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紅寺堡區位于寧夏中部干旱帶核心區,是當前中國最大的易地生態移民安置區,具有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資源稟賦,比較適宜發展肉牛產業。近年來受外部環境影響,牛價持續低迷,為增加養殖戶收入,寧夏民悅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基于養殖戶自身產業基礎,引進和牛凍精,推廣和牛繁育項目,通過現代養殖技術供給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針對紅寺堡區和牛繁育項目推廣的現狀進行了實地調研,分析面臨的問題并給出對策建議,以期對和牛繁育新技術推廣、農戶對新技術采納等方面給予經驗參考,為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提供決策依據。
關鍵詞 和牛;養殖繁育;推廣;寧夏紅寺堡區
中圖分類號:S82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3.048
和牛,其肉質形狀如同雪花一般,被稱為雪花肉,被譽為餐桌上的頂級食材,其高昂的價格也是其他種類牛肉所望塵莫及的。紅寺堡區是寧夏為落實國家“八七”和“雙百”扶貧計劃而建設的。歷經18年“沙丘起高樓,荒漠變綠洲”的景觀再造,累計易地搬遷安置寧南山區8縣移民20多萬人[1]。近年來,寧夏民悅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在紅寺堡區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結合當地肉牛養殖戶的生產情況,引進和牛凍精,通過人工授精技術開展和牛繁育項目,在養殖散戶和規模養殖場進行項目示范推廣和規模化養殖。
1" 國內外和牛產業發展現狀
1.1" 國外和牛產業發展現狀
和牛養殖產業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日本的飼養數量最大,其次是澳大利亞和美國。亞太地區、歐洲和非洲的一些國家也有飼養,但規模都較小,主要為雜交和牛。日本,作為和牛的原籍國,在1965年之前幾乎只飼養和牛,伴隨全球化的發展進程,日本也開始逐漸飼養奶牛和其他牛品種。截至2007年,日本的和牛數量已超過170萬頭,其中奶牛有50多萬頭[2]。
1.2" 國內和牛產業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還缺乏權威機構對全國和牛的飼養和存欄量進行統計。據可考資料,在2001年,海南省海島和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從國外引入純種全血日本黑毛和牛胚胎。截至目前,該公司總存欄量達到2 800頭,是國內唯一一家擁有5代以上純種和牛系譜的種質資源企業。由于國內純種和牛數量較少,為了擴大養殖規模,養殖戶和養殖企業逐漸采納通過人工授精的方式雜交和牛。其方式是利用純種和牛凍精,選取本地優資母牛進行雜交,通過這種方式極大地增加了和牛存欄量。此外,各地龍頭企業還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本國的養殖模式,該模式是以養殖戶負責提供基礎母牛進行人工授精,并為企業提供和牛犢牛,企業負責和牛犢牛的育肥及后期加工銷售。通過該模式,我國國內也先后發展起一批和牛養殖企業,如吉林黑牛、秦寶牧業、海島和牛、大連雪龍、龍江和牛公司等。
2" 紅寺堡和牛繁育推廣現狀
從2023年1月開始,寧夏民悅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為引進和牛凍精,多次前往黑龍江考察調研龍江元盛食品有限公司,實地考察了“龍江和牛”,并與龍江元盛食品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完善了從凍精引進到和牛回收的各個過程,制定了由項目方免費提供和牛凍精,農戶提供適配母牛并聯系獸醫自費進行人工授精配種,配種產下的和牛牛犢由農戶飼養至6月齡,體質量不低于160 kg,達到標準后由項目方回收的推廣方案。通過該方案的實施,能夠有效促進養殖戶對和牛繁育項目的積極性,增加農戶收入,推動紅寺堡區肉牛養殖業的高質量發展。
截至2023年8月,紅寺堡區和牛繁育推廣項目已累計在柳樹臺村、弘德村、太陽山鎮等地開展。先后培養了3個品種改良員,并建立了2個和牛繁育養殖基地、26個養殖示范點及1個和牛育肥生產基地;同時,該項目也在不斷向周邊地區推廣,在青銅峽市、同心縣、鹽池縣、利通區等市(縣)分別開展了和牛繁育推廣試點工作,累計使用和牛凍精達300余支,通過人工授精方式配種農戶能繁母牛200余頭,惠及農戶300余家。寧夏民悅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還同步推廣優質飼料飼養技術、牛舍養殖管理技術、獸醫技術等。
在傳統養殖方式下,養殖戶飼養的肉牛大多以西門塔爾為主,受肉牛市場環境低迷的影響,肉牛出欄價格每千克約25元,農民飼養1~2年出欄時1頭西門塔爾公牛售價12 000~18 000元,母牛售價8 000~12 000元,三月齡牛犢售價2 000~3 000元。飼養過程中每頭牛所需牧草、青貯、飼料等不含人工成本500~700元/月,因此普通肉牛養殖利潤較低。養殖戶采納和牛繁育項目后,每達標出售1頭6月齡和牛犢牛收入可達12 000元以上;6個月和牛飼養成本和普通肉牛飼養成本相同約為3 000元,實現利潤可達8 000元,且不同于普通肉牛銷售過程中價格受花色、公母影響,銷售由項目方統一上門回收,經濟收益提高效果十分明顯。和牛繁育推廣項目正在養殖戶之間發揮其積極的作用,未來更應優化養殖途徑,帶動農民高效生產增收致富,著力改善民生,促進鄉村振興。
3" 紅寺堡區和牛繁育推廣模式
3.1 “企業+政府+養殖戶”模式
寧夏民悅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統一提供和牛凍精、疾病防疫、養殖技術,通過當地畜牧局的防疫工作人員連結農戶,推廣養殖繁育和牛。與此同時,政府還出臺了一系列肉牛養殖補貼政策,和牛繁育過程中同樣受用,例如“見犢補母”政策,一頭母牛生下牛犢政府給予補貼500元。另外,公司與農戶之間還簽訂了養殖協議,達標回收和牛牛犢,不論牛犢花色、公母等,統一定價,按質量支付,解決了農戶和牛銷售的后顧之憂。
3.2 “企業+獸醫站+農戶”模式
公司聯系當地獸醫、品種改良員等從業人員,簽署合作協議書,由寧夏民悅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提供與牛凍精先行放置在獸醫站,當地獸醫從業人員出面與養殖戶溝通,推薦養殖戶家中適配母牛人工授精使用和牛凍精,并按成功受精定犢每頭母牛給予獸醫從業人員補貼100元,大大提高了和牛凍精的使用次數。
3.3 “企業+示范點+農戶”模式
寧夏民悅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在當地肉牛集中養殖園區選取適齡母牛存欄量高于50頭的養殖戶,簽署合作協議建立和牛繁育示范點,由公司免費提供和牛凍精,安排獸醫進行人工授精,并由母公司寧夏東方惠民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按每頭成功定犢母牛1萬元給予低息抵押貸款,幫助示范點養殖戶解決養殖資金問題。通過和牛繁育示范點建設,更好地帶動周邊肉牛養殖戶加入到和牛繁育項目中來,促進和牛繁育項目推廣。
3.4 “農戶聯保合作養殖小組”模式
“農戶聯保合作養殖小組”模式是寧夏民悅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基于其母公司寧夏東方惠民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的小額貸款模式——鹽池模式而設立的。其運行模式是將4~7戶養殖戶編為1個養殖小組,公司根據小組成員養殖存欄量對應提供低息貸款,扶持養殖戶購買養殖設施,壯大養殖規模。養殖小組成員之間互相監督貸款使用情況,共享養殖經驗,互幫互助做好和牛繁育工作。通過養殖小組的設立,促進了農戶對和牛養殖繁育項目的進一步了解,更好地推動了和牛繁育項目的推廣普及。
4" 和牛繁育項目推廣初期存在的問題
4.1" 和牛凍精種源來源不純,有待進一步提高
和牛作為日本的國寶,其遺傳物質(公牛、母牛)、飼料配方都被作為國家機密,絕不外傳[3]。目前,從澳大利亞進口系譜齊全的和牛精液價格較貴,國內生產的和牛精液存在血統不純、來源不清、系譜不全等問題[4]。我國市場上大多數和牛都是通過和牛凍精人工授精雜交而來,其雜交品種繁多,基因也相差各異。在和牛原產國日本,和牛雜交后的一代肉牛通過養殖繁育,也只有一半左右的雜交和牛能產出可達到A3及以上標準等級的雪花肉,國產雜交和牛產出的雪花肉比預期更低。紅寺堡區的和牛繁育推廣項目主要是以本地農戶養殖的西門塔爾為主要母體,通過人工授精的方式雜交“龍江和牛”,其雜交后產下的和牛牛犢存在種源來源不純、基因缺陷等不足,影響了養殖育肥后期和牛出欄產出雪花肉的預期效果。
4.2" 和牛繁育產業資金需求量大,農戶能力有限
和牛繁育工作周期較長,過程成本投入較高,資金需求量大。普通母牛一般從和牛人工授精后要觀察2~3月才能確定是否成功定犢。如果沒有成功定犢,還需要重復人工授精等工作。從確定母牛成功定犢到和牛牛犢出生,需要 8~10個月,飼養周期長。從和牛牛犢出生到達到企業上門回收標準,還需要6~8個月的飼養周期。在整個和牛繁育過程中,母牛需要精料喂養8~12個月,平均每月需要的飼料成本是500~700元;和牛牛犢從出生到企業回收,每月需要喂養飼料、牧草等的成本是400~600元,期間還不包含母體和牛犢的獸醫檢查費用、治療費用、人工費用等。整個和牛繁育的過程中對于資金的投入需求量大,普通家庭養殖戶能力有限,如果擴大養殖繁育規模,還需要再額外投入資金購買成年母牛,生產成本極高,投入周期長,農戶自身難以維持,因而選擇放棄加入和牛繁育項目。
4.3" 和牛市場認可度低,農戶銷售路徑單一
發展和牛、改良和牛產業,不但要注重品種、技術、管理等關鍵環節,品牌建設也尤為重要[5]。到目前為止,我國國內肉牛消費市場對和牛產出的雪花肉的了解還處于起步階段,市場消費需求有限,還沒有形成完善的供產銷鏈條,同時市場上也缺乏可供參考的和牛銷售價格。寧夏民悅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推廣和牛繁育項目的同時雖然承諾達標高價上門回收和牛牛犢,但從養殖戶的角度來看,傳統肉牛銷售途徑多集中在自己運到市場上賣、牛販子、屠宰場或與企業簽訂購銷合同等,其銷售途徑較多。而養殖戶選擇加入和牛繁育項目后,母牛繁育的和牛牛犢,市場認可度低,銷售路徑單一,只能與簽訂收購協議的企業交易,銷售價格缺乏對比參考,不利于養殖戶銷售牛犢時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此外,和牛的市場認可度低也影響養殖戶選擇加入和牛繁育項目,不少養殖戶表示,如果公司放棄回收和牛牛犢或者以牛犢未達到收購標準為由拒絕回收,養殖戶將面臨牛犢無處可賣的困境。
4.4" 和牛養殖缺乏經驗,產業規模仍需完善
目前,國內對于和牛的養殖還處于初級階段,主要集中在海南、東北等地,孕育出了一些如吉林黑牛、秦寶牧業、海島和牛、大連雪龍、龍江和牛等和牛養殖公司。整體上,對于和牛的養殖繁育經驗仍處于缺乏狀態。寧夏民悅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從龍江和牛公司引進凍精,于2023年開始在寧夏地區推廣養殖戶加入和牛繁育項目。目前,項目還處于初級階段,對于和牛的繁育、疾病防控及育肥缺乏養殖經驗。對農戶而言,選擇養殖和牛也是一種挑戰,和牛作為一種新的養殖品種,從飼養過程的飼料配比到疾病防治,養殖戶都缺乏可供參考的經驗,這也是影響養殖戶選擇加入和牛繁育項目的重要因素之一。
5" 促進和牛繁育項目推廣的對策建議
5.1" 明確和牛凍精種源來源,加強和牛種源建設
針對推廣過程中有可能存在的和牛凍精種源來源不純的問題,寧夏民悅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應與龍江元盛食品有限公司加強溝通協作,明確和牛凍精來源是否為雜交第一代和牛種源。借鑒國內外和牛雜交繁育經驗,根據資料查詢,目前國外和牛雜交繁育較為成熟的母本品種分別為荷斯坦奶牛和安格斯肉牛。寧夏地區養殖戶大多選擇飼養西門塔爾牛,在推廣加入和牛繁育項目的同時建議養殖戶選擇飼養荷斯坦奶牛和安格斯肉牛并給予相應扶持。大力發展純種繁育,由配種養殖公司進行純種擴繁[6]。定期開展和牛DNA檢驗,建立基因庫,防止以次充好的情況出現。盡量避免出現雜二代、雜三代的情況,影響和牛種源。
5.2" 加大低息信貸資金力度投入,完善政策補貼
針對和牛繁育過程中存在的養殖周期長、投入成本高等資金問題,寧夏民悅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其母公司寧夏東方惠民小額貸款公司推出“肉牛活體抵押”貸款,用于解決養殖戶的資金需求。存在資金困難的養殖戶可以通過申請,公司審批通過后,獲得低息貸款,每頭成年母牛可以獲得1萬元的低息貸款。養殖戶獲得貸款后,可用于購買母牛、飼料及建造牛舍等一系列的生產活動,每月僅需按時繳納105元利息即可,本金可待和牛牛犢出售后再還。通過該項“肉牛活體抵押”貸款政策,極大地緩解了養殖戶的資金短缺問題,有利于擴大養殖規模,促進和牛繁育項目的有效推廣。另外,公司應進一步加大對養殖戶的幫扶措施,推出更多低息或免息貸款業務,切實幫助養殖戶解決養殖過程中的資金困擾。當地政府也應大力支持養殖戶的發展,適時推出相應的幫扶政策,例如進一步普及吳忠市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補助政策,落實好肉牛養殖繁育“見犢補母”的補貼政策,完善好吳忠市規模養殖建設補貼政策,加強對吳忠市本級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力度并鼓勵農戶購買養殖保險等。
5.3" 推廣和牛市場宣傳,打造本地和牛品牌
品質是打造和牛品牌的關鍵。要確保和牛產品的質量,則要制定執行相應的質量標準,重點把握“內、外”兩個方面[7]。和牛所產的雪花肉作為餐桌上一種高端食材,與其他牛肉相比存在差異性。寧夏民悅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應結合和牛本身特點,制定營銷策略,做好廣告宣傳。寧夏地區作為回族自治區,廣大群眾有食用牛羊肉的生活習慣,對牛肉的需求量大。公司在推廣和牛繁育項目的同時,也應做好網上銷售和實體店銷售相結合,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并認可和牛肉;同時,針對和牛身上的不同部位,對和牛肉進行精細分切,根據肉質分為不同等級,制定不同的價格,讓更多的消費者能夠愿意并有能力選擇食用和牛,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另外,公司應努力打造自己的和牛品牌,借鑒國內目前的海島和牛、大連雪龍、龍江和牛等和牛品牌運營模式,著力打造寧夏和牛這一區域公用品牌,并能夠得到市場認可。寧夏和牛的品牌化宣傳將有助于拓寬和牛市場,增加消費需求,進而帶動更多養殖戶選擇加入到和牛繁育項目中來,促進養殖戶增產增收。
5.4" 加強和牛科學養殖,助力企業科技賦能
和牛作為一種國外的舶來品,國內普通養殖戶對其缺乏了解和認識。公司應開展科技培訓,對典型戶、肉牛改良戶、改良員與村級防疫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其專業能力[8]。充分發揮好“農戶聯保合作養殖小組”機制,鼓勵有條件的申請成立區域和牛產業組織,讓更多的養殖戶加入到產業組織中來,促進紅寺堡地區和牛養殖戶之間的種源資源、技術資源、場地資源等的協助共享,進一步推動本地和牛產業的發展壯大;同時,公司應聯合地方農業農村局、防疫站等部門,建立和牛養殖技術保障體系,高薪聘請國內外專家團隊,定期到養殖戶和養殖企業進行培訓指導,培養一批高質量的技術團隊。此外,在和牛大規模養殖企業中,要通過強化精準營養、良種繁育、疾病防控、智慧牧場、綠色循環、設備保障等各個環節,制定覆蓋生產經營全過程標準化的生產管理體系,為和牛養殖企業長期發展注入更強勁的動能。
隨著農業惠農政策的大力扶持, 尤其是近年來鄉村振興政策的實施, 極大地推動了紅寺堡區草畜產業的發展, 尤其是肉牛產業的快速發展[9]。筆者通過在紅寺堡地區為期3個月的實習調研,實地參與到寧夏民悅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推廣和牛養殖繁育項目中來,整理總結出目前該項目推廣的現狀、模式及所面臨的問題,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通過實地走訪養殖戶、詢問獸醫工作人員、訪談村干部及查閱業內相關專家觀點,提出改善項目推廣目前所面臨問題的建議對策,旨在充分發揮寧夏在牛肉消費市場、區域特色等方面的優勢,以期能幫助和牛繁育項目盡快擺脫困境,持續穩定向好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王琳瑛,葛志軍,張金鳳.寧夏紅寺堡區旅游資源評價與綠色開發研究[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6(4):62-67.
[2] 李明發,周秋平,宋麗鴻,等. 全國和牛產業發展形勢與對策建議[C]//中國畜牧業協會.第十二屆中國牛業發展大會論文集,2017.
[3] 贠志興.國內外“和牛”產業的沉浮[J].中國畜牧業,2016(17):50-51.
[4] 陳斌璽,劉仙喜.海南和牛養殖示范推廣及產業化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2,39(17):110-112.
[5] 張蓮芝.和牛產業化發展淺談[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8(5):14.
[6] 金常明.和牛產業化發展初探[J].現代畜牧科技,2018(4):12,65.
[7] 蒲姝旸. “自貿港”背景下海南和牛產業發展對策研究[D].海口:海南大學,2021.
[8] 陳傳友.龍江和牛產業化項目推廣工作初探[J].農民致富之友,2019(3):31.
[9] 張慧寧,王金升,黃榮興,等.紅寺堡區肉牛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基層農技推廣,2019,7(4):102-103.
(責任編輯:易" 婧)
收稿日期:2023-08-07
基金項目:寧夏大學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建設項目(SFJD202201);2023年寧夏大學校級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案例庫建設項目。
作者簡介:吳彥舉(1999—),碩士,主要從事農村發展研究。E-mail:870929043@qq.com。
*為通信作者,E-mail:nxuwl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