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為了解決誰來種地、誰來引領鄉村產業發展的問題,四川省岳池縣認真落實上級有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決策部署,扎實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質增效,但在此過程中存在管理能力不足、融資供應不足、風險保障不足、示范帶動不夠、項目扶持較弱等問題,急需采取創建家庭農場聯盟或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動農業大災保險全覆蓋、突出示范引領、強化項目扶持、落實用地保障及抓好孵化培育等措施。
關鍵詞 經營主體;農業;發展現狀;四川省岳池縣
中圖分類號:F325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4.051
截至2023年底,四川省岳池縣共培育農業企業18家(省級8家、市級10家,其中農產品加工企業8家)、農民合作社902家(國家級6家、省級32家、市級38家、縣級16家)、家庭農場2 800家(其中工商注冊999家、省級23家、市級83家、縣級523家)、村(社區)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414個、家庭農場聯盟(協會)組織1個。
1 工作開展情況
岳池縣始終把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范發展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做,鼓勵發展,指導規范,堅持數量與質量一起抓,以培育種植養殖大戶、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主體為重點,從政策保障、資金傾斜、項目扶持、保險支持、技術指導培訓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務,不斷助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產業發展能力,激發主體發展動能。
1.1 健全機制、優化服務,培育工作有序推進
岳池縣建立“縣、鎮、村”三級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工作機制,明確鎮村、相關部門職責分工,細化分解培育任務,制定出臺《岳池縣家庭農場三年發展目標任務(2023—2025年)》等文件,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發展納入各單位農業農村工作年度考核內容。定期開展工作督導檢查,督促落實扶持政策、指導服務等工作,及時幫助解決困難問題,以家庭分散經營為基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要載體、社會化服務為手段的岳池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1]。
1.2 完善政策、保障到位,主體經營環境更優
岳池縣積極擴大中省農業項目支持發展效果,出臺落實《岳池縣現代農業產業園重點產業發展獎勵扶持辦法》等系列政策,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適度規模經營、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和新建改建農業產業項目、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改造,以貸款貼息、政策獎補等方式進行扶持。
2020年以來,岳池縣先后統籌農業產業發展資金2.618億元、補助農民合作社建設資金885萬元、家庭農場培育資金750萬元,鼓勵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規范化、規模化發展。著力增強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抗市場風險能力,建立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機制,對實力強、經營良好、誠信高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授予授信額度。截至2023年底,岳池縣為經營主體辦理土地經營權證310本,向經營主體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累計64家,成功放貸8 716萬元。
1.3 示范引領、規范升級,主體培育量質并舉
岳池縣深入摸排潛在主體,大力培育鄉村產業帶頭人,鼓勵轉移務工農民、大學畢業生、退伍軍人、回歸鄉賢等回歸鄉村創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加大龍頭企業的培育力度;引導有長期穩定務農意愿的農民適度擴大產業經營面積,發展為家庭農場,引導以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為主要成員組建農民合作社,不斷推動主體數量、質量“雙提升”。截至2023年底,岳池縣共孵化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 720個。積極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范發展、適度規模發展,不斷提高其經營水平。出臺《岳池縣農民合作社縣級示范社評定及監測辦法》《岳池縣家庭農場縣級示范場評定管理辦法》,建立縣級到市級、省級和國家級新型經營主體梯級培育體系,引領帶動全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范、健康發展;累計創建示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國家級6個、省級63個、市級131個、縣級539個。
1.4 加強培訓、提升素質,人才支撐更加堅實
岳池縣著眼“轉化傳統農民、引入新型農民”,與省農科院、四川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建立科研創新、實訓培育合作機制,整合縣農廣校、農機校等培訓機構和人員,建立家庭農場聯盟及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輔導員隊伍(共27名)。針對性開展日常經營輔導服務,分層次、分類別開展職業技能、“耕耘者”振興計劃、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等培訓,大力培育懂技能、會管理、知信息技術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2022年以來,岳池縣共培育培育高素質農民448人,其中省級調訓農業產業領軍人才4人,農業經理人5人;市級調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5人;縣級培訓434人,其中經營管理型340人,專業生產型47人,技能服務型47人。
1.5 鼓勵創新、塑造品牌,主體發展動能增強
岳池縣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糧油、生豬、蔬菜等農業主導產業和臍橙、白茶、中藥材等農業特色產業進行連片發展、適度規模種養殖,持續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探索推廣“稻漁、稻蝦”等循環種養新模式,提升自動化、信息化、標準化生產經營能力,不斷提高農業生產質量效率[3]。岳池縣集中成片建成優質規模化糧油基地2.33萬hm2、0.67萬hm2蔬菜產業帶、年出欄生豬87萬頭。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因地制宜開發鄉村旅游、民間工藝、電子商務、直播銷售、社會化服務等新業態,立足實際需要發展農產品加工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累計培育年產值500萬元以上加工型農業企業8家;抓好“岳池大米”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宣傳推廣,打造“千年銀城”區域公用品牌,新認證綠色食品1個以上。積極參加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等展會,組織開展“岳字號”優質農產品品牌推介活動,提高岳池農產品知名度。
1.6 建立聯結、互惠共利,助農增收成效凸顯
岳池縣鼓勵農民以土地經營權、林權、閑置房屋,集體以資產、資源、資金等入股農民專業合作社,著力推廣“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民+合作
社+村集體經濟組織”等模式,努力形成“先保證保底收益,再按股分紅”“風險同擔、利益共享”等聯結機制和“吸納就業、生產托管、訂單收購”等聯農模式,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讓農民參與產業鏈發展,分享價值鏈提升帶來的紅利。2022年,岳池縣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聯結農民98 000余戶,帶農助農穩就業、促增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農村創業創富發展潛力更足。
2 存在的問題
雖然,岳池縣為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急需解決。
2.1 管理能力不足
受內部財務和管理不規范、組織機構松散、成員文化水平偏低、成員合作意識不強、不愿風險共擔、缺乏長遠發展規劃、項目申報困難及資料歸檔困難等問題影響,很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受阻。例如,2022年,岳池縣對轄區所有合作社進行名錄信息管理,數據顯示近40%的合作社經營狀態為停業、歇業和經營異常。調研發現,一些經營主體財務管理不規范,無會計賬簿,或只對財政補助資金進行登記核算,生活開支與主體收入混在一起,無法反映實際經營性收入。
2.2 融資供應不足
近年來,銀行、融資擔保公司等金融企業雖然采取多種措施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并在服務模式、服務內容和產品創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進行了很多嘗試,取得了不錯效果,但是由于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缺乏自有固定資產等作為抵押,貸款難、貸款費用高的問題仍然比較嚴重。農業生產存在著季節性強和周期性長等特點,所需資金周轉量大。例如,岳池縣齊福鄉左氏生態夢想家庭農場在銀行貸款200萬元用于家庭農場的經營發展,每年到期家庭農場需要償還一次本金,但因農業生產季節性和周期比較長,無法籌齊大額資金,只能到小額貸款公司貸款“過橋”資金用來償還銀行,且逾期后每天需支付2萬元的高額利息。
2.3 風險保障不足
相比普通農民,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比較大,面臨更大的經營風險、市場風險、農產品安全風險。例如,2021年以來,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和天氣影響,岳池富農農業專業合作社生產的農產品大面積減產且上市后口感不佳,市場價格偏低,損失100余萬元。
2.4 示范帶動不夠
經過近幾年的培育,岳池縣示范社及示范場創建有了初步進展,但是創建力度不足,示范帶動率不高。截至2023年底,岳池縣僅有32家農民合作社省級示范社、6家農民合作社國家級示范社、23家省級家庭農場。
2.5 項目扶持較弱
中省下達的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的項目,大多存在補貼資金較少、自籌資金較多、門檻高等問題。由于農業發展周期長,投入資金較多,自籌資金不易籌齊,導致項目無法實施,沒有起到撬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加產業投入的作用。
3 建議
3.1 創建家庭農場聯盟或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
岳池縣已建立家庭農場創業聯合會,接下來將督促指導其落實服務場地、業務人員等,促進其實體運行,為家庭農場提供政策咨詢、產業發展指導、技術培訓、融資服務等。同時,遴選比較有實力的農民合作社牽頭組建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為縣域內農民合作社提供政策咨詢、運營指導、財稅代理、金融服務等。
3.2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開展農村產權抵押融資試點,推動金融機構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對接,建立融資協作長效機制,逐年增加對各類經營主體的授信額度。鼓勵金融機構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經營特點,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利率和償還方式,創新開展倉單、知識產權、股權、應收賬款、可轉讓的林權等抵(質)押服務,擴大有效擔保物范圍。鼓勵金融機構發展小額信貸業務,并重點扶持家庭農場。推進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鼓勵金融機構規范開展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的信用評定工作,并將信用評定結果與經營主體的貸款授信結合起來,對信用等級較高的同等條件下實行貸款優先、利率優惠的激勵機制[4]。
3.3 推動農業大災保險全覆蓋
繼續實施三大糧食作物小麥、玉米、水稻農業保險試點,對其他大型經濟作物也應出臺適宜的農業保險指導意見,提高保障水平,將全部生產成本進行覆蓋。積極抓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的落實,鼓勵經營主體積極投保農業保險,穩步提高農業抵御風險水平[5]。
3.4 突出示范引領
持續開展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梯度工作,加強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示范創建,同時做好示范主體創建后續跟蹤服務,指導規范示范主體標準發展運營,推動示范主體越做越大、越做越強,進一步鞏固拓展示范創建成果,力爭創建一批、鞏固一批、樹立一批運行規范、有較強帶動作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排頭兵。
3.5 強化項目扶持
提高項目扶持中財政補助比例,降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籌比例,降低項目實施難度,推動改善生產設施設備,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將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納入現代農業園區、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農業產業強鎮、高標準農田建設等農業支持項目實施范圍,研究制訂落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承接撂荒地整治、高標準農田改造的辦法措施,全面提高農業生產的基礎保障能力,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能力。
3.6 落實用地保障
在安排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時,合理安排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擴建、新建項目用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直接用于服務農業生產經營的設施用地,按有關規定予以大力支持。用好農業用地管理政策,優化農業附屬設施用地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全力保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經營用地需求[6]。
3.7 抓好孵化培育
以家庭農場主、合作社理事長、返鄉農民工等為重點,加強生產管理、財務核算、產品營銷等職業技能培訓,著力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的專業人才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創新創造能力,從而培育一大批生產發展型、技能突出型、生產服務型職業農民。進一步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支持采用先進技術和裝備、深入開展提升行動,不斷提升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的抵御風險能力。
參考文獻:
[1] 任麗蓉,楊紅.山西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模式發展研究[J].山西農經,2022(24):88-90.
[2] 王凱,毛杭軍,徐志豪,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對策研究:基于浙江寧波的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22,50(19):235-238.
[3] 劉云香.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J].農家參謀,2022(16):96-98.
[4] 徐妍,馬昭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問題研究與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
32(24):288-290.
[5] 周盈盈.鄉村振興戰略下廣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管理的發展探析[J].智慧農業導刊,2021,1(20):84-86.
[6] 王榮山,劉愛月,李文文,等.德州市培育高素質農民的緊迫性和重要性[J].南方農業,2021,15(33):180-182.
(責任編輯:張春雨)
收稿日期:2024-01-05
作者簡介:唐偉(1979—),本科,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村合作組織管理。E-mail:154211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