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韻

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其稅務管理關乎國家稅收穩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智慧稅務已成為國有企業稅務管理的重要方向。然而,目前智慧稅務的應用仍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如何有效應對智慧稅務背景下的稅收風險,提高稅務管理的合規性和科學性,已成為國有企業面臨的重要挑戰。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智慧稅務背景下國有企業稅收風險防控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旨在提高國有企業稅務管理水平,促進國有企業穩健經營和可持續發展。
(一)內部原因
首先,部分國有企業的內部組織結構和管理體系存在缺陷,如組織架構不清晰、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職責分工不明確等,導致財務管理效率較低,財務數據失真,進而影響稅務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提高企業稅收風險的發生概率。
其次,少數國有企業納稅意識淡薄,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違規行為,如虛報收入、隱瞞利潤等,導致潛在的稅收風險增加。
最后,部分國有企業在內部控制執行方面存在人為操縱或管理不善等問題,從而造成稅務漏報。這不僅會增加國有企業的稅收風險,還會影響國有企業的社會聲譽。
(二)外部原因
首先,宏觀經濟環境不穩定會影響國有企業的經營狀況,導致國有企業經營利潤波動,進而影響其稅務申報,增加其稅收風險。
其次,稅收政策變化可能會導致國有企業難以及時了解和適應新稅收政策要求,出現稅務申報錯誤或遺漏,從而增加稅收風險。
最后,稅收監管不嚴可能會為少數國有企業提供逃避納稅義務的機會,從而提高國有企業稅收風險的發生概率。
(一)內部稅收風險防控體系不完善
首先,部分國有企業缺乏全面系統的稅收風險識別機制和評估流程,導致其對稅收風險的判斷不夠全面和準確,從而影響稅收風險防控工作的科學性和精準性。
其次,部分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和審計機制不夠完善,從而影響稅務審計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導致企業無法有效防控稅收風險。
最后,部分國有企業尚未搭建完善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或者財務信息管理系統的功能不全面,無法準確采集和分析財務數據,導致企業難以準確識別和規避稅收風險。
(二)集團總公司缺乏對分公司的有效監管
一方面,對集團企業而言,由于少數總公司在組織架構和管理體系上存在缺陷,對下屬分公司的監管職責和權限劃分不夠明確,監管責任無法落實到位,因此,分公司在納稅申報過程中可能存在瞞報、漏報、錯報等問題,從而引發稅收風險。
另一方面,少數總公司與分公司之間的信息傳遞渠道不暢通,彼此之間無法實現財務信息共享,導致總公司難以及時了解分公司的經營情況,從而影響其對分公司的稅收風險防控。
(三)稅收籌劃工作不到位
首先,少數國有企業對稅收籌劃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既未建立系統、長遠的稅收籌劃機制,也未明確稅收籌劃的目標,導致稅收籌劃效果不佳。
其次,少數國有企業缺乏專業的稅收籌劃人才隊伍,導致其在制訂稅收籌劃方案時缺乏前瞻性,無法有效應對不斷變化的稅收政策和日新月異的市場環境。
再次,在稅收籌劃過程中,少數國有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缺乏溝通與協作,導致財務信息不對稱,從而影響企業稅收籌劃工作的統籌性和一致性。
最后,在稅收籌劃過程中,少數國有企業缺乏對稅收風險的科學評估和管控,對稅務合規性認識不足,從而影響稅收籌劃方案的實施效果,提高稅收風險的發生概率。
(四)納稅文化建設重視程度不足
首先,少數國有企業對納稅文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既沒有建立完善的納稅文化建設體系,又缺乏科學有效的納稅文化傳播途徑和方式,導致企業納稅文化的宣傳和推廣效果不佳。
其次,少數國有企業的納稅文化理念落后,內部缺乏對納稅誠信和合規經營的宣傳與教育,導致員工對納稅缺乏積極性和責任感,甚至存在逃稅、漏稅等違法行為。
最后,少數國有企業在納稅文化建設方面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無法充分激發員工參與納稅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影響企業納稅文化建設工作的推進和落實。
(一)建立稅收信息采集及共享機制
一方面,國有企業應建立完善的數據信息采集機制,應用大數據技術及時采集并分析企業內部的稅務信息,以確保稅務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企業應建立稅務信息質量檢查機制,定期對稅務信息進行審核和清洗,以確保稅務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另一方面,國有企業應建立跨部門的數據共享機制,對不同部門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和評估,從而為稅收風險評估工作的開展提供全面的數據支持。
(二)搭建稅收風險預警系統
一方面,國有企業應建立稅收風險預警機制和實時預警信息傳遞機制,以確保預警信息能夠及時傳達到相關部門和責任人員。同時,國有企業應定期開展稅收風險演練培訓,以提高員工的稅收風險應對能力和應急響應速度。
另一方面,國有企業應持續關注智慧稅務技術的發展趨勢,不斷研發和創新稅收風險預警技術,積極引進先進的稅收風險預警工具,以有效防控稅收風險。同時,國有企業應組建稅收風險預警技術研發團隊,加強與相關科研機構的合作,不斷更新稅收風險預警系統,提高系統的智能化水平。
(三)建立聯動稅務監管制度
國有企業應建立跨部門聯動稅務監管制度,鼓勵各部門員工共同參與制定稅務管理流程,并指定相關人員負責協調跨部門之間的稅務信息共享,以確保稅務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為充分發揮聯動稅務監管制度的效用,國有企業應建立完善的評估機制,定期對聯動稅務監管制度的實施效果進行定量和定性評估,以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同時,國有企業應建立問題反饋機制,鼓勵各部門員工對聯動稅務監管制度提出改進建議,從而不斷完善和優化該制度。此外,國有企業還可以應用智慧稅務技術搭建聯動稅務監管平臺,以提高聯動稅務監管的效率,保障企業稅收合規,進而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四)加強稅收籌劃管理
1.加強稅收籌劃人才隊伍建設
首先,國有企業應加大對稅收籌劃人員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建立完善的專業人才選拔和培養機制,從而打造高素質的稅收籌劃人才隊伍。
其次,國有企業應重視提高稅收籌劃人員的綜合素質。通過開展相關培訓,國有企業可以拓寬稅收籌劃人員的視野,使其了解最新的稅務籌劃理念和技術方法,加深其對稅收政策和法規的認識,不斷提高稅收籌劃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
最后,國有企業應建立健全激勵機制,以激發稅收籌劃人員的工作熱情,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為企業稅收籌劃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2.加強與稅務部門之間的溝通
國有企業應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加強與稅務部門之間的溝通及交流,以及時了解和掌握稅務部門的最新政策和要求,提高適應新稅收法規與政策的能力,更好地遵守稅收法規與政策,降低稅收風險。同時,國有企業應與稅務部門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和互信機制,并積極配合稅務部門的稅收檢查和核查工作,以獲得稅務部門的信任和支持。
3.正確認識企業稅收籌劃工作
一方面,國有企業應正確認識稅收籌劃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認識稅收籌劃對企業成本控制、經營管理和利潤提升的積極意義,將稅收籌劃作為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重要工具。
另一方面,國有企業應確保稅收籌劃的合法合規性,加強對稅收法規與政策的學習,嚴格遵守稅收法規與政策,杜絕任何違法違規行為,積極倡導誠信納稅的良好社會風尚。
4.充分了解稅收優惠政策
首先,國有企業應深入了解不同行業和領域的稅收優惠政策,把握政策的具體實施細則和適用條件,從而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以降低稅收負擔,提高經濟效益。
其次,國有企業應加強對稅收優惠政策的研究和分析,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制訂科學合理的稅收籌劃方案,從而最大限度地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紅利,降低稅收負擔,提高核心競爭力。

最后,國有企業應密切關注稅收優惠政策變化,定期評估和調整稅收籌劃方案,以確保及時享受最新的稅收優惠政策,為企業進一步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五)樹立納稅意識
首先,國有企業應加強對稅收法規與政策的宣傳,具體措施如下:一是企業可以定期組織稅收法規與政策宣講活動,邀請稅務專家解讀最新稅收與政策的變化,加深員工對稅收與政策的認識;二是企業可以制作簡明易懂的稅收政策手冊,并發放給員工,以便員工隨時查閱和了解相關政策;三是企業可以設立稅收法規與政策咨詢熱線或專項郵箱,方便員工及時提出相關問題并獲得解答,從而促進員工對稅收法規與政策的理解。
其次,國有企業應建立健全納稅管理制度和流程。一方面,企業可以制定完善的納稅管理手冊,明確納稅申報流程和操作規范,加強企業納稅記錄管理,以確保稅務數據真實可靠;另一方面,企業可以建立納稅管理審核制度,定期對納稅流程進行抽查和審核,確保納稅申報的合規性和準確性。
最后,國有企業應加強納稅文化建設,具體措施如下:一是企業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納稅文化宣傳活動,向員工普及納稅知識,增強員工的誠信納稅意識;二是企業可以成立由內部員工組成的誠信納稅宣傳團隊,負責開展誠信納稅宣傳活動,增強員工對誠信納稅的認同感;三是企業可以建立納稅文化建設激勵制度,對積極宣傳誠信納稅的員工給予獎勵,從而形成積極健康的企業納稅文化,進一步增強員工的誠信納稅意識。
綜上所述,在智慧稅務背景下,國有企業的稅務管理正朝著智能化、高效化方向發展。這雖然能夠為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精準的稅務服務,但也給企業的稅收風險防控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國有企業可以通過建立稅收信息采集及共享機制、搭建稅收風險預警系統、建立聯動稅務監管制度、加強稅收籌劃管理等方式,提高自身的稅務風險防控能力。同時,國有企業還應不斷加強智慧稅務技術的應用,加速推進稅務管理現代化。
(作者單位:重慶嘉陵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