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圍術期干擾素聯合宮頸環形電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效果,為臨床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提供參考和依據。方法 選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蘇州蘇城醫院選取的191例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95例,
采用宮頸環形電切術治療)和研究組(96例,采用宮頸環形電切術+人干擾素α2b栓治療),兩組患者均術后均隨訪3個月。比較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指標,治療前和術后3個月免疫功能、炎癥因子水平,術后3個月陰道微生態恢復情況,以及隨訪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者創面愈合時間、陰道流液時間、血性白帶消失時間、腰骶酸痛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與治療前比,術后3個月兩組患者外周血CD4+百分比、CD4+/CD8+比值、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宮頸灌洗液中γ-干擾素(INF-γ)、白細胞介素-12(IL-12)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外周血CD8+百分比、宮頸灌洗液中白細胞介素-4(IL-4)水平、血清C-反應蛋白(CRP)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術后3個月兩組患者陰道微生態正?;蚧謴驼急冗M行比較,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均Plt;0.05);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實施圍術期干擾素聯合宮頸環形電切術治療可有效調節免疫功能,減輕炎癥反應,促進陰道微生態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利于病情好轉。
【關鍵詞】宮頸上皮內瘤變 ; 干擾素 ; 宮頸環形電切術 ; 免疫功能
【中圖分類號】R711.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5.0004.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5.002
宮頸上皮內瘤變屬于子宮頸癌前病變,人乳頭瘤病毒(HPV)持續感染是宮頸上皮內瘤變發病的重要原因,若不對宮頸上皮內瘤變進行干預,會誘發宮頸癌,對女性身心健康構成嚴重威脅?,F階段,宮頸環形電切術是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主要的手段之一,通過切除病變組織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術后可能發生陰道脫痂出血、子宮頸管粘連等并發癥,且術后易復發,整體效果仍不理想[1]。人干擾素α2b栓是一種免疫調節劑,具有廣譜抗病毒、抑制細胞增殖的作用,能夠有效抑制HPV復制,可用于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治療中[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人干擾素α2b栓聯合宮頸環形電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蘇州蘇城醫院收治的191例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95例)和研究組(96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0~59歲,平均(42.36±3.52)歲;病程5~26個月,平均(14.58±2.26)個月;產次1~3次,平均(1.65±0.24)次;孕次1~4次,平均(2.12±0.13)次;宮頸上皮內瘤變分級[3]:Ⅰ級31例,Ⅱ級39例,Ⅲ級25例。研究組患者年齡31~59歲,平均(42.34±3.55)歲;病程5~27個月,平均(14.55±2.24)個月;產次1~4次,平均(1.63±0.25)次;孕次1~3次,平均(2.10±0.12)次;宮頸上皮內瘤變分級:Ⅰ級30例,Ⅱ級40例,Ⅲ級2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⑴符合《中華婦產科學(第3版)》 [4]中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診斷依據;⑵短期無生育要求;⑶符合本研究手術指征。排除標準:⑴凝血功能異常;⑵腦、心臟、腎臟等重要臟器嚴重功能障礙;⑶合并惡性腫瘤。本研究由蘇州蘇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月經結束的3~7 d,患者充分排空膀胱,取截石位,采用局麻,標記宮頸表面移行區,將病變部位充分暴露,使用高頻電刀(上海滬通電子有限公司,型號:GD350-E)選擇合適環形電極以50 W功率進行切割,從宮頸環切入電圈,并環繞1圈。根據分級選擇切入深度,分級Ⅰ級深度為15 mm左右,Ⅱ ~ Ⅲ深度為15~20 mm,將切除組織送病理檢驗,術后常規使用抗生素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人干擾素α2b栓(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S20100006,規格:50萬IU/枚)治療:清潔外陰后,將藥物置于患者陰道后穹窿深處,50萬IU/次,隔日1次,術前20 d開始給藥,術后首次月經干凈后繼續給藥,50萬IU/次,隔日1次,連續治療20 d。兩組患者均術后隨訪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⑴圍手術期指標。統計兩組患者創面愈合時間、陰道流液時間、血性白帶消失時間、腰骶酸痛消失時間。⑵免疫功能。治療前和術后3個月,空腹狀態下采集患者5 mL靜脈血,取3 mL靜脈血,使用流式細胞儀(常州必達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型號:ClinCyte-1014)檢測外周血CD4+、CD8+百分比;取剩余2 mL靜脈血離心后(離心時間10~15 min,離心轉速3 000 r/min),取上層血清,使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測定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
⑶炎癥因子。治療前和術后3個月,收集兩組宮頸灌洗液,離心(轉速3 000 r/min,時間5 min),取上清,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測定γ-干擾素(INF-γ)、白細胞介素-4(IL-4)、白細胞介素-12(IL-12)水平。血清分離方法同⑵,使用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C-反應蛋白(CRP)水平。⑷陰道微生態恢復及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后3個月,用生理鹽水浸濕棉試紙,采集陰道穹部、陰道深部、宮頸管口等陰道分泌物,檢測pH值,于生物顯微鏡(上海北昂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號:BEION M4)下觀察陰道微生態,陰道微生態正常或恢復標準:陰道分泌物pH≤4.5[采用南通戴爾諾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細菌性陰道病檢測試紙(pH法)檢測]、過氧化氫酶和唾液酸酐酶陰性[采用安迪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陰道微生態檢測試劑盒檢測]、菌群密集度和多樣性均為Ⅱ ~ Ⅲ級(革蘭染色陰道分泌物標本,將顯微鏡放大倍數調至10×100倍并在顯微鏡油鏡下觀察)等,其中任意一項異常則為陰道微生態失調,不判定為恢復或正常[5]。記錄隨訪期間兩組宮頸機能不全、感染、宮頸粘連等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總發生率等于各項并發癥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均使用S-W法檢驗證實服從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術前術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 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指標比較 研究組患者創面愈合、陰道流液、血性白帶消失、腰骶酸痛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比較 與治療前比,術后3個月兩組患者CD4+百分比、CD4+/CD8+比值、血清IgG、IgM水平均升高,研究組均高于對照組;CD8+百分比均降低,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比較 與治療前比,術后3個月兩組患者宮頸灌洗液中INF-γ、IL-12水平均升高,研究組均高于對照組;宮頸灌洗液中IL-4水平、血清CRP水平均降低,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陰道微生態恢復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術后3個月兩組患者陰道微生態正?;蚧謴驼急冗M行比較,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4。
3 討論
宮頸上皮內瘤變通常是由性生活過早、HPV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宮頸存在慢性炎癥、受到反復刺激時宮頸上皮細胞受損異常增生,最終導致宮頸上皮內瘤變。宮頸環形電切術通過超高頻低壓技術切除大范圍、位置較深的病變組織,在切除病變組織的同時進行電凝止血,有利于減少術中出血量,但很難將病變組織全部切除,并且手術對病原微生物沒有顯著作用,影響預后[6]。
人干擾素α2b栓能夠調節機體內雌孕激素水平,改善陰道內環境,促進宮頸創面愈合,縮短陰道流液時間,緩解臨床癥狀,通過促進損傷修復及再生,加快術后恢復速度,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7]。人干擾素α2b栓在宮頸和陰道穹隆處會快速溶解,與病灶接觸產生治療作用,能夠和病灶靶細胞表面干擾素受體結合,對HPV病毒復制發揮抑制作用,調節免疫功能,增強單核細胞吞噬能力,幫助改善陰道微環境,從而促進陰道微生態恢復,減少復發[8]。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各項癥狀改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后3個月研究組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陰道微生態正?;蚧謴驼急雀哂趯φ战M,兩組并發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提示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圍術期干擾素聯合宮頸環形電切術治療可有效改善圍手術期指標,調節機體免疫功能,促進陰道微生態的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INF-γ、IL-12由1型輔助性T淋巴細胞(Th1)分泌,IL-4由2型輔助性T淋巴細胞(Th2)細胞分泌,在健康狀態下,Th1/Th2處于動態平衡,宮頸病變中,存在著Th1向Th2漂移[9]。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機體免疫力降低,陰道菌群失調還會引發炎癥反應,導致CRP水平升高。人干擾素α2b栓通過一系列級聯反應及信號通路抑制病毒增殖,改善陰道微生態環境;人干擾素α2b栓與宮頸環形電切術聯合使用,可發揮免疫調節作用,調節Th1/Th2平衡,刺激INF-γ、IL-12的合成分泌,抑制IL-4、CRP的釋放,增強抗病毒能力,降低感染風險,進而減輕炎癥反應[10]。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3個月研究組患者宮頸灌洗液中INF-γ、IL-12水平高于對照組,宮頸灌洗液中IL-4水平、血清CRP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圍術期干擾素聯合宮頸環形電切術治療可有效減輕炎癥反應。
綜上,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圍術期干擾素聯合宮頸環形電切術治療可有效調節免疫功能,減輕炎癥反應,促進陰道微生態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可推廣。
參考文獻
宮彩瑩. 宮頸環形電切術+重組干擾素α-2b凝膠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伴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臨床評價[J]. 中國實用醫藥, 2020, 15(35): 110-112.
亮亮,咱呷拉姆,四郎青措.宮頸環形電切術聯合干擾素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臨床療效[J]. 醫學臨床研究, 2019, 36(4): 681-683.
張王亮. P16、Ki-67聯合半定量評分在宮頸上皮內瘤變分級診斷中的應用及其HPV感染的關系[D]. 太原: 山西醫科大學, 2015.
曹澤毅. 中華婦產科學[M]. 3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4: 3582-3586.
田泉, 薛艷, 李娜,等. 4 019例婦科門診不同癥狀患者陰道微生態狀況分析[J].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13, 25(12): 1432-1435.
秦燕萍, 杜鵬, 楊麗芳. LEEP聯合重組人干擾素α-2b凝膠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的療效及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 中國性科學, 2020, 29(5): 29-32.
馮美寧, 郜欣. 宮頸環形電切術后應用重組干擾素α-2b栓治療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效果[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20, 27(5): 552-555.
林曼, 許莉, 張燕. 宮頸環形電切術聯合圍術期干擾素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的療效及其對T細胞亞群的影響[J]. 川北醫學院學報, 2021, 36(1): 46-50.
吳婉如, 鄧勍, 張翠雯. 宮頸環形電切術聯合重組人干擾素α2b對宮頸鱗狀上皮內瘤變患者療效及對陰道微生態的影響[J]. 河北醫學, 2022, 28(12): 2081-2086.
朱端榮, 李方圓, 戴雯, 等. 宮頸環形電切術聯合重組人干擾素α2b陰道泡騰膠囊對宮頸上皮內瘤變的療效觀察[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21, 25(17): 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