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從產業規模、技術產品、集聚發展等方面分析了江蘇省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現狀。從扶持政策、產業結構、專業服務等方面系統研究了江蘇省節能環保產業目前存在的問題。針對江蘇省節能環保產業的持續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以期實現經濟和環境的雙重效益。
關鍵詞:江蘇省;節能環保產業;競爭力;對策
中圖分類號:X22 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發展迅猛、成長潛力大,而且對節能減排和民生改善的促進作用明顯,在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共贏上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1-3]。節能環保產業涉及高效節能產業、先進環保產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3大領域,以及節能技術和裝備、高效節能產品、節能服務產業、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環保產品與環保服務6大重點發展方向[4-5]。隨著“雙碳目標”的有力傳導,推進全社會加快產業和能源結構優化,進而掀起的綠色革命更是引發了整體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推動了國家的高質量發展。而節能環保產業由于其本身節能和環保的“天然屬性”以及對關聯產業的強大滲透作用,是綠色革命的有效抓手,其競爭力的提升也將對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1 節能環保產業的國內外發展狀況
1.1 國外發展狀況
1.1.1 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環保技術生產和消費國,將節能環保視為新能源戰略的核心內容。2009年, 奧巴馬政府宣布在10年內投資1500億美元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力爭“2035年美國80%電力來自清潔能源”。美國的節能環保產業主要集中在清潔能源、節能環保技術及設備、環境服務等領域,其中清潔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水力能等,節能環保技術包括熱電聯產、分布式能源、智能電網、廢水處理設備、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和大氣污染控制技術裝備等,環境服務包括能源評估、能源審計、能效認證、碳捕集封存等。
美國為推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發布了多項政策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幾類: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如《清潔空氣法》《國家環境政策法》《綜合應對、賠償和責任法》等, 旨在控制和減少污染物排放,保護生態環境;能源政策和戰略,如《國家能源綜合戰略》《清潔電力計劃》《歐洲綠色協議》等, 旨在提高能源效率, 調整能源結構,發展清潔能源;財稅金融激勵措施,如《二氧化硫稅法案》《環境收入稅法案》《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系統集成計劃》等, 旨在通過提供稅收優惠、補貼、貸款、擔保等方式,支持節能環保產業的投資和發展;市場監管服務機制,如排污權交易制度、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可再生能源證書交易制度等, 旨在通過建立市場競爭和監督機制,規范和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的健康發展。
1.1.2 歐盟
歐盟節能環保產業的規模在全球居于領先地位, 2019年達到3710億美元, 占全球總規模的31.77%。歐盟節能環保產業主要以可再生能源產業、節能環保設備產業、綠色建筑產業和綠色交通產業等。其中,可再生能源產業是歐盟節能環保產業的重點和優勢領域,涵蓋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水力能、地熱能等多種形式;節能環保設備產業主要包括節能設備、污染治理設備、廢棄物處理設備、環境監測設備等;綠色建筑產業主要包括綠色建筑材料、綠色建筑設計、綠色建筑施工、綠色建筑運維等;綠色交通產業包括新能源汽車、公共交通系統、低碳航空運輸、智慧交通管理等。
歐盟節能環保產業的管理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法律法規。歐盟通過制定和執行一系列法律法規來規范和引導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如《溫室氣體排放交易制度指令》《可再生能源指令》《能源效率指令》《碳中和法》等。(2)財政稅收。歐盟通過提供財政資金、稅收優惠、補貼等方式來支持節能環保產業的投資和創新,如《歐洲復蘇計劃》《歐洲綠色協議投資計劃》《歐洲氣候基金》等。(3)市場機制。歐盟通過建立和完善市場機制來激勵和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的競爭和合作,如歐盟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碳邊境稅、綠色公共采購、綠色標準和認證等。
1.2 國內發展狀況
1.2.1 國內總體發展情況
我國節能環保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質量不斷提高,競爭力不斷增強。根據財政部數據,我國節能環保支出由2015年的4814億元上升到2022年的5396億元左右,增長10.8%。2022年我國的節能環保產業市場超過了8萬億元規模,生態環保產業大氣、水、土壤、固廢、環境監測、噪聲六大細分領域項目總數量達2萬余個;從事節能服務業務的企業數量達到11835家, 同比增速達35.6%;從業人員達到88.6萬人,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5110億元,同比下降了15.8%。
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主要受政策影響,在國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節能環保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中國為推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發布了多項政策文件,包括規劃、指導意見、政策等,具體如表1所示。
1.2.2 江蘇省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狀況
江蘇省是全國節能環保產業規模最大的省份, 已初步具備門類齊全的產業體系和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已建成多個國家級、省級節能環保產業園以及六大節能環保產業集聚區[6]。
(1)產業規模。“十三五”以來,全省節能環保產業以年均8%以上的速度增長。目前,全省節能環保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8300億元,規模約占全國25%,總量規模居全國前列[7]。江蘇省節能環保產業主要集中在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和南通,產業規模占全省的70%以上。無錫宜興已發展成全國較影響的節能環保產業集聚區,鹽城則形成了環保科技城、建湖節能電光源產業園、阜寧環保濾料產業園“一城二園”發展格局,蘇州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已突破3300億元,成為全市首個產值超3000億元的行業。
(2)技術產品。江蘇省節能環保裝備產品制造門類齊全,是國內節能環保裝備產品品種最多、成套率最高的省份。在新能源領域, 晶硅光伏組件產量逐年攀升,2022年全省晶硅光伏組件產量占全國的比重為44.3%,全省風電裝備產業鏈整機企業產量也在逐年增長,新增市場占有率達16%[9]。在高效清潔燃燒、高效換熱、半導體照明等技術領域,攻克溴化鋰吸收式換熱技術、金屬氧化物全纖維高效節能爐等一批關鍵技術。在環保領域,包含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治理、固廢處理、噪聲控制等2000余個化產品。
(3)集聚發展。江蘇省節能環保產業呈現出集聚發展的模式,主要集中在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5市。這些城市在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方面具有較好的基礎和優勢,成為江蘇省乃至全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南京市的節能環保產業主要集中在江北新區、棲霞區等區域,集聚了多家節能環保企業和研發機構。無錫市的節能環保產業則以宜興市為主要集聚區,重點發展高效節能技術和設備、環保材料和產品等。常州市的節能環保產業主要集中在武進區和溧陽市,擁有較多的環保工程和設計企業。蘇州市的節能環保產業則以工業園區為主要集聚區, 重點發展高效節能裝備、環保材料等。南通市的節能環保產業則以如皋市為主要集聚區,重點發展海洋環保技術和設備等[8]。
2 江蘇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扶持政策相對乏力
2013年《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13〕147號)出臺后, 近十年來未出臺新的支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未形成專門梯級扶持政策落實方案。現有的政策往往只針對某些具體領域或某些特定問題,缺乏對未來趨勢的預見和引導。這導致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缺乏明確的指導方向,難以把握市場機遇和應對未來的挑戰。同時,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和溝通不暢的問題,政策制定者與政策執行者之間存在著信息傳遞的延遲和誤解,導致政策執行效果不如預期;企業在享受政策優惠的過程中往往需要煩瑣的審批流程和復雜的手續, 導致政策落地速度慢、效率低。
2.2 產業結構不盡合理
江蘇省的節能環保產業以制造業為主,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產業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領域,在高端領域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相對較弱,這導致了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不平衡。江蘇省雖然擁有一定數量的節能環保企業,但大多數企業的規模較小,缺乏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同時在發展過程中缺乏核心技術的創新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 未形成特色產業,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這種產業結構的不盡合理不僅影響了整個產業的競爭力,也制約了江蘇省節能環保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2.3 向相關行業、企業提供專業服務的水平不高
江蘇省的節能環保產業在歷史和政策的影響下, 發展重點主要集中在制造業領域,而對服務業等領域的投入和關注相對較少。這種偏向導致江蘇省節能環保產業在提供專業技術服務方面缺乏足夠的人才和資源,進而影響了其在咨詢、設計、建設、運營等專業服務領域的發展。目前,江蘇省的節能環保產業服務機構數量相對較少,大多只提供簡單的咨詢服務, 如環境影響評價、清潔生產審核等。然而,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需求,這些服務還遠遠不能滿足。很多企業需要的是深入的市場分析和戰略規劃以及能夠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的服務。由于歷史和政策的原因, 江蘇省節能環保產業在這方面的能力和經驗相對匱乏。
3 推動江蘇省節能環保產業競爭力提升的思路與對策
3.1 摸清底數,改善產業生態體系
研究制訂節能環保產業調查統計方法,完善調查統計指標體系,健全節能環保產業統計管理信息系統,建立節能環保產業的動態監測和評價機制,及時反映產業的發展狀況和趨勢,為產業的管理和服務提供信息保障。建設活力迸發、營商便利的新環境,優化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環境,簡化審批流程, 降低準入門檻,提高行政效率, 營造公平競爭、誠信守法、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吸引更多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投入節能環保產業。
充分發揮環保法律法規、政策標準在引領環保產業發展中的先導作用,加強環保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完善節能環保產業的政策體系,制定和實施一系列的財政、稅收、金融、價格等激勵政策, 引導和支持節能環保產業的健康發展。加快節能環保產業潛在市場向現實市場轉化,擴大節能環保產業的需求,推動節能環保技術的廣泛應用,提高節能環保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培育和壯大節能環保服務業,形成節能環保產業的良性循環。
鼓勵和引導江蘇省節能環保企業“走出去”, 支持具備實力的環保企業開拓國內和國際市場新領域, 加強與國內外同行的交流和合作,提升江蘇省節能環保產業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3.2 突出重點,培育特色產業集群
在宜興、鹽城、南京等節能環保產業園區,打造各具功能的節能環保產業集群。宜興可以重點發展低碳陶瓷產業,鹽城聚焦風能設備制造,南京則主攻環保技術與服務等。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高其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通過龍頭企業的輻射效應,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
在園區內積極推動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產業集中度,這不僅可以降低無序競爭,還能提升產業的整體競爭力。鼓勵企業采用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技術,推動產業或產品的綠色低碳化。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如提供綠色融資支持、稅收優惠等,引導和激勵企業進行綠色轉型。加強園區內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如技術研發中心、檢測中心、展示中心等,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支持。
3.3 落實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探索設立產業集群基金,充分利用氣候投融資政策,整合優化財政資金扶持領域與方向,更好引導服務集群發展。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加大金融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力度,推動利用綠色信貸、綠色基金、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金融工具助力節能環保企業轉型升級。整合現有政銀合作產品資金池,針對江蘇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及布局,為優質節能環保骨干產業的信用貸款進行風險補償、擔保增信,積極引導市級各類擔保平臺給予擔保支持。
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突破“卡脖子”環節,重點突破安全防護、監測預警、應急救援、高效節能、減污降碳、碳捕集與利用等領域的核心關鍵技術, 提升關鍵零部件開發能力,加快裝備技術攻關和產業化。積極搭建國家、省、市級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各類創新載體,推動產學研用聯合創新,打造高水平節能環保產業科技創新基地。
3.4 補齊短板,完善市場化管理機制
加快完善 PPP 、碳交易、節能量交易等市場化機制,并配套制定相關政策。通過明確的政策導向, 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確保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鼓勵并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利用綠色債券、資產證券化等金融工具,為節能環保產業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支持。同時,金融機構應對符合放貸條件的項目給予優先融資。穩妥有序地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試點,為節能環保項目提供新的融資渠道和投資模式。充分運用綠色金融和“金環”對話機制,與國內外相關機構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基于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 PPP 市場運行模式創新, 激發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 結語
節能環保產業是實現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江蘇省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江蘇省節能環保產業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面臨著政策支持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需要從摸清底數、改善產業生態、突出重點、培育特色、落實保障等方面,采取有力的措施,推動江蘇省節能環保產業的競爭力提升,為江蘇省的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朱暉,鄧雪琴.廣東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廣東化工,2022(7):110-111,118.
[2]羅宏, 裴瑩瑩.節能環保產業培育與發展研究[ 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
[3]秦宏波.上海市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研究[ J].上海節能,2022(5):548-553.
[4]陳琪,許駿龍.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主要影響因素及問題解析[ 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1(5):74-75.
[5]劉士清.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瓶頸與路徑研究[ J].環境與發展,2020(5):224-225.
[6]劉飛仁,季凱文,韓遲.江蘇節能環保產業園建設經驗對中西部省份的啟示—基于江西的分析[ J].特區經濟,2015(7):44-46.
[7]陳江偉,馬繼松, 鄭榮美.揚州市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J].能源研究與利用,2019(3):42-44.
[8]李碧浩,張建良.節能環保服務業集群化發展的動力與模式研究[J].上海節能,2012(2):15-19.
(編輯 姚 鑫)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n Jiangsu
Li Minghui, Duan Haibao, Zhuang Xingwen
( Jiangsu Provincial Ecological Assessment Center, Nanjing 210036,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 in terms of industrial scale, technical products, and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support policies,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fessional services, etc.,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 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Finally, in view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Jiangsu;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counterm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