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局,各科室都有微信群。局辦公室還建了一個大群,不分科室。大群和小群不同。科室的群要實名,進群要群主驗證通過。大群是開放式的,無論誰拉一個人進群都沒人阻攔,進出自由。群里實名的、昵稱的都有。頁面顯示,群里的人數大大超過了局里的人員總數。這說明大群的吸引力真的大,也說明有非本局的人士“潛入”局內部了。
大群和科室的群確實不同。科室群是工作群。而大群,沒有任務下達,沒有誰給你條條框框的約束,沒有誰說你工作干得不好。沒多久,大群里就熱鬧起來了。有談論家長里短的,有交流養生心得的,有曬美食育兒圖片的,有插科打諢的。平時工作中受了委屈訴苦的也來了。局里停車難問題,甚至連過年過節福利發放也常常拿來評頭論足一番。群里有人警告說有“火藥味”了,可有人戲稱這是“煙火氣”。
局辦公室主任有幾次匯報工作時和局長談到這個大群,局長聽了似乎很有興趣,說:“不錯嘛,不錯嘛。群里這么熱鬧,你把我也拉進群里,感受感受群里的氛圍。”
局長進群了!大家紛紛打出“歡迎”的表情包。局長也打出“感謝”的表情包一一回復。大家像遇到了喜事一樣,群里熱鬧了好一陣子。
沒有想到的是,一陣熱鬧之后,群里很快平靜了下來。就像本來水波粼粼、充滿湖光山色的水面一下子波瀾不驚,變成了死水一潭。往日活躍的群顯得冷清了許多。除了幾個活躍分子問候“早安”“晚安”的,大部分都進入了“潛水”狀態。我想,這肯定跟局長進群有關。
過了一段時日。一天,不知是誰先發現的,我們局長退群了!大家一查,還真是。這才多長時間啊!進群時熱熱鬧鬧,退群時悄無聲息,連一聲招呼都沒有打。局長為什么退群了?大家想來想去,似乎想明白了又似乎沒完全想明白。
局長退群無疑是個遺憾,但又有了意外的收獲。局長退群后大家又放開了膽子說話了。局里的一些大事小情常常成了評議的話題。上個月發生了一起輿情應對事件。本來是有人無意提及,不承想引來了持續的爭論。每次爭論總是由幾個人挑頭,后面總有三五個人跟進,特別是“北風盡吹”“鄉音無改”“笑傲江湖”等人不停地點贊加油,吃瓜群眾也跟著圍觀。爭來爭去,竟得出結論認為局里輿情應對是失敗的。甚至有人還提出讓局里主要領導出面向公眾道歉。這件事群里爭論了有半個月之久。最終還是局黨委主要成員代表局領導班子在全局大會上做了公開檢討,局長向社會做了深刻的道歉才告結束。
真沒想到事情的走向是這樣的。我們暗暗替一些人擔心起來。
平心而論,我們都不是“鐵肩擔道義”的俠士。大家在群里只是有感而發,都以為就是說說而已,沒想到局領導竟這么認真。
又過了一段時日。一天我捧著手機,大群里突然跳出幾行字:“ 我是你們的局長。我為我在微信群這個大家庭里和大家度過的一年多美好時光感到由衷的高興,同時我為我未在群里亮明身份致以誠摯的歉意……”接著,發了一個表情包,好萌。
我這才知道,局長提拔了,要調動了,這是在告別;原來局長有兩個微信號,一個是工作號,是大號,“鄉音無改”是局長的生活號,是小號。想起這么多年和局長相處的時光,我忽然感到鼻子有點發酸的感覺。
作者簡介:
張兆滿,江蘇鹽城人,中學高級教師。在《海外文摘》《牡丹》《小說月刊》《鹽阜大眾報》《鹽城晚報》《射陽日報》等報刊發表小說、散文、隨筆等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