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型研發機構院企研發平臺建設實證研究

2024-05-11 00:00:00謝曉潔李鋒麗
江蘇科技信息 2024年6期

摘要:建設院企研發平臺是新型研發機構整合企業資源,提升自生能力的重要抓手。文章通過研究發現,平臺建設數量已形成一定規模且趨于穩定,資金呈波浪式增長且能力穩步提升。不同領域的平臺建設過程呈現集中性與分散性并存,建設質量偏向消費性領域。基于地方政府階段性發展需求的變化,研究區域責任與自我造血要求的雙提升和研發團隊自生能力的提升需求3個主體層級的歸因分析,得出注重層級主體的實質性評價,深化平臺服務的支持性建設,偏重研發團隊的匹配性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院企研發平臺;新型研發機構;能力建設;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 G931 文獻標志碼: A

0 引言

建設新型研發機構,現已成為地方政府推進產業創新, 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升級版的重要手段。但是,新型研發機構總量與規模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外部環境與內在條件發生結構變遷, 在造血能力不足的情況下, 部分機構面臨被淘汰的尷尬局 面。如何在變遷后增強造血能力, 提升自生能力, 是新型研發機構必須考慮的問題。當前, 對新型 研發機構建設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新型研發機構 運行機制、政府支持、功能、評價與研究趨勢等方 面,為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的規范化建設與市場化發展提出了非常有價值的建議[1]。但是, 鮮有研 究者針對新型研發機構的院企研發平臺建設提出論述,而這又是新型研發機構整合企業資源, 增強造血能力, 提升其自生能力的重要抓手。雖然有研究者在校企合作中有部分論述了校企研發平臺(或創新平臺)的建設情況,但多以教學、人才培養或機制的角度切入開展相關研究。基于此, 筆者以華南協同創新研究院為例, 從新型研發機構院企研發平臺建設的實踐出發, 對院企研發平臺的建設過程進行梳理,并從政府、研究院和研發團隊3個主體層面的需求出發, 進行歸因分析,認為通過提升平臺建設的實質性、構建政-院合作支持性渠道、協調技術與人才需求平衡, 可以提升研發團隊的生存力,有效推進院企研發平臺的建設能力, 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1 院企研發平臺建設的發展演變

院企研發平臺的建設已形成一定規模,但進行規范化以后,增速下降,偏重平臺的質量建設,且平臺建設存在領域差異性。

1.1 逐步實現高質量發展

1.1.1 數量已形成一定規模且趨穩定

院企研發平臺年度建設數量先增后減,總體已形成一定規模, 但在大的波浪后趨向小波浪態勢。2015—2023年, 總共建設院企研發平臺34個,2015年3個, 2016年3個, 2017年11個, 2018年7個, 2019年1個,2020年3個,2021年2個,2022年3個, 2023年1個;其中,有資金投入的平臺25個,2015、2016年0個,2017年8個,2018年7個,2019年1個, 2020年3個,2021年2個,2022年3個,2023年1個,如表1所示。34個院企研發中心,實際運作的27個, 7個屬于名義性質。進一步調查發現,7個名義虛設平臺中,6個為研究院層面與企業共建的平臺, 1個為研發團隊簽訂合作協議后,后期終止合作的平臺。研究院層面與企業簽訂建設的院企研發平臺多為名義性質的合作平臺,其意義在于擴大研究院初期建設的資源聲譽,但缺乏實際利益效用;而依托研發團隊建設的院企研發平臺,更能取得實質性利用,利于研究院的市場化轉型,取得持續性發展效用。

1.1.2 呈波浪式增長且能力穩步提升

院企研發平臺獲得資金呈現先增后減再增減的波浪形態,但平均建設質量在2018年之后逐步提升。2015—2023年,總共獲得平臺建設資金4385.5萬元, 2015、2016年0元,2017年1558萬元,2018年710萬元,2019年200萬元,2020年700萬元,2021年230萬元,2022年800萬元,2023年187.5萬元;其中,平臺所獲資金平均投入,2015、2016年為0,2017年為194.75萬元,2018年101.43萬元,2019年200萬元, 2020年233.33萬元,2021年115萬元,2022年266.7萬元,2023年187.5萬元,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研究院在關注平臺數量建設取得一定規模之后,開始重視平臺質量的建設, 院企平臺增益能力逐步提升,高質量建設取得一定效果。

1.2 領域差異存在偏向性

1.2.1 集中性與分散性并存

從不同領域建設的院企研發平臺數據看,平臺建設集中在2017—2018年。綠色功能日化材料總共建設17個, 2015年1個, 2017年7個, 2018年5個, 2021年2個,2022年2個;生物活性材料總共建7個,2017年1個,2018年1個,2019年1個,2020年2個,2022年1個,2023年1個;高性能橡膠材料總共建設2個,2017年1個,2020年1個;3D 打印材料總共建設2個,2017年1個,2018年1個;院級其他領域總共建設6個,2015年2個,2016年3個,2017年1個,如表3所示。部分領域的研發團隊的平臺建設主要集中在建設期,雖然生物活性材料研發團隊的平臺建設呈現穩步上升趨勢,但大部分都比較分散,并沒有顯現明顯的規律性,這或許與研發團隊的市場化程度存在一定相關。

1.2.2 建設質量偏向消費性

消費類技術領域研發團隊建設的院企研發平臺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市場程度較高。綠色功能日化材料研發團隊獲得平臺資金2418萬元,2017年1088萬元, 2018年500萬元, 2021年230萬元, 2022年600萬元;生物活性材料研發團隊獲得平臺資金1387.5萬元,2017年200萬元,2018年200萬元,2019年200萬元,2020年400萬元,2022年200萬元,2023年187.5萬元;高性能橡膠材料研發團隊獲得平臺資金758.57萬元, 2017年70萬元, 2018年207萬,2019年23.5萬,2020年347.77萬元,2021年77萬元,2022年10萬元,2023年23.3萬元;3D 打印材料獲得平臺資金10萬元,2018年10萬元,如表4所示。從各領域的平臺建設獲得資金平均數看,高性能橡膠材料平均每個平臺285萬元,且平臺后續持續投入資金開展研發活動,生物活性材料平均每個平臺198.2萬元,綠色功能日化材料平均每個平臺161.2萬元,3D 打印材料平均每個平臺5萬元, 院級其他為0萬元,如表5所示。高性能橡膠材料平臺建設質量最高,生物活性材料次之, 綠色功能日化材料第三。

1.3 典型案例

1.3.1 自有平臺是院企研發平臺的建設基礎

自有的創新研發要素是院企研發平臺建設的先決條件。劉凡豐等[2]認為,平臺擁有核心技術和核心能力是平臺成功的因素之一。華南協同創新研究院綠色功能日化產品創新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的自有研發平臺建設情況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中心由華南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化學化工、高分子材料和綠色環保等領域的知名教授專家、博士、碩士、歸國人員等組建而成,專注于日化產品、個人護理品以及養生用品等領域的原料開發、技術創新、配方設計、功效評價和安全性能評估等方面的研究,可為國內外企業提供創新技術支撐和服務交流。中心團隊現有38人,獲得博士學位的12人,其中教授7名,副高級以上職稱9名,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 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名,廣東省“特支計劃”人才1名,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獲得者1名,個人護理品配方高級工程師2名。近4年, 中心主持項目34項,其中橫向項目30項,總經費2990.8萬元,發表第一或通訊作者 SCI 論文59篇,其中1區 SCI 論文2篇, 申請發明專利111項,授權26件。中心搭建各類平臺17個,建成高附加值功能小分子、新型功能納米膜材、微生物發酵中試線等, 已開發出多肽凍干粉、納米纖維面膜和納米脂質體、二裂酵母發酵產物和茶發酵液、鐵皮石斛多糖等產品。這些自有的研發人員、技術構成的創新體系,是其與企業開展合作,建設院企研發平臺的基礎前提。

1.3.2 自有平臺發展與院企平臺數量正相關

在中心平臺的建設過程中,經歷了入駐建設期、建設發展期、調整期、適應期。2015—2016年為入駐建設期, 中心場地少,實驗設備少,人才團隊處于初步搭建期,難以為企業提供規模性的技術服務,此時與企業簽訂的院企研發平臺主要以名義性投入為主, 目的是擴大中心的知名度。2017—2018年為建設發展期, 中心搬到新址,在場地與研發設備充足的條件下,搭建起原料開發、技術創新、配方設計、功效評價和安全性能評估等方面為一體的創新服務鏈條,并與企業簽訂具有實際效益的院企研發平臺15個,獲得研發經費1818萬元,其中100萬以下研發平臺10個,200萬以上研發平臺5個。在此期間, 研究院對研發平臺合作掛牌并未建立規范標準, 主要目的在于增加指標,加大合作度, 以盡快提升研究院的知名度與美譽度。中心在深度研發平臺建設上, 以前期合作基礎為保障,不斷增加平臺建設研發資金。例如,在與上海悅目化妝品有限公司的合作中,2017年,先與該公司就《化妝品功能開發新型膜布材料,面膜提取液(生物發酵和植物提取)開發)》達成產學研合作協議, 獲得科研經費100萬元。2018年,基于前期的合作基礎,雙方簽訂《創新型面膜膜材開發、配方設計、評價與應用》技術開發(委托)合同, 再次獲得科研經費500萬元。2019—2020年為調整期, 在此期間,研究院初步建立院企研發平臺規范管理制度,研發平臺建設在資金使用權限、程序合法性等因素影響下,平臺建設進入調整適應期,對于新型研發機構而言,這是制度創新的蛻變過程。2021年至今為獨立發展期, 中心適應了完全的市場化運作機制。

2 院企研發平臺建設的效果歸因

影響院企研發平臺建設涉及多方面因素,而相關決策者往往起著決定性作用。林毅夫認為,一個好的研究者,要把現象背后的決策者及影響他做決策的邏輯弄清楚[3]。因此,筆者以3個相關層級的決策主體為分析對象,從地方政府階段性發展需求的變化、研究院的區域責任與自我造血要求和研發團隊的自生能力建設需求出發,對平臺的發展過程進行歷史梳理,以揭示平臺建設的發展邏輯。

2.1 地方政府階段發展的必然要求

總體而言,院企研發平臺建設首先與地方政府的發展需求相關,隨著地方政府考核需求的變化而發生變遷。昊生等[4]研究認為,政府目標考核會顯著影響經濟政策的實施效果。柳卸林等[5]更具體指出,政府利用行政權力參與和干預科技立項及評審。這些都說明,地方政府考核需求的提升,會對院企研發平臺建設產生影響。以松山湖高新區從創立至今為例,地方政府對新型研發機構的考核隨4個主要發展階段進行調整, 同時影響著院企研發平臺的建設。

2.1.1 初創發展階段是考核寬松期,地方政府的目的是突破性引入創新要素

2001年,地方政府提出開發建設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2006年, 開發建設東莞生態產業園。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引入創新合作主體,盡量多地實現不同領域創新型主體的突破。因此,此階段考核寬松,政策優惠,包括出讓土地給科研主體, 以吸引足夠多的科研合作單位。例如,此階段引入華中科技大學共建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 引入電子科技大學聯合共建電子科技大學廣東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都是采用出讓土地建設科研主體的模式。

2.1.2 加速發展階段是考核標準制定期,地方政府的目的是匯聚創新資源

2010年9月,松山湖經國務院批準升格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1年, 生態園成為廣東省首批省級循環經濟工業園區;2013年, 獲批建設國家生態示范工業園區。在此期間,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先后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國內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共建新型研發機構,希望在地方財政提供足夠資金與場地的前提下,依托高校資源,支持研究院的人才引進與團隊建設、研發與中試平臺等創新載體的建設, 為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的進一步升級提供智力支持。王萌萌等[6]研究發現,創新人力資源及財力資源集聚水平對創新績效有非線性影響,創新人力資源與財力資源的交互作用對創新績效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松山湖加速發展期的建設過程與這一研究結果一致。在此協議下,校地共建新型研發機構, 圍繞協議開展各類建設了一批研發平臺、中試基地、孵化器等創新基地建設。此階段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主要采用免費提供一定場地,很少采用出讓土地建設科研主體的模式,并開始制定考核標準,但考核偏向以合作主體提出的考核標準為前提。由于此階段引入大量機構,但配套相對緩慢或不足,影響研發平臺的實質性推進。2012—2016年,華南協同創新研究院的場地僅夠行政人員辦公與幾間實驗室, 中試基地與生產放大等產業化的后期試驗未能完成建設, 無法開展有效的企業升級服務,也難共建有效的院企研發平臺。

2.1.3 統籌發展階段是考核標準成熟期,地方政府要求合作主體具有實質性產出

只有實質性創新產出的增長才能有效促進經濟增長[7]。2014年12月之后,松山湖高新區與東莞生態園合并統籌發展。2015年9月,園區入圍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初步確定“1+2+N”(一軸線+兩核心+周邊鎮)空間布局。2017年3月到2019年4 月,松山湖統籌發展功能區范圍內“一園九鎮”發展規劃、區域開發、產業發展、重大項目建設和政務服務效能提升5大領域工作。這一階段對新型研發機構的引進達到高潮,相應的考核逐步變得成熟,從偏向以合作主體提出的以論文、平臺共建協議、孵化企業、科研人員等為考核標準,轉向以科技成果實際轉化為前提,要求有實際產出,包括有稅收、有橫向經費到賬等更為務實的標準,對新型研發機構院企研發平臺的建設提出根本的實際性建設要求。

2.1.4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發展階段是考核殘酷期,地方政府開始對新型研發機構進行規范與淘汰

2020年7月,松山湖科學城正式納入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2020年9月,市委十四屆十一次全會提出,要圍繞重大原始創新策源地、中試驗證和成果轉化基地、粵港澳合作創新共同體、體制機制創新綜合試驗區4個定位,舉全市之力將松山湖科學城建設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始創新高地。從這個階段開始,對新型研發機構的重視程度明顯下降,一是重視稅收與橫向到賬等務實產出,二是開始清理改革與創新不足,發展過慢,成果偏弱的新型研發機構。因此,新型研發機構院企研發平臺的建設只有推動研究院自生能力發展, 才具有可持續性。

2.2 研究院內外責任雙提升的需要

與政府的考核需求一致,政府對研究院考核指標的變化,即地方政府要求研究院分擔區域創新提升責任,這直接影響院企研發平臺的規模與質量,而研究院自身的生存需求,則影響院企研發平臺的內涵式發展。

2.2.1 政府指標考核的變化影響研究院平臺建設的規模與質量

如果說松山湖高新區不斷發展升級,發展階段需求是從宏觀上影響新型研發機構的戰略發展,那么東莞市對新型研發機構的考核指標的變化,則直接影響新型研發機構的行動。如東莞市公共科技創新平臺2016年績效考核,對技術創新能力的考核中,考核年度已建設研發機構、實驗室數/考核年度計劃建設研發機構、實驗室數, 其中國家級權重0.4, 省級權重0.3,市級權重0.2,其他0.1。為了完成考核指標,獲得東莞市后期的資金支持,華南協同創新研究院在平臺建設上迅速發力, 院企中心數量猛增,2017年共建11個,有實際資金投入8個,2018年共建7個,全部都有資金投入。在建設足夠的院企研發平臺,完成基本的考核目標后,研究院也開始規范院企研發平臺。如2018年,考核年度建成研發平臺、中試基地、孵化器、行政辦公、大型功能平臺等的加權數量,其中研發平臺權重0.8, 中試基地權重1, 國家級孵化器權重1.5,省級孵化器權重1.2,市級孵化器1。此時,華南協同創新研究院在平臺建設增速下降,2019年共建1個,2020年共建3個,但平均每個平臺建設資金收入都在增加。

2.2.2 生存需求影響平臺建設的內涵發展

如果說考核指標是研究院增加院企研發平臺建設數量的外部壓力,那么獲得企業的資金支持,強化造血功能則是其內在要求。綜上所述, 院企研發中心與研究院自有研發平臺建設一樣, 經歷了入駐建設期、建設發展期、調整期, 其生存需求越發突顯。2015—2016年為入駐建設期,研究院缺乏場地、設備與足夠的人才, 院企研發平臺建設以名義性合作居多,缺乏實質性收入;2017—2018年為建設發展期, 入駐中心擁有場地與研發設備,可以為企業提供實質性服務, 因此,院企研發平臺建設進入實質性階段,獲得可觀收益;2019—2020年為調整期,為了減輕研究院過重負擔,開始實行創新中心獨立核算制度,迫使研發團隊增強自我造血能力,此階段要求院企研發平臺建設要求具有較高的資本投入, 以支撐維持其自生發展。

2.3 研發團隊自生能力的提升需求

對于研發團隊而言,無論實質性還是名義性平臺,其目的都是為了提升自生能力。許江萍[8]也認為,要使研發平臺的投資成為一種有利可圖行為。但是, 由于領域差異,采用策略不同,其市場生存能力也有明顯差別。新型研發機構不同領域技術合作的實踐證明,追趕型的消費類技術周期短,具有較大的市場需求,具有較高的生存能力,綠色功能日化產品材料、生物活性材料與高性能橡膠材料都屬于這類。

2.3.1 快速建設院企研發平臺, 能夠最快促進平臺獲得自生能力

綠色功能日化材料研發團隊為了最大程度提升自生能力,總共建設院企研發平臺15個, 100萬以上合作平臺5個(含計劃終止合同平臺), 100萬以下合作平臺10個,其院企研發平臺建設過程與其自生能力的提升過程高度一致。2015年項目立項, 場地不足,設備不齊,難以為企業提供實質性技術服務,與原有合作企業采用名義性共建形式,增加服務案例,擴大合作聲譽。2016年底,基建完成后, 配齊人員、場地與設備,2017年迎來平臺建設高潮,一年簽訂7個包含共建院企研發平臺的技術開發合同。2018年, 增建5個院企研發平臺。在此之后,平臺建設增速放緩,給予研發隊伍足夠時間,完成簽訂新增平臺建設與技術開發的任務。2019年開始,研究院實行研發團隊獨立核算制,不再給各研發團隊建設資金支持, 團隊建設進入人員成本核算與產出階段, 團隊需要平衡人員支出成本與平臺建設所帶來的項目收益,共建院企研發平臺進入規范期,要求達到一定的資金投入,才能共建院企研發平臺。雖然平臺建設增速放緩,但質量逐步上升。經過1年多的調整,2021年上半年,增加共建院企研發平臺2個,獲得230萬的平臺建設與技術開發資金。

2.3.2 基于投入-產出比策略, 能夠穩步提升平臺的自生能力

盡管生物活性材料與高性能橡膠材料采取的策略不同,但也在不同發展階段,根據團隊的生存需要進行平臺建設。生物活性材料研發團隊從一開始就采取高質量的平臺建設,減少小平臺建設等可能引起的精力過度分散策略, 因此,其平臺建設一直堅持少而精的高水平建設特性。高性能橡膠材料總共建設院企研發平臺2個,但其與多家企業共建廣東省橡膠制品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籌),到2023年已與聯盟單位簽訂項目合同14個(其中1個以本部名義簽訂), 累計約730萬元,還將持續增加。此團隊一開始就考慮研發人員支持、場地租賃等成本支出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平臺建設基于市場持續生存為原則,力求人員與項目達成投入-產出的高效匹配。

戰略型的技術周期長、市場需求量少,在無足夠的融資條件下,難以獲得持續的自生能力。比如,3D 打印材料研發團隊,在較大的基礎投入建設后, 由于市場需求不足,盡管多方開拓市場,也僅建立2個院企研發平臺,1個獲得項目資金10萬。由于戰略性技術屬于前沿技術,還有很多關鍵性技術亟需突破,才能實現技術的市場迭代。因此,市場的廣泛應用時機尚不成熟。正如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中心李福[9]所提,這種模式主要是為了解決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難題,具有投入成本高、風險高、難度大、周期長等特點,需要建立一個長效機制,短期內很難迅速發揮出經濟效益潛力。因此,對于市場化走向的新型研發機構, 在沒有獲得足夠長的、穩定的資金來源支持時, 戰略型技術團隊應該盡量少引進。因為這類團隊難以使技術與市場相匹配, 建設策略難以有效發揮,難以形成自生能力, 團隊后期面臨巨大生存壓力,研發人員流動頻繁。唐龍和張家源[10]提出,如果沒能有效解決各創新主體經濟訴求、建立激勵相容的利益分享機制等問題, 推進產學研合作持續創新的內動力仍是較弱。對于戰略型的技術團隊,市場化的院企研發平臺無法使其平臺達到自生能力。

3 院企研發平臺建設能力提升路徑

基于地方政府、新型研發機構以及研發團隊在院企研發平臺建設中發揮著層級主體作用, 因此,對院企研發平臺能力提升,需要從這3個主體因素出發, 在考核、管理、渠道及團隊上進行階梯式建設。

3.1 注重層級主體的實質性評價

按層級主體構建具有實質效用的院企研發平臺創新評價體系。政府層面,對新型研發機構考核,注重實質性考核, 以實際投入與效益產出為前提,獎勵取得實質產出的技術平臺;同時,逐步減少最終取消對名義性平臺的考核。正如胡善成等[11]提出的,地方政府要擺正“創新觀”,摒棄“創新面子工程”,堅持寧缺毋濫。研究院層面,逐步減少最終停止名義性平臺建設,建立院企研發平臺管理規范。一方面, 規范院企研發平臺掛牌程序,統一格式;對已經掛牌的,在合同規定時間內繼續掛牌,合同結束后,沒有實質性資金注入的,取消掛牌合作。另一方面,不斷完善服務機制,縮短行政審批流程周期,促進院企合作實質性落地。團隊層面,提升實際服務能力,促進技術的實質性轉化。董金華和劉凡豐[12]認為, 只有企業出了錢,才能保證所研究的技術問題是生產實踐中的關鍵技術;只有真正解決某些關鍵技術問題, 企業才會參與。因此, 團隊要按照自身的技術領域的特點,改變管理策略, 采用簡單、方便、集中的模式,幫助企業提高實際效益,提升市場競爭力,從而建立實質性的服務聲譽, 構建可持續性院企研發平臺。

3.2 深化平臺服務的支持性建設

研究院要構建對內管理與對外拓展相結合的院企研發平臺服務體系。首先,對內管理上,避免“一刀切”的管理模式,采用分層次、分類別的管理模式。根據共建平臺資金投入量,進行“研究所”“院企研發中心”“聯合創新中心”等形式的分類掛牌管理, 以最大程度吸引潛在的合作者,提升造血能力。其次,對外拓展上,挖掘院企研發平臺擴充性渠道,增加平臺建設的數量,提升平臺建設質量。唐龍和張家源[13]認為,產學研研發平臺挖掘和整合的資源存量越大,越能高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效率, 提升創新績效。因此,一方面,研究院要發揮管理層與政府對接的功能, 建立鎮街服務平臺,最大程度地挖掘鎮街企業資源, 以最有技術提升需求的企業為主要挖掘對象,包括知名企業、有意愿升級的小企業、有創新績效的企業、創新活動強度大的企業、技術含量高的企業、創新研發投資密度大的企業等, 以增加院企平臺建設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發揮團隊特色,構建資源匯集平臺,如支持搭建聯盟、協會等平臺,持續擴大研發團隊與企業合作的深度與廣度。

3.3 偏重研發團隊的匹配性建設

研發團隊要進行技術人員與技術需求的匹配,平衡人才團隊建設與技術供給需要,保障團隊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定位與資源匹配在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14]。首先, 以市場容量為導向, 開展基于現實的生存性平臺建設,包括對現實的技術設施投入與產出比、人才團隊建設支出的可持續性的預判。只有考慮現實的技術設施投入與產出比,提前預判可能的投入風險,才可能減少偏向性投入,避免科研資金的浪費或濫用;只有對人才團隊建設支出的可持續性進行預判,才可以避免團隊盲目擴張,從而避免因擴充性支出負擔造成后期資金不足,導致人員大量流動,甚至解散研發團隊。其次,根據產業發展分類,開展平臺與企業的領域匹配。以與研發團隊研究方向最契合、最有需要提升技術含量的企業為最優先平臺建設領域。通過以研發團隊自身研究方向與企業需求的精準匹配為抓手,減少初期的協同時間, 集中精力,迅速整合資源滿足企業需求,從外部推進企業的技術發展, 吸引創新人才,從而提升其利用高校資源研發新技術新產品的能力,這樣才能吸引企業投入資金進行產業升級。也只有這樣, 院企研發平臺才可能獲得建設資金,提升團隊造血能力。

4 結語

本文從研究院、研究領域、研究團隊收集了華南協同創新研究院平臺建設全過程的數據,采用層次分析法,從地方政府、研究院、研究團隊3個層面進行歸因,形成以下結論:注重層級主體的實質性評價, 以提高各層級的實際效益;深化平臺服務的支持性建設, 以擴升平臺建設的質量;重研發團隊的匹配性建設, 以保障團隊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曉潔.東莞市新型研發機構技術交易能力的提升[J].中國高校科技,2021(6):16-19.

[2]劉凡豐,董金華.高校研發平臺成功因素的案例分析—以長三角某協同創新中心為例[ J].中國高校科技,2015(11):75-77.

[3]林毅夫.如何做新結構經濟學的研究[ 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1-18.

[4]閆昊生, 孫久文, 蔣治.創新型城市、所有制差異與企業創新:基于目標考核視角[ J].世界經濟,2021(11):75-101.

[5]柳卸林,孫海鷹, 馬雪梅.基于創新生態觀的科技管理模式[ 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15(1):18-27.

[6]王萌萌,馬超群,姚錚.創新資源集聚水平對高技術產業創新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9):13-19,26.

[7]胡善成,靳來群.政府研發補貼促進了策略創新還是實質創新?—理論模型與實證檢驗[ J].研究與發展管理,2021(3):109-120.

[8]許江萍.研發平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基石[ J].中國科技投資,2009(5):1.

[9]李福.產業技術研究院市場化的公共技術服務困境及其對策建議[ J ].中 國科技論壇, 2014(11):52-56.

[10]唐龍, 張家源.基于科技創新與發展方式轉變的研發平臺能力提升研究[J].探索,2013(3):91-95.

[11]胡善成,靳來群.政府研發補貼促進了策略創新還是實質創新?—理論模型與實證檢驗[ J].研究與發展管理,2021(3):109-120.

[12]董金華, 劉凡豐.創建區域大型研發平臺的組織分析和政策建議—以長三角為例[ 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9):129-134.

[13]唐龍, 張家源.基于科技創新與發展方式轉變的研發平臺能力提升研究[J].探索,2013(3):91-95.

[14]趙燕.數字化轉型、戰略資源匹配與企業高質量發展[J].財會月刊,2022(20):62-69.

(編輯 何 琳)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amp;D platforms for new Ramp;D institutionsand enterprises: taking the South China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Research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Xie Xiaojie1, Li Fengli2

(1. Huizhou University, Huizhou 516007, China;2.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Dongguan 523808, China)

Abstract: Building an institute enterprise Ramp;D platform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new Ramp;D institutions to integrate enterprise resources and enhance their self-sufficiency. The paper has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platform constructions has formed a certain scale and is becoming stable, with a wave like growth in funds and a steady improvement in capabilities. The process of platform construction in different fields presents a coexistence of concentration and dispers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leans towards the consumer sector. Based on the changes in the phased development needs of local government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attribution of three main levels: the dual enhancement of reg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self generating requirement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self generating ability of Ramp;D teams. Suggestions are drawn to focus on substantive evaluation of hierarchical entities, deepen the supportiveconstruction of platform services, and emphasize the matching construction of Ramp;D teams.

Key words: institute enterprise Ramp;D platform; new Ramp;D institutions; capacity building; empirical research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AV熟女乱| 有专无码视频| 无码高清专区| 日韩无码黄色| 综合亚洲色图|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精品国产自| 成人午夜天|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99国产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欧美性色综合网|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在线视频a| 在线毛片免费|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首页|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八区| av在线手机播放|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欧美色视频日本|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午夜毛片福利| 亚洲精品第五页| 蜜芽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99久久性生片| 伊人久综合| 亚洲自拍另类| 日韩天堂网|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成人在线综合|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伊人AV天堂|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欧美啪啪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永久天堂网Av| 在线国产你懂的| 福利片91| 欧美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特级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99精品在线看|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免费中文字幕一级毛片|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99在线国产|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韩国福利一区| 国产精品护士|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就去色综合|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热久久国产| 色婷婷色丁香| 天天综合色网| 亚洲人妖在线|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