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楠,陳 瑤,余裕宇
(江西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江西 上饒 334000)
自教育部頒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來,各高校對課程思政建設重要性的認知不斷提升,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意識不斷增強。課程思政是以專業課為載體,以思政為主概念,將思政元素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在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的同時進行價值引領,最終實現課堂育人、立德樹人[1]?;A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其目的是讓學生獲得照顧患者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包括理論學習和實訓,其中實訓是銜接理論課堂與臨床工作的重要環節,實訓效果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本研究通過創新設計課程教學模式,構建課前、課內、課后三環聯動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應用于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達到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F將教學設計、實施過程與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我校護理學院2021 級三年制大專護理專業兩個班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80 名學生,其中男生17 名,女生63 名;年齡18~21 歲,平均(19.54±1.65)歲。對照組82 名學生,其中男生18 名,女生64名;年齡18~21 歲,平均(19.54±1.65)歲。兩組年齡、性別構成與入校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實訓教學法,即教師通過統一講解示教授課,學生分組練習,教師觀察并指導學生操作,課后總結。觀察組采用課前、課內、課后三環聯動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具體如下。
1.2.1 修訂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目標 我?;A護理學課程于第一學年第二學期開設,其中實訓教學共60 學時。通過綜合分析近3 年我校大專護理專業學生實訓考核成績、任課教師教學評價與總結、學生對該課程的反饋建議,得出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痛點與難點如下:(1)學生主動學習意識薄弱;(2)操作規范性和嚴謹性不足;(3)操作中缺乏有效溝通與人文關懷;(4)臨床思維能力訓練力度不夠?;谝陨蠁栴}修訂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目標為:(1)引導學生樹立“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和“以促進人類健康為己任”的價值觀,增強主動學習、主動服務意識;(2)培養學生謹言慎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3)加強學生溝通與人文關懷能力培養,做“有溫度、有深度、有情懷”的護生;(4)強化操作中的臨床邏輯思維訓練,能科學地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整體護理。
1.2.2 挖掘思政元素 從護理操作技術發展歷程、臨床真實案例、典型護理人物、時事熱點等素材中挖掘思政元素(見表1),提煉要點,融入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
表1 基礎護理學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Table 1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lements in basic nursing
1.2.3 構建三環聯動課程思政教學方案(1)課前準備環節:教師將思政素材發布到學習通平臺,引導學生針對本節課教學內容及思政目標在線展開預習、討論。
(2)課內導入環節:采用操作示范、情景模擬等方式進行。在操作示范時積極導入思政元素,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示范導尿術操作時,分別演示錯誤與正確的操作、溝通方式,讓學生感受不同溝通方式給患者帶來的不同體驗,提升對患者的人文關懷能力。在情景模擬時,教師要用認真的工作態度、干凈大方的儀容儀表、嚴謹規范的操作來影響學生,培養慎獨精神,引導其自主思考,把人文關懷和護理工作有機結合,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
(3)課后跟進環節:積極利用網絡教育資源豐富思政元素,如網絡書籍、網絡期刊、電子圖書館、教育教學網站等。教師通過將多種形式的教育資源融合形成協同效應,讓學生在學習護理操作技術的同時接受思想洗禮和情感熏陶,并及時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以口腔護理為例,三環聯動課程思政教學方案見表2。
表2 口腔護理三環聯動課程思政教學方案Table 2 Teaching plan for the three elements interaction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on oral care
1.2.4 評價方法(1)學習成績:包括實訓操作成績與實訓理論成績,操作考核項目抽簽決定,以案例護理形式在模擬人身上完成,滿分100 分。統一編制操作項目相關的理論知識試卷進行理論測驗,滿分100 分。兩組評分標準及考核教師均一致。
(2)關愛能力:采用由美國護理學教授Nkongho 編制、四川大學馬芳漢化的關愛能力評價量表[2],分析兩組干預前后關愛能力的變化。漢化后的關愛能力評價量表包括耐心(10 個條目)、理解(14 個條目)和勇氣(13 個條目)3 個維度37 個條目,各維度Cronbach's α 系數分別為0.72、0.79、0.77,總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0.86,分半信度為0.82,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各條目從“強烈反對”到“強烈贊同”按Likert 7 級評分法評分,正性條目正向計分1~7 分,負性條目反向計分,總分37~256分,耐心維度10~70 分,理解維度14~98 分,勇氣維度13~91分,得分越高表示學生關愛能力越強。
(3)學習體驗與滿意度評價:發放自行設計的教學效果體驗問卷對兩組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實訓操作學習自主性、人文關懷意識、溝通表達能力等6 個方面,每個問題的答案為“認同”或“不認同”,分析比較兩組學習體驗的差異。使用自行設計的學習滿意度問卷進行教學滿意度調查,從 “不滿意”到“非常滿意”分別賦分0~4 分,分數越高表示教學效果越好。問卷調查統一采用紙質問卷現場調查方式,選擇晚自習時間段進入班級,調查員講解說明調查目的及注意事項,取得學生知情同意后現場發放并回收,嚴格控制答題質量。本研究共發放調查問卷162 份,回收162 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0%。
1.2.5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采用SPSS 26.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和等級資料分別選擇χ2檢驗與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操作成績、理論成績與綜合考評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3)。
表3 兩組考核成績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n assessment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s)
表3 兩組考核成績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n assessment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s)
組別 操作成績92.36±2.97 88.24±3.16 3.744<0.001 n觀察組對照組80 82 tP理論成績85.72±9.70 76.14±8.30 4.501<0.001綜合考評成績87.67±5.10 80.13±7.90 4.573<0.001
干預前兩組關愛能力評價量表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各維度得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關愛能力評價量表得分比較(±s)Table 4 Comparison on scores on the Care Ability Evaluation Scal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wo groups(±s)
表4 兩組干預前后關愛能力評價量表得分比較(±s)Table 4 Comparison on scores on the Care Ability Evaluation Scal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wo groups(±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P耐心47.50±4.43 47.30±3.02 0.118 0.907干預前理解65.80±3.74 66.60±4.20-0.450 0.658勇氣56.30±3.13 55.30±3.95 0.628 0.538總分169.60±8.10 169.20±7.25 0.116 0.909耐心56.40±6.28 49.10±3.90 3.124 0.006干預后理解73.80±6.53 68.50±3.92 2.200 0.041勇氣59.30±2.95 56.60±2.72 2.131 0.047總分189.50±12.62 174.20±7.58 3.285 0.004
問卷調查顯示,觀察組90%以上的學生認為本次課程思政提高了實訓操作學習自主性、增強了人文關懷意識、鍛煉了臨床思維能力并促進了職業認同,85.00%的學生認為提升了溝通表達能力,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5)。
觀察組學習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6)。
表6 兩組學習滿意度比較[n(%)]Table 6 Comparison of learn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n(%)]
以往研究表明,在高職護理專業實訓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知識與能力水平,改善實訓教學效果[3]。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觀察組操作考核成績、理論成績及學習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1)。教師課前通過學習平臺發布相關內容,如實訓項目發展史、操作視頻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主動學習的意識;課內通過典型臨床案例剖析明確操作重難點,同時在教師的啟發、引導、點撥下進行自主學習,提升實踐操作水平;課后通過回顧分析操作中的不足,強化操作中理論知識的運用。三環聯動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貫穿課前、課內、課后學習全過程,線上線下同步推進,協同促進了教學效果的提升。
關愛能力作為護士最基本的職業能力,對于提升護理服務質量至關重要。我國護士關愛能力評價量表總分為(189.44±17.87)分,顯著低于國外常模[4],建議從學生階段就開始培養關愛能力,為未來進入臨床從事護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礎。本研究中,干預前兩組關愛能力評價量表得分平均為(169.40±7.49)分,比劉靜馨等[5]調查的長沙地區高職護生得分(164.34±18.30)略高,但低于馬芳[2]調查的本科護生得分(189.72±19.57)。干預后觀察組關愛能力評價量表總分及耐心、理解、勇氣各維度得分較干預前明顯提高,且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在培養途徑上,觀察組通過角色扮演,在體驗被人照顧、關愛的過程中理解關懷的內涵,課余時間通過參加敬老院、社會福利組織的活動等來實踐人文關懷。在教學方法上,教學前先讓學生與患者扮演者充分交流,了解其生理、心理狀況及關懷需求等;教學中通過情景教學法,借助護患情感交流提高學生對疾病的認知,加強對護理方法的掌握,促進學生主體意識的形成。教學結束后,教師對學生的關懷行為進行評價,促進學生關懷能力的提升。
調研顯示,現階段護士能力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職業素養[6],職業榮譽感不強[7]。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是銜接課堂與臨床的重要環節,實訓教學中蘊含著很多思政元素,但我國護理院校在護理實踐教學中思政教育短板明顯,重技能、輕人文現象較為嚴重[8]。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融合思政教育,在提升學生專業操作技能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其人際溝通、換位思考、評判性思維、團隊協作等能力[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學習自主性、人文關懷意識、溝通表達能力、臨床思維能力與職業認同感均優于對照組(P<0.001)。課題團隊成員通過編寫案例庫,凝練思政元素,針對基礎護理學實訓特點,精心設計每個技能知識點,找準思政元素的切入點,運用適合的切入方式,將思政元素與實訓要點一一對應融合。在教學中應用思政案例創設臨床情景,讓學生在學習中切身感受護理職業道德,從而提升專業素養,實現德技雙修。
本研究于課前、課內、課后將課程思政融入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并落實到具體操作項目中,形成三環聯動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及綜合素養。未來,課題組將繼續完善教育教學路徑,進一步探討本教學方法在護理專業其他課程中的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