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社區社會組織作為五社聯動的主體之一,其孵化和服務對于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完善具有重要意義,為居民服務和居民治理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與渠道。本文介紹了F社區及其社會組織發展現狀,分析 “紅領”社區社會組織孵化的路徑及成效。結合社會工作的發展理念,提煉總結出社區社會組織孵化過程中遇到的不足并從社會工作的視角展開不同層面途徑探索的論述,以期從中總結出社區社會組織孵化的有效經驗和推廣路徑,為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及社會工作理念融入的后續推進與未來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孵化培育
一、F社區及社區社會組織發展現狀
(一)F社區社會組織發展現狀
社區內社會組織較少,空巢獨居老人和退役軍人較多。原有社區社會組織之間及與社區之間的互動很少,內部沒有成型的管理制度,專業性不強,活動參與度低,沒有很好地發揮志愿服務社區的作用,并不能很好地解決居民問題。空巢獨居老人和退役軍人需要被關注和關愛,他們作為有經驗、有能力的社區居民,是很好的社區社會組織可利用資源。社區內如養狗問題、社區座椅破損問題等,都可以通過建立相關社區社會組織來進行解決。通過精準挖掘社區內有能力的居民,幫助他們發現和挖掘自身潛力,引導他們帶頭參與并建立社區社會組織,服務社區、服務居民。
(二)社區社會組織類型
社區內目前有三種社會組織類型:第一種是以行政為主導的社區社會組織,是由社區居委會成員主管,或者受社區直接管轄而發起組織成立的。這些組織的典型特征是至少有一名成員在社區居委會任職,開展活動以居委會號召為主,重視自身組織的成長與發展。第二種是以民辦非企業為依托的社區社會組織,是由民辦非企業中的人員發起的,主要包括各類民辦學校、職業培訓中心或是物業組織等,大多依托于物業公司的小區、物業聯盟等。第三種是自發形成的社區社會組織,主要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或者是業緣、地緣相近而形成的隊伍,以開展社區文藝活動為主。這三種社區社會組織類型各有不同,相互配合,促進社區社會組織的孵化和發展。
(三)社工機構參與孵化組織項目
社工機構在對該社區資源稟賦及面臨問題展開前期調研的基礎上,結合F社區自身特點與群眾需求,申請了 “紅領—社區社會組織培育”項目,制訂了針對F社區的項目計劃。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力爭運用社會工作的增能理念與方法,調動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挖掘社區能人和居民領袖,培育社區興趣團體和自治組織,發動居民實施參與式規劃設計及后期監管,并吸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油城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推動社區營造可持續發展。
二、“紅領”社區社會組織孵化項目路徑及成效
(一)建立關系與需求了解
在社區內開展座談會,通過外展、調研走訪、一對一深度訪談、焦點小組等方式與社區居民和社區內已有社區社會組織建立關系,了解社區社會組織成員組成并聚焦社區需求及問題。
1.挖掘社區能人。增能理論要求社會工作者挖掘社區能人身上的潛能,實現服務對象增能,幫助他們正視自身的優勢和潛能,發掘自身的閃光點,通過自身改變困難處境。由于社區能人是社區社會組織的發起人和領袖,所以在社區社會組織前期建立和發展過程中,社會工作者起引導和促進作用,社區領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社會工作者先在社區內找到有一定能力并愿意為社區做貢獻的社區居民,同時根據增能社會工作理論,積極肯定這些人的能力和貢獻,提高其自信和對自己潛能的發掘。如社區新成立的 “鑼鼓隊”“舞蹈團”等社區社會組織,均由社區居民組成,通過進一步發掘社區骨干身上的閃光點,激勵社區骨干積極帶頭參與社區社會組織建設與發展。
2.為社區社會組織賦能。增能理論認為環境中存在障礙,致使無法發掘自身潛能或者無法利用能力解決面臨的問題,因此,社會工作者可以利用專業方法技巧改變社會環境障礙,社區社會組織進行個人增能,為社區能人、自組織進行陪伴式培力賦能。通過開展社區領袖交流會、社區社會組織發展工作坊等活動,邀請相關專家學者為社區社會組織的負責人進行潛能挖掘和能力提升,社會工作者也在此過程中全程陪伴負責人,讓他們掌握技巧和方法,推動社區社會組織的長遠發展。對社區社會組織登記注冊,梳理原有社區自組織,并與新成立的社區社會組織一起進行社區備案管理,由社工負責協調,社區及居委會作為上級管理單位,對社區社會組織進行統一認定和授予,規范社區社會組織的檔案,及時進行備案記錄,并共同制定社區社會組織管理制度。
(二)整合資源,搭建資源平臺
社區社會組織的培育離不開資源平臺的支撐,整合社區的資源、協助社區活動的順利開展也是社區社會組織專業能力的一種體現。以社區需求和問題為導向,開展社區微公益創投。社區社會組織開展活動必須以社區居民需求為導向,充分了解社區需求后再設計活動細節,以專業活動的開展來實現社區社會組織的服務目標。社會工作者聯合社區、居委會開展了一次社區微創投項目,由社區內各個社區社會組織進行認領和開展,通過路演的方式進行評比。各社區社會組織從社區的需求出發,通過組織社區 “微景觀”打造、“議事廳”項目、“一米陽光”菜園等微項目,在解決社區問題、服務社區居民的同時也為社區社會組織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
(三)社區社會組織孵化項目成效
1.社區居民參與度提高。前期調研走訪發現,各社區社會組織開展的活動大多以志愿性為主,如志愿巡邏、志愿門崗等活動,開展的時間也并不固定,社區居民大多不愿參加。培育后的社區社會組織服務領域不僅涵蓋兒童、青少年、老年人各個年齡段群體,并且以社區居民需求為出發點,開展居民喜聞樂見的健康講堂、棋牌比賽、書法繪畫比賽、集體舞、團體操等活動。社區社會組織內容與形式豐富多彩,居民更有參與感,增進了與社區社會組織的關系,為社區發展建言獻策,提高了歸屬感。
2.組織能力提升,社區社會組織得以規范化建設。培育后的社區社會組織已經可以承接部分社區事務,也能夠利用社區資源,為居民提供有效服務。進行社區社會組織登記備案后,加強了成員對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組織成員在負責人的帶領下積極召開例會商討組織未來的工作計劃和未來發展。同時,在社會工作者的引導下,各個社區社會組織開始建立起自己的規章制度、確立組織的徽章、準入程序等,更加專業化。
三、社會工作介入社區社會組織孵化的不足
(一)組織發展類型單一
根據社區社會組織類型劃分,社區社會組織包括社會服務類、教育培訓類、文化藝術類、公益慈善類、健康生活類、生態環境類、科學研究類七大類別。從F社區社會組織發展類型來看,社區社會組織的類型主要集中在公益慈善類以及文化藝術類這兩大類型,且組織負責人及員工的專業性較弱,服務方式也停留在開展碎片化的慈善活動或文藝演出上,未形成較為系統、全面和科學化的整體性服務。[1]生態環境類、科學研究類的社會組織類型幾乎沒有,社區社會組織發展類型單一也導致其發展面較窄,服務方式和發展理念均受到了限制,且單一化的社區社會組織類型并不能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的需求。社區居民對于社區環境的生態需求、服務的專業性需求以及科學的健康生活知識需求都得不到較好的滿足。
(二)孵化和參與渠道較窄
在孵化方面,基于社區社會組織孵化管理審核的專業性以及建立培育的嚴謹性和規范化的目標,對于社區社會組織的孵化建立一套合法性和制度性的程序。這些制度性程序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社區社會組織孵化的規范性和系統性,一定程度上也在社區社會組織孵化的過程中增加了孵化周期,延長了社區社會組織發展和培育的時間。[2]在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服務項目的過程中,由于社區社會組織管理體系的不成熟,許多組織找不到相應的途徑參與社區治理,只能被動地接收居委會的指令來參加服務,滯后性較大。同時,項目數量和資金的限制也阻礙了社區社會組織孵化,成為其發展的瓶頸。
四、社會工作視角下促進社區社會組織孵化的實務探索
(一)社會工作層面
1.做好自身發展。依托國家目前建設省市各級社工站的政策扶持優勢,廣泛吸納和培養社會工作的專業人才,壯大社會工作專業自身的優勢和力量,為社區社會組織的培育和發展提供有力的專業支持。在壯大自身人才隊伍和專業能力的同時,也要在社區內進行社會工作相關知識的宣傳和普及。通過開展社區講座、舉辦文藝活動、小組活動等方式,使民眾逐漸認識到社會工作的專業性和優勢,逐漸認可和接納社會工作。
2.尋找社會工作與社區社會組織的雙重人才參與孵化培育。社會工作與社區社會組織的發展理念和服務方式存在差別,因此在培養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基礎上,要對人才進行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相關知識的培訓,使其能夠將兩種專業理念和發展方式融會貫通,為社區社會組織的孵化發展提供符合其自身實際的指導,使社區社會組織能夠在保持自身專業性的同時,接受來自社會工作者的專業服務指導和幫助,在孵化過程中減輕阻礙,實現高質量和高效發展。[3]在培育社區社會組織的過程中,要結合培育階段和培育組織的實際情況,爭取街道、社區、其他力量支持,與街道、社區居委會建立合作關系,積極爭取街道、居委會的行政支持與資源。同時,在開展活動過程中,吸引社區居民的參與,得到社區居民的信任,善用社區的志愿者資源,挖掘更多志愿力量,帶動更多居民參與社區治理,促進居民共建共治共享局面的形成。
(二)社會組織方面
1.提高自身參與服務的能力。一是組織要定期開展活動,積極參加知識培訓、實踐,爭取更多的資源與機會,要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借助專業力量,開展不同種類的活動,擴大影響力。二是完善社區社會組織自身管理機制。完善組織的流程與機制,讓組織與成員之間互相監督,提高組織的規范性。如可以定期開展小組活動,加強成員間的互動,增進成員對社區社會組織的認同感。三是 “自我造血”,[4]自主創收。如發展一些有償收費項目,增強社區社會組織的服務性收入;提高鏈接資源能力,增加參與渠道,提升社區社會組織 “外部輸血”能力。
2.吸引居民參與活動。這是保持組織活力的重要舉措,也是帶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重要一步。通過開展活動,吸引有才能、有活力、有意愿的居民加入,提高組織的活力,強化組織的質量,保證組織的長久運行。對此,社區社會組織在開展服務活動時,要做到活動方案有內容有趣有意義,吸引居民目光,引發參與興趣;設計的內容要對居民有實質幫助,如公益醫療服務,以提高居民參與的積極性;要讓居民從觀賞者成為參與者,如太極、舞蹈、書法等文藝活動,讓居民加入,行動起來,發展為社區文化。
3.明確自身定位,增強獨立自主性。社區社會組織在孵化的初期,要明確自身的服務定位和服務內容。在政府的領導和指揮下,自主性完成服務內容和實際工作,當與社區內部的居委會和社區外部的社會組織存在服務內容上的沖突或交叉時,要通過專業和規范化的方式與相關方進行溝通和協商,確認各自的服務內容和服務對象,在工作上形成相互配合、協同努力、互相增益的合作關系,促進各方共同發展。
五、結束語
本文以F社區 “紅領”孵化項目為例,探索社會工作介入社區社會組織孵化的不足,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社會工作視角下促進社區社會組織孵化的路徑。社區社會組織正促進社區治理模式的積極變遷,社會工作、社區居委會等其他主體應積極參與,提供政策支持、鼓勵組織建設、參與社區治理,推動社區社會組織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洪濤,王名.社會組織在建設城市社區服務體系中的作用:基于居民參與型社區社會組織的視角[J].行政論壇,2009,16(01): 67-70.
[2] 陳佳貴.關于企業生命周期與企業蛻變的探討[J].中國工業經濟,1995(11):5-13.
[3] 丁紅玲.我國社區社會組織發展研究[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6,18(04):44-51.
[4] 方亞琴,申會霞.社區社會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作用[J].城市問題,2019(03):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