干預能明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也有助于患者術后快速恢復并且改善其生活質量[17-18]。但本研究觀察組仍有3 例患者不滿意,可能與術后并發癥有關,因此,臨床還需進一步加強對于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和干預,或可實現全部患者滿意的目標[19-20]。
綜上所述,手術室風險預防干預應用于肝癌介入手術患者中,可以緩解其負性情緒,改善生活質量,降低其并發癥發生率,進而提高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