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陽
[摘 要]預算績效是對預算管理工作效率的衡量,做好預算績效評價有利于財政資金在食藥安全領域發揮最大效能。文章以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事業單位A為例,分析當前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存在的問題,引入平衡計分卡理論,多維度確定合適的評價指標,完善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使A單位預算績效評價效果得以提升。
[關鍵詞]預算績效評價;平衡計分卡;評價指標;事業單位;檢驗檢測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05.010
[中圖分類號]F8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4)05-0033-04
0? ? ?引 言
我國事業單位的公益性決定其各項工作的開展以服務社會大眾為主要任務和目標。社會大眾對財政資金的收支使用情況享有知情權,因此必須運用合理的分析方法和指標體系開展預算績效評價,將資金使用效果清晰地展現在大眾面前。
1? ? ?事業單位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現狀
從當前各地機關事業單位現行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來看,大部分評價工作仍屬于摸石頭過河。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事業單位A目前采用當地財政部門統一的三級指標評價體系,從決策、過程、產出、效益四個維度進行評價分析,雖對日常財務和業務活動保持了應有關注,但主要側重于匯總概括財政撥款資金的使用情況,評價結果對單位預算績效的指導作用還有待提升,距離充分發揮預期的評價效果仍有較大差距。
2? ? ?事業單位預算績效評價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考核指標單一
重完成率,輕具體實效,當前指標多側重于預算支出進度,只能籠統體現資金使用狀況,無法反映各單位預算管理過程中的不同問題以及資金產出的實際效果;重事后評價、輕事前保障,指標多側重于事后完成情況的評價,涉及事前制度、組織、預算等方面工作保障的評價較少;重定性評價、輕定量分析,主觀概念評判式的定性評價較多,數字標準量化式的定量評價偏少,評價結果更多地受到評價人主觀判定影響[1]。
2.2? ?評價方法單一
食品藥品檢驗檢測工作的宗旨是保障人民群眾的飲食用藥安全,其專業性、技術性以及民生保障的公益性、特殊性,使其在業內缺乏可比的數據和案例,預算績效評價方法和結果較難橫向比較和參考借鑒。
2.3? ?評價結果應用性不強
財政部門已設計出通用評價指標及相應的制度規程。但在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領域,缺少明確的評價流程和反饋機制,得出的評價結果對單位宏觀決策及預算調整的影響力較弱。相當于只得到一個評價結論就是工作完成,遠沒有將結果應用反饋到下一年度的預算實施過程中形成有效的積極循環[2]。
3? ? ?平衡計分卡框架下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事業單位A預算績效評價指標的選取和設定
平衡計分卡法被廣泛應用于各類企事業單位的評價管理工作,是具有深遠影響力的重要管理工具。運用平衡計分卡方法,單位能將長期戰略目標與短期具體目標相聯結,從財務、顧客、學習與成長、內部流程四個維度,對預算績效作出全面有效系統的評價。每一維度內可以分出多個層面設定各種具體指標,指標的重要性可以通過指標的數量及權重來體現[3]。
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事業單位A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主要職責是:承擔市區兩級食品、藥品、保健食品、化妝品的相關檢驗檢測工作;承擔全市藥品和化妝品不良反應、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及藥物濫用調查表的收集、核實、評價、反饋、上報等工作。針對A事業單位的績效評價,應用平衡計分卡時可以對原有的四個維度進行調整。
3.1? ?財務維度
財務維度是平衡計分卡四個維度中最重要、最基礎的,單位業績高低可以較為直觀地通過財務數據反映出來。A單位作為財政全額撥款的公益事業單位,沒有盈利需求,資金來源都是財政撥款,從其檢驗檢測的特殊公益職能出發,支出主要分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因此應從資金支出以及預決算差異等方面選取財務評價指標。選取具體財務指標時主要考慮上級財政部門規定事業單位需要進行評價的共性財務基本指標以及 A 單位作為檢驗檢測類事業單位區別于其他類型事業單位的個性項目指標。
通過查看事業單位在政府網站上的公開信息發現,多數事業單位的共性財務指標主要包含預算總體完成度和預算調整率,具體指標可設定為基本支出預算調整率、項目支出預算調整率、基本支出預算完成率、項目支出預算完成率。選取個性項目指標時主要考慮 A 單位的預算資金大部分用于開展檢驗檢測業務,項目支出主要為食品藥品化妝品及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經費支出。對于項目支出的評價分為超支項目百分比、每個項目預算完成率、預算調整率。基于以上分析,財務維度選取下列指標。
基本指標分為:
財政撥款預算完成率=財政撥款支出決算金額/財政撥款支出預算金額;
基本支出預算調整率=基本支出預算調整金額/基本支出預算金額;
基本支出預算完成率=基本支出決算金額/基本支出預算金額。
項目指標分為:
超支項目百分比=項目支出決算金額超過項目支出預算金額的項目數/總項目數;
“食品藥品化妝品及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經費”支出預算調整率=該項目支出預算調整金額/該項目支出預算金額;
“食品藥品化妝品及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經費”項目預算完成率=該項目支出決算金額/該項目支出預算金額。
3.2? ?顧客維度
A單位作為食藥檢測技術公共服務部門,其最終的目標是運用檢驗檢測技術為人民群眾食品藥品安全把關,因此“顧客”可以理解為社會大眾及具體工作業務中的服務對象。A單位的服務對象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上級部門、合作單位、社會公眾,要完成上級部門分派的任務,做好與合作單位之間的溝通協調,最重要的是工作成果讓社會公眾滿意。A單位可以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來評價服務對象的滿意度。
從公共服務質量與數量方面,設計職責履行指標:
財政部門對A單位預算執行滿意度=財政局對口業務處室(如預算處、企業處等)對A單位預算執行情況打分平均(百分制);
決算編制滿意度=財政局對口業務處室(如決算處、企業處等)對A單位決算編制情況打分平均(百分制);
審計部門審計結果滿意度=審計局相關業務處室對A單位審計情況打分平均(百分制);
主管部門抽檢任務完成率=在規定期限內實際完成抽檢任務批次/主管部門下達的總任務批次;
抽檢任務完成質量達標率=實際完成的抽檢任務中合格達標批次/主管部門下達的總任務批次;
完成時效性=完成抽檢任務規定時間/完成抽檢任務實際所用時間。
從社會參與方面,設計社會聲譽指標:
檢監測公益活動或賽事合辦方滿意度=合辦方相關人員對舉辦活動情況打分平均(百分制);
被抽檢(監測)對象滿意度=相關單位和人員對被抽檢(監測)情況打分平均(百分制);
社會公眾滿意度=社會公眾對食藥檢驗檢測工作情況打分平均(百分制);
投訴舉報率=當年投訴舉報所涉工作任務數量/下達工作任務完成數量。
信息公開度=在政策規定允許公開的范圍內,由社會大眾、上級主管部門、內部工作人員、外部客戶等相關人員對A單位的信息公開情況打分平均(百分制)。
3.3? ?內部流程維度
在完備的機構設置、規章制度和運作流程下,單位內部能順暢地協調溝通各種事項,使單位業務活動高效運轉,還可以有效規避管理風險,提高顧客滿意度。A單位為市屬檢驗檢測事業單位,內部流程的規劃既要兼顧國家對事業單位的相關規定,又要考慮如何提高檢驗檢測工作效率、服務質量。結合A單位特點從內部流程層面設計分級指標如下。
預算執行管理指標:
部門預算參與度=有效參與預算編制工作的部門數量/內設部門總數;
預算編制時長=對從預算準備到預算編制完成的時長進行評分。先確定規定天數賦分60,提前完成一天加1分,延后完成一天減1分;
預算調整次數=對預算實際調整次數進行統計評分。無調整賦分100,根據調整記錄,每調整一次扣10分;
對預算執行的監督反饋=通過單位內審、上級部門、第三方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反饋次數/執行的預算項目數;
資產管理指標:
基礎信息完善性:對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打分;
管理制度健全性:有無出臺相關資產管理制度;出臺的管理制度是否規范完整;是否按照要求執行管理制度等;
資產管理安全性:資產保存的完整性;資產處置的規范性;資產配置的合理性;是否賬實相符等;
固定資產利用率=在用狀態的固定資產/固定資產總額;
部門管理指標:
管理架構和制度建設:組織機構設置的合理程度;內部控制制度規范的健全完善程度;信息化建設水平;藥品和醫療器械安全和輿情監控的及時有效程度等。
公用經費支出占比=日常公用經費支出/全年總支出(考察 A 單位是否把過多的資金投入到與業務活動開展關聯較少的管理過程中,導致運行效率低下)。
3.4? ?學習與成長維度
學習與成長維度可以說是保障前三個維度能順利實施的關鍵。以檢驗檢測為重點的專業技術性事業單位,應時刻保持技術活力,把自身建設成一個學習型單位,從本單位發展目標戰略出發,下大力氣不斷加強技術人員的學習創新能力建設,提升業務水平,強化專業能力,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促進專業技術人員的學習與成長。
A單位是檢驗檢測專業技術類事業單位,單位整體水平的提高通常是指專業水準的提升。人員素質方面,專業技術人員可以通過檢驗檢測技術類的培訓、考核提升專業能力;技術引進和更新則是單位不斷更新檢驗檢測儀器設備,為A單位專業水平的提升提供基礎設施保障。A單位學習與成長維度指標設計如下。
人員管理指標:
高級職稱資格比率=獲得高級職稱資格人數/專業技術人員總數;
檢驗檢測業務能手比率=獲得檢驗檢測業務能手稱號人數/檢驗檢測人員總數;
崗位技能達標率=崗位技能考核達標人員/參與考核人員總數;
輪崗換崗率=輪換崗位數量/崗位種類總數。
技術投入指標:
培訓資金投入率=培訓費支出/項目總支出;
信息化資金投入率=實驗室信息系統、日常辦公系統及各類系統平臺運行維護支出/財政撥款總支出;
檢驗檢測儀器設備資金投入率=大型檢驗檢測儀器設備購置支出/項目總支出。
3.5? ?指標賦權
A單位在進行預算管理績效評價時,為了能突出重點指標,需要依據各指標重要程度給不同指標賦予權重。目前以行政單位作為研究對象的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大多采用層次分析法進行賦權。該方法運用系統的思想,將定性與定量方法相結合,量化每層指標與目標結果之間或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步:建立評價指標的層次架構。一級指標為A單位預算績效;二級指標包括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每個二級指標下設定具體的三級指標。
第二步:對同級各指標相對于上一級指標的重要程度兩兩之間打分比較,求解判斷矩陣特征向量,計算得出每層的權重值,形成各因素的相對重要程度。可以邀請專家發放問卷,專家范圍包括A 單位主要領導以及政府會計方面的專家、A單位分管預算領導、A單位財務人員等。
第三步:層次單排序及一致性檢驗。計算出權重后需進行一致性檢驗,以保證權重的準確性。未通過一致性檢驗則表明得出的權重值存在問題,需要進一步調整。
第四步:層次總排序及一致性檢驗。把低層單排序結果與高層單排序結果相結合,求出最末層指標相對于其所屬的最高層指標的重要性排序,進行加權計算,通過遞階歸并得到相對于總目標的權重。總排序也需進行一致性檢驗以進一步提高權重的效度和信度[4]。
4? ? ?結束語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深化預算績效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進各項財政支出的預算管理和績效評價”的要求。作為財政預算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的提升對推動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將平衡計分卡運用于事業單位A的預算績效評價中,能為優化預算績效評價工作提供參考依據和有力支持。平衡計分卡具有很強的靈活性,該方法不僅適用于A單位,在結合實際對維度層面進行適當調整后,也可應用于其他單位。在后續研究中,還要進一步探索具有普適性的事業單位預算績效評價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
[1]許蘭飛.政府預算績效管理體系中平衡計分卡的應用分
析[J].財會學習,2021(8):62-63.
[2]沈顯榮.財政預算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財會學習,2020(1):81-82.
[3]馬蔡琛,桂梓椋.平衡計分卡在政府預算績效管理與指標設計中的應用[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6):102-112.
[4]劉柳,孫海濤.層次分析法在平衡計分卡評價指標中的應
用[J].時代金融,2016(15):268-269,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