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航 黑曉卉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和傳播思想的重要手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體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文章探討了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機遇,分析了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提出了應對新媒體挑戰的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挑戰 機遇 策略
中圖分類號:F061.3;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4-214-03
引言
新媒體是指通過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等手段產生和傳播的媒體形態。新媒體的發展為人們獲取信息和傳播思想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同時,新媒體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隨著時代的變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要求,提高自身的教育質量,以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
(一)新媒體信息的碎片化
新媒體時代的信息碎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學生在使用社交媒體、新聞客戶端、短視頻等平臺時,往往只接觸到信息的片段,內容淺顯且片面。他們習慣于快速瀏覽、跳躍閱讀和碎片化的信息獲取方式,缺乏對信息的系統性了解和思考。這種碎片化的信息獲取方式容易導致學生的思維變得片段化和表面化,難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碎片化的信息還引發了學生注意力分散的問題。由于信息呈現形式的多樣性和媒體內容的快速切換,學生在瀏覽信息時容易產生信息焦慮和選擇困難,難以集中精力進行深入思考和理解[1]。他們可能在不同的信息源之間頻繁切換,短時間內接觸大量不相關的信息,使思維無法持續深入,影響學習效果和思考質量。
(二)新媒體信息的失真性
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速度極快,但信息的真實性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之一。在社交媒體、新聞網站和在線論壇等平臺上,虛假信息、偏激言論和謠言層出不窮,它們往往被以夸張的標題和引人注目的形式迅速傳播開來。這些不實信息可能涉及政治、社會、歷史等領域,對學生的思想產生負面影響。當學生無法準確分辨信息的真實性時,他們可能會受到虛假信息的誤導,形成錯誤的思想傾向。他們可能根據不實信息的指導行動,對個人或社會產生不良影響。此外,偏激言論的存在也可能引發學生的情緒激動和極端化思維,導致他們對他人觀點的不容忍和對話的缺乏。
(三)新媒體信息的過載性
新媒體時代信息的過載性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構成了挑戰。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智能設備的普及,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大量的信息,涵蓋各個領域和主題。然而,信息的數量和速度遠遠超出了學生處理和吸收的能力范圍,導致信息過載的現象普遍存在。信息過載對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多重影響。首先,學生面臨著信息焦慮和壓力。他們可能感到無法跟上信息的更新速度,擔心錯過重要的內容和討論。這種焦慮和壓力可能導致學生選擇性地瀏覽信息,而非深入思考和探索。其次,信息過載容易引發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和學習疲勞,大量瑣碎的信息刺激會讓學生感到疲憊和厭倦,降低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關注度和理解能力[2]。
二、新媒體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
(一)拓展教育輔助手段
新媒體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豐富的機遇,其中之一是拓展了教育輔助手段。新媒體提供了在線課程、教育平臺和學習資源的共享,為學生提供了更加靈活和自主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學習進度和學習風格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實現個性化的學習體驗。他們可以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通過網絡學習平臺獲取知識,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教育者也可以借助新媒體工具進行教學輔導和答疑解惑。他們可以通過在線討論、論壇和即時通訊工具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這種實時互動的形式使教育者能夠及時回應學生的問題和困惑,提供針對性的解答和指導。同時,教育者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分享教學資源、教案和課件,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和多樣化的學習資料。
(二)促進思想交流和互動
新媒體的社交網絡平臺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促進思想交流和互動的機會,這是另一個重要的機遇。通過社交媒體,學生可以參與各種討論、發表觀點,與其他同學和教師進行交流和互動。這種開放的交流環境有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視野,促進多元化的思想碰撞和觀點交流。首先,社交網絡平臺提供了一個開放的交流空間,使得學生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考。學生可以在平臺上發表文章、發起討論話題,引發其他人的思考和回應。他們可以通過點贊、評論和分享等功能與其他人互動,形成一個互動性強、信息流通暢的學習社區。這種開放的交流環境激發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培養了他們的表達和辯論技巧。其次,社交網絡平臺提供了一個跨越時空的交流平臺。學生可以與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甚至不同國家的同學進行交流和互動,這種跨地域和跨文化的交流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他們的全球意識和跨文化溝通能力,學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經驗,了解其他地區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思想和觀念,促進跨文化的交流與理解[3]。
(三)提升教學效果和效率
新媒體技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教學效果和效率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首先,新媒體技術可以為教育者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和工具,豐富教學內容,使之更加生動有趣。通過多媒體教學,教育者可以利用圖像、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示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4]。這種視聽效果的加強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增強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和理解。其次,新媒體技術為教育者提供了在線作業和測驗工具,可以實時監測和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教育者可以通過在線平臺布置作業和測驗,收集學生的答題情況和表現。這些數據可以及時反饋給教育者,幫助他們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和困難所在。教育者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提供針對性的輔導和指導,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成績。這種實時監測和個性化的教學反饋有助于教育者更加精準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問題,提供針對性的教育服務。
三、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加強學生的媒體素養教育
在新媒體時代,加強學生的媒體素養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學生需要具備辨識信息真偽、理性對待信息的能力,以應對新媒體傳播的挑戰。因此,高校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學生的媒體素養教育。首先,高校可以開設相關課程,如媒體與傳播、信息素養等,系統地培養學生的媒體素養。這些課程可以包括新媒體的特點和規律、信息真實性的判斷方法、謠言和假新聞的識別等內容。通過理論教學和案例分析,學生可以了解媒體傳播的特點、信息的生產和傳播過程,提高對信息的辨別和評估能力。同時,通過課堂討論和實踐活動,學生可以鍛煉批判性思維,培養對信息的理性態度和獨立思考能力。其次,高校可以組織媒體素養教育的講座、研討會和工作坊等活動。邀請媒體專家、學者和從業者進行分享和交流,讓學生了解媒體行業的運作機制、新媒體發展趨勢以及信息真實性的重要性。通過與專業人士的互動和案例分享,學生可以深入了解媒體行業的現狀和問題,提高對信息的辨別能力和思考水平。此外,高校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媒體素養相關的社團和活動。學校可以設立媒體素養社團,讓學生自主組織各類活動,如媒體評論寫作、信息真實性調查、謠言澄清等,培養學生的信息搜集、分析和傳播能力。同時,學校可以與媒體機構合作,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媒體工作的流程和責任,加深對信息真實性的認識。
(二)構建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面對新媒體帶來的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構建全方位的教育體系。除了課堂教學外,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通過社團活動、實踐項目等方式,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社會實踐,增強他們的實際經驗和應對新媒體時代問題的能力[5]。除了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構建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還需要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比如,學校可以加強對學生的管理,規范學生使用新媒體的行為,如嚴格控制手機使用時間、加強對虛假信息的警示、提倡學生對新聞資訊進行多方面對比等,以此引導學生更好地使用新媒體信息資源。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來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開展在線課程和研討會,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推送相關的學術研究、時事新聞、思想啟示等內容,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綜合素養。在構建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時,高校還需要注重教育者的能力提升。通過專業培訓和學術交流等方式,提高教育者的媒體素養和教學水平,以更好地應對新媒體時代的挑戰和機遇。
(三)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新媒體時代,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和工具來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效率。首先,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利用圖像、聲音、視頻等多種媒體形式來傳達知識和概念的教學方式。教育者可以利用新媒體設備和軟件,將教學內容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通過圖像和視頻的展示,可以生動形象地呈現抽象的思想政治概念,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理解力。同時,音頻和視頻的運用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直觀的感受和體驗,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有趣。其次,虛擬實驗室是一種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模擬真實實驗環境的教學手段。通過新媒體技術的支持,教育者可以搭建虛擬實驗室,使學生能夠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實驗操作和觀察。這種虛擬實驗室不僅可以提供更安全和經濟的實驗環境,還可以擴展實驗的范圍和難度,讓學生能夠進行更深入地學習和探究。同時,教育者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驗結果和表現,及時給予指導和反饋,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果和理解能力。此外,在線作業和測驗工具也是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者可以利用在線平臺和工具設置作業和測驗,讓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完成任務并提交答案。這種方式不僅方便了教師對學生作業的批改和評估,還可以實現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實時監測和分析。教育者可以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進度和問題,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和提供個性化的指導[6]。
(四)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機制
首先,高校可以成立專門的信息篩選團隊或委員會,負責對傳播給學生的信息進行審核和評估。該團隊可以由教育專家、媒體從業者、學生代表等組成,擁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和判斷能力。他們可以制定嚴格的信息審核標準,對新媒體上發布的信息進行篩選,確保其真實性、可靠性和合法性。其次,高校可以加強信息傳播的評估和監測工作。通過建立信息傳播監測系統,對網絡平臺、社交媒體等進行監控和分析,及時發現并糾正不實信息的傳播。這可以借助現代技術,如數據挖掘、自然語言處理等,對大量的信息進行篩查和分析,識別虛假信息、偏激言論和謠言等,從而保障學生接觸到高質量的信息。此外,高校還可以鼓勵學生參與信息評估和傳播監督。學校可以設立學生的信息監督組織或設置相關課程,培養學生對信息的辨別能力和評估意識。通過讓學生參與信息審核、撰寫評論和發表觀點,促使他們積極參與信息傳播的過程,培養他們對信息的質疑精神和審查能力。另外,高校可以與媒體機構和相關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打造可信賴的信息源。與媒體機構合作可以獲取專業、可靠的信息資源,同時借助其聲譽和專業性,提高學生對信息的信任度。與相關機構合作可以獲取專業的信息評估和監測工具,加強對信息的管理和篩選。
四、結束語
新媒體時代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挑戰和機遇。面對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強學生的媒體素養教育,構建全方位的教育體系,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機制。同時,新媒體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拓展教育輔助手段、促進思想交流和互動的機會,以及提升教學效果和效率的可能性。通過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要求,提升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思想品質。
[基金項目:本文系陜西省社科基金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話語體系創新研究》(項目號:2021A023)的階段性成果;2020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究專項《新時代研究生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項目號:20JDSZK031)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張爽.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創新的現實路徑[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3,44(09):240.
[2] 劉歡.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C]//中國陶行知研究會.2023年第二屆生活教育學術論壇論文集.2023年第二屆生活教育學術論壇論文集,2023:198-200.
[3] 許譯丹,胡艷華.以大數據推進全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J].中國科技論文,2023,18(03):364.
[4] 李寧艷,呂文靜.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發展創新研究——評《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研究》[J].人民長江,2023,54(02):236.
[5] 文敏,梁燕.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學習月刊,2022(10):30-31.
[6] 鄭潔瓊.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優化與資源整合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2,40(04):82-84.
(作者單位:西安理工大學 陜西西安 71000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