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芹,孫 艷,周 園,姜雯雯,鄭備紅
(福建醫科大學婦兒臨床醫學院,福建 福州350001;福建省婦幼保健院生殖醫學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1)
生殖醫學是一門涉及婦產科學、組織胚胎學、醫學倫理學的綜合性學科,教學目標在聚焦生殖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又注重培養醫學生高尚的醫學道德和正確的價值取向。生殖醫學課程設定了3 個維度的教學目標:知識維度——掌握生殖醫學相關知識體系;能力維度——極力提升研究生理論聯系實際、交叉學科運用以及臨床決策能力;價值維度——培養醫學生的職業素養、科學研究精神、人文關懷精神和愛國情懷。目前,傳統以授課為主的教學方法因重理論輕實踐、重理性輕感性、重結論輕過程,教學互動性差,教學形式較為單一,課程思政融入不足,難以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1-2]。
案例教學法以問題為基礎,以病例為先導,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實際情景中進行理性思考,并用現有理論知識來解決問題[3-4]。敘事醫學強調敘事能力,敘事能力是指“認識、吸收、解釋及傾聽患者故事的能力”[5]。敘事醫學與案例教學有機結合,可以有力整合生殖醫學的普世性與專業性,建立科學與人文融合的通道[6],激發醫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主動性,幫助其掌握知識和技能,同時有利于培養道德反思、自我糾正的能力。因此,我們在生殖醫學課程教學中,采用敘事醫學聯合案例教學法,對原有課程內容進行重構,設計為模塊式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在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進行價值塑造。
選取2022 年3—12 月由福建醫科大學婦兒臨床醫學院承擔生殖醫學選修課教學的福建醫科大學兩個班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實行分組教學。實驗組(n=90)采用敘事醫學聯合案例教學法,其中男生48 名,女生42 名;年齡19~23 歲,平均(21.32±0.92)歲。對照組(n=90)采用傳統以授課為主的教學法,其中男生46 名,女生44 名;年齡18~23 歲,平均(21.21±0.95)歲。兩組由同一任課教師授課,教材、考核內容、評價方法均一致,年齡、性別、課前測試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以授課為主的教學法。教師按照教學大綱和教案制作多媒體課件,課堂教學流程為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解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以教師全程講授和學生聽課為主,每周授課一次。
1.2.2 實驗組 采用敘事醫學聯合案例教學法,以案例為主線,將臨床生殖醫學案例引入課堂教學,模擬真實的職業情境,進行詳細檢查、分析和理解。課程開始前教師要完成以下準備工作:(1)明確并有機分解教學目標,根據分解后的教學目標設定每堂課的案例教學內容。實行案例教學的關鍵步驟之一就是案例,教師必須在設定清晰的教學目標的同時,挑選出合理且有效的教學案例。(2)結合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案例,精選文學作品和影視素材。教師根據生殖醫學核心教學內容,梳理6 個主題模板,包括生殖健康教育、不孕癥的病因及診治、輔助生殖技術、生育力保存、優生優育、生殖倫理法規,這6 個模板既各自獨立又互相聯系。結合案例通過賞析相關影視和文學作品片段,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思考和討論,因勢而為進行專業內容傳授和價值引領。
教學實施環節包括6 個方面:(1)課前預習案例。教師向學生詳細介紹準備好的生殖醫學案例,并羅列知識點,給出學習內容和參考文獻,學生針對相關知識點進行預習。(2)分組分析案例。將90 名學生分成9 組,分組學習。通過學生自主討論與提問、教師引導解答的形式,梳理臨床診斷、治療思路,掌握關鍵知識點。(3)知識點整理。教師引導學生將案例中涉及的生殖醫學專業知識點整理出來。(4)案例觀察和反思。教師指導學生以敘事寫作(又稱為反思性寫作)的方法書寫患者的心理病歷和社會病歷。(5)總結評價和反思。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分析的思維過程、表述的邏輯層次和結構、醫學語言的應用等,對各小組進行點評,學生根據教師的點評進行自我復習和反思。(6)知識拓展和創新。課程結束后,通過案例教學引導學生搜索和學習生殖醫學最新發展、國際國內研究動態,圍繞生殖醫學主題確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選題,自主完成創新性研究項目設計、研究條件準備和項目實施、研究報告撰寫、成果交流等任務。
每一個案例都包含了具有代表性的敘事醫學元素,并以此為主線展開。例如,通過人工授精技術獲得的受試者的后代能夠享有完善的法律權利嗎?這一系列輔助生殖過程是否可以進行商業化發展?是否要禁止父母對孩子性別等的選擇?是否支持未婚女性進行卵子冷凍以推遲婚育?等等。在強化學生的生殖醫學基礎理論和操作技能后,進一步引導其對法律、倫理、人文、道德以及社會問題進行思考與探索,提高對公平、公正、不傷害、保密、社會公益、保護后代和嚴防商業化等輔助生殖技術倫理原則的認同。在系統化教學中,學生通過生動的案例學習掌握生殖醫學理論、操作技能和輔助生殖技術法律法規,具備職業道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共情、分析、反思和決策能力,完善人格。
1.3.1 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成績 授課結束后,從生殖醫學理論知識、技能操作、輔助生殖法律法規、案例分析等方面對兩組進行考核,每項總分均為100 分,由教研室統一組織,隨機抽取題型進行閉卷考試,并抽考1 項操作。
1.3.2 教學滿意度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評價教學滿意度,從引發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習內驅力、加深知識理解、提高臨床思維和創新力、提升醫患溝通能力6 個維度進行。采用5 級評分法,分為非常滿意(5 分)、比較滿意(4 分)、一般(3 分)、不滿意(2 分)、非常不滿意(1 分),總分30 分。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 和%表示,采用χ2檢驗或Fisher 確切概率法。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教學后,實驗組生殖醫學理論知識、技能操作、法律法規和案例分析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考核成績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assessment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兩組考核成績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assessment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 法律法規85.27±3.95 75.82±3.81 16.357 0.000理論知識90.62±5.22 81.87±5.64 10.802 0.000技能操作實驗組對照組tP 89.32±3.74 78.63±4.32 17.748 0.000案例分析86.72±4.74 76.25±5.35 13.896 0.000
實驗組6 個維度的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教學滿意度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teach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2 兩組教學滿意度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teach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組別 提高臨床思維和創新力4.33±0.28 3.27±0.39 20.946 0.000引發學習興趣4.31±0.26 3.33±0.27 24.803 0.000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習內驅力加深知識理解實驗組對照組tP 4.54±0.36 2.71±0.67 22.826 0.000 4.48±0.31 2.54±0.51 30.837 0.000 4.38±0.47 2.84±0.58 19.571 0.000提升醫患溝通能力4.38±0.31 2.74±0.53 24.003 0.000
教學質量始終是教育的關鍵要素,是教育發展的重要指標[7]。本研究探索了敘事醫學聯合案例教學法在生殖醫學教學中的應用,將實際臨床工作中的真實不孕癥病例聯合敘事醫學加以典型化處理,通過學生獨立研究和相互討論來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這樣的教學方法改變了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方式,以解決臨床問題為導向,實現了從知識到能力的培養。案例教學的優勢在于以臨床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導向設置典型案例作為教學內容[8],加入敘事醫學教學方法,使得案例更加生動形象和情景化,且更富有戲劇化的沖突和矛盾[9]。這樣的教學能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主動參與教學,積極交流探討,通過思想碰撞和深入思考促進知識的吸收轉化。研究結果表明,敘事醫學聯合案例教學法相較傳統教學方法,有力提升了學生生殖醫學理論知識、技能操作、法律法規和案例分析4 方面的考核成績,提高了教學質量。
傳統教學方法重學輕用,重灌輸輕探究,教學過程機械化、刻板化,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0],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生殖醫學的學習體驗和主觀感受。實施敘事醫學聯合案例教學法,可從傳統教學方法的“痛點”入手,更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了解他們需要什么、期望什么,捕捉其關注點、興奮點,盡力消除在學習中表現出的冷漠、輕視甚至抵觸等情緒[11],從而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的舒適度、滿意度和獲得感。
敘事醫學聯合案例教學法更能抓好案例教學的3 個“度”。(1)案例的廣度。利用生殖醫學病例分層次挖掘合適的題材,據此設置教學案例。案例設置既要密切聯系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又要有連續性,隨著授課的深入,問題也要不斷拓展,以引導學生打開思路。(2)案例的深度。課程內容的設置要深入剖析醫學案例素材,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進行深度思考總結,并分享各自的思考過程和情感體驗。(3)案例的延展度。隨著案例的時代性等的不斷變化[12],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延伸和外拓,提升創新思維能力。實施敘事醫學聯合案例教學法后,已有多名學生圍繞生殖醫學內容展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選題,進行在校大學生臨床研究活動,如控制性促排卵對PCOS 患者糖耐量的影響、卵巢儲備功能減退對于年輕患者助孕結局的影響、高雌激素對女性糖代謝的影響和機制研究、控制性促排卵對大鼠胰島素抵抗的影響等多項極具臨床指導價值和符合生殖醫學熱點的研究。教學滿意度調查也發現,實驗組在引發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習內驅力、加深知識理解、提高臨床思維和創新力、提升醫患溝通能力這6 個維度的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證明了敘事醫學聯合案例教學法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教學滿意度。
醫學教育雖然是一種職業教育,但不能停留在教授技術層面,醫學生要成長為肩負維護社會健康職責的醫務工作者,其成長不僅體現著個人需求,更體現著社會的期盼[13]。在醫學課程中,應將思政教育融入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中,提升醫學生的道德修養,強化職業精神,提高人文素養和社會責任感[14]。
敘事醫學聯合案例教學法強調將教學目標縱向和橫向整合到生殖醫學課程中,以確保醫學知識情景化和醫學技能的熟練應用,對于醫學生同理心的增強、正向價值觀的培養以及臨床決策能力的提升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于培養未來醫者的人文精神、人文意識和人文素養都具有重要意義[15-16]。同時,學生更能深刻意識到醫患雙方在認知方面、醫者臨床目標與患者期待方面存在的差異,直面超出疾病診療范疇的復雜情感訴求等社會問題[17]。敘事醫學的應用使學生在掌握生殖醫學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應對“困難談話”的能力和醫患溝通能力。因此,敘事醫學聯合案例教學法不僅促進知識和能力維度教學目標的達成,更能促進職業素養、科學研究精神、人文關懷精神和愛國情懷等價值塑造目標的實現。本課程因將思政教育與生殖醫學內容深度有效融合,成功評選為福建省高校課程思政優秀教學案例。
綜上所述,本研究在本科生殖醫學教學中探索了敘事醫學聯合案例教學法,結果顯示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建立生殖醫學知識體系,掌握現代生殖醫學倫理法規,明確輔助生殖技術的行為準則。同時,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索,培養了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升了臨床醫學創新思維能力,這更有利于深入開展人文素養和思政教育。本課程以醫學人才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為目標,探索了適應時代需求的生殖醫學教學方法,為高等醫學教育教學實踐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