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寶,金斌斌,楊鴻飛,張鵬飛,陳 丹
1.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浙江 杭州 311231;2.杭州市中策職業學校,浙江 杭州 310064;3.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4.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925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中高職一體化貫通式培養是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 《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的一個極其重要且有效的環節[1],是深化高質量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緊密契合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是強化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系統培養的重要途徑。
構建一體化課程體系是確保中高職教育有效對接的關鍵所在。但當前中高職一體化培養還存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明晰、教學標準不銜接、教學內容重復或脫節等現象,與國家對職業教育的發展定位及社會經濟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2]。水生態修復技術專業作為新興專業,秉承立德樹人、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結合專業實際,遵循人才成長規律,為完善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機制,暢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渠道,探索構建特色鮮明、充滿活力的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從而提高水生態修復領域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
中高職一體化是指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教學形式等方面進行深度融合,形成貫通一體的教育體系[3]。從五年一貫制或中職接續高職的一體化培養角度,規劃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旨在打通中職和高職之間的壁壘,提高職業教育的整體質量和水平,更好地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
推進中高職一體化,要以一體貫通設計的專業課程體系為主要切入口。課程體系是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課程體系與專業教學標準一體化設計是保障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構建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是基于專業教學標準和職業標準以及人才培養質量的層次性、系統性來整合課程,落實在課程設置、課時分配、教學組織形式、實踐教學安排、教學質量標準等各個環節[4],強調課程內容的連續性和進階性。
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能夠有效銜接中高職學生理論學習和實踐能力培養的雙方面需求,能夠積極推動中高職學生發展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促進學生職業素質的科學養成[5],對職業教育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一體化課程體系有助于優化中高職課程結構,能夠將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各自優勢和功能,提升人才素質[6],有利于促進中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由于中職和高職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有一定區別,往往會出現相互獨立、脫節的現象。一體化課程體系,把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計劃及課程設置等相結合,可為學校突破自身發展瓶頸提供一定支持。同時,有利于加速中高職教育改革,為培養更多優質的技術技能人才保駕護航。
目前,一些專業在實施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中,由于缺乏清晰的目標定位,中職與高職兩個培養層次的課程體系未能基于共同的理念與標準。同時,與長學制相適應的實訓、教研、質量評價與管理機制的一體化也很難在實踐中有效落實[7],導致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的質量與行業企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亟待對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進行系統設計,進而真正實現全過程融通,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是職業教育的目標,因此,構建課程體系必須緊密圍繞職業崗位群或技術領域的實際需求,以職業崗位能力為核心[7]。中高職一體化不是簡單地將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融合在一起,應遵循一體設計、遞進培養的原則,做到既有連貫性又有階段性。要樹立系統培養和終身教育的理念,以社會發展需求為出發點,建立一體化人才培養標準,制訂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中高職相互銜接遞進的一體化課程體系(見圖1)。

圖1 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思路
構建一體化課程體系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包括明確一體化培養目標、構建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優化一體化課程結構、實施一體化課程改革、培育一體化師資隊伍以及構建一體化評價體系等。
培養目標的精準定位是實現中高職課程一體化銜接的重要依據。中高職培養目標在層次上的不清晰會導致課程體系的不銜接[8]。在具體實施中,可由高職院校、中職學校、行業企業共同參與,做好所在專業人才需求調研,根據行業產業發展需求,明確專業對應崗位的工作任務,對接職業能力標準,按照“中職階段以基礎為主,考慮初級職業能力銜接中級職業能力;高職階段以技術技能教育為主,兼顧學生終身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思路,清晰界定中高職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9]。
著眼于中高職貫通培養,由高職院校牽頭,聯合中職學校與行業企業,建立“校—企—?!眳f同育人機制,定期開展教研活動,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方案的編制應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兼顧學生成長需要和社會用人需求,確定培養規格,同時對教學計劃、課程選擇、實踐實習、考核評價和質量監控等各環節進行統籌安排[2]。對接企業崗位工作任務和職業技能要求,遵循培養目標逐層遞增的原則,以學生技能“階梯式”提升和可持續發展為主線,按照課程內容銜接的連續性、邏輯性和整合性,構建中高職有序銜接的課程體系,避免課程內容的脫節和簡單重復,著力提升課程的有效性和適應性[2]。
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需要打破原有的課程結構,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新設計,使其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職業發展規律[10],因此,推進課程內容的銜接是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的重點。根據職業崗位的需求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對中職、高職階段的課程內容進行整體規劃和設計,根據中職課程是高職課程的基礎、高職課程是中職課程的延續準則,解構傳統的學科知識體系[11],使課程內容前后銜接、相互補充,并遵循課程內容逐漸拓寬、課程知識漸次拓深、技能培養逐步提高等原則,避免課程間的重復和脫節。在課程內容設置上,推進課證融通,實現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與職業崗位能力、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精準對接。同時,需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將職業素養培養和職業技能訓練貫穿中高職整個培養過程[12]。
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的高效運行需要實施多方面的教學質量運行保障措施。課程標準是指導課程設計、組織教學活動、開展教學評價、實施教學管理等的主要依據。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應堅持標準引領,定期組織中高職院校協同開展教研活動,按照“三對接”的要求,即“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共同研究制定課程標準,保證中高職課程教學內容的有序銜接,確保課程教學質量。此外,應充分調動并組織相關行業、企業、職業院校專家和學生等多方力量,依據研制的課程標準,共同研發和編寫適用于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的課程教材,與時俱進,及時納入行業發展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規范等,并可采取多種靈活形式進行動態更新。
師資隊伍是推進課程改革的基本保障,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的高質量實施需要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來支撐。中高職院校需要協同探索建立高職、中職、合作企業共同參與的師資一體化研訓機制,共建共享高水平結構化“雙師型”教學團隊。需要充分利用高職院校課程及師資優勢,與所對接的中職學校及行業企業聯合開展師資培訓,加強統籌,提高專任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為一體化課程體系的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在新時代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中,中高職一體化需要依托數字化手段建立中高職統一的教學管理平臺,對中職和高職不同階段的教學計劃、課程安排、教學質量等進行全程監控和過程管理,確保教學質量和教學進度。可建立行業企業、高職院校、中職學校及第三方評價機構共同參與的評價體系,對課程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等進行評估和反饋,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改進,以達成教學目標,確保一體化課程體系的實施效果。
水生態修復技術專業是根據國家戰略和社會發展需求而設立的新興專業,于2021 年被列入《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 年)》,隸屬于水利大類中的水土保持與水環境類專業。中高職一體化培養是指學生入學的前3 年,屬于中職教育階段,第4 年起,學生進入高職教育階段,畢業時取得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飘厴I證。水生態修復技術專業以培養具有職業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復合型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為目標開展中高職一體化課程改革。
課程體系構建按照“分析梳理—能力轉換—歸納優化—重構課程—建構體系”的邏輯,聚焦生態文明建設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核心,明確目標定位,對接專業職業能力標準中的基本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崗位勝任能力,深入開展水生態修復行業人才需求和人才培養現狀調研,結合國家職業資格標準要求,形成中高職各階段的核心能力與單項能力。按照知識、能力、素質等要求,融入水生態修復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及企業用人要求,將職業能力轉化為課程與教學內容,并進行歸類,打造專業課程模塊化,構建中高職貫通課程體系。
課程結構是課程體系的骨架,一體化課程體系實現了課程結構的縱向貫通,層級間課序連續、內容銜接[13]。在水生態修復技術專業中高職一體化培養中,在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專業基礎課程、核心課程和拓展課程之間,實習和實訓之間,課程結構設置合理,邏輯路徑清晰明確,能夠支撐水生態修復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由淺入深,根據職業能力分析重構課程,在中高職課程之間沒有明顯的課程交叉、重復現象,同時重組中職、高職專業通用課程,按不同學段開設。課程深度與難度根據學生年齡和認知的遞進逐步提升。其中,中職階段課程以專業基本技能培養為目標,重基礎,突出應用,以培養單一性或基礎性的環境監測實際操作技能為主,讓學生初步建立職業概念;高職階段課程則進一步強調水生態修復專業技術屬性,重實踐,突出創新,以培養學生的生態修復綜合職業能力為主,鼓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實踐性,保證人才培養路徑的清晰有效。具體而言,在水生態修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中,中職階段要求學生完成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專業課程要求學生掌握水環境相關的基礎知識,初步具有水環境監測、水處理分析能力,以及初步具備生態環境問題查找與分析的能力;高職階段聚焦水生態修復行業發展需求,設置崗課賽證融合課程模塊,滿足水生態修復行業及相應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需要。在課程內容上,專業核心課程圍繞水生態修復領域工作需求,開展課證融通,與職業能力標準呼應,使學生具備職業素養和實際應用能力,能勝任相應崗位工作,為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水生態修復技術專業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由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組成(見表1、圖2)。

表1 水生態修復技術專業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架構

圖2 水生態修復技術專業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
1.公共基礎課程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齊開足公共基礎課程,學??筛鶕嶋H情況開設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中職階段將思想政治、語文、數學、英語、歷史、信息技術、體育、公共藝術等列為公共基礎課程。高職階段將思想政治理論、形勢與政策、軍事、體育、大學生心理健康、勞動教育等課程列為公共必修課,將黨史、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就業指導、創新創業教育、大學安全教育、美育課程、職業素養課程等列為必修課或選修課。
2.專業(技能) 課程
專業(技能) 課程一般包括專業核心課程(含專業基礎課程) 與專業拓展課程,并涵蓋實習、實訓等實踐性教學環節。
(1)專業核心課程(含專業基礎課程)
通過對水生態修復行業工作崗位的分析,確定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環境基礎、水環境監測、水處理技術、土壤檢測、生物、物理、儀器分析等為水生態修復技術專業中職階段核心課程。其中化學類課程為支撐其他專業核心課程學習的基礎課程;水利工程測量、工程地質與土工技術、工程水文與水利計算、水利工程概論、建筑材料與檢測、水生態修復技術、生態水利工程施工與管理、水土保持工程等為高職階段核心課程。
中職階段的水環境監測課程與高職階段的水生態修復技術課程為水生態修復技術專業一體化接續的專業核心課,以“水生態理念—水問題查找—水環境修復”為脈絡開展課程銜接。中職階段的水環境監測課程以“水生態基礎理論知識—水環境監測方法入門”為主線,要求學生認識水生態環境,掌握水環境問題監測方法與步驟,能初步判定水環境問題。高職階段的水生態修復技術課程圍繞“水生態修復方案設計—水生態修復技術實施”展開,要求學生能夠開展水生態修復工程設計,熟練掌握相關技術的施工等,增強學生的生態修復設計能力,并能通過實踐實訓把專業知識轉化為職業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水生態修復技術與設計方案表達的綜合技能與素質。
在專業核心課程設置中,聚焦知識和能力遞進提升,進行模塊化課程配置,并根據學情將其分配到不同的教育階段,遵循螺旋式上升的原則,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專業知識,提升職業能力[14]。
(2)專業拓展課程
專業拓展課通常以強化專項技能、拓展綜合技能和提升核心素養為方向,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發展需求。水生態修復技術專業共設置17 門該類課程,其中,中職階段包括通用技術、語言與文學、個人發展規劃、創新創業教程等7 門課程,高職階段包括工程資料整編、無人機應用技術、應用文寫作、BIM 應用技術、數字流域開發創新等10 門課程,旨在通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其接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綜合素質和競爭力。
中高職一體化貫通培養對于推動職業教育各階段縱向融通,切實提升職業教育發展質量發揮著重大作用。作為服務國家戰略的新型專業,水生態修復技術專業面向社會需求辦學,服務行業發展,努力構建現階段的“中高職一體化”,積極探索“中高本一體化”,為水生態修復行業提檔升級提供人才支撐。后續將進一步完善專業教學標準、核心課程教材編寫、師資隊伍建設、考核評價標準等一體化教研活動,真正實現水生態修復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中高職一體化,切實提高職業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