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生活多一些穩定的安排,少一些隨機的波動,會比較好;還有人說,生活不應該被規定,讓未來多一些開盲盒的驚喜,豈不更好?以我之拙見,二者都不無道理,若將其結合,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做出合理選擇,又做好準備,厚積薄發,把握住機遇,方可成就更好的自我。
選擇多意味著更大的可能性、更多的未知性,讓生命與眾不同。我們可以有無限的可能來成為自己所期待的模樣,我們可以根據所處的境遇來選擇更好的解決方式,我們可以走不同的路徑去實現理想,展現人生價值,成就偉績。
那么,選擇多一定是一件好事嗎?由于過多的選擇所引發的亂象被稱為“選擇困難癥”,究其根本是選擇太多,使人不知所措,無法進行取舍和決定,這便是負面影響。不僅如此,由于選擇多,我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比較,浪費大好青春年華;我們還可能會誤入歧途,迷失方向。
俗話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做一件事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譬如,淝水之戰,苻堅貿然進攻東晉,時機不成熟,遂大敗;又譬如赤壁之戰,曹操不熟悉南方氣候,錯誤地使用鐵索連環,致使數十年的基業毀于一旦;又如定軍山之戰,夏侯淵中計被劉備分兵,被征虜將軍黃忠偷襲,遂戰死。因此我們也可悟到,沒做好充足準備之時,多是自我感覺胸有成竹、勝券在握之時,結果卻抱憾終生。
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快,做好準備也不是代表有了萬全之策,可以高枕無憂。我們在準備好原計劃之時,也應有著“事與愿違”之心來應對計劃外的突發情況,就猶如大型企業的公關部門一樣,既有“日常公關”,又有“危機公關”,二者兼備,方可使企業如郵輪一般平穩地行駛在浩瀚的大海上。
由此可見,我們要審時度勢,做出最恰當的選擇,也要能提前做好準備,未雨綢繆。審時度勢、做出選擇,是要把握事情的核心思想與目標,從而進行取舍,發展自我,點亮人生;做好準備,是在事前去預料所有可能會出現的結果,考慮周到,安排妥善。
在新時代新格局下,吾輩青年卓犖之才當與國家共同前行,既能做好準備,抓住機遇,又能審時度勢,做出最恰當的選擇,成就自我。將每一次困難視為成長的契機,手握機遇,乘風破浪,明日的我們定會在人生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者簡介:
劉光耀,男,作者單位:朝陽市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