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治療晚期原發性肝癌(PLC)的療效,為提升該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提供參考和依據。方法 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梧州市工人醫院收治的42例晚期PLC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奧沙利鉑、亞葉酸鈣聯合氟尿嘧啶治療)和試驗組(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治療),各21例。兩組患者化療周期均為6個周期,且化療結束后均進行8周的隨訪。比較兩組患者隨訪8周后的臨床療效,化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類抗原199(CA199)水平,以及隨訪8周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隨訪8周后,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與化療前比,化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EA、AFP、CA199水平均下降,且試驗組均低于對照組;試驗組患者化療后的肝腎毒性、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發生率均較對照組更低(Plt;0.05)。結論 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治療晚期PLC不僅可以提高臨床療效,還可以降低患者體內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且安全性較高。
【關鍵詞】原發性肝癌 ; 奧沙利鉑 ; 卡培他濱 ; 療效
【中圖分類號】R73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5.0030.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5.010
原發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為目前臨床上一種嚴重的惡性腫瘤疾病,具有生長迅速、侵襲性高、起病隱匿等特點,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生命威脅。由于該疾病的隱蔽性,許多患者往往在病情發展到中晚期時才被診斷出來,此時手術治療已無法達到根治的目的,多需采取姑息、保守方案治療[1];因此,對于晚期PLC患者,系統化療成為臨床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FOLFOX7化療方案中奧沙利鉑是一種鉑類化合物,通過抑制腫瘤細胞的DNA合成和修復,從而達到殺滅腫瘤細胞的目的,這種藥物具有廣譜的抗癌活性,對多種惡性腫瘤都有一定的療效[2];氟脲嘧啶是目前臨床治療結直腸癌重要的化療藥物之一,常與奧沙利鉑聯合治療晚期消化道腫瘤,但連續靜脈滴注會增加臨床感染、栓塞的風險,而且治療成本比較高[3]。XELOX化療方案包括奧沙利鉑和卡培他濱兩種藥物,卡培他濱是一種新型氟尿嘧啶類藥物,可以經過人體口服后轉化為氟脲嘧啶,且其口服給藥的方式,會使臨床安全性更高[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對晚期PLC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梧州市工人醫院收治的42例晚期PLC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21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齡33~78歲,平均(59.71±7.87)歲;肝功能Child-Pugh分級[5]:A級11例,B級10例;合并高血壓患者5例,合并糖尿病患者9例。試驗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齡31~79歲,平均(58.63±8.57)歲;肝功能Child-Pugh分級:A級12例,B級9例;合并高血壓患者7例,合并糖尿病患者8例。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⑴符合《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7年版)》 [6]中的診斷標準;⑵不符合手術治療指征;⑶介入治療失敗或不同意介入治療;⑷美國東部腫瘤協會評分(ECOG)≤2分[7],肝功能分級Child-Pugh A、B級。排除標準:⑴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⑵有研究中化療藥物的禁忌證;⑶有化療治療史。本研究內容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且所有患者或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FOLFOX7方案:注射用奧沙利鉑[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167,規格:50 mg/支]+注射用亞葉酸鈣(廣東嶺南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612,規格:100 mg/支)+氟尿嘧啶注射液(上海旭東海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593,規格:10 mL∶0.25 g/支)進行化療,方案具體:注射用奧沙利鉑
135 mg/m2,60滴/min,靜脈滴注2 h,d1;注射用亞葉酸鈣400 mg/m2,60滴/min,靜脈滴注2 h,d1;氟尿嘧啶注射液2 000 mg/m2,靜脈直接泵入并維持48 h,2周為1個周期,化療周期為6個周期。給予試驗組患者XELOX方案:注射用奧沙利鉑+卡培他濱片(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3365,規格:0.5 g/片)進行化療,方案具體:注射用奧沙利鉑135 mg/m2,60滴/min,靜脈滴注2 h,d1;卡培他濱片1 250 mg/m2/次,餐后口服,2次/d,d1~d14,3周為1個周期,化療周期為6個周期。兩組患者化療結束后均隨訪8周。
1.3 觀察指標 ⑴臨床療效。隨訪8周后評估,臨床療效包括完全緩解:影像學顯示病灶持續消失gt;4周,患者癥狀得到緩解;部分緩解:影像學顯示病灶直徑縮小≥30%,且持續時間gt;4周,患者癥狀得到明顯改善;穩定:20%≤影像學顯示病灶直徑縮小lt;30%,且患者癥狀有一定改善,并未出現新的病灶;進展:影像學顯示病灶直徑擴大gt;20%或出現新的病灶[8]。臨床總有效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⑵血清腫瘤標志物。于化療前、化療周期結束后清晨采集兩組患者的空腹靜脈血共5 mL,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后得上層血清,采取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類抗原199(CA199)的水平。⑶不良反應。記錄兩組患者肝腎毒性、骨髓抑制、手足綜合征、胃腸道反應及神經毒性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運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經S-W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化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 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隨訪8周后,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組間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化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EA、AFP、CA199水平均較化療前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隨訪8周后,試驗組患者肝腎毒性、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發生率均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兩組患者手足綜合征、神經毒性經組間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3。
3 討論
PLC在臨床上惡性程度很高,且早期診斷比較困難,多數患者在被確診時就已屬于晚期或已發生遠處轉移。對于晚期無手術指征且不宜行肝動脈介入治療及姑息性手術后的患者,可采用聯合或序貫化療方案,以提高生活質量、緩解癥狀、延長存活時間,就目前來看,選擇療效好、不良反應小的化療方案是治療晚期PLC的主要目標。
FOLFOX7化療方案中的氟尿嘧啶可與奧沙利鉑協同作用,氟尿嘧啶可以對胸苷酸合成酶起到一定抑制作用,進而阻止腫瘤細胞增殖,是臨床上治療惡性腫瘤的常用方案,但氟尿嘧啶的用藥方式為持續泵入,持續的藥物輸入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血栓、感染及靜脈炎等不良反應,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和日常生活的不便性[9]。
XELOX化療方案中的卡培他濱屬于氟尿嘧啶的新型抗癌藥物,可以通過肝臟經羥基酯酶轉化成脫氧氟尿苷、脫氧氟胞苷,然后于腫瘤組織內的胸苷磷酸化酶激活下進而產生氟尿嘧啶,具有抗腫瘤的作用,與奧沙利鉑聯合應用臨床療效更高[10]。
本研究中,隨訪8周后,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隨訪8周后,試驗組患者的肝腎毒性、骨髓抑制及胃腸道反應發生率均較對照組更低,提示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可達到預期的臨床治療效果,且臨床安全性較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奧沙利鉑和卡培他濱都具有很好的抗腫瘤作用,奧沙利鉑是第三代鉑類化合物藥物,與順鉑、卡鉑等藥物的作用基本相似,主要是以DNA作為靶點,對其轉錄、復制進行抑制,但較順鉑藥物、傳統卡鉑而言,抗癌的作用更強,且藥物對于腎臟的毒性更小,也無交叉耐藥性,且卡培他濱細胞靶向性顯著,且其本身也無細胞毒性,口服后會在肝臟進行代謝,可在機體內轉換為氟尿嘧啶脫氧核苷酸,進而阻止腫瘤DNA合成[11]。還有研究表明,XELOX方案較FOLFOX7方案對于人體的骨髓抑制作用更低、肝腎毒性更小、安全性更高,能有效地避免對機體正常細胞組織的損傷,減輕不良反應[12];同時,XELOX方案中卡培他濱片是口服給藥,可以避免靜脈插管帶來的痛苦,從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達到臨床效果與安全性的雙重提升。
CEA是一種消化系統特異性抗原,有助于評估惡性腫瘤生長;CA199是一種黏蛋白型的糖類蛋白腫瘤標志物;AFP則是目前臨床上公認的早期篩查肝癌的一項重要指標,而AFP、CEA、CA199水平均可以輔助臨床癌癥診斷、治療及預后判斷,且對癌癥的進展具有有效的監測作用[13]。本研究中,化療后兩組患者血清AFP、CEA、CA199水平均降低,且試驗組更低,提示XELOX方案和FOLFOX7方案均有顯著改善PLC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的作用,且XELOX方案治療效果更優。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奧沙利鉑屬于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藥物以DNA為靶作用點,具有較強的抗癌活性,主要是通過與DNA鏈上G共價結合,產生鏈內鏈間交聯及DNA蛋白交聯,形成復合體以致DNA受損,干擾DNA復制和轉錄 ;氟尿嘧啶主要是通過抑制胸苷酸合成酶阻止腫瘤細胞增殖,進而降低患者體內的腫瘤標志物水平,但由于治療過程中需要多次輸注,所以藥效維持的時間也較短,而卡培他濱作為一種新型的口服氟尿嘧啶類藥物,對腫瘤細胞具有較高的選擇性,進入人體后可以在腫瘤細胞內轉化為氟尿嘧啶,提高細胞內濃度,通過抑制脫氧胸苷酸合成酶,進一步抑制其蛋白質合成,從而達到抑制癌細胞持續分裂的目的,進而降低患者體內的腫瘤標志物水平[14]。
綜上,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對晚期PLC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更高,且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臨床安全性較高,還可顯著降低患者體內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雖然這兩種藥物在治療晚期PLC方面具有一定的療效和安全性,但每個患者的病情和身體狀況都不同,因此在選擇治療方案時應充分考慮患者的具體情況,以確保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張洪義, 邢穎. 肝臟惡性腫瘤綜合治療進展[J].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22, 50(5): 505-508.
李琳明, 張明, 王延凱, 等. 多功能鉑(Ⅳ)類抗腫瘤藥物研究進展[J]. 聊城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 2023, 36(2): 96-110.
張定國, 阮建, 阮秀麗, 等. XELOX與FOLFOX6應用于晚期結直腸癌治療的臨床觀察[J]. 實用癌癥雜志, 2018, 33(4): 618-624.
李守帥, 田立民, 莊坤, 等. 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新輔助化療在局部進展期低位直腸癌中的應用效果[J]. 癌癥進展, 2023, 21(6): 663-666.
邢榮春, 鄭軍, 肖建華. Child-Pugh分級的發展及臨床應用[J]. 山東醫藥, 2011, 51(52): 114-11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政醫管局. 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7年版)[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17, 16(7): 635-647.
陳方紅, 劉娛, 邊界. PD-1抑制劑治療肝癌患者的臨床療效及ECOG-PS評分聯合Child-Pugh分級對腫瘤超進展的預測價值[J]. 廣西醫學, 2023, 45(15): 1800-1806.
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 原發性肝癌診斷標準[J].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00, 8(3): 135.
單秋潔, 李瑩瑩, 盧其香. 卡培他濱或5-氟尿嘧啶聯合奧沙利鉑治療晚期直腸癌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評價[J]. 中國現代醫生, 2020, 58(34): 85-88.
許英藝, 熊杰, 林智才. 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對胃癌患者術后免疫功能及腫瘤標志物水平的影響[J]. 中國當代醫藥, 2022, 29(36): 86-89.
尹建宏. 奧沙利鉑+卡培他濱化療方案對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的影響[J]. 北方醫學, 2019, 16(1): 6-7.
曹秋婷. 探討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治療晚期結腸癌的臨床效果[J]. 中國實用醫藥, 2021, 16(25): 143-145.
楊柯, 胡亞男, 陳曉文. 血清AFP、CEA、CA125、CA199水平聯合檢測在原發性肝癌患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臨床研究, 2021, 29(2): 146-147.
李奇. XELOX化療對中晚期肝癌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的影響[J].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21, 21(22): 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