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洋

作為國家的戰略性產業,船舶工業對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防安全至關重要。目前,中國造船業三大指標(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已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國造船行業仍然存在產品結構低端、生產效率較低、核心技術欠缺、配套設施發展滯后等問題,因此急需轉型升級。在此背景下,加強成本管理、合理利用成本黏性成為我國造船企業長期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ZC企業為例,對造船企業的成本黏性進行了量化分析,以期為造船企業合理利用成本黏性、實現價值增值提供參考。
美國學者Anderson等人發現,當業務量上升時,企業銷售和管理費用的邊際增加量大于業務量下降時費用的邊際減少量,他們將這種現象稱為成本黏性。
現有研究從調整成本、代理成本及管理層樂觀預期三個角度對成本黏性現象進行了解釋。其中,調整成本理論認為管理層可能會因調整資源的成本較高而選擇保持現狀,以提高成本黏性;代理成本理論認為管理層可能會為了個人利益而保持或擴大資源規模,以提高成本黏性;管理層樂觀預期理論認為管理層可能會基于對宏觀經濟和行業發展狀況的理性分析或對自身的過度自信而調整企業資源,以提高成本黏性。上述研究結果均表明,適度的成本黏性對企業戰略發展至關重要,管理層需要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權衡成本黏性的短期效益和長期效益,制訂滿足企業發展需求的成本計劃,并建立相應的管控體系。
現階段,由于船舶制造周期長、涉及的技術和工藝復雜,且船廠、設備等固定資產的購置與運營成本較高,快速調整難度大,因此,成本黏性現象在造船行業普遍存在。研究成本黏性與造船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對轉型期造船企業的成本管理和價值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一)ZC企業概況
ZC企業是中國領先的船舶制造企業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船舶建造商。其業務范圍涵蓋船舶設計、制造、修理及相關服務,具有完整的船舶產業鏈。筆者以ZC企業為對象,深入研究了成本黏性對造船企業價值的影響,研究結果可為相關企業提供參考。
(二)ZC企業成本黏性測算與分析
筆者選用Weiss模型對ZC企業的成本黏性進行了分析。Weiss模型如下:

其中,STICKY表示企業成本黏性程度;down表示i企業在t年四個季度中營業收入下降的最近一個季度;up表示i企業在t年四個季度中營業收入上升的最近一個季度;ΔSALE表示up或down季度的營業收入與其上個季度之間的差額;ΔCOST表示up或down季度的運營成本與其上個季度相比的變化量。這里的運營成本包括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如果企業成本存在黏性,那么當銷售額增加時,其成本增加額應大于銷售額減少相同幅度時的成本減少額,此時STICKY應為負值,且值越小,成本黏性越大;如果企業成本存在反黏性,那么當銷售額增加時,其成本增加額應小于銷售額減少相同幅度時的成本減少額,此時STICKY應為正值,且值越大,成本反黏性越大。筆者運用Weiss模型測算了2011—2022年ZC企業的成本黏性,測算結果如表1所示。其中,2020年的成本黏性因當年營業收入不存在下降季度而無法測算。

由表1可知,在2011—2022年間,ZC企業有10年的STICKY為負值。同時,2011—2022年,ZC企業的STICKY均值為-0.563 7,說明成本黏性在ZC企業普遍存在,且2016年的成本黏性程度最高,2013年則存在成本反黏性。從測算值的整體波動情況來看,ZC企業的成本黏性值從2013年開始呈下降趨勢,至2018年開始趨于平穩。去除2013年和2016年的兩個極端數值后,ZC企業成本黏性水平的整體變化幅度較為平緩,且成本黏性處于制造業合理范圍內。
為使研究結果更加客觀,筆者引入了同行業中與ZC企業規模相近的CG企業,對比了兩家企業2011—2022年的STICKY數值(詳見表2)。

由表2可知,在2011—2022年間,ZC企業的STICKY值有6年低于CG企業的同期數值,且ZC企業的STICKY值平均數低于CG企業的STICKY值平均數。這說明ZC企業的成本黏性現象比CG企業更突出。同時,由表2可知,ZC企業的成本黏性數值比CG企業的成本黏性數值波動更大。
為了直觀展現成本黏性對造船企業價值的影響,筆者還采用了凈資產收益率(ROE)和Tobin Q指標來衡量ZC企業的價值。其中,凈資產收益率是企業凈利潤與凈資產之比,凈資產收益率越高,說明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且資本利用效率越高,企業價值也就越高。經濟學家Tobin將Q值定義為企業市場價值與重置成本之比,Q值大于1說明企業的市場價值高于其重置成本,企業可以通過發行股票的方式進行低成本融資,從而購置新設備,這樣企業價值就會隨之提高。Tobin Q指標不僅能夠反映企業市場價值的創造機制,還有助于投資者評估企業的業務能力和長期發展潛力。
ZC企業與CG企業的價值對比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CG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比ZC企業更穩定,而ZC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從2017年開始上升并逐漸趨于穩定。
由表3可知,ZC企業和CG企業的Tobin Q值差異較小,ZC企業Tobin Q值變化較大,且從2011—2014年總體呈上升趨勢,并于2014年達到峰值,隨后不斷下降,于2018年達到最低點,2018年以后略有回升。而CG企業的Tobin Q值波動幅度較小。
根據ZC企業的成本黏性變化趨勢,筆者發現2016年和2017年ZC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較低,但成本黏性較高,這說明成本黏性現象會對企業價值產生負面影響。
雖然ZC企業的成本黏性現象更突出,但其Tobin Q均值略高于CG企業,且在2018年后,兩家企業的成本黏性水平都趨于平穩,ZC企業成本黏性均值小于CG企業,而其Tobin Q值始終高于CG企業,說明ZC企業的成長性比CG企業更好。由此可見,成本黏性現象雖然短期內會降低造船企業的價值,但長期來看有助于提升造船企業的價值。

(一)合理利用成本黏性
造船行業屬于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行業,造船企業高固定資產投資和長生產周期的特點往往會導致調整成本增加,從而產生明顯的成本黏性現象。適度的成本黏性有助于造船企業提高競爭力與資源控制能力,從而提升企業價值。因此,造船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立多維度的成本管控體系,合理利用成本黏性,從而充分發揮成本黏性對企業價值提升的積極作用。
(二)加強企業內部管理
在代理成本理論中,企業管理層可能會在經濟好轉和市場需求增加時,將資源更多地用于個人而非企業,以謀取私利;而在經濟不景氣且市場需求減少時,企業管理層為了保護自身利益而囤積更多的資源,或為應對可能出現的市場回升現象而保持一定的資源冗余。這樣的成本決策往往會導致資源配置不合理、成本居高不下,從而產生成本黏性。因此,造船企業要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健全內部管控機制,并建立科學的監督體系,以有效遏制管理層的自利行為,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從而降低代理成本對企業成本管理產生的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雖然成本黏性在短期內可能會降低造船企業的價值,但長期來看,其可以提高企業價值。由于造船行業具有周期性較長的特點,且調整成本比其他制造業更高,因此,造船企業需要合理利用成本黏性,并加強企業內部管理,以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助推企業增值,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