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十九大分別提出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的改革目標?;鶎游幕顒拥闹卫硎腔鶎又卫砟芰ΜF代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采用訪談法和文獻資料收集,并結合扎根理論的方法對資料進行整理,運用多元共治理論對基層文化活動治理結構和機制進行分析,發現政府、社區、群眾、社會組織和企業五個治理主體,在此基礎上,提出 “政府主導、社區負責、群眾自治、社會協同”的多元共治體系,認為應加快完善法律法規,加大財政投入,鞏固社區治理主體地位,以及強化社會組織和企業在多元共治體系中的作用。
關鍵詞:基層文化活動;多元共治;廣場舞;扎根理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更體現在精神文化層面。[1]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是人們直接參與的精神文化活動,主要包括廣場文化活動、團體文化活動和館類文化活動等幾個方面,是文化治理當中的一個重要范疇,需要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構建日益完善的基層文化活動治理體系。[2]基層文化活動的治理必須從多元共治出發,構建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基層文化治理體系。本文以廣場舞這一典型的基層文化活動為例,從社區的角度出發,對廣場舞多元共治的治理結構和機制進行分析,了解多元主體在基層文化活動中運作和組織的成功經驗,以期為基層文化治理體系現代化提供模式借鑒和路徑啟示。[3]
一、研究方法與過程
(一)扎根理論方法與設計
為了明晰廣場舞多元共治體系,本文基于扎根理論對廣場舞多元共治主體進行初步探索。[4]扎根理論是建立在大量真實資料基礎之上,對資料內容進行分析整理,對訪談資料的詞句、段落等片段通過開放式編碼范疇化,然后通過主軸式編碼概念化,最后把不同的概念和觀點整合、濃縮構成選擇式編碼的核心范疇 (詳見圖1)。研究過程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按照設定的抽樣方法選定調查對象,展開訪談,訪談在訪談對象不再說出新的、重要的信息時結束;第二階段:對訪談資料進行初步梳理,由于扎根理論需要滿足理論飽和的抽樣原則,因此根據梳理結果和信息飽和程度,再度選擇調查對象,進行第二次訪談,訪談結束后,重復進行上述梳理,完善理論框架,并評估信息飽和度,如若信息仍未飽和,則重復第二階段的步驟,直至信息飽和;第三階段:對訪談資料進行三級編碼,為保證編碼資料效度,本文采用三角校正法,由三名研究人員分別對訪談資料進行三級編碼,三個編碼人員關于選擇式編碼的核心范疇意見一致率達到90%,編碼效度令人滿意。
(二)開放式編碼和主軸編碼
根據扎根理論方法,本文編碼步驟包括開放式編碼、主軸編碼和選擇性編碼,對所收集的訪談資料進行概念化和范疇化。我們先對訪談資料進行開放式編碼,對訪談資料進行初步分析,逐字逐句分析原始資料中的內容,思考相關詞語、句子,力圖用精準的詞句對其進行分析概括,最終確定了35個開放式編碼。最終筆者將開放式編碼綜合為15個主軸編碼,對這些編碼的內涵進行了進一步的深化和細化。開放式編碼和主軸編碼詳見表 1。
(三)選擇性編碼
研究人員繼續對主軸編碼中得到的15個概念類屬進行選擇性編碼,進一步挖掘核心類屬。核心類屬必須在與其他類屬的比較中一再被證明具有統領性,能夠將大多數的研究結果囊括在一個比較寬泛的理論范圍內。最終確定了5個核心范疇,即政府、社區、群眾、商業性企業、社會組織。[5]
(四)理論的三角校正
為了確保研究范疇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筆者采用了研究者的三角校正法。所謂觀察者或研究者的三角校正,即使用不同的觀察者收集的資料并由不同的研究者去分析所獲得的資料。因此,三位研究者分別按照相等的流程進行開放式編碼、主軸編碼和選擇性編碼,對沒有達成共識的部分,三位研究者通過討論加以解決。
最終得到主范疇與核心范疇與我們之前的范疇相對應,沒有發現新的核心概念與范疇,因此我們停止了調研,這也證明了我們的理論是完整的、全面的。為增強理論的可視性,根據主范疇和核心范疇的內容,提煉出廣場舞多元共治主體的扎根理論模型 (詳見圖2)。
二、“政府引導、社區負責、群眾自治、社會協同”多元共治體系
本文以政府、社區、群眾、社會組織和商業性組織這5個主范疇為基礎,構建廣場舞多元主體框架體系。[6]然后,繼續對多元主體做了進一步的分析,搭建出 “政府引導、社區負責、群眾自治、社會協同”的廣場舞多元共治體系,為基層文化活動多元共治實踐提供可行性的指導。[7]
(一)政府引導
政府是其他主體開展工作與合作的保障,政府的引導與資金支持不斷激勵多元主體積極參與。[8]政府為社區提供文化經費,幫助社區積極開展基層文化活動,激勵社區不斷創新基層文化活動的形式,鼓勵廣場舞的發展。[9]
(二)社區負責
社區承擔著基層文化活動的治理主體工作。[10]社區除了通過日常溝通與協調廣場舞矛盾、口頭約束場地和音量之外,不同社區還通過以下多種形式來實現基層文化活動的自治:1.在廣場舞團體上臺演出前與其簽訂安全協議書;2.實行社區備案制度,每個廣場舞團體及其他群眾文藝團隊在社區進行備案;3.提供相關支持,包括專業指導老師、演出服裝、音響設備、場地劃分等支持。[11]
(三)群眾自治
由于舞蹈安全系數不同,安全協議書也會相應不同,且不同廣場舞團隊自治情況也不同,團隊成員流動性大的廣場舞團隊,領舞者一般做口頭約束,并沒有過多管理,也不會收取團費;一般舞蹈專業程度更高的團隊,如拉丁舞隊、恰恰舞隊,領舞者會實施較正規的管理。[12]
(四)社會協同
社會協同是廣場舞多元共治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尤其是志愿者服務,社區需求很大。[13]文化經費寬裕的社區會聘請專業舞蹈老師對廣場舞團隊進行培訓與指導,但一年僅4次左右,且在有重大活動時才會聘請,如街道辦舉辦的文藝活動、社區節日活動等。[14]一般社區是與高校志愿者老師或學生達成合作,引進志愿者進社區服務,以提高居民基層文化活動的專業性。[15,16]
三、結束語
本文運用扎根理論,深入分析了C市W區廣場舞治理的多元共治模式,并探討了政府、社區、群眾、社會組織和企業等主體的協同互動。研究表明,構建以 “政府引導、社區負責、群眾自治、社會協同”為框架的共治體系對推動基層文化活動順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完善法規,加大投入以及強化各方在共治體系中的職能,以應對廣場舞等文化活動治理中存在的問題。這一模式對于優化社會治理機制提供了參考,未來應不斷優化該體系并適應中國的社會治理需求。
參考文獻:
[1] 賈玉財.淺談群眾文化活動演出與舞蹈燈光的重要性[J].赤子,2018(11):71-72.
[2] 李錦坤,楊立新.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及其管理創新[J].湖北社會科學,2005(09):105-107.
[3] 馬進虎.基層文化建設與文化惠民問題研究[J].青海社會科學,2012(01):63-67.
[4] 麻昆.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研究[J].大眾文藝,2020(02):13-14.
[5] 閻平.文化產業標準化問題研究[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7(06):104-109.
[6] 王菊.面向基層社會管理的群眾文化活動與創新途徑[J].大眾文藝,2016(02):6.
[7] 彭益民.群眾文化活動:加強和創新農村基層社會管理的重要抓手[J].求實,2013(02):93-96.
[8] 梁勤超,李源,石振國.“廣場舞擾民”的深層原因及其治理[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01):26-31+111.
[9] 黃凰,侯云龍.社會治理視域下社區廣場舞管理策略[J].江西社會科學,2019,39(03):235-240.
[10] 夏錦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理論構建與實踐探索[J].江蘇社會科學,2018(03):53-62.
[11] 孫百亮.“治理”模式的內在缺陷與政府主導的多元治理模式的構建[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3(03):406-412.
[12] 王名,蔡志鴻,王春婷.社會共治:多元主體共同治理的實踐探索與制度創新[J].中國行政管理,2014(12):16-19.
[13] 李江新.社區管理三大參與主體分析:基于多元共治的視角[J].學術界,2011(05):79-86+284.
[14] 王璐,高鵬.扎根理論及其在管理學研究中的應用問題探討[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0,32(12):10-18.
[15] 孫曉娥.扎根理論在深度訪談研究中的實例探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06):87-92.
[16] 范明林,吳軍,馬丹丹,等.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系列質性研究方法,第2版[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