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二十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和加強黨對基層治理的領導,堅持將依法治理、造福群眾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升了農村基層政權的治理能力建設水平,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基層治理格局譜寫了新的篇章。以洛陽市農村基層治理為例,當地農村現代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城鄉立體化治理規劃也在穩步推進,但從細節上來看,還存在基層治理技術單一、政策落實不到位、治理人才短缺等問題,需要鄉村管理人員加大力度,從思想、人才、方法、政策等方面積極探索解決農村基層治理的有效舉措,為洛陽市打造城鄉一體化新格局鋪就新的道路。
關鍵詞:農村;基層治理;洛陽市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黨中央立足我國國情農情,在這個歷史階段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在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對于農村地區而言,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首先需要解決農村治理問題,而農村治理問題又是國家治理體系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其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在鄉村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河南洛陽自2020年爭創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創新試點城市以來,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改革工作,認真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當地農村基層治理的成效及經驗,深刻認知現有農村基層治理體系的不足,提出了一些新思想和新舉措,為推動河南實現鄉村振興和鄉村治理現代化做出了良好示范[1]。
1 洛陽市農村基層治理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20字的總要求反映了鄉村振興戰略的豐富內涵,涵蓋了農村村民生產生活的多個方面。其中,基層治理是滿足村民生存與發展的基本要素。做好農村基層治理工作,能有效促進鄉村產業發展,推動村民生活富裕,提高農村經濟水平,為村民創設良好的生活環境。而這些目標的實現,是鄉村振興戰略落實的具體體現。同時,農村基層治理工作包含的內容十分繁雜,有關部門應從經濟、社會、文化、生產、教育等多領域全面關注農村變化情況,著重針對不合理之處進行改革調整,為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治理環境[2]。由此可見,農村基層治理與鄉村振興戰略之間存在密切聯系,深入開展農村基層治理工作是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實現的舉措。
1.2 有利于實現農村現代化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中,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轉變,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成為社會發展和基層治理工作的重要參考因素。加之,黨和國家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城鄉基層治理工作,并充分肯定了基層治理與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目標之間的重要關系,在此背景下,積極構建完善的基層治理現代化體系迫在眉睫。在農村地區健全社會治理服務體系,不斷深化基層治理的建設目標,能夠突破以往單一化的農村社區治理模式,構建協商治理、三治融合治理、放權式治理以及服務型治理等多元治理的新體系,有助于改變人們對農村治理的固有看法,加快實現農村地區的現代化建設目標[3]。
1.3 有利于提升農村民眾幸福感
隨著鄉村治理工作的不斷推進,鄉村的整體風貌發生了顯著變化,鄉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基層民主逐步深化、人居環境狀況明顯改善,這對于長期生活在農村地區的群眾而言,無疑增強了其幸福感和歸屬感。同時,2020年以來,洛陽市農村地區不斷健全社會治理服務,加快農村智慧化、現代化、城鎮化建設,與城市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許多城市居民被吸引到農村地區旅游、居住,這一變化不僅弱化了大眾對農村地區的固有認知,而且還為群眾留守鄉村、建設鄉村描繪了美好藍圖,極大地提升了群眾的使命感和幸福感。
2 洛陽市農村基層治理的經驗
2.1 繼續深化鄉村治理法治化
鄉村治理法治化是農村基層治理模式科學構建和鄉村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4]。近年來,洛陽市為深化農村基層治理工作,不斷加強農村法治機構建設,逐步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法律服務監督體系。具體來說,河南省洛陽市明確規定了保障婦女法治權益、村民直接參與村級重大事務的決策事項,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的工作做法,發揮黨支部會議、村民會議的參與和監督作用,切實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權益。與此同時,洛陽市部分農村地區在政府職能上還建立健全了村級法律服務機構,為村民提供了較為全面、專業的法律服務,有效提高了政務服務效率[5]。
2.2 充分尊重農民主體地位
治理理論強調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而農民主體作為農村基層治理的中堅力量,在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進程中,肩負著不容忽視的使命[6]。洛陽市在農村基層治理工作中,充分調動農村主體的積極性,在教育引導和示范引領上做了實際貢獻。比如開展了公民意識教育活動、先進事跡學習活動,同時在保障村民基本權利上,還完善了村民會議、村情民意懇談會及“三級民事委”等形式,切實保障了廣大村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基本權利。
3 洛陽市農村基層治理的現實梗阻
3.1 主體思想認知較為薄弱
從洛陽市農村基層治理情況來看,當地農村地區的主體在思想認知上對基層治理了解較少,重視程度不夠。他們較少安排專業人士下鄉開展主題宣傳教育活動,也較少組織村民集中開展基層治理教育培訓,致使村內群眾的治理意識較為薄弱。同時,農村主體大多是以務農為生的農民,他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主要從事農業生產、農業養殖等活動,對于鄉村基層治理工作的開展不夠重視,對相關政策文件的解讀不夠深入,因此,治理意識相對薄弱。
3.2 基層治理技術手段單一
當前,洛陽市部分農村地區基層主體的治理模式和服務模式比較單一,仍然以傳統的人力管理為主,對大數據、智慧城市、電子政務等平臺了解不多,較少采取多元化、智能化的措施推動基層的信息化治理改革工作,影響了社會治理成效[7]。同時,面對數字技術帶來的沖擊,許多農村地區雖然已經增設了數字黨建、云黨課等平臺,但是在管理手段上仍然采用傳統的口口相傳、開會研討等方式,使得線上平臺成為形式化的管理工具,未能將其靈活運用,影響了基層治理工作成效的顯現[8]。
3.3 基層治理政策落實度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基層治理體系更加完善,關于扎實推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政策持續推出,但這些政策在各地區農村的落實效果確參差不齊,直接影響了農村基層社會的現代化建設進程。以河南省洛陽市為例,當地政府雖然制定了較為完善的農村基層治理的政策文件,但其具體的執行力度不夠,部分基層管理者也未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工作,只是片面套用其他地區的優秀治理做法,導致治理效果不佳,政策落實的準確度有所偏差。另外,基層治理要求建立網格化管理格局,進行精細化管理,但是當地部分農村地區的工作開展仍然采用傳統的模式,對政策的落實度還有待提升。
3.4 基層治理人才較為缺乏
城市化建設進程進一步提高了城市的虹吸能力,但同時也給農村地區的人才資源造成了不利影響,農村與城市在高素質人才方面呈現出比例失衡的狀態。從2019年全國人口變動情況來看,洛陽市常住人口占河南省人口的比重在不斷增加,農村外流指數不斷上升。這說明城市吸引流動人口的力度和能力不斷增強。農村地區人口逐漸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的不確定性。除此之外,農村地區多數為留守老人和兒童,這部分群體在基層治理方面缺乏專業知識和過硬的管理技能,很少參與村內事務,也很少對村內干部的管理事務進行監督和參與,長此以往,不利于基層治理的科學合理發展。
3.5 社會主體聯動效果不足
各項活動的落實需要依靠社會主體的有力支持,如此才能持續提升社會工作效能。但洛陽市部分農村地區在開展農村基層治理過程中,雖然積極發揮了地域優勢和人才優勢,但是在多元主體的聯動合作上卻存在不緊密的問題。一些企業、團體機構等社會主體對農村基層治理的了解不夠深入,對相關部門開展的治理工作配合度不高,致使基層治理工作的開展進展緩慢。而且當地企業參與農村治理的積極性也不高,村企聯動效果不明顯,不利于農村基層治理效率的提高[9]。
4 洛陽市農村基層治理的有效路徑
4.1 注重基層群眾教育
鄉村振興背景下,洛陽市農村基層治理工作還需注重加強基層群眾的思想教育,增強其思想意識。具體來說,基層組織可定期在村內組織一些關于基層治理的政策宣講會、理論主題教育、有獎競賽等活動,重點圍繞村內存在的生態建設問題、村風村貌建設問題、社會治理問題、經濟發展問題等情況進行討論,對提供可行建議的群眾給予鼓勵性獎品,與此吸引群眾積極參與思想教育培訓活動。同時,還可邀請專家學者下鄉開展社會治理的政策解讀活動,為群眾解決一些關于治理上的困惑和難題,做好思想疏導和教育引導工作,滿足基層群眾的現實要求,增強村民參與社會治理的意識。
4.2 推動數字化治理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浪潮下,社會各領域都開展了數字化改革之路的探索,農村基層治理工作也不例外。洛陽市農村地區在基層治理工作中,需創設“數字+”的治理新形態。比如,可將每次的民主協商結果公示于村內微信公眾號、村級官方網站中,公開接受群眾的監督,推動民主協商工作的智慧化發展。同時,依托大數據開展村內日常事務交流,以“共享黨課”為抓手開展在線學習、線上討論、共享學習等活動,提升群眾對數字化基層治理的工作熱情;要著力研發村內統一的移動終端、辦公OA平臺等多媒體終端媒介,實現治理資源的快速優化與配置,推進鄉村治理的信息化發展。
4.3 構建監督機制
從洛陽市農村基層治理的整體情況來看,由于部分農村地區的群眾學歷水平較低、對治理工作的認識度不夠、對村內事務的執行度和完成度也不高,致使基層治理工作成效不夠顯著。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農村地區還需建立健全監督機制,村“兩委”需落實監管效能,對鄉村產業、公共服務、生態宜居、民風民俗、權益保護等做好制度宣講和法規監督,定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活動,以此在村內構建良好的監督氛圍。同時還可借助數字技術,將管理者的任務、成績納入年度考核指標中,便于群眾進行監督。另外,村“兩委”干部還可以組織定期的村內輪值,檢查是否存在違反村規民約、違反村民自治制度的行為,以此強化農村的基層治理效果。
4.4 培育復合技能人才
培育農村治理人才是農村開展基層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具體來說,一方面需要培育好農村現有人才隊伍。比如,基層干部應定期組織村內種糧大戶、留守的青壯年群體積極參與基層治理等課程;邀請農村有威望的老人作為監督者和引導者,帶領群體實現自主管理。另一方面,基層干部還可與社會企業、高校等主體合作,吸引外來專家學者、專業骨干下鄉為群眾普及基層管理的一些政策和舉措,重點培育農村青壯年群體,以此來聚集農村人才力量,補齊農村人才不足的短板,切實解決治理人才短缺問題[10]。
4.5 調動社會主體參與
農村基層治理工作是一項社會性工程,與社會發展聯系十分緊密,因此,農村基層治理工作離不開社會多方主體的關注和支持。在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過程中,需要相關部門充分調動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力量,共同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相關部門可創建補缺模式、協同模式與替代模式三種治理方案,對于基層治理人才缺乏崗位采取補缺模式,針對人員較為集中的治理工作采用人員協同模式,針對重崗要崗采用替代模式。如此能有效應對不同的基層治理難題,解決社會問題,優化主體治理效果。
5 結束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速度加快,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村基層治理現狀也發生了歷史性變革,這不僅推動了農村的現代化進程,同時也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奠定了基礎。鄉村振興背景下,洛陽市農村基層治理的目標也在不斷變化,面對這一場治理攻堅戰,洛陽農村相關部門應該抓住時代發展的機遇,將多種技術與基層治理工作相結合,堅守建設鄉村的初心,持續探索鄉村振興的新方法和新渠道。
參考文獻:
[1]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洛陽市將爭創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創新試點城市[EB/OL].(2020-03-18)[2023-12-18].
https://www.henan.gov.cn/2020/03-18/1306393.html.
[2]王文汐.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基層治理現代化研究[J].村委主任,2024(01):237-239.
[3]朱娜.農村基層治理的現狀與創新研究——以T市為例[J].農村實用技術,2023(12):12-14.
[4]王靜然.農村基層治理法治思維培養的內在邏輯與實踐進路[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23,43(10):55-62.
[5]李曉夏,趙秀鳳,張天然.數字鄉村治理:實踐基礎、關鍵問題與優化策略[J].農業經濟,2022(02):42-44.
[6]李哲.農村基層治理現代化的主體性基礎探析[J].蘭州財經大學學報,2023,39(05):65-70.
[7]羅昱夫.農村基層治理數字化分類處理研究[J].信息系統工程,2024(01):75-78.
[8]劉鋒.數字黨建助推基層黨組織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探討[J].領導科學,2022(03):146-149.
[9]曾倩.基層黨建數字化的必要性與路徑探析[J].人民論壇,2019(15):106-107.
[10]趙磊.鄉村振興視閾下河南農村基層治理新模式及經驗啟示[J].河南農業,2023(21):48-49+52.
基金項目:2023年洛陽市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洛陽市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路徑研究”(2023B279)。
作者簡介:薛榮娟(1986—),女,漢族,河南偃師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鄉村振興、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