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信息技術項目教學是一種基于項目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它具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并活躍優化課堂教學的優勢,能有效地提高信息技術教學,充分發掘學生潛力;既能引導學生高階思維提高整體學習效率,又能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有效提升信息技術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 信息技術? 項目教學? 深度學習
【課題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高中信息技術項目教學的組織和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3C575。
【中圖分類號】G633.6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3-0049-03
所謂促進學生深度學習信息技術,就是使學生能夠在具體的信息化情境中,將新知識和舊知識在認知結構中建立聯系,形成自己的結構,隨時提取運用,能夠通過批判反思,不斷生成變化,靈活地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1]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項目教學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就是取材于真實情境的“項目”,讓學生通過探究來解決一些現實中的問題,從而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以及解決問題的思維與方法,進而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一、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項目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不少高中教師把推行項目教學作為培養學生信息資源收集和處理能力的有效途徑,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課程項目教學,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信息技術課程開展項目教學的實際過程中,尤其是新課程標準下,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一)教師教學理念跟不上, 缺乏培養學生深度學習的意識
項目教學是以教材為依托,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但在實施過程中,有的教師教學理念跟不上,一是項目教學流于形式,教學過程還是停留在針對具體內容的任務上,既無法把知識點前后串連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也不能很好地與各方知識相融合;二是“指導”過多,沒有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更多地還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不是對知識的主動探究。一些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缺乏培養學生主動建構、反思和遷移創新能力的意識;有的教師則認為,培養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會占用課堂較多的時間,因此,教學實施過程未能主動有效地培養學生深度思考和高階思維。[2]
(二)開展項目教學心有余,但實際操作能力不強
任務驅動,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作為一種簡單便捷的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它是教師依據課程內容把知識點劃分小塊,針對每一個知識點提出相應明確的任務,學生通過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來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項目式,興起于21世紀初,近十年不但加深了項目式教學的理論研究,更注重和普及了它在實踐中的應用。項目式教學是教師結合學科的性質與特點,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獨立又關聯的學習項目,教師充當向導和顧問,協助學生自己處理各個環節自行完成整個項目。
如何區分兩種相似又不同的教學模式并有效地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對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來說是一個挑戰,有的教師很想采用項目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卻又一直在任務驅動中“兜圈”,搞不清楚項目教學要如何開展;有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雖然大膽采用項目教學模式,但是項目教學內容與教學設計未能有機融合,無法把項目融入教學設計,教學項目案例開發乏力乏味,引導學生活動流程不順暢,還有的教師想在教學過程中大膽采用項目式教學,但時常會感到束手無策,力不從心,教師或者還沒看透摸熟教材就要重新適應新教材,又或者教材跟不上信息技術的發展,依舊停留在早期的理念、技術當中。
(三)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較消極,甘于課程淺層學習
學生學習動機受學校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當下全國大部分省市的信息技術課程都沒有納入高考或中考,更多的只是作為合格性考試的科目,信息技術在學校中的地位還遠不如美術、音樂等副科,不但安排的課時很少,還經常被主科課程所占用。從學校到社會對信息技術都如此不重視甚至輕視,學生又如何能有學習的動力和興趣?而學習興趣是深度學習的基礎,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則以聽課和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為主,處于淺層學習狀態,學習投入不夠,難以進行深度學習。[3]
二、信息技術課程項目教學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必要性
項目式教學通過建立項目和任務,將理論與實踐操作結合起來,讓學生融入到整個情景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課程的教學效能。這種教學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運用,對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人生規劃能力和創業精神,發掘學生的潛力有著非常顯著的作用和教學研究價值。
(一)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和自身發展的需要
現代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時代,當代高中生已成為“數字原住民”,接觸和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能,基于社會生活環境的信息化,他們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學習和將來進入社會,都應該繼續深度學習信息技術,這是生活在信息社會使然。信息技術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知識與技能都是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必要內容。學習想要到達一定深度,需要在解決現實問題的實踐中領會知識并進行知識的運用與遷移。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項目教學模式的應用,培養學生通過探索和實踐,對本學科知識進行串連,對周邊學科知識進行融合,以達到對于知識深層次的理解,有利于重構自身的知識體系,不但提升了自身的信息素養,也使其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能夠逐步由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發展。
(二)引導學生高階思維,提高整體學習效率的需要
在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中,主要是教師對基本知識和技能的講授演示,學生被動地學習,關注的是課程內容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的完成?!皩W生們僅僅是聽課,而不是參與到課堂中?!备咧行畔⒓夹g課程項目教學,根據學習目標所設置的情境,最大地“還原”學生的現實生活與學習,通過項目將分散的知識點“串”起來。項目教學的過程就是讓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在參與中能夠主動地掌握相關的知識,進行高層次的認知活動——從理解知識轉向反思知識,并在解決其他問題時實現知識的遷移,逐步向高階思維的高階學習發展,進而使學生在記憶、理解的基礎上對學習內容進行反思,學習運用數字化工具創新,將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整合,實現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整體學習效率。
(三)有效提升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需要
數字化的時代背景要求學生具有自主思考和進行問題探究的能力,而信息技術課程項目教學迎合了培養這些能力的需要。信息技術課程開展項目教學活動,引導和促進學生深度學習,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參與信息技術的應用、改進、創新,實現自主性、探究性學習,并在項目設計的情境中獲得知識的整合運用,用以解決相關問題,進而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梢?,信息技術課程項目教學使學生通過這種高層次認知活動的學習,能有效提升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
三、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項目教學的優勢
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旨在全面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與技能、增強信息意識、發展計算思維、提高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樹立正確的信息社會價值觀和責任感的基礎課程。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為特點的項目式教學對于學生的培養以及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一定的優勢。
(一)以項目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增強學生信息意識
創設情境,營造濃郁的學習氣氛,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首要條件。項目教學的特點之一,是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項目(情境的創設),項目的設計不僅涉及了本學科前后章節的內容,也兼容了其他學科與之相關的知識,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系統自主探究完成整個項目,不只完成了新知識的學習,也“更新”了自身知識體系。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提升了學生對信息的感知和處理能力,也增強了學生的信息意識。
(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完成項目,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創新能力
高中信息技術課項目教學,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教師只是向導與顧問,學生才是主體,整個項目的完成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問題的解決等各個環節的處理,都由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究完成。同時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生圍繞項目相關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多方收集資料,有效地管理學習活動與學習資源,可以提高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完成項目,形成創新作品。
(三)項目教學活躍課堂氛圍,有助于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
信息技術教師在設計項目的時候,把課程內容與現實情境融入項目,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擺脫了傳統教學形式的枯燥乏味。在整個教學課堂中,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并將完成項目作為“學習目標”,有效地提升了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學生完成項目任務并將知識掌握作為教學目標,在提升課程教學效能的同時,有利于發掘學生的潛力。
四、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項目教學促進深度學習的策略
信息技術課程項目教學促進學生深度學習,需要在項目的設計上,既注重對于信息技術理論知識縱向性的“串連”,又要注重信息技術學科實踐的技術操作與實際問題的解決。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進行探究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幫助”學生為解決問題進行深度學習。
(一)項目教學選取的項目案例應能引發學生學習動機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能引起學生興趣的項目是項目教學的基礎,它是一個工具,吸引學生對項目相關知識的關注,幫助學生將零散的知識整合起來。我們應當緊跟時代潮流,了解當前社會的各方面訊息,從學生平?!八究找姂T”的實際出發,挖掘與學科內容相關的信息,把它融入到教學的項目當中,促使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識,構建新的知識結構。
(二)項目教學所設計的項目應具有真實性和典型性
項目的“真實性”是打通教育與真實世界的通道。所以教學活動中所設計的項目應當具有實際意義,以典型的案例作為載體,如完成一段編程語言、解決一個問題或提供一項服務。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知識和實踐整合起來,動手操作,注意把已學和正在學的知識聯系起來,把其他課程的知識整合應用到教學項目中,如將藝術、數學等知識內容融入項目作品,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
(三)項目教學應創設有利于深度學習的資源和環境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現代化的發展,信息技術課程項目教學資源日顯多樣化和可視化,為教師創設有利于學生深度學習的資源和環境提供了支撐。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師在項目教學中,應盡可能充分使用包括實際項目、操作軟件、實用工具和各種設備等教學資源,呈現的教學內容努力做到多樣且可視(包括課件、視頻、照片、圖形文、文字等等);使教學過程的學習情境生動形象,數據資源多元開放,為學生深度學習提供硬件資源支撐。目前,許多中學創建了智慧課室,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項目教學應根據教學內容利用智慧課室上好每一節課。此外,應圍繞信息技術教學內容,進行具有探究氛圍的教室環境設置,如環繞式、馬蹄式的座位布局或分組設置。通過課堂座位設置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將注意力投入到信息技術課堂學習中。
(四)項目教學應建立可供師生獲取教學信息的資源庫
教學資源庫是提升信息技術課程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平臺。有條件的學?;虻胤浇逃萄胁块T,應組織信息技術一線教師建立包括圖片素材、視頻、音頻、網頁、文檔、試題庫、課件、網絡課件、案例、參考資料,以及常用教學軟件工具等內容的項目教學教學資源庫,以方便老師們利用資源庫的教學資源進行課前備課,同時方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項目教學教學資源庫的建立,應從簡單到復雜逐步建設發展,先把各個教師收集的資源匯集起來,然后進行資源功能分類,進一步定制功能,把分類好的資源做成模塊,進而建設成為一個可控可管理的資源庫。在資源庫沒有建立起來之前,可以通過教師相互上傳和管理個人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師間的共享和交流;可以根據信息技術課教材內容分工設計教學項目,形成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項目庫,讓大家上課共享,從而提升上課效果。同時,把教學計劃、課堂練習、歷年學業考試試題、教學視頻、參考資料等電子課件形成一個簡單的資源庫供學生在線深化學習。
參考文獻:
[1]李長茜,劉俊強.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促進深度學習的策略研究[J].教書育人(上旬刊),2022(10):62-65.
[2]潘賢杰.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應用項目式教學的實踐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7(29):135-136.
[3]莫園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實踐研究[J].信息與電腦,2020(4):231-233.
作者簡介:
黃姝(1980年—),女,漢族,廣西合浦人,理士學位,高級教師,從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