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力光 董洪艷 張帆 叢姍
摘 要:新校區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是高校高質量推進新校區建設過程中一項重要的基礎性核心工作。文章以建設單位的視角,首先闡述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之后分析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研究模塊。最后通過某高校新校區案例分析,論述了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組織管理和工作要點。
關鍵詞:高校 新校區 可行性 研究
中圖分類號:F2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4-167-03
引言
高校是國家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近些年,許多高校為謀求可持續發展紛紛建設新校區。高校新校區建設屬于園區類建設項目,具有占地面積廣,建設規模大,建設周期長,投入資金大,前期工作復雜,項目審批難度大等特點。據了解,高校新校區建設資金大多來源于政府投資,只有個別院校通過置換或出售城區內老校區籌集建設資金。新校區可行性研究是爭取政府投資,批準立項的基礎性工作。多所高校新校區建設實踐表明,高質量的可行性研究是順利取得立項審批和順利推進建設工作的基礎和重要保障。本文從建設單位的視角,分析可行性研究對高校新校區建設項目的推動和促進作用,以及開展研究工作的邏輯關系和基本研究模塊設置,并詳細論述了提高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組織管理措施和工作要點。供同仁們借鑒和參考。
一、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
高校新校區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是一個系統的研究過程,由若干個前后遞進或相互交叉的研究環節和多個專項研究構成,其主要成果是可行性研究報告。可行性研究是建設項目前期工作中一個重要環節。通常,高校在取得項目建議書批準后,應組織相關單位進一步研究功能需求。對新校區建設的必要性、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等綜合性的研究和論證,開展多方案比選,最終確定建設方案,為項目批復和投資決策提供依據。可行性研究工作在建設項目的科學決策、審批和推進建設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1)可行性研究報告是政府投資決策和立項審批的重要依據。(2)可行性研究對項目前期工作具有指導和推動作用,如規劃報、環保、民防等報審等。(3)階段性或專項研究成果對各階段設計工作具有指導作用。其中,可行性研究報告是初步設計及編制概算的直接且重要依據。(4)可行性研究報告是投資控制的源頭和重要依據。政府投資項目批復的投資估算作為投資控制的上限。如有突破,需要重新審批可行性研究。
二、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內容和工作要點
(一)基本內容
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模塊要結合項目的特點和要求設置,堅持結果導向,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強調模塊實用性、研究內容的專業性。針對高校新校區建設項目,應結合項目技術經濟特點及發改部門投資決策的實際需要,有選擇地確定適合項目特殊需要的研究內容,進行模塊的穿插或組合,合理安排研究框架結構,兼顧整個研究內容的系統性和針對性,其目的是完成高質量的可行性研究成果。高校新校區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主要圍繞項建設的必要性、方案可行性、投資合理性三大目標,從戰略要求、需求可靠、條件具備、方案優化、估算合理5個維度開展系統化、專業化研究。因此,研究工作要依據建設背景和項目特點設置合理的研究模塊,以保證研究的系統性和針對性。高校新校區可行性研究基本模塊如圖1。
(二)工作要點
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是一項系統工程,其工作核心和要點是通過基本模塊的分析研究,系統回答建設項目為什么建?怎么建等問題。具體是:(1)通過建設必要性研究分析,系統回答為什么建的問題。(2)通過建設內容、建設規模的論證、研究,回答建什么和建多少的問題。(3)通過建設方案的優化分析和研究,回答怎么建的問題。(4)通過對建設方案的投資估算,回答需要多少錢(建設資金)的問題。(5)通過財務分析,回答新校區建成后需要多少錢(建設資金)運維的問題。
三、可行性研究工作組織與管理
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由誰主持?在開展該項工作前必須明確。目前存在兩種常用的做法,一是由建設單位主持,以問題問導向研究,系統研究建設的建設必要性、方案可行性、投資合理性、風險可控性。二是由咨詢工作主持,以可研報告編制為導向開展研究。筆者總結多項目經驗,認為第一種做法較好。即建設單位組織并統領咨詢、設計、項目管理單位等單位開展研究工作。組織結構具體見圖2。
各方職責及任務分工:
建設單位:主持研究工作,負責制定研究計劃、組建研究團隊、制定各參與方工作職責與任務分工。重點負責項目建設必要性研究,決策優選設計方案,測算開辦費和運維費等。
咨詢單位:負責協助建設單位統籌推進研究工作,落實工作計劃。重點負責項目可行性研究、投資估算、風險分析。負責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規劃設計單位:負責校園規劃設計方案的編制和優化。
單體設計單位:負責單體及組團設計方案的編制和優化。
項目管理單位:負責辦理與可行性研究工作相關的各項報審、取得咨詢意見或審批函件,如規劃、園林、人防等。
四、可行性研究的工作路徑與技術手段
(一)工作路徑
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是一項有序推進的研究工作,從策劃開始,到研究報告編制完成,大致需要經過如下幾個工作階段。(1)校園規劃設計→(2)確定咨詢、設計、管理單位等→(3)必要性研究→(4)規劃、人防等咨詢或審批→(5)單體及組團設計→(6)設計方案可行性研究→(7)投資估算→(8)編制可研報告。上述路線的基本邏輯是,通過必要性研究,明確建設規模和內容;通過規劃人防等審批明確設計依據;通過方案可行性分析,優選設計方案;通過建設方案研究,確定投資估算和相關財務費用。
(二)技術手段
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多種多樣,比較常用且有效的有四種。一是收集整理政策法規,對于申請政府投資的項目,尤其要重點梳理研究發改、財政等審批部門的老政和新規。二是切實開展設計方案比選,多方案技術經濟比較,優選滿足功能性價比高的設計方案。三是開展同類項目橫向對比分析,以降低決策風險,提高項目精準度。四是向兄弟院校取經,取其長處規避短板,降低建設風險。
五、案例——某高校新校區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要點分析
(一)背景
某高校土地面積約1100畝,建設規模約68萬平方米。學校成立新校區建設指揮部,負責按照統一規劃、整體立項、同步設計、同步建設的思路統籌推進新校區建設。選址確定后,指揮部啟動可行性研究工作。首先,通過招標選擇國內知名的設計院、工程咨詢公司、項目管理單位承擔規劃、設計、咨詢、管理工作。之后,組建可行性研究工作團隊,指揮部主要領導為研究工作負責人,主持該項工作。下文重點分析工作要點。
(二)建設必要性研究——回答為什么建的問題
主要圍繞是否符合國家政策,帶動區域發展,落實學校發展規劃,規劃改善辦學條件等方面開展研究。通過研究分析得出:本項目建設是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需要;是提升南部新城綜合承載力,打造北京南部創新高地的重要布局;是促進首都醫學教育事業發展、助力健康北京建設的需要;是落實學校發展規劃,推進國際一流的研究型醫科大學建設的關鍵環節;是完善學校辦學條件、完成教學任務,實現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保障。
(三)使用需求研究——回答建什么的問題
主要圍繞建設依據的選取、學校事業發展規劃與現狀情況對比分析、建設需求的論證等方面開展研究。《普通高等學校建筑面積指標》(建標191-2018)將校舍劃分為三類,一是必須配置的12項校舍用房,二是學校選則配置的校舍,三是民防工程。選配校舍為論證研究的重點。本項目學校對標一流大學,按照戰略定位和學科發展規劃,結合現有校區校舍分類和使用情況結合,提出選配校舍內容。包括重點實驗室、教學陳列用房、實驗動物用房、學術交流中心用房、留學生生活用房、外籍教師生活用房、專職科研機構用房和繼續教育用房八項。圍繞確定的建設內容測算建設規模。分兩類,一是必配校舍,應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建筑面積指標-建標191-2018》12項指標測算,按照醫學院校類別指標和15000人基數,采用插入法測算。二是選配校舍,為重點分析研究的事項。如本項目的動物實驗用房規模測算。首先統計出學校科研課題的70%以上需要使用動物實驗。目前有實驗動物用房7500平方米,各類實驗動物籠位約24148籠,動物實驗設施不足已制約和影響各類科研課題的開展。對標國際一流大學案例,參考國外同類項目標準。經過測算共需實驗動物籠位102590籠位。需要建設動物飼養用房使用面積13325平方米、動物實驗室使用面積4215、輔助用房使用面積6460,按照60%使用系數折算,需求建設規模40000平方米。
(四)設計方案優化——回答怎么建的問題
主要圍繞新校區校園規劃、單體及組團設計、專項設計三個層面進行比選和優化。
1.校園規劃方案設計及優化。本項目采用國內公開征集。多名院士、大師帶領團隊參加投標。清華大學設計院設計的未來醫學院方案脫穎而出。圈層結構模式為方案亮點結構。內圈層為公共核心區,中圈層為教學區和科研區,外圈層為生活區。優化后的校園規劃方案要及時報規自部門,推送“多規合一”平臺征求民防、環保、園林、地震局等部門意見。部門意見是開展可行性研究和下一步設計的重要依據。
2.單體及組團設計比選及優化。本項目規模大,校園由有29棟單體及組團組成,有五家設計院參與設計。學校組織數場使用單位和專家參加的設計方案評審會,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比選。一是研究平面、立面、剖面、體型構造尺寸、材料等;二是研究功能布局、工藝流線等;三是水暖電氣等專業系統的完善合理性;四是對重要或標志性建筑要組織對3個以上的方案進行比選,通過技術經濟美觀分析,優選最優方案。舉兩個例子。
碩博宿舍平面布局優化。傳統的通廊式布局與單元式布局比選。優選單元式布局。此模式應對疫情等突發事件靈活性更強。可通過單元門的關閉實現疫情期間對宿舍樓的單元化管理。
科研實驗室空間布局優化。優化選擇夾心餅干式布局。利于實驗室資源共享,利用管理,利于實驗室安全。
3.專項設計及優化。新校區項目專項設計是很重要的內容,但在方案設計階段常常被忽視。本項目為例比較關鍵的專項設計有三項,分別是智慧校園方案、綜合能源方案、景觀綠化專項。專項研究有兩項,分別是超低能耗建筑研究、鋼結構裝配式研究。智慧校園按照全校一張屏的理念,將教學、科研、資源、管理等系統集成,建設控制中心統一管理運營。綜合能源采取地熱等新能源與鍋爐等常規能源耦合的方案。景觀綠化專項設計突出醫學特色和人文文化。本項目設計一棟3000平方米的綜合樓超低能耗建筑。綜合考慮統籌研究后,將學生公寓結構形式由鋼結構裝配式調整為鋼筋混凝土裝配式。
(五)投資估算——解決需要多少錢的問題
投資估算是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工作。應把握以下幾點,一是提高估算精度和深度,造價指標合理、列項完整;二是加強與項目設計方案、建設條件緊密結合;三是確定合理且能滿足功能要求的建設標準;四是對于功能復雜、工藝要求高的建筑方案要單獨列項估算,造價指標僅做參考;五是與同類項目橫向對比。
本項目高校作為醫學院校,其特殊性在于實驗室功能復雜,環境要求高,造價相對也高。在投資估算時需實事求是。本項目對比發改委的造價手冊有如下突破,一是實驗動物樓、科研樓、教學實驗樓中涉及凈化區域、潔凈實驗室、射線防護等區域特殊裝修,裝飾裝修工程單方造價比造價手冊高約150元/平方米;二是實驗動物樓、科研樓和教學實驗樓用水點位多、用電負荷大、消防要求高,給排水、消防、強電工程單方造價比造價手冊高200元/平方米;三是本項目實驗動物樓、科研樓和教學實驗樓用水點位多、用電負荷大、消防要求高、冷熱負荷較高,且部分區域采用恒溫恒濕空調、潔凈空調,設備安裝工程單方造價比造價手冊高100元/平方米。
本項目投資估算:工程費用57.4億元、工程建設其他費3.3億元、預備費3.0億元、工程總投資64.4億元。
結語
由于從上述幾個方面進行了重點把控,新校區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內容完整,符合學校發展定位,新校區規模和功能滿足教學、科研及師生生活的需求,同時注重合理控制建設標準,降低政府投資。對上述要點的良好把控,在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組織過程中大大縮短了編制周期,在政府部門評審過程中有力地支撐了論證及評審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也為高校園區建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參考文獻:
[1] 朱燕,張林振.高校園區建設項目投資決策階段設計任務書編制探討[J].項目管理技術,2022(10):10.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孫力光,首都醫科大學新校區建設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通訊作者,董洪艷,首都醫科大學新校區建設辦公室總工程師。]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