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翠輝,蔣南洋,陶春榮
(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廣西 桂林 541199)
新工科教育作為響應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教育改革舉措,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技能。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以培養創新能力強、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工程技術人才為目標,以“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為核心理念,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課程教學設計也需要進行根本性的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新時代工程教育的需求,因此,教師必須重新思考如何設計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以確保學生能夠具備行業所需的關鍵能力和素質。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食品安全學作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應用實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安全學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應緊跟行業發展,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引入實際案例,強化實踐環節,并通過持續改進教學理念,確保教學質量與時俱進。通過這樣的教學改革,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能夠解決復雜食品安全問題的工程技術人才,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1-2]。
由斯帕迪等人于1994年提出的“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強調課程教學的目標是學生學習課程后所獲得的學習成果,是一種主要以學生預期的學習成果為中心來組織、實施和評價教學活動的結構模式,它與傳統教學模式的主要區別如表1(p101)[3]。OBE理念教學模式關注的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應達到的關鍵結果。在教學過程中引入OBE理念,可以突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OBE教育理念特別強調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如何取得這些學習成果、教師在實現這些學習成果方面扮演什么角色、如何評價學生的成績這四個方面,是一種符合當前新工科背景的人才培養模式[4]。

表1 OBE教育模式與傳統教育模式的差異
因此,“食品安全學”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必須緊跟行業發展的最新趨勢,滿足社會對食品安全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在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食品安全學”課程教學設計,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理論、法律法規和標準,更要求他們具備分析和解決實際食品安全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學內容的更新與優化,教學方法的創新,以及評價體系的全面改革。在培養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和應用實踐能力的同時,應積極探索和實踐以成果為導向的“食品安全學”課程教學模式,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養應緊緊圍繞產業鏈和創新鏈,向產業需求要專業建設、向技術發展改革要內涵,將產出導向作為衡量畢業生能力的重要標準。傳統的食品安全學課程教學模式與新工科建設中基于時代和未來對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的核心和素質要求存在較大差距,難以滿足新經濟對人才的需求。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傳統食品安全學課程教學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5-7]:
食品安全學是一門多學科交叉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聯性較強,如食品腐敗的微生物作用與食品貯藏條件、HACCP控制等密切關聯。因此食品安全學其獨特的交互性使學生能更加清晰地理解專業課之間全面系統的聯系,從而科學地解決問題。傳統的食品安全學課程教學往往側重于教材內容的講授。授課形式沒有推陳出新,在教學過程中學科交叉融合不夠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夠。在教學過程中,對于食品安全學的新知識和法規沒有做到實時更新,也沒有串聯一些最新的食品安全事件,導致理論和實際相脫節,學生理解能力不足。雖然高校要求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每三年修訂一次,但各專業只是對課程設置和教學大綱內容進行微調,教材內容仍跟不上行業知識更新的步伐,難以滿足新產業、新業態、新經濟發展對人才的動態需求。
傳統教學模式的重點在于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學習效果的考評方式也以考試為主,學生雖然在頭腦中形成了一定的知識體系,但在遇到復雜的食品加工和食品安全案例時,往往無法快速有效地進行分析,實踐分析能力較為薄弱。
高校教師大多數為學術型人才,科研能力突出,但缺乏一線的實踐經驗和工作鍛煉,導致教師本身的實踐能力與社會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學生在工程能力培養方面難以做到貼近新經濟形勢下的企業需求。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類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掌握必要的專業理論知識,而且要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分析能力。雖然現有的食品安全學課程教學模式采用了理論知識和案例分析相結合的形式,但由于課時的限制,仍然存在部分教師的授課方式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講授的案例也都是典型的、老套的案例,脫離了現在的新經濟環境,導致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但是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分析能力還很欠缺,無法適應新工科建設對人才的需求。
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學習任務,達到教師設定的學習目標。這種教學方法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無法實現分層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潛能的挖掘和能力的培養。
對于大多數專業課程的考核,教師只是通過期末考試來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而學生在期末考試結束后,就將知識點拋之腦后,無法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有效的反饋與反思機制十分必要。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問答輔導等方式獲取學生的反饋信息。同時,要對反饋得到的問題進行分類反思,找出問題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
以上問題的存在,導致食品安全學課程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由傳統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人才與企業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不一致,導致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因此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本文將OBE教學模式應用于“食品安全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崗位適應能力和綜合職業競爭力。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規定,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基本要求是:“本科專業類培養方案的制定應當根據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從課程目標、畢業要求等方面,提出相應的課程教學目標”。在確定課程教學目標時,應首先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然后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確定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課程教學目標是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根本依據,也是學生學習成果的最終體現,其水平和質量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效果。食品安全學作為一門應用性強、涉及面廣、專業性強的學科,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在食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和消費環節中的安全意識,掌握食品安全基本知識和技能,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因此,在確定食品安全學課程教學目標時,應充分考慮以下幾個方面[8]:
①以學生為中心。OBE理念下的食品安全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一方面應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使其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另一方面要合理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探索知識轉變。
②以產出為導向。食品安全學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因此在確定課程教學目標時,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應通過科學合理地安排實踐內容與課時來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③以持續改進為核心。在食品安全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OBE理念下的成果導向原則來指導課程教學過程。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應具有一定的連貫性、系統性和前瞻性;在授課過程中應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課上與課下相結合;在課程考核方式上應充分體現多元化。
④以持續發展為目標。OBE理念下的食品安全學課程教學中應充分關注學生發展需求,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認知特點和專業知識水平來設計不同的授課內容和授課方法。同時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反饋和評估,以進一步調整課程教學內容和授課方法。在確定課程教學目標時還應充分考慮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其他相關內容與其之間的關聯性與相互作用性,從而實現多個目標之間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為了更好地體現OBE理念,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結合本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食品安全學課程的特點,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傳統教學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線上線下學習相結合作為本課程教學內容設計的主要思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需求為導向,以產出導向(OBE)為原則設計食品安全學課程內容體系。具體而言,理論教學內容應圍繞食品安全學的核心知識點展開;實踐教學內容應以學生需求和學習成果為導向;課外實踐則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完成一些食品安全相關的小實驗[9]。
在本課程的教學設計中,著重強調課程與企業需求、社會需求以及國家發展需要之間的聯系,注重食品安全學知識體系與實踐能力體系的有機結合[10]。
①基于OBE理念的教學內容設計。課程應根據食品安全現狀、發展趨勢及社會的需求,針對當前食品安全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合理設計教學內容,采用案例教學、情景教學、討論式教學等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增加食品安全熱點話題、新技術、新工藝在食品生產中的應用等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項目和競賽活動,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
②教學方法是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的而采用的各種手段和措施。傳統的食品安全學課程主要采用講授法和案例分析法進行授課。講授法是一種傳統而又常見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的講解,使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系統且全面的認識。案例分析法是指以實際案例作為出發點,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對案例進行分析與討論,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后續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操作能力培養的一種方法。新工科背景下,為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高、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工程技術能力強、具有國際視野和較強競爭力的食品安全領域創新型人才,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例如,在講授食品安全相關概念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視頻來講解食品安全概念及其相互關系;在講授食品加工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危害物時可以通過視頻或者PPT展示危害物及其危害;在講授食品檢驗方法時可以通過模擬實驗或者實際操作來展示。
③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幫助教師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方法,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提供依據。目前,食品安全學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主要為期末考試、平時成績以及作業成績等。對于課堂教學評價,主要以教師對課堂知識傳授和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為主,而對于學生在課程中所學到的知識與能力,學生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與能力的認可程度以及對該課程的滿意度等方面并沒有得到有效的評價。因此,建立基于OBE理念的食品安全學課程教學評價體系,并將其應用于食品安全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該教學評價體系應包括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課下作業質量評價以及課程考核評價等方面。其中,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主要以學生對教師所講授知識與能力的認可程度為主;課下作業質量評價主要以學生對自己所學習內容與能力的掌握程度為主;課程考核評價主要以學生對其所學習內容與能力的掌握情況為主。
基于OBE教學理念,本文探討了食品安全學課程教學改革。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導向,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和不足,有效提高了食品安全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滿足新工科背景下食品類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