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放化療聯合治療高危子宮內膜癌(EC)的臨床療效,為提高高危EC的臨床治療效果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選取常州市第七人民醫院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高危EC患者80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化療組[40例,采用紫杉醇聯合鉑類(TC)化療,21 d為1個化療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與聯合組(40例,按照化療組方案化療2個療程后進行放療,1.8~2.0 Gy/次,4~5次/周,共持續放療24~28次,總劑量≤ 60 Gy)。兩組患者均于治療結束后評估療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結束后的臨床療效,治療前、治療結束后血清腫瘤標志物、病灶組織癌基因相對表達量,以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聯合組患者客觀緩解率高于化療組;與治療前比,治療結束后兩組患者血清甲殼質酶蛋白40(YKL-40)、糖類抗原-125(CA-125)、人附睪分泌蛋白4(HE4)及原癌基因c-erbB2、c-myc mRNA相對表達量均降低,聯合組較化療組更低;與治療前比,治療結束后兩組患者抑癌基因P53、P16 mRNA相對表達量升高,聯合組較化療組更高(均Plt;0.05);聯合組患者不良反應脊髓抑制、放射性腸炎、周圍神經炎、消化道癥狀的發生率均高于化療組,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結論 放化療聯合治療高危EC患者治療效果佳,可降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調節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達,進而改善患者預后,且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高危子宮內膜癌 ; 放療 ; 化療 ; 預后
【中圖分類號】R73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5.0001.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5.001
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是一類典型的生殖道惡性腫瘤,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脅。高危EC患者確診時已發生遠處轉移,不主張手術治療,因此,化療仍是該類患者當前的標準治療方法。紫杉醇+鉑類(TC)化療方案可阻止惡性腫瘤細胞增殖和擴散,但經長期化療患者的免疫功能會降低,使免疫系統損傷[1];放療是一種用電離輻射殺滅腫瘤的方法,可以幫助高危患者改善生存質量,既往用于高危EC可獲得一定療效[2]。因此,本研究將放化療聯合治療用于高危EC患者的治療中,旨在探討其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常州市第七人民醫院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高危EC患者80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化療組(40例)患者年齡38~67歲,平均(46.53±4.78)歲;根據國際婦產科聯盟分期修訂的子宮內膜癌分期標準進行分期[3]:Ⅲ a期18例,Ⅲ b期13例,Ⅲ c期9例;病理類型:子宮內膜樣腺癌、透明細胞癌、漿液性腺癌、鱗癌分別為28、3、7、2例。聯合組(40例)患者年齡39~68歲,平均(46.42±4.66)歲;子宮內膜癌分期:Ⅲ a期17例,Ⅲ b期13例,Ⅲ c期10例;病理類型:子宮內膜樣腺癌、透明細胞癌、漿液性腺癌、鱗癌分別為30、5、2、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可比。納入標準:⑴符合《實體瘤免疫治療療效評價標準》 [4]中高危EC的診斷標準;⑵均為首次就診;⑶未行放化療;⑷卡式功能評分[5](KPS)≥70分。排除標準:⑴復發性EC;⑵對本研究藥物過敏;⑶有放化療禁忌證。本研究經常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且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給予化療組患者TC化療方案,化療周期開始后:第1天靜脈滴注紫杉醇注射液(四川匯宇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702,規格:5 mL∶30 mg)140 mg/m2與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3 h內注射完;第2天靜脈滴注卡鉑注射液(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181,規格:10 mL∶50 mg)300 mg/m2與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1 h內注射完,21 d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聯合組患者在化療2個療程后接受放療,化療方法同化療組,運用CT模擬定位對治療區域進行檢查,范圍為第3腰椎椎體上緣區域至坐骨結節下方區域5 cm處,設定掃描層距為3 cm,進行靶區勾畫。采用5野照射模式,1.8~2.0 Gy/次,4~5次/周,共持續放療24~28次,總劑量≤60 Gy,治療中若患者有嚴重排斥反應,應立即終止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⑴臨床療效。完全緩解:患者經治療后影像學檢查及其他檢查均未發現腫瘤病灶;部分緩解:患者治療后影像學檢查及其他檢查發現腫瘤病灶較治療前縮小50%及以上;疾病穩定:治療后腫瘤體積縮小lt;50%或增大lt;25%;疾病進展:治療后腫瘤體積增大25%及以上或產生新病灶[4]。客觀緩解率=1-疾病進展率-疾病穩定率。⑵血清腫瘤標志物。分別于治療前與治療結束后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6 mL,置入肝素抗凝試管,輕輕搖勻,以轉速3 5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清,用化學發光法檢測血清糖類抗原-125(CA-125),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人附睪分泌蛋白4(HE4)、甲殼質酶蛋白40(YKL-40)水平。⑶癌基因表達量。取治療前及治療結束后子宮內膜組織標本適量,加入TRIzol裂解液后,充分研磨組織使其破碎和裂解;采用RNA分離試劑盒分離組織裂解液中的RNA,然后采用反轉錄試劑盒將RNA合成為cDNA,最后取cDNA樣本;用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檢測原癌基因c-myc、c-erbB2,抑癌基因P16、P53,加入反應物稀釋10倍的PCR緩沖液2.5 μL、氯化鎂(MgCl2)溶液1.5 μL、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c-myc上游引物:5'-GTGCCCAGTCAACATAGC-3',下游引物:5'-GGGTGTAAACAGTAATAGCG-3';c-erbB2上游引物:5'-CAGTGTGTCAACTGCAGTCA-3',下游引物:5'-CAGGAGTGGGTGCAGTTGAT-3';P16上游引物:5'-GAAGAAGAGGAGGGGCTG-3',下游引物:5'-GGTCGGGTAGAGGAGGTGC-3';P53上游引物:5'-CCTTCCCAGAAAACCTACCA-3',下游引物:5'-TCATAGGGCACCACCACACT-3')各0.5 μL,最后加水配成總體積為25 μL的反應體系。 PCR反應條件:94 ℃下反應1 min;55 ℃下反應1 min;72 ℃下反應1 min,共進行35個循環,72 ℃反應延長5 min,重復3次;以β-actin為內參基因,采用2-△△Ct方法計算基因的mRNA表達量。⑷不良反應。記錄治療期間兩組患者脊髓抑制、放射性腸炎、周圍神經炎、消化道癥狀的發生情況。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各發生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經S-W法檢驗證實均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 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聯合組患者客觀緩解率高于化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結束后兩組患者血清YKL-40、CA125、HE4均降低,聯合組低于化療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病灶組織癌基因表達情況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結束后兩組患者原癌基因c-myc、c-erbB2的mRNA相對表達量均降低,聯合組均低于化療組;抑癌基因P16、P53的mRNA相對表達量均升高,聯合組均高于化療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聯合組患者各項不良反應發生率均高于化療組,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4。
3 討論
EC的發生與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突變有關。手術是治療早期EC的最佳方案,高危EC患者轉移風險較大,為避免病情反復,需通過化療及放療以清除病灶癌細胞。TC化療方案是臨床常用化療方案,但單純化療無法有效抑制癌細胞增殖和生長,且患者接受度較差,預后往往不佳。
放療是利用高能射線或粒子等對腫瘤組織進行照射,通過破壞腫瘤細胞DNA結構,使其失去增殖能力,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和病情進展的目的。放療聯合化療可發揮協同效應,提高化療敏感性,可高效作用于靶病灶,進一步抑制腫瘤細胞浸潤,并促使其凋亡和自噬[6]。本研究中,聯合組患者客觀緩解率高于化療組,說明放化療聯合治療高危EC患者的療效更為顯著。
CA-125水平在高危EC患者的血液中會有所升高;YKL-40可刺激血管生成、誘發炎癥反應,對腫瘤細胞凋亡有抑制作用;HE4在高危EC患者中表達增加,其水平可隨癌細胞增殖快速上升[7]。本研究中,聯合組患者血清YKL-40、CA125、HE4水平均低于化療組,這提示放化療聯合治療高危EC患者可促使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降低,提高治療效果。分析原因為,放化療聯合治療主要是通過化療藥物直接作用于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細胞生長,使腫瘤細胞長期處于放療敏感期,進而提高其對放療射線的敏感性,以提高其整體殺傷作用,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8]。
c-erbB2、c-myc是高危EC中常見的原癌基因,均參與腫瘤細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的過程。P53、P16則是常見的抑癌基因,高危EC患者機體內P53、P16呈低表達,可促使腫瘤的形成[9]。本研究中,與治療前比,治療結束后兩組患者病灶組織癌基因c-erbB2、c-myc mRNA相對表達量降低,聯合組更低;治療結束后兩組患者患者病灶組織癌基因P53、P16 mRNA相對表達量升高,聯合組更高,提示放化療聯合治療高危EC患者可以調節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達。分析其原因,高危EC患者放療主要是利用放射線的電離輻射作用,使高劑量射線均勻分布在腫瘤上,使病變部位的放射量提高,破壞腫瘤細胞的DNA結構,通過下調c-erbB2、c-myc的表達水平,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增殖;同時可針對不同區域調整劑量強度,使靶區內部劑量更均勻,降低對病變周圍組織的損傷,上調P53、 P16的表達[10]。另外,本研究中,聯合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均高于化療組,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說明放化療聯合治療高危EC患者整體安全性良好。
綜上,放化療聯合治療高危EC患者療效顯著,可促使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降低,調節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達,進而改善患者預后,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郭瑋, 刁海丹. 序貫放化療對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術后輔助治療療效及血清HE4、CA125水平的影響[J]. 河北醫學, 2020, 26(7): 1104-1107.
周亞燕, 方敏捷, 龔龍, 等. 盆腔調強放療聯合化療治療高危子宮內膜癌的療效及對血清腫瘤標志物的影響[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9, 26(4): 421-424.
張英麗, 丁國軍, 石磊, 等. 國際婦產科聯盟分期修訂對術前MRI預測子宮內膜癌分期準確性的影響[J]. 中華醫學雜志, 2013, 93(19): 1486-1489.
張萍, 艾斌. 實體瘤免疫治療療效評價標準[J]. 國際腫瘤學雜志, 2016, 43(11): 848-851
劉敏, 張璐, 孫麗華, 等. 遼寧省腫瘤化療患者KPS評分情況分析[J]. 中國腫瘤, 2013, 22(8): 635-637.
游興文, 管華平, 王艷虹, 等. 放化療聯合應用對高危子宮內膜癌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及預后的影響[J]. 癌癥進展, 2020, 18(1): 48-50, 83.
魯歷歷, 孫鵬飛, 葉斌強. 放化療聯合鹽酸安羅替尼治療復發性子宮內膜癌1例[J]. 國際腫瘤學雜志, 2022, 49(12): 766-768.
楊文艷, 楊焱. 早期子宮內膜癌診斷中HE4、CA-125、CA19-9、
YKL-40聯合應用價值探析[J]. 貴州醫藥, 2023, 47(2): 185-186.
鄭迎春, 李真, 王悅, 等. 紫杉醇+卡鉑化療方案聯合放療對高危子宮內膜癌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Th1/Th2型細胞因子及癌基因表達的影響[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23, 23(16): 3154-3158.
嚴菊芳, 俞小元, 候巖峰, 等. 卡鉑和紫杉醇聯合放療對高危子宮內膜癌血清炎癥因子、腫瘤標志物的影響[J]. 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 2021, 22(3): 3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