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火炬

本文系2022年度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協同創新”專項課題“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高品質學習設計研究”(課題編號:FJXCZX22-276)的研究成果。
【摘 要】學習任務的質量和實施,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深度和效度。任務設計既要驅動探究知識表象,也要引領揭示數學本質;既要驅動研究數學內涵,也要引領感悟現實意義;既要驅動獲取新的知識,也要引領搭建知識結構;既要驅動抽象思考,也要引領多元探索。
【關鍵詞】深度學習 學習任務 設計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推出之后,催生了不少新的課堂教學方式,其中任務驅動式課堂成為不少教師積極探討的課題。要使任務驅動式課堂達到良好的教學成效,并真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習任務的設計則顯得尤其重要。一般來說,一節數學課中往往需要數個核心學習任務構建學習任務群,主要以學習任務單的方式呈現。這些核心學習任務是學生知識學習的重要支架,引領學生探討和解決核心問題,破解知識的重點、難點,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多元感知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而形成新的認知,發展核心素養。因此,學習任務的設計質量和水平,以及學習任務的實施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深度和學習效率,也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質量。那么,學習任務的設計要注意些什么呢?怎樣才能更好地促發學生的深度學習呢?除了眾所周知的現實性、挑戰性和體驗性之外,還有哪些具體的要求?筆者結合具體的實踐探索,提出如下幾點看法。
一、探究知識表象,揭示數學本質
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得數學知識,體察知識的表象,更要讓學生深切地體會數學知識的本質,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意義的建構,習得知識。學習任務的設計必須著眼于學生既能收獲知識表象,又能揭示數學知識的本質,這樣的學習任務才能彰顯挑戰性,從而達到更好地促發學生深度學習,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的目的。
以人教版五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為例,不少學生對于平行四邊形面積不能像長方形那樣用鄰邊(長和寬)相乘感到困惑,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底和高的關系沒有深刻理解。因而,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學習探究任務:(1)在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大部分同學都用剛才推導出的計算方法。但還有幾個同學,直接用“鄰邊×鄰邊”求出面積,你覺得這樣做對嗎?(2)現在給你一個平行四邊形框架,你能不能借助它具體說明這樣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否合理?這樣的學習任務設計是基于前面引導學生推導出的“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的補充和拓展,能夠讓學生進一步認知和感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同時引領學生揭示數學知識的本質,促進深度學習。
二、探尋數學內涵,感悟數學的現實意義
任何的數學知識都有其本身的數學內涵,也有其現實意義。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不能僅僅局限于帶領學生學習領會數學所具有的知識內涵,而應站在現實生活的廣闊視角中引領學生思考和感悟數學知識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因而學習任務的設計必須能夠二者兼顧,數學知識才能更好地展現出其價值,以此促發學生深度學習。
以人教版六上“百分數(一)”為例,百分數是統計學中的基礎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在百分數的教學中,既要讓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數學內涵,更要讓學生理解百分數在具體情境中的現實意義。教學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學習任務:(1)一件衣服的含棉量是88%,你能結合自己的理解,說一說88%表示的含義嗎?并說說你的感受。(2)牛肉中的蛋白質含量大約占20%,陸地面積大約占地球面積的29%,我校學生今年的近視人數是去年的123%。這三個百分數,分別表示什么含義?你又有什么感受?(3)對比(1)(2)小題中的四個百分數,思考它們所表示的含義,你能歸納出什么是百分數嗎?了解了這些百分數,你有什么新感受?三個層次的學習任務稍具挑戰性,讓學生探究其中的含義,旨在引領學生自主探究百分數的概念與意義;引導學生說感受、講感覺,促使學生聯系現實生活感悟百分數的現實意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適時地補充學習材料或拓展引導,使學習任務更加清晰、有層次,也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悟數學知識層面與現實層面的意義。
三、獲取新知識,搭建知識結構
在數學新授課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主動思考、合作探究,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多種感官參與下獲得新的知識,培養學習能力。同時要注重引導學生及時對學到的數學知識、數學方法進行結構化建構,特別是尋找各種知識、方法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系統、方法系統,以此深化學生對知識、方法的理解和感悟,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以人教版六上“位置與方向(二)”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出示學習任務:如圖1所示,今天我們研究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與五年級時研究的用數對確定位置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教師組織小組討論,通過班內小組匯報,整合前后知識點的聯系與區別,構建與“位置”相關的知識網絡 ,讓學生深刻了解相關知識點:二者表面上看是通過兩個數據確定位置,實際上都是通過兩條線相交的交叉點來確定相應物體的位置,不同的是一個借助列數和行數來確定位置,一個是借助方向和距離來確定位置。通過類似學習任務的設計,引導學生經歷分析、比較、歸納的過程,深化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四、促發抽象思考,引領多元探索
數學教學不能簡單地引領學生進行抽象的數學學習,必須從現實化的學習情境入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充分體驗和感知。學習任務的設計除了要能引發學生數學抽象思考,也要基于學生的學習現實,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引領學生展開多維度及多元化的研究、探索,才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分析、解決問題,促進他們深度學習,發展核心素養。
以人數版六上“圓的認識”一課為例,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學習任務,對該部分的知識進行層層展開:(1)想確定一個長方形的大小,最少需要幾個數據?正方形呢?(2)請結合你們手中的幾個圓形學具,想一想要確定圓的大小最少需要幾個數據,這幾個數據在哪里?可以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3)你發現了圓的半徑(直徑)、圓心有怎樣的特點?試著用其中一個圓作為例子演示一下。這樣的學習任務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的認知基礎之上,引發學生對圓的特征的思考,促進學生積極思考。這樣的學習任務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展開多元體驗,讓學生經歷從已有經驗入手進行多元探索,更讓學生經歷從具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思維過程。
總而言之,學習任務是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自主學習、探索新知、形成知識結構、發展數學素養的重要憑借,在具體的教學中,一定要精心設計好學習任務,讓學習任務富有挑戰性,讓學習任務能引領學生進行有意義的知識建構和方法建構,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第一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宋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