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雄
(甘肅省臨澤縣第四中學,甘肅臨澤 734200)
綠色是勃勃生機的象征,依托于綠色教育理念實施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是指以學生的和諧發展為首要目標,克服違反教育規律的種種現象和弊端,營建良好的課堂生態,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個性張揚。在新時期的中學數學教改中,教師必須踐行綠色教育理念,打破灌輸型、應試型教學的桎梏,著眼于學生的愛好、天性和需求,創新教學內容和手段,構建滿溢快樂的數學課堂,從而實現科學素養樹魂、人文素養立根的目標,大幅度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所謂綠色教育理念,主要是指教師把學科教學看作一個生態系統,在人本思想的基礎上,采用貼近學科本色、契合學生個性愛好的方式進行教學。綠色教育理念可以分為三部分來解讀,一是生態的環境觀,營造有利于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環境生態系統;二是全面的教學觀,除了要實現學科的教學目標之外,還要關注學生身心、綜合素質的養成情況;三是個性的發展觀,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獨立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實現自我的生命價值。另外,綠色教育理念還強調兼顧教育的科學性和人文性,在向學生傳授學科知識技能的同時,重視學生情感、心理、個性等方面的培養,使之養成良好的人文主義精神和樂學的態度[1]。
在傳統的中學數學課堂上,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追趕教學進度,往往采用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手段,忽視對課堂氛圍的營造、對教學活動的組織以及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有悖于教育科學規律,也會引發課堂生態的失衡現象,教學全程都是教師在“唱主角”,學生只能被動地旁聽,不利于教學相長。綠色教育理念強調和諧均衡,教師和學生處在平等的地位,教師扮演學習引路人的角色,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和主人。在綠色教育理念下構建數學快樂課堂,能夠轉變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根據綠色教育的思想內涵重新構建數學課堂教學的結構和流程,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宗旨對課堂教學內容、活動進行創新設計,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建立新型師生關系,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逐步形成課堂主人翁意識,從而營造教與學和諧共生的局面,使數學教學模式重煥生機與活力[2]。
數學是一門總結客觀事物規律的學科,其知識特點是具有顯著的抽象性,中學生對于數學課程普遍缺乏自內而外的探索興趣,假若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段過于單調,學生就得不到外部環境因素的刺激,對數學學習的畏難情緒會持續放大,長此以往,學生很容易漸漸失去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熱情。綠色教育理念主張給學生帶去愉快和歡樂,特別強調寓教于樂的教學原則,追求讓學生在精神上感到放松、情緒上感到愉悅,進而喚起他們內在的求知期待,使其產生實際的學習行動,達到知、情、意、行的和諧統一。立足綠色教育理念的背景,建設中學數學快樂課堂,能夠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應該把握學生的興趣點和心理需求,引入新鮮感十足的教學資源,設計開展富有吸引力的特色探究活動,喚起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這樣學習就從教師的要求轉變成學生自然而然的行為,從而改善課堂生態,強化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
俗話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中學數學學情也是如此。受成長環境和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的數學基礎、思維特點、學習習慣等都存在差異性,數學教學所面對的學生是各具個性、千差萬別的。綠色教育理念倡導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人格和生命價值,強調給學生提供滋養和生長的條件,令他們盡情地張揚個性。在這一視角之下,數學課堂不僅是傳遞知識的平臺,更是學生形成人格和個性的殿堂,以綠色教育理念為指導構建數學快樂課堂,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潛能發揮、教師要摒棄陳舊的教學觀點以及對學生訓練強化式的“鞭打”,而是充分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著眼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積極地開展合作式、探究式的學習活動,把集體教學與個別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獲得學習的選擇權和自由度,從而呵護個性、挖掘潛力,彰顯綠色教育理念下構建快樂課堂的重要性。
學生對數學課程的抵觸情緒,主要是由于數學知識點過于抽象、晦澀,大部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都處于發展階段,依靠自身去理解數學知識是非常吃力的,教師如果不借助有效的認知資源和工具,即使是反復地講解,學生也難以領會知識的奧義,進而對數學課程建立“難學”的印象,更談不上獲得快樂的感受。在綠色教育理念下構建數學快樂課堂,教師必須從數學的學科特點出發,針對學生所遭遇的困境,采取趣味化的教學手段,既然學生畏懼于數學知識的抽象難懂,那么教師不妨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用具象去替代抽象,直接攻破學生的認知難點,讓數學學習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學生自然會感到輕松、快樂,從而體現教師對學生思維規律、內在需求的關注,實現綠色教育理念的初步滲透。
在創設直觀的數學教學情境時,教師應該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是立足學科教學的視角,分析數學知識的類型、特點以及所處的課堂教學環節,考慮采取哪種情境創設方式最恰當,包括信息化情境、生活情境、圖式情境、操作情境、實驗情境等等;另一方面是秉持綠色教育思想,考慮學生所感興趣的情境內容和展示形式,盡量滿足學生的內在祈愿,選擇最富有趣味的情境素材。比方說在數學新課導入環節,教師應該考慮到學生對學習新知的抵觸情緒,采用圖片、視頻、動畫等信息化素材創設立體感十足的情境,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了解新課的大致內容,自然地產生想學、樂學的欲望。在數學習題講解中,直觀情境的創設要點是注重暴露思維過程,教師可以根據題設條件和數量關系為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線段圖等圖式,引導學生結合圖式去分析題意、構建解題思路,使其撥開題目條件的“迷霧”,順利地找到解題關鍵。這樣通過直觀情境的創設,學生就能感受到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快樂,自主探索的動力更足,從而達到綠色教育理念的要求[3]。
在綠色教育理念的視角下,學生是數學課堂上的中心和主體,快樂課堂的構建根本是滿足學生作為主體的需求。著名的馬斯洛理論認為,人只有在較低層次的需求被滿足之后,才會產生高層次的驅動力。數學教學也是如此。對于中學生來說,他們的低層次需求是體驗成功,只有當初級的成功被滿足之后,學生才會步步深入,追逐更高、更難的學習目標。想要學生找到成功的感覺,前提條件是讓他們參與課堂,以此來獲得創造成功的機會。因此,教師應該貫徹綠色教育理念,在數學教學中想方設法地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課堂參與機會,引導學生在探索中收獲成功,從而滿足自我提升的需求,讓學生真正地體驗快樂。
教師應該根據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能力,以趣味化的問題或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擴充他們參與課堂的機會。值得注意的是,參與課堂的目的是讓學生從中享受成功感,所以教師在設計問題或任務時必須把握好難度,不要超出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免學生“望難生畏”,失去參與和表現的熱情。比方說在基于設問提供參與機會時,教師可以先從舊知、淺顯的問題問起。在學生準確地解答之后,教師要不吝嗇贊賞的語言,肯定學生答題的結果、靈活的思維,這樣學生就感受到成功所帶來的強烈喜悅。而后教師再提出高階的、開放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挑戰欲,使其保持穩定、持久的探索動力。如果是通過活動的形式創設課堂參與機會,教師應該重點設計動手類的活動,比如讓學生開發數學小實驗,用幾何圖形拼組、繪制圖案等等。此類活動具有實踐性和創意性,學生會產生更多的想法,獲得成功的概率就越大,當學生有新奇的發現,動手制作出成型的作品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解釋自己的創意,說一說作品中蘊藏的數學概念及原理,嘉許其精彩的動手探究表現,從而擴展學生對成功和快樂的體驗機會,實現綠色教育理念在數學課堂上的踐行[4]。
綠色教育理念在中學數學課堂上代表著民主化的課堂氛圍以及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只有發自內心地尊重、欣賞和愛護學生,才能使之拋卻心理負擔,敢于表達想法、提出質疑,如此數學課堂上的生成資源勢必會越來越豐富,學生也會把學習和探索當作一件樂事。因此,在綠色教育理念下打造數學快樂課堂,教師必須扭轉傳統“師為尊”的觀點,從教學相長的角度出發,加強與學生之間的平等互動,提高教學的親和力,讓學生大膽地進行自我表現,從而為學生送去快樂,促進課堂生態的良性發展。
在數學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平等互動途徑非常多,首先,教師應該善于傾聽學生的想法,比如在解題教學中,教師不要拿過題目就直接講解,而是先讓學生說一說對題意的理解以及對解題思路和過程的構想,教師耐心地傾聽,時不時地給出眼神和動作的回應,促使學生勇敢地說下去,并在學生的發言中提煉有價值的信息給予學生反饋。如果有錯誤,就和學生一起分析錯因,直到他們清晰地領會,從而體現平等,讓學生感受到自身的想法受到尊重,不再抵觸與教師的交流。再者,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提問和質疑。在以往的數學課堂上,問題基本是由教師提出,學生的疑惑很少受到重視。而在綠色教育背景下,教師必須改變這種不良生態,加強培育學生的質疑問難精神,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數學題或知識點,通過創設情景的方式誘導學生提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等質疑問題。對于這些質疑,教師要表揚學生嚴謹求真的態度,并與他們共同研討,助其消解困惑。這樣通過平等、融洽的師生互動,學生就能從不敢問到多問,從不會問到善問,體會到對數學知識的探索,“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從而優化快樂課堂的生態環境[5]。
綠色教育理念倡導樹立個性的發展觀,追求的是實現學生學習和成長的生態平衡,接受學生個體客觀存在的差異性,不以犧牲某些個體的發展作為其他個體發展的條件,力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公平的學習,走上個性化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小組合作學習是尊重差異、體現教學公平的最佳路徑,能夠促進不同學生思維火花的碰撞,使其在分享、交流、互助中,實現知識和能力的持續增長。為此,在綠色教育理念下建設數學快樂課堂,教師應該推動學生對自我價值的實現,開展小組式的數學探究活動,帶學生尋找合作學習、張揚個性的快樂。
在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中,教師布置完數學探究任務、做好分組工作之后,盡量不要過度干擾學生的探究過程,避免從自身的意愿出發給學生提要求、做規劃,而是明確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注重學生個體內在潛力的發揮。比方說引導數學基礎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為組內同伴講題、構建大體的探究路線,鼓勵數學素質水平處在中下層的學生負責一些難度不高的學習任務,在人人參與的基礎上充分地挖掘學生的才能和優勢,同時允許學生運用自己獨特的思考方式以及擅長的學習手段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為小組合作探究獻出一份力量。這樣學生就形成樂于合作的積極情感態度,享受到釋放個性的快樂,并逐步構建適合自己的認知和學習方式,從而增強綠色教育理念在數學教學中融合效果[6]。
總而言之,在綠色教育理念下構建中學數學快樂課堂,能夠轉變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促進學生個性潛能的充分發揮,對數學教學改革以及學生綜合素養的協同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應該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給學生提供參與課堂、體驗成功的機會,加強師生之間的平等互動,開展小組式探究活動,引領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從而有效治理課堂生態,還學生一片自主學習數學的“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