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不僅為中國文學留下了珍貴的遺產,更是一個時代的精神標桿,代表了高尚的品格和精神風范,體現了對民族、人民最深沉的愛,是吾輩學習的楷模。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更應有堅定的愛國信念、遠大的理想抱負。周恩來總理的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曾激起千千萬萬中華學子心中的漣漪,體現了為國家和民族而奮斗終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警醒著我們:我們之所以能浸潤在千年璀璨文化當中,能安穩享有新時代的幸福生活,與祖國的繁榮昌盛、民族的偉大復興緊密相連。
回首百年,中國一步一步成長為東方巨龍,歸因于愛國志士、科學家及各行各業的先驅者們,義無反顧地肩負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動,為實現這一目標而艱苦不懈地奮斗。如今,我們的祖國才能無比強大,從“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到“海斗一號”完成萬米海試,“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再到“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首次實現千萬核心并行第一性原理計算模擬,彰顯了祖國的強盛、大國的實力和風范。
所以,站在“新時代”的我們,更應牢記偉人的諄諄教誨,加強自身理論學習,主動擔當作為,要博覽群書,全面發展,求真務實,勇于創新,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高素質人才,努力增強自身的文化修養,為富國強民而不懈努力。追隨前人開辟的道路,學習和弘揚魯迅先生和周恩來總理關切民族命運、擔當時代使命的愛國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一份貢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胸懷祖國,與祖國共奮進,我們更要嚴格規范自我行為,從自身做起,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慎獨慎初慎微慎友,不斷自我凈化,修身律己,為祖國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即便千年已過,北宋大儒張載的話依然響徹耳畔,時代在召喚著我們,我們要憑借自身努力匯聚成源源不竭的洪流,形成巨大的磅礴之力,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有一分熱,就要發一分光,如同星星之火,燎原在祖國廣袤的山河間,用青春和祖國一起閃光,攜手一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作者簡介:
王一然,女,作者單位:天津英華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