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琛
開年以來,上海演出市場持續火熱,為全城的觀眾朋友們送上了一道又一道精心準備的豐盛戲劇大餐。其中,一些經典劇目更是在申城長演不衰,一票難求。
不久前,上海話版的舞臺劇《長恨歌》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首演,可謂場場火爆,一票難求。三個半小時里,觀眾沉浸在“上海小姐”王琦瑤的故事中,穿梭于老上海的三個時代,仿佛回到了舊時光里,感受了一場時代洪流下小人物的悲劇。
2003年,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制作出品的舞臺劇《長恨歌》首輪演出一經推出,便引起轟動。首輪演出至今,每一輪演出除了不斷打磨劇本,在舞美設計、音樂、服裝等各方面也在不斷嘗試調整、尋求新的突破。
滬語話劇《繁花》自2018年首演以來,第一季、第二季已演出近百場,上座率高達95%。有人喚它是“滬上社交硬通貨”,也有人稱它是一把解鎖上海舊時光的鑰匙。據悉,《繁花》立項伊始就確立以滬語演繹,將小說《繁花》分“三季”進行改編演出,三季之間彼此獨立但又相互關聯,呈現這部杰出作品的全貌,拼出一張上海城市全景大圖。據透露,第三季今年有望啟動創作。
2006年,黃磊、何炅等演員們就開始陪伴《暗戀桃花源》,在賴聲川的帶領下,他們已攜手走過將近20年的時間。2024年,經典版的原班人馬重聚在賴聲川專屬劇場上劇場,用多年來不變的心意,再次與觀眾赴約。
《暗戀桃花源》講述了“暗戀”和“桃花源”兩個不相干的劇組,在劇場爭奪舞臺的故事。其中,現代悲劇《暗戀》講述的故事,正是發生在上海。導演賴聲川表示:“希望這部劇可以在上海常演,讓它成為這座城市的一張‘戲劇名片,就像大家到了百老匯就會去看音樂劇一樣,有一天,大家來到上海,就想看一場《暗戀桃花源》。”
音樂劇《巴黎圣母院》于1998年正式在巴黎國會大廳推出首演,至今該劇在全球已巡演25年,衍生出英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等多個版本,盛況空前,好評如潮。2002年,該劇曾在滬連演五場,那是上海觀眾第一次在家門口欣賞法語原版音樂劇。但當時,由于觀眾對音樂劇的認知不足,加上引進大戲票價較高,票房并不盡如人意。而2019年至2020年《巴黎圣母院》兩度來滬時,盛況空前。臺上臺下的點點星光,全場大合唱的返場曲目,成為了無數人心中珍藏的美好回憶。
從一座屹立數百年的建筑,到一本橫空出世的小說著作,再到一部盛演20多年的經典音樂劇,“巴黎圣母院”已經變成了跨時代的象征。2024年9月,大教堂的鐘聲將再次響起,讓我們在劇場中相逢,再度領略雨果筆下那壯闊跌宕的“大教堂時代”!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人類史上最暢銷的著書作家之一,而她的舞臺劇也同樣繼承了小說的“魔力”:每一部舞臺劇的創作主旨和風格都呈現出不同的追求。其中,《捕鼠器》是倫敦熱演72年的舞臺劇,也是全球上演時間最長的舞臺劇之一,被譽為經典之作。1981年,上海青年話劇團在上海蘭心大戲院首演中文版。2010年,上海現代人劇社邀請英國原版《捕鼠器》劇組赴上海蘭心大戲院連演12場,是英方劇組首次來華在滬公演。今年是該劇上海首演43周年。
《劇院魅影》自倫敦西區誕生以來已近40年,國際巡演足跡遍布全球190多座城市,盡管其間卡司陣容幾經更替迭代,但“魅影”所到之處皆以高品質折服觀眾,而這依賴于制作團隊成熟的選角體系。
去年5月,《劇院魅影》中文版首次亮相上海演藝大世界。以“五一”假期為起點,在此后的34天里,《劇院魅影》中文版以40場演出、近6.5萬人次觀演和超4850萬元的票房,創下了中國音樂劇演出市場的新紀錄。
自原版《劇院魅影》重啟國際巡演,并將中國設為首站的消息公布以來,“魅影熱”快速席卷國內演出市場,深圳、西安、上海等已開票城市均銷售火爆。
話劇《驚夢》是導演陳佩斯與編劇毓鉞繼《戲臺》后,再度合作的一部原創話劇。從劇本創作到搬上舞臺歷時三載,于2021年金秋問世,并在上海大劇院全國首演。上海的觀眾們給予了相當熱烈的反應。2022年金秋,《驚夢》二度來滬,上海大劇院的舞臺上再度響起了那曲宛轉悠揚的昆曲《游園驚夢》。兩年來,《驚夢》演出40余場,各界人士和觀眾好評不斷。去年7月,《驚夢》第三次來到上海大劇院,將這出“應了的戲”繼續唱下去。
三十載的恩怨情仇,兩代人的陳年往事,八個角色的復雜人生,共同構筑了被譽為“中國現代話劇成熟里程碑”的宏篇經典——《雷雨》。通過回溯《雷雨》的誕生以及80多年來各個演出版本改編、演出的流變,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話劇走過一個怎樣的發展歷程。作為一部在中國戲劇歷史上永不落幕的話劇,2024年上海戲劇學院教師版《雷雨》將亮相靜安戲劇谷,并由濮存昕執導。
當代中國話劇舞臺最享盛名的保留劇目,老舍后期創作中最為成功的作品,被外國專家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跡”。作為北京人藝的“鎮院之寶”,《茶館》每逢演出,總能引來觀看熱潮,在上海也不例外。1988年,在上海登臺的《茶館》舉行閉幕演出時,所有的演出票,半天之內全部售完。2024年恰逢老舍誕生125周年,該劇將亮相2024年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以真實故事為素材,在尊重歷史基礎上進行大膽原創,融入青春色彩、紅色記憶、諜戰氛圍等元素。通過舞劇獨特表現形式,描摹出堅貞不屈的共產黨人群像,再現李白等先烈為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奮斗歷程。該劇由上海歌舞團于2018年底首演便引發破圈效應以來,中國舞劇受到了空前的關注。
2020年8月,亞洲大廈“星空間1號”演藝空間開業,以上演音樂劇《阿波羅尼亞》駐場項目為主。《阿波羅尼亞》是一部從很多意義上講都非常特別的作品,不同于傳統戲劇觀眾和舞臺的割裂感,100%還原的實景酒吧甚至分不清哪里是舞臺哪里是觀眾席。在這里,四面臺的設置營造了十足的沉浸感,每一位觀眾都是演出中的一部分。小劇場有特別的能量和感染力加成,對觀眾而言,是它獨特的魅力所在。截至目前,《阿波羅尼亞》在上海演出了915場,平均上座率仍高達95%。
喜劇大師雷·庫內的經典劇本,由陳佩斯愛徒陳志執導。真實與謊言帶來令人窒息的反轉,觀眾看到的會是一出埋下了數不清笑點炸彈的荒誕喜劇。1998年公演至今,創下荒誕喜劇界最長公演紀錄,全場僅售70個座位,觀眾可以近距離、無死角感受7位演員的精湛演技,粉絲親切地稱它為“小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