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華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指出,無信息化就無現代化,沒有教育的信息化就沒有教育的現代化??梢哉f,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基礎和重要特點。智慧校園作為當前校園信息化建設的高級形態,不斷地推動著教育的改革,深入推進著教育教學的發展。怎樣利用教育信息化、數字化轉型促進學校教育的改革,推動學校的高質量建設,是擺在廣大中小學面前的普遍性問題。筆者學校積極進行教育“數字化”與“智能化”的探索,以構建智慧校園為核心,打造智慧教育平臺,重塑學校教育生態,為學校內涵式建設與師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極大的驅動力,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了更多元、更實用、更具創新性和時代性的支持。
一、升級基礎設施,打造智能平臺
學校的管理工作走向現代化、信息化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信息化管理可以為學校各部門制訂工作計劃、方案等創設有利的條件,便于查閱相關資料,緩解管理人員的工作壓力,促進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地開展。筆者學校通過對信息技術環境下管理模式、管理策略的研究,不斷對信息技術環境下學校管理方法和手段進行改革,實現了學校管理的現代化、科學化,推動學校管理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
升級優化學校信息基礎設施。學校信息基礎設施包括各種信息管理平臺、設備以及器材,它們能否良好地運行對整個信息管理系統的使用效果有著較大影響。學校不斷推進數字網絡建設、迭代硬件設施、升級校園數字網絡,實現了教室、專用功能室有線網絡千兆到桌面,辦公室、活動室的無線網絡全面鋪設。不僅如此,學校為每一間教室及功能室配備希沃白板及一體機、實物展臺等交互式多媒體設備,升級人臉識別校園安防模式,配置數字監控等,為學校數字化轉型打下有力的硬件支撐。
構建優良的教育教學智能平臺。教育數字化轉型是學校教育教學開展的一場綜合性改革,囊括了學校管理中各種場域的升級迭代。學校建立以數據為主、以生態為前提的數字化管理系統,通過建成集管理、互通、應用于一體的數據平臺,強化數據資源的匯聚融合,構建整個學校共享的大數據中心,為學校管理決策、教學生活、文化建設服務,促進智慧校園高質量發展。
依托企業微信提升管理質量。企業微信的應用,重塑了班級管理、教師教學、校內文檔等事務的管理模式,為師生提供了個性化的信息資源和應用服務,推動管理流程朝著更規范更便捷的方向發展。教師可以在企業微信上打卡,還能在企業微信上請假、調課等,管理后臺自動生成記錄,無需人工統計,方便考勤工作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又降低工作量;校園的設備維修也可在企業微信上進行線上申請、審批,省去了傳統申請、審批工作的繁瑣流程;企業微信提供的智能化社團選課、學生課后服務簽到管理等功能,打通了課后服務的家校聯系網絡,確保了課后服務工作有序開展。
另外,學?;诜掌骷軜嬆J郊熬钟蚓W傳輸模式,建設公文傳輸系統。公文傳輸系統通過建立一個集中的公文交換平臺,實現區域間資料的交換。公文傳輸系統中含有各部門的文件、繳交材料、活動記錄、各學科的教育教學資料等,實現了學校內部資源的共建共享,大大提高了校內資源共享的便捷性和有效性。
二、深化智慧課堂,構建深度學習
智慧校園建設之要在于實現智慧教育,智慧教育之要在于智慧教學,而智慧教學的核心是設計與之匹配的教學模式。筆者學校以電子書包、電子白板等工具為依托,通過“喚醒與啟智—活動與體驗—探究與提升—遷移與應用—反思與評價”五個模塊,構建“生長課堂”教學模式。
“生長課堂”教學模式是融合深度教學理念,以電子書包為輔助工具來開展的教學活動,重在挖掘電子書包的功能以服務教學過程。以統編版六年級下冊《那個星期天》的教學為例,在“喚醒與啟智”階段,教師運用電子書包為學生推送學習資源,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為把學生引向深入學習課文表達方法巧做鋪設。在“活動與體驗”階段和“探索與提升”階段,教師利用電子書包推送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深入品析文本的語言表達特色和思想主題。學生通過電子書包在線上交流自己的思考,實現“1”與“N”的互動交流。“遷移與運用”階段,教師使用電子書包編制變式習題,引導學生以小練筆的方式進一步思考和深化課文的原有觀點。同時,教師運用了電子書包的“拍照”“評分”等功能,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一方屏幕看到其他同學的作品,并為同學寫的片段點贊、點評。教師不僅可以隨時觀看到學生呈現出來的觀點或作品,還可以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與指導,啟發其他學生做更深入的思考?!霸u價與反思”階段,教師巧用即時性反饋功能,根據學生對同伴作品的打分,統計出排名前三的片段練筆,再拿這三篇學生心中的優秀片段在課堂上做互動點評,在互相評價中促進語用的深層內化,大大提高了課堂的實效性。
“生長課堂”以電子書包為載體,實現學習環境的互動性,學習資源的立體性,學習方式的多樣性,以及學習評價的多元性,讓學生從單純的技能掌握轉變為深度的積極思考,從淺層性、零碎化的信息獲得轉變為對知識的深層理解與運用,促進了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創建數字德育新方式,提升教育實效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促進了管理工作的便捷化,也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方式。在智慧校園環境下,教師要充分認識信息技術在德育中的作用,積極將德育工作與信息化進行融合,創新德育理念和工作方法,為德育實踐的開展提供信息化支持。
學校借助信息化建設,從文化空間、物理空間、網絡空間三個維度打造智能化活動體驗場所——“紅領巾電視臺”,以數字化的“紅領巾電視臺”為基礎,建設數字化少先隊活動課程資源,通過轉播、錄播等方式不斷開闊德育平臺,開展少先隊講座論壇、少先隊知識宣傳、主題隊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從而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
傳統的班級常規評比是學校督導隊員通過紙質方式記錄班級衛生、紀律、兩操等情況,再人工統計評出每周的流動紅旗歸屬。由于是紙質記錄,無現場依據,缺乏一定的公信力。學校創新運用電子書包進行班級的常規評比。督導隊員帶著電子書包到現場進行拍照,把評比得分錄入平板,現場實現數據的自動整理和統計分析,讓文明班級評比有據可依、有據可查,提高了信息收集和檔案整理的實效。學校還運用電子書包開展“爭做新時代好少年”大隊委競選活動。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電子書包欣賞到競選者的競選視頻、競選海報,并為自己支持的選手投票,這樣一來既擴大了學生的參與面,又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依托電子書包賦能學業測評變革。學校每學年通過電子書包開展各學科的競賽活動和低年級的期末“游園”活動,從而實現低年級的無紙化智慧測評。教師依據學科特點編制活潑有趣、極富挑戰性的任務,通過電子書包平臺將學生的答案自動生成個性化數據,這既呵護學生的學習求知欲,又精準反饋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為學業水平評價提供數據來源。信息技術的加持,讓無紙化測評兼顧了測評的趣味性和實效性,實現了學生個性化評價,進而為教師以“減”謀“增”提供數據支撐。
智慧校園已經成為了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學校應強化信息化改革意識,深化信息化教育研究,將信息技術與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學生發展等領域相連接,把信息化教育提高到新的層次,從智慧管理、智慧教學、智慧德育等方面推進智慧校園的發展,為學校的發展、教師和學生的成長提供時代性的技術支持。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群惠小學 責任編輯:王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