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小雨



“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與汪曾祺不同,菜市于我,是一個稱不上熟悉的地方。很多時候,與其說是“我去菜市”,不如說是“我陪母親去菜市”,她是家中掌勺,菜市是她的“天下”,我愿意出門時會陪她一同逛逛,給她打打雜,就是賣點力氣拎拎菜,但我愿意出門的時候,其實不多。
菜市于我是新鮮之所
來到黃山太平,還沒把爬山列入行程中,我和朋友起了個大早,去了離住處不遠的龍井市場。來黃山,已不是首次,在黃山逛菜市,卻是頭回。
本地朋友提議去菜市看看,是啊,有什么地方比菜市更適合體驗當(dāng)?shù)厣畹哪兀俊斑€可以在菜市場吃個早飯,帶你們嘗嘗黃山特色。”如此,期待更上層樓。
我們需要橫穿市場才能抵達目標中的早餐店,還沒進市場大門,便遇著了黃山的筍,它是這個季節(jié)市場的重頭戲。與右手邊呈小山狀的筍堆相對的是左邊竹筐里的兩三顆,它們稍顯孤寂,是農(nóng)人自己挖來賣的。
個頭不夠標準,樣子也不夠好看,更沒有削蔸、去皮、剝殼的周全服務(wù),它們的主人不善言語,我們詢價時他的拘謹透出農(nóng)人獨有的質(zhì)樸。
“一斤兩塊。”看我們不是本地人,聽不太懂這里的鄉(xiāng)音,他用手比畫、嘴里又重復(fù)了一遍:“兩塊。”只十幾塊,便收獲兩顆碩大的毛竹春筍。
有了第一個收獲,我們的心定了下來,但胃卻開始抗議,說好的早餐呢?回歸初心,直奔吃食而去。
水汽騰騰的大鍋前整整齊齊碼著的六個碗告訴我們,食客不少,要排隊。
“先看看想要什么澆頭。”
“當(dāng)然是筍干的。”我們異口同聲。
筍干面上桌的那一刻,令人食指大動,挑起一筷子面條搭著幾根筍,入口瞬間,咸鮮齊聚。
這天的第一餐,是極美的。
撫平了胃的不滿后,我們再次扎入市場。
春季,菜市充斥著深深淺淺的綠,因離清明不遠,在菜市看到最多的除了筍外,當(dāng)屬于蒿草,“蔞蒿滿地蘆芽短”,可惜暫無河豚作陪,無法徹底體味東坡居士的快意。
蒿草是制作蒿子粑粑的原料,本地朋友說清明時候到處都是蒿子粑粑,但當(dāng)?shù)厝俗钭院赖倪€是自家手作味道,作為外鄉(xiāng)人的我們是無法親手做上一份蒿子粑粑了,只得購入當(dāng)?shù)厝俗龊玫某善罚角迕魅眨€來就清茶。
除了蒿草,野水芹、薺菜、水蕨菜、山蕨菜是每個攤位老板口中的佼佼者,只要你眼神對它們稍有關(guān)注,老板們便立刻推薦起來。
“春天當(dāng)然要吃野水芹,我自己去河邊摘的,一大早采的,新鮮得很。”
同樣的話適用于薺菜、水蕨菜、山蕨菜,最多也就是采集的地點由河邊變?yōu)樯缴希杉娜擞衫习遄兂衫习宓睦习椤|S山人真的不愿放過每一口春鮮,他們對生活的熱情讓我們流連于菜市之中,暫忘世俗的煩惱,也難怪古龍寫出“一個人若走投無路,心一窄想尋短見,便放他去菜市場”這樣的句子。
離開菜市已近中午,本地朋友尚未興盡,說要帶我們嘗嘗地道的家常徽州味,我們一拍即合。
驅(qū)車拐入一個不甚起眼的街道,停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娜擒嚕际莵磉@家吃飯的人,工作日都如此,不敢想象周末會是何等盛況。
這家透著些“鄉(xiāng)土味”的小菜館是收獲無數(shù)本地人認證的老徽州味道,店的位置也十分有趣,地下還有一層,放著收來的各有特色的石碑石像,算是一個古物倉庫。
落座前,我們向老板娘點了四五道菜,家常紅燒魚塊幾乎是每桌必點的,還有當(dāng)?shù)靥厣摹伴佣垢薄i佣垢怯靡环N天然植物淀粉加適量的水,充分加熱攪拌,熬制出來的形狀外觀如豆腐的美食,顏色墨綠半透明狀,可以燒著吃也能涼拌,口感黏糯彈牙。清炒南瓜秧正是這個時節(jié)吃,天氣再熱一些就老了。沒想到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道不起眼的徽州燉豆腐,食材和做法都很簡單,據(jù)說點豆腐的豆?jié){沒有經(jīng)過挑豆皮的步驟,所以特別濃香。這應(yīng)該是我吃過的最好味的豆腐了,這道菜整體的調(diào)味就是徽州的咸香,亮眼的是豆腐本身,精彩之處不在于豆腐嫩滑的口感,而在回味的那一抹濃郁豆香,讓人不得不感慨一句,原來這才是真正的豆腐,道地家常菜果然有些東西。
早餐、菜市、菜館,我們短暫地進入了黃山人的日常生活,感受了黃山這座城市的生氣,每一次與當(dāng)?shù)厝说慕涣鳎恳豢诘氐赖拿牢叮妓坪踉谙蛭覀兪稣f著這座城市獨有的故事,讓我在奇峰怪石、云海日出之外,永遠無法忘卻它的人間煙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