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玲霞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物聯網技術得到了進一步完善與發展。中職院校更加重視物聯網技術的教學,但在實操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為了讓中職院校盡快適應時代發展、提高中職院校物聯網技術水平,本文對中職計算機物聯網技術作出做出了分析與研究,并對其物聯網技術教學實訓做出了新的探索與實踐,希望能為在職的實訓教師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字:中職計算機;物聯網技術;教學實訓;探索實踐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日漸成熟,其應用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與工作的方方面面。社會對物聯網人才的缺口不斷擴大。中職院校要加大對計算機領域的物聯網技術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斷完善相關實訓項目,努力提高物聯網技術水平,培養學生成為新一代的物聯網技術人才。
一、中職院校物聯網技術教學現狀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普及,大學和高職院校對物聯網技術的培訓越來越重視,并相繼開設了許多物聯網技術專業。然而,目前物聯網專業仍處于探索和研究階段,缺乏一個完整且成熟的教學體系。同時,受限于教學水平和設備條件等因素,提高物聯網技術的教育水平面臨一些挑戰。因此,在提升物聯網技術教育水平時,首要考慮的是完善基礎設備,并形成適應學校實際情況的教學體系。
要提高物聯網技術的教育水平,可以采用一種稱為“兩步走”的方法。在這個方法中,各中職院校應首先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與相關學科專業進行聯系,并結合實際情況,在物聯網技術基礎上加入新的電子技術、信息網絡技術等基礎理論課程。同時,可以在有余力的情況下,進一步細化內容,例如網絡設備配置、無線傳感網絡技術等,供學生深入學習和思考。這樣的劃分由籠統到細致,有了整體框架后再進行補充,更易于學生接受。然后,在第二步中,結合學校擁有的教學資源以及各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制定符合物聯網技術人才培養要求的相關方案。通過將教學實訓和實踐相結合,形成一個成熟和完整的教學體系。這意味著學生將有機會獲得實踐機會和項目合作,從而更好地掌握物聯網技術應用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中職院校物聯網技術專業存在的問題
對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而言,實訓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實訓教學的優勢在于其更快速、更明顯的效果,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專業能力。然而,實際應用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及時解決,否則會影響實訓課程與理論課程的有效銜接,使學生無法獲得實際操作體驗,導致實訓教學無法發揮最大的價值。這也對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不利。因此,各個中職院校都應當重視物聯網技術的教學實訓,努力提高物聯網技術專業的教育水平。當前,中職物聯網技術專業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實訓設備種類少,設備款式老化嚴重
中職院校要建設一個規模中等的物聯網絡實訓室,至少需要幾十萬的投資,如果選擇更先進的設備和規模更大的實訓室,則投資金額可能會達到幾百萬。對于普通中職院校來說,這樣的投資規模是非常龐大的。實際上,部分中職院校建立的實訓室內設備數量有限,對于眾多學生而言設備太過稀缺。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所有學生都想要體驗設備的應用是不現實的,這容易導致整堂課都浪費在學生等待機器上。此外,物聯網技術目前正處蓬勃發展時期,各種設備不斷更新換代,新的設備不斷出現,老的設備被淘汰。隨著時間的推移,學校購買的設備很容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導致實訓設備的老化和滯后。解決設備老化的唯一方法就是購買新的設備,但新設備往往價格昂貴,資金問題成為新的難題。
(二)實訓耗費時間多,不能與理論知識良好對接
盡管物聯網絡實訓能夠帶來強烈的體驗感,但確實需要投入大量時間。例如,安裝一個完整的網絡操作系統本身就可能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而且還需要安裝各種常用的服務設施,其中所需的時間更長。然而,中職院校的一節課通常只有45分鐘,無法滿足這樣的實訓需求。學生在整堂課中可能只能花最多的時間安裝和等待機器設置,實際體驗到的知識非常有限,理論知識和實訓內容也無法很好地結合,這嚴重浪費了時間。
(三)不可模擬網絡環境,學生體驗感差
物聯網絡環境的復雜和多樣性確實存在,特別對于廣域網這樣的網絡環境,在實訓室中很難進行準確地模擬。廣域網涉及各種不同類型的通信設備和通訊方式,通信管理也非常復雜,這使得在實訓室中復現真實的廣域網環境非常困難。此外,網絡布線等問題也是物聯網技術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充足的資金投入,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實現理論的進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才能夠解決當前網絡實訓中遇到的問題。
三、中職物聯網技術教學解決策略
(一)強化物聯網技術專業課程設置與實訓體系的建設
對于計算機物聯網絡教學而言,實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計算機物聯網教學更加注重實踐性、實效性以及理論知識與操作能力的相結合。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與物之間的連接,是互聯網技術的延伸發展,將互聯網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電子技術、網絡技術、軟件技術等多種綜合性技術。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先了解課程,知道課程內容是什么、上課應該做什么,才是課程教學的前提基礎。
中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擴大基礎課程的教學范圍,讓學生體會到實訓成果的來之不易。比如在電工電子基礎實訓課程上,可以配備《電工基礎》和《電子技術基礎》這兩節理論課程,以便學生不僅可以精準掌握測量儀器的方法,更能準確地牢記使用技能的相關事項。在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訓課程上,可以結合《計算機組裝》和《計算機網絡基礎》這兩節理論課程,讓學生深刻了解如何組裝計算機、如何進行軟件開發安裝,從而進入相關軟件的實際操作,更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活力。
對于單片機技術與程序控制實訓課程,可以引入《程序設計基礎(C語言)》和《單片機技術與嵌入式基礎》這兩門課程,讓學生了解單片機硬件結構的構造,熟練掌握并運用C語言,能夠簡單地進行程序編寫,具備撰寫應用程序的能力。傳感器技術與組網實訓課程可以加入《智能傳感器技術》這門理論課程,主要幫助學生了解傳感器的用途及功能,掌握傳感器的基礎使用方法,同時可以進行組網的簡易調試。綜合布線技術設計與施工實訓則需要學習《AutoCAD制圖》和《綜合布線》,學生需要熟練掌握網絡布線和測試工具的使用,在不同介質下可以對布線進行不同的操作。因此,實訓內容與理論課程的結合、常規與特例的結合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讓實訓與理論相互聯系,做到具體和諧。此外,還可以讓學生學習了解《智能家居》《智慧車行》等一系列實訓課程,以拓寬他們的實踐經驗和應用知識。
(二)遵循以就業為導向、企業需求為核心安排實訓內容
想要提高中職院校物聯網技術水平,首先需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滿足實訓所需的條件。其次,中職院校應當加強物聯網教學,正確處理物聯網教學與實訓之間的關系,構建理論知識與實訓的有效橋梁。在教學過程中,中職院校可以將各個專業知識細分為不同模塊,根據具體的實訓內容決定教學哪個模塊的內容。例如,可以將實訓內容分為物聯網基礎類實訓、物聯網管理類實訓、物聯網綜合類實訓和物聯網安全類實訓四大板塊。
物聯網基礎類實訓主要側重于學習交換機的操作和網絡工程的設計方案與流程,旨在培養學生的網絡組建能力。在此基礎上,可以開展與交換機操作相關的課程,供學生參考和思考。物聯網管理類實訓意在培養學生網絡的管理能力,使其能夠及時應對網絡中的突發情況,包括VPN(虛擬專用網)、ADSL、IP地址設置等內容。這需要學生掌握互聯網相關專業知識,并理解網絡設備及網絡診斷等專業內容。物聯網綜合類實訓旨在提高學生的網絡綜合能力,特別適用于為中大型企業提供服務。因此,學生需要了解路由器在靜態和動態環境下的配置,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只有深入了解網絡知識,學生才能更好地勝任中大型企業的工作。物聯網安全類實訓旨在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使他們能夠有效阻止外部對內部網絡的入侵。學生需要熟練掌握防火墻的配置和使用,以及運用網絡監聽、數據備份與恢復等操作。通過這些實訓和課程學習,學生可以對網絡安全有一定的了解并熟練應用相關技能。
中職院校可以根據自身的實訓內容確定需要配套的理論課程,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既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提高課堂效率。以電子技術為例,其中涉及傳感器。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可以漸進式地引入《物聯網技術應用》的內容,讓新知識有機融入原有知識體系中,學生更容易接受,也拓寬了知識面,有利于深入學習。例如,物聯網物流企業實訓課程中,可以安排學生學習《物聯網智慧社區》相關內容,讓他們了解物聯網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在物聯網安防監控實訓課程中,可以安排學習《物聯網智能家居》課程,幫助學生了解物聯網在安全領域的運用。
(三)科學合理地管理實訓過程,營造良好的上課環境。
當學生從嚴肅的課堂環境進入寬松的實訓室,通常會感到放松和愉快,導致他們的表現更加熱情和活躍。然而,在興奮的心情下,可能會出現一些無法控制的因素,如損壞實訓設備、擾亂課堂紀律或造成嘈雜的環境影響正常上課等情況。為了避免這些問題,實訓教師需要嚴格要求學生的行為,并對實訓過程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合理嚴格的制度來規范學生的行為。比如,學生需遵守實訓教師的指令和安排,不得在課堂上隨意擾亂秩序或打斷教師講解,否則需要聽從教師安排并且對違規行為進行批評。另外,禁止學生在課堂上做與實訓無關的事情。在實訓過程中,教師需隨機檢查各小組的實訓情況,并記錄情況良好或差的小組,以便在下次上課時詢問。教師對學生進行督促,不僅有助于了解自己的教學情況并及時進行補充和改進,還能減少學生的懶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開展實訓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的“知行合一”,使他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尤其在畢業生就業方面,他們需要具備及時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不急不躁、有條不紊的處事特點。這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十分重要的能力,也是實訓項目重點培養的目標。除此之外,培養學生自我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樣至關重要,讓他們能夠靈活應對各種情況。在實訓過程中,可以設置突發事件(如軟件故障)來讓學生進行應對,也可以通過團隊比賽來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隨機應變能力。同時,教師在一旁給予適當的提示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自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團隊意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應變能力。
(四)改變固有觀念,重視學生實訓結果考評。
學生的實訓結果對于實訓內容的教學評估非常重要。但受傳統觀念影響,很多學校教師并未充分重視學生的實訓結果,導致實訓考核多為形式主義,這種做法并不合適。實訓結果的考評對實訓教學目標的達成起著重要作用。實訓結果的考核通常包括單項考核和綜合考核兩部分。單項考核主要是對學生在單項實訓中的表現進行評估,難度和比重較小,考試形式多為“教師問,學生答”,內容主要涉及基礎專業知識。而綜合考核則更注重學生的動手實操能力,難度較大,考核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考核過程中,教師會對題目要求、完成時間等進行限制。
以防火墻實訓為例,教師可以設置兩個防火墻,一個沒有障礙,另一個設置了兩層障礙。學生可能會因為第一個防火墻較為簡單而過于自信,在面對第二個障礙復雜的防火墻時可能會感到困惑并花費大量時間。最終,學生需要通過自主解決或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考核。這樣的考核設計旨在考察學生面對突發事件時的反應能力、獨立分析能力以及專業知識儲備能力。這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這樣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全面評估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學習成果和能力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職計算機物聯網技術教學任重而道遠,需要各中職院校、教師和學生齊心協力共同完善。學生的實操動手能力是衡量其專業素養的重要標準,因此中職院校需要繼續努力培養學生的實操動手能力。作為中職院校的教師,也需要不斷提高物聯網教學能力,注重理論與實訓的結合,努力培養學生的自我操作和自我創新能力,為我國基礎性人才培養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樣才能為我國物聯網技術領域培養更多優秀人才,為行業發展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金超.物聯網應用技術下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建設的探討[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2,(03):94-96.
[2]王傳生.論物聯網環境下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水平提升[J].信息記錄材料,2020,(08):92-93.
[3]張凡榮.物聯網應用技術下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建設的探討[J].科技資訊,2020,(11):17-18.
[4]黃永前.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物聯網技術應用”課程標準開發與實踐[J].科技與創新,2018,(23):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