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建設兒童友好城市,寄托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事關廣大兒童成長發展和美好未來。為貫徹落實保定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筆者深入調研,結合保定實際,從政策友好、空間友好兩個方面分析現狀、提出對策,以助力保定市建設品質生活之城。
關鍵詞:兒童友好城市;政策友好;空間友好;文化友好
兒童是國家的希望,也是城市的未來。兒童是城市治理的 “最大公約數”,是創新社會治理的 “小切口”,能夠推動城市建設 “大變化”。[1]兒童友好型城市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是全球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成為衡量全球化城市發展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建設兒童友好城市,把對兒童友好的理念賦能到城市建設系統工程中,是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中的品質生活之城的重要內容。
一、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現狀
從全球來看,“兒童友好城市行動”首次提出是在1996年。該行動旨在保護和落實兒童各項權利,如生命權、受保護權、發展權和參與權等,從而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倡議發出后,得到38個國家3 000多個城市和社區積極響應并參與其中。目前,全球有1 000多個城市被評為 “兒童友好型城市”,使3 000多萬兒童受益。但目前我國還沒有城市入選。
我國不僅人口總量居世界第一,同時也是兒童人口大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0至17周歲兒童約2.98億;城鎮化率約為64%,也就是說約有1.91億的兒童在城市中居住生活。2016年深圳第一個提出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的美好愿景并積極開展了實踐探索,[2]走在全國前列,北京、南京、武漢、杭州、長沙等城市陸續加入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隊伍中。國家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列入重大工程。2021年國家發改委同22個部門研究制定 《關于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100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到2035年,預計全國百萬以上人口城市開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超過50%。[3]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保定市區人口突破300萬大關,達到315.35萬人。同時,全市常住人口中14歲以下兒童人口占比為19.55%。中國共產黨保定市第十二次代表大會提出,著力創建 “兒童友好型城市”“青春友好之城”,在讓全市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上展現保定溫度。這拉開了保定市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的序幕,保定市全面啟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目前,保定市初步制定了 《保定市建設兒童友好城市2021年行動方案》 《保定市建設兒童友好城市實施方案 (2021—2025年)》,全市掀起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的熱潮。
總體來說,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在我國的實踐剛剛起步,保定市也處于探索階段。在借鑒學習國內外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成功經驗的同時,將成功的經驗本土化、因地制宜、因城施策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借鑒國內外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的經驗,結合保定市實際情況,從政策友好、空間友好、文化友好三個方面提出建議。
二、保定市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議
(一)政策友好,溫暖不泯童心
1.構建多元主體,匯聚各方力量
保定市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可由市委、市政府牽頭,統籌組織與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相關的保定市婦聯、保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保定市交通局等職能部門聯動,其他職能部門全力配合。各部門積極將本職工作與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的具體要求相結合。在頂層設計、戰略規劃以及行動計劃等方面,將兒童利益放在首位,各職能部門之間相互協作、相互配合、形成聯動。
同時,通過建立完善兒童友好的法規政策,從醫療、教育及社會福利等多方面共同形成兒童友好型的保障制度。在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的過程中,要激發社會組織的參與活力,釋放社會個體的參與熱情,進而豐富兒童友好的內涵;廣泛鼓勵吸收社會資金參與建設,提高保定市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的資金投入保障力度。最終構建政府主導、部門推進、社會共建的多元化主體。
2.培養專業人才,加強相關宣傳
保定市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的時間較晚。從政府來講,對于 “兒童友好”的內涵以及評價標準等理解還不夠透徹。可以稱為 “兒童友好型”專家的工作者不是很多,城市規劃工作者很少從兒童視角進行規劃設計。因此,重視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是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關鍵。組建一支高水平的團隊,搭建更多合作平臺,進而擴大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影響力,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前來發光發熱。
(二)空間友好,釋放快樂童年
1.完善交通網絡,保障其安全性
一座兒童友好城市應該具有能為兒童提供體系完整、規范詳盡的保障機制以及安全便捷的出行和豐富有趣的游戲環境。但實際上,包括保定市在內的我國城市更多的是以成人的視角來規劃建設。建筑高層化、道路機動化忽視了兒童游戲和自由行走的需求,對兒童的活動和出行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中國兒童道路交通傷害狀況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每年有1萬名左右的兒童因道路和交通事故死亡。報告指出,兒童道路交通事故集中發生在暑假、周末以及下午放學時間。對此,我們一方面要重視兒童的安全教育,提高兒童交通安全意識;另一方面要改善兒童出行環境,完善兒童友好型交通網絡。
筆者于放學時間在保定市城區多個學校門口調研發現:學校周邊交通擁堵,家長等待孩子時占用車道,孩子出校門后與自行車、電動車、機動車交織在一起,不時有行人車輛互相搶道 (詳見圖1)。同時還發現,學校周圍的步行道都比較窄,而且有的斷斷續續缺乏連續性,現有的步行道上經常出現綠化等市政設施甚至是汽車、自行車停放區,嚴重侵占了孩子的步行空間,威脅孩子的安全。
研究發現,影響兒童獨立上學和放學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校是否擁有充分的外部緩沖空間,以及是否擁有足夠車位的停車場。因此,在學校選址與規劃設計時,應預留家長等候區、兒童上下學接送區,必要時設置停車場,同時在學校出入口設計上應充分考慮周圍環境,避開交通干道、商場、市場、公共娛樂場所等,保障兒童出入學校的安全性。新城市的建設非一朝一夕,對于目前學校未預留空間的客觀現狀,可以采取多種方式進行緩解。第一,可通過多種方式鼓勵學生豐富出行方式上下學,同時在上學和放學期間對學校區域進行交通管制,規定車輛行進方向、禁止停車區和短暫停留區 (如前衛路小學附近就設置了短暫停留區,便利了孩子被接送,同時也緩解了交通擁堵)等,逐漸完善學校門口停車誘導系統。第二,通過校會班會、學校公告等明確上下學家長接送流程及政策,通過新聞媒體、有獎競答等宣傳交通安全知識。除此之外,還可以在上下學高峰期組織交警、學校工作人員或家長志愿者通力合作,監管駕駛者行為,共同為兒童出行安全保駕護航。
除此之外,在完善交通網絡時,降低來自機動車的威脅、改善騎行路徑的設計,有機將社區、學校、公園等兒童經常出入的場所串聯起來。采用色彩鮮艷、充滿童趣的設計,便于兒童識別。可借鑒荷蘭代爾夫特市的 “兒童出行路徑” (詳見圖2)。同時,也可在現有條件下開展一些活動,比如,為了緩解汽車對兒童活動場地的威脅和侵占,可以固定一個時間段將某條街道封閉不允許汽車通行,把封閉道路作為兒童游戲的場地,從而鼓勵社會為兒童提供安全街道。
2.改善口袋公園,提高其趣味性
保定市目前有142座口袋公園,它們或融入歷史元素宣傳保定文化,或融入生態理念展現品質生活。通過對保定市區內多處口袋公園調研,筆者發現,口袋公園內專門為兒童打造的游樂活動區域不多,即使有的地方有相關設施 (如恒祥大街與天鵝路交叉口以 “時光記憶”為主題的口袋公園),也只是擺上幾組兒童游樂設施。大多數口袋公園內軟質景觀極少,多為硬質廣場。另外,口袋公園內的座椅、垃圾桶、階梯等景觀設施也都是成人尺度,鮮有兒童尺度的特殊設計。
如此的設計可以滿足成人的休閑需求,卻很難滿足兒童的探索欲和好奇心。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景觀設計可以激發兒童的游戲熱情,同時對其自主學習能力等產生深遠影響。我國學者曾對兒童的繪畫進行分析,結果表明,70%以上的作品充滿綠樹、游戲、水體等元素。可見兒童接觸自然的呼聲高于對硬質化游樂設施的訴求。草叢里的螞蚱、泥土里的蚯蚓抑或是一個簡單的沙坑,都能激發孩子的樂趣。因此,適當的松軟地面、些許的枯枝落葉,可能在兒童眼里會有趣得多。如此設計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增加了趣味性和功能性,給孩子的游戲交往也提供了空間。在選擇植被時,可考慮比較矮小的樹木花草,便于兒童觀察、近距離接觸自然,真正提供 “一米高度看城市”的兒童視角。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種植高大的樹木,綠樹成蔭便于夏季兒童游玩。同時要考慮口袋公園一年四季的觀賞性,在設計時點綴其他因素,讓口袋公園充滿童趣設計。另外,對于游樂設施的質量、材質、色彩等要嚴格把關,規避劣質材料、尖角等不合理設計,降低兒童受傷害的風險。當前保定市正在進行城中村改造,在規劃設計時可借鑒深圳棚戶區改造的經驗,融入兒童友好元素,將保定市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向前推進。
3.增建母嬰小屋,發揮其功能性
在公共場所設置母嬰室是社會文化不斷進步的優質產物,是城市文明的具體體現,更是對兒童權益和婦女權益的有力保護。當今全社會提倡健康母乳喂養,尤其國家全面實施三孩生育政策,使大眾對于公共場所母嬰室的需求更加強烈。國家發布的 《關于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推動公共場所建設母嬰室等適合兒童的服務設施和標識標牌系統。截止到2021年6月,深圳市已經在公共場所建成母嬰室1 124間,為全國各城市樹立了深圳標桿。根據保定市學者在2020年對保定市的問卷調查,有90.6%的人認為有必要設置母嬰室,并且公共場所沒有母嬰室困擾到89.5%的母親。可見市民對母嬰室的需求之強烈。
筆者在保定市區多處走訪調研發現,保定市公園、景點等公共場所設置的母嬰室數量較少,在保廣、北國先天下、萬博、茂業、萬達、時代商廈、信譽樓、北國商城等客流量大的商場有設置,有一些反響良好 (詳見圖3),但也存在選址不合理、設施不規范、覆蓋范圍小、母嬰室被占作他用等問題 (詳見圖4)。筆者通過電話咨詢商場,回答都有母嬰室的設置。但當實地走訪時發現有的商場將母嬰室設置在最頂層,尋找吃力;有的商場母嬰室常年屋門緊閉,但筆者跟工作人員表示要使用母嬰室時,工作人員熱情翻找鑰匙。筆者觀察到,母嬰室內設置齊全,工作人員表示檢查都合格。舒適的設施沒有惠民卻用來應付檢查,讓人感到痛惜。還有的商場雖然設置有母嬰室但沒有基礎設施,且被用作辦公、直播賣貨等,基本無法使用。也有的商場沒有母嬰標識,在尋找詢問無果的情況下,出現只能借試衣間喂奶的尷尬。
相關政策有明確要求,建筑面積超過一萬平方米或者單日客流量超過一萬人的商場、醫院、景點、車站等有母嬰逗留的公共場所,要設置有基本配置且不低于10平方米的獨立母嬰室。針對以上情況,提出建議:第一,保定市可利用政策引導市場資本建設母嬰室,以滿足大眾對母嬰室的需求。采用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普到優的原則循序漸進發展,根據場所需求不斷完善母嬰室內設施。如低需求滿足換尿布、喂奶即可,高需求則要求有飲水機、烘干機、微波爐等設施。第二,在母嬰室設置時要選址合理,具有安全性、私密性、便捷性,遠離吸煙室等;同時設置引領標識,方便尋找,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宣傳培訓,在有人詢問尋找時給予指引。第三,新建場所在規劃建設之初需預留母嬰室空間,舊場所改造難度大,可采用折疊式母嬰室,節約空間和成本。第四,母嬰室的建設是一次性的,但管理是持續的。因此,要明確責任,加強監督,高效維護,提高母嬰室的使用率。
三、結束語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建設兒童友好城市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結合保定市實際從政策友好和空間友好兩個角度探索兒童友好城市的建設。同時,建設兒童友好城市內涵深刻、內容豐富,兒童友好型城市非一朝一夕可以建設完善。保定市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任重而道遠,也必將面臨更多的機遇與挑戰。建設成為真正的兒童友好型城市仍需更多的探索與實踐。
參考文獻:
[1] 安亞靜.建設兒童友好城市助力打造品質生活之城[N].保定日報,2021-08-03(A02).
[2] 何巖.重慶主城既有街區鄰里空間兒童友好化更新規劃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20.
[3] 吳金群,毛家楠.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理論內涵和政策議程[J].黨政研究,2022(04):100-1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