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昌

在全球綠色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以太陽能光伏、電網儲能為代表的清潔能源技術正加速傳統工業的綠色轉型,激發新一輪的經濟發展活力。據歐盟方面評估,全球凈零技術的產業規模預計在2030年達到6000億歐元,將為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創造巨大機遇。因此,為進一步提升清潔能源的技術能力,促進歐洲綠色經濟轉型發展,作為全球低碳先鋒的歐盟當前正加速籌劃一系列支持綠色經濟轉型的政策法規,《凈零工業法案》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作為落實2019年《歐洲綠色協議工業計劃》的三項關鍵立法舉措之一,《凈零工業法案》以法律制度的形式確立了歐盟在綠色經濟轉型背景下應實現的能力目標:法案要求到2030年,歐盟將在本土制造上實現其所需凈零技術的40%;在碳捕集和封存方面實現二氧化碳年注入能力達至少5000萬噸。為實現上述目標,法案規定了有關凈零技術產品的進口限制、預算支持、簡化許可程序以及培養專業化人才等具體舉措。
對于法案提出的目標及相關措施,外界卻尚存爭議。E3G高級政策顧問萬格納希滕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可能會張開雙臂歡迎他們”。然而,部分專業人士認為,相關措施或違反現有國際貿易規則并侵害利益相關方的合法權益。從歐盟立法機構推動立法工作的決心和表現來看,法案的推進過程并未受到阻礙,或將加速落地實施。
早在2023年3月,歐盟委員會便發布了《凈零工業法案》的提案。提案初步將光伏和光熱等8項具有戰略性意義的凈零技術納入法案的支持目錄中,希望借此扶持本土技術發展以降低對外來技術的高度依賴,實現歐洲綠色轉型的自主化。
2023年11月21日,歐洲議會以376票贊成、139票反對和116票棄權的結果,表決通過了《凈零工業法案》的修正案。修正案在提案的基礎上將包括核能在內的17種技術納入法案之中,彰顯出歐盟全面支持多領域清潔能源技術發展的決心。
在經過一輪技術擴容后,2024年2月6日,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就《凈零工業法案》正式達成內部臨時協議,臨時協議保留了2023年3月提案的主要目標并對簡化許可規則、創建凈零工業谷等內容進行修改。本次臨時協議的達成,標志著歐盟主要立法機構對于法案的可行性取得階段性共識,法案即將成為正式生效的歐盟法律。
《凈零工業法案》的加速推進是歐盟深度參與全球新能源產業競爭的“風向標”,反映出歐盟在新形勢下正加強與美國等國家在新能源領域進行產業競爭,重振歐盟經濟的決心。
過去十年,全球經濟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歐盟自2004年第五次擴大一度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后受國際金融危機與歐元債務危機等事件的影響,自2014年以來經濟增速放緩。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信息顯示,2022年,歐盟在全球GDP總量排名第三,已經被美國、中國超越。與此同時,由于俄烏沖突、英國脫歐等非典型性事件接踵出現,歐盟當前正經歷能源危機、通脹高企等諸多挑戰,經濟衰退的風險持續加大。
新形勢下,為了維持并提高自身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地位,提高產業競爭力,歐盟將目光聚焦在方興未艾的新能源產業上,希望通過發展新能源產業來促進經濟轉型,重樹優勢地位。然而,從當前全球新能源產業競爭格局來看,歐盟無論是在新能源產業的政策吸引力度上,還是在產業鏈與供應鏈的自主性上,均不占優勢。
作為歐盟最重要的盟友之一,美國于2022年通過了《通脹削減法案》。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由于根據《通脹削減法案》可以獲得90億—100億歐元的補貼,大眾暫停了在歐洲建立電池廠的計劃,轉而優先考慮赴美建廠。專業人士指出,美國提供的高額補貼正在吸引歐洲企業轉移投資與生產,這一舉措將擠占歐洲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空間,美歐之間的產業競爭會愈演愈烈。
在新能源產業的產業鏈與供應鏈問題上,中國出口的鋰電池、太陽能光伏設備等新能源產業部件已經成為歐洲產業鏈和供應鏈維持的關鍵環節。據統計,2022年前10個月,歐盟自中國進口了價值175億歐元的太陽能部件和設備,占其進口總額的95%;中國動力電池在歐洲的市場份額在2022年也高達34%。因此,歐盟于近年加速推進《凈零工業法案》的立法工作,希望通過提高新能源產業本土制造能力的方式,提升自身在全球新能源產業競爭格局中的綜合實力。
盡管外界對于《凈零工業法案》所設定的目標及其手段的合理性存在質疑,但不能否認的是,法案的落地實施將為歐洲乃至全球的清潔能源技術發展提供新一輪機遇。
在2023年11月歐洲議會通過的法案修正案中,17項清潔能源技術被列為重點的扶持對象,其中既包括熱泵、電池、電網和可再生氫等對歐盟短期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傳統清潔技術,也包括核能、碳捕獲等不確定性較大的新興技術。專業人士認為,法案之所以列入如此多種類的技術,目的是讓每個歐盟國家都能根據其需求和能力發展最適合自己的技術。例如,奧地利可利用其豐富的水資源重點發展水電技術,法國則能依托其在核領域的基礎,發展核電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由此打造清潔能源技術產業的合理區域性布局。
為支持有關清潔能源技術的快速發展,《凈零工業法案》對歐盟各國建設或擴建大型凈零技術的制造項目設定更短的許可證授予期限,簡化授予流程。歐盟將把對能源系統有重大價值、有助于提高歐盟供應鏈競爭力、創造高質量就業機會的制造項目確定為戰略凈零項目。對于年產量超過1GW設施的戰略凈零項目,法案規定許可證的授予過程不超過12個月,不到1GW的不超過9個月;對于年產量超過1GW設施的其他凈零項目,許可證授權過程應不超過18個月,不到1GW的不超過12個月。有關清潔能源技術制造項目,從計劃方案的草擬制定到實際落地實施,將更加高效、便捷。
在2024年2月達成的臨時協議中,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保留并完善了法案建立歐洲“凈零產業谷”的倡議,將成為法案落地后的一大亮點。“凈零產業谷”被歐盟定義為“特別適合發展某類清潔能源技術制造項目的地區”,通常由成員國指定一種或多種具體項目。“凈零工業谷”的建立,一方面能夠依托歐盟不同地區的稟賦資源,吸引特定領域的企業,促進實現清潔能源產業的協同效應,打造區域性產業鏈與供應鏈;另一方面,“凈零工業谷”的信息資源集聚優勢能進一步加快制造項目的審批與許可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對此,部分歐洲議會議員予以高度認可,認為“凈零產業谷”的建設將最大限度減少工業重建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同時提高其經濟和社會影響力。
《凈零工業法案》對于清潔能源技術的數項支持政策措施對他國具有積極的借鑒價值。因為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任何國家都有必要采取綠色、低碳的經濟發展方式,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共同目標。
投稿郵箱:vermouthf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