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城,黃桂成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傷科,江蘇 南京 210029)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在腰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引起的病癥,主要表現為腰痛及下肢疼痛、麻木、無力,甚至出現大小便功能障礙等癥狀[1]。本病的發病率為2%~3%[2],且近年來逐年增高,患病人群基數龐大。研究發現,未經手術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其髓核有回縮或重吸收現象,多數病人經保守治療可完全康復[3]。藥物治療是保守治療的重要一環,目前西醫多以非甾體類抗炎藥、阿片類藥物、肌肉松弛藥、營養神經藥、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為主,但長期服用有一定副作用[4]。中醫藥治病重視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因人制宜,副作用小,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中具有優勢。黃桂成教授系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傷科學術帶頭人,博士生導師,主任中醫師,《中醫骨傷科學》等教材主編,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四十年來致力于中醫骨傷科醫、教、研工作,學識及臨床經驗頗豐,善于運用中醫藥治療各種骨傷科疑難雜病。黃教授中醫辨治腰椎間盤突出癥屢起沉疴 ,對蟲類藥的使用體會頗深,現總結經驗如下。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中醫學中“腰痛”“痹證”范疇?!峨s病源流犀燭·腰臍病源流》[5]記載:“腰痛,腎虛其本也,風寒濕熱痰飲,氣滯血瘀閃挫其標也。”指出腎虛是腰痛的內在因素,外受風、寒、濕、熱邪氣,或為痰飲所傷,而跌撲閃挫為致病的外在因素。清代葉天士認為“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并提出“久病入絡”“久痛在絡”的觀點,認為痹證“久病必瘀閉”,甚或“經年累月,外邪留著,氣血皆傷,其化為敗瘀凝痰,混處經絡”。黃教授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認為人體的筋骨由絡脈滋養,腰背及下肢的絡脈因病瘀滯而不通,不通則痛是病機本質,認為“痰”“瘀”“虛”“寒”“濕”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病因,“不通”是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生、發展的關鍵因素,臨床治療應秉持“以通為用”的觀點,提倡通絡蠲痹的治療之法。頑痹日久,邪氣瘀閉,深入于經絡、血脈、骨骼,只有投以鉆剔透邪、單刀直入之品,方能搜剔通絡、化瘀止痛,而蟲類藥正是專攻這類頑痹的良藥[6]。
廣義的蟲類藥即指動物藥,狹義的蟲類藥指昆蟲類藥物。此類藥物藥源豐富,品種繁多,早在《金匱要略》中就有蟲類藥治療各種頑痹的記載,它是記載蟲類藥治療雜病的最早專著。蟲類藥為“血肉有情之品”,具有“靈動迅速”“鉆透剔邪”[7]等特點,得到了歷代醫家的青睞。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認為痹證初病多傷氣而在經,久病多傷血而入絡,需“仗蠕動之物松透病根”[5]。吳鞠通曰:“以食血之蟲,飛者走絡中氣分,走者走絡中血分,可謂無微不入,無堅不破?!爆F代章次公及朱良春更是將蟲類藥的研究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形成章朱學派。該學派認為蟲類藥有攻堅破積、活血化瘀、宣風瀉熱、搜風解毒、熄風定驚、補益培本、壯陽益腎等十四大功效[7]。正是因蟲類藥的獨特治療作用,使其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黃教授臨證常用的蟲類藥有全蝎、蜈蚣、地龍、僵蠶、水蛭、土鱉蟲、蜂房等?,F代藥理學認為[8-9],蟲類藥如土鱉蟲對血液流變學、凝血過程和血栓形成等方面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率,具有較強的抗突變能力,還具有促進骨折愈合的作用;全蝎和蜈蚣可減輕關節疼痛。在治療行痹時,風為百病之長,而全蝎為治風之要藥,配伍蜈蚣,可剔刮全身經絡之風。可見,蟲類藥能疏通經絡、緩解疼痛,是治療骨傷科疾病的有效藥物。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表現不一,癥狀有輕重主次之分,或以腰痛為主,或以腿痛為主,或以腿麻為主。黃教授強調當患者癥狀不同時,要擇藥而用,用藥精準。蜈蚣味辛性溫,善走竄,攻毒散結;全蝎味辛性平,善熄風止痙、通絡止痛,對于腰部疼痛伴下肢疼痛竄麻,動則加重者,黃教授常二藥相須為伍以加強通絡止痛之功。土鱉蟲味咸性寒,善破血逐瘀、消腫散結,破血力專,對于腰背部疼痛部位固定,見舌暗紫或伴腰部跌打損傷,內有瘀血征象者,常用土鱉蟲治之;地龍味咸性寒,可活絡定驚,清熱之力強,對于腰背疼痛,伴有腿部燒灼樣疼痛,平素伴口唇干澀、雙目赤痛,舌質偏紅,見有內熱征象者,常選用地龍治之;僵蠶味辛咸性平,善祛風止痙、化痰散結,黃教授巧用其止痙化痰之功,對于腰背酸沉僵硬、下肢肌力下降,甚或伴下肢抽搐有痙攣表現、內有痰濁征象者,常用僵蠶治之;蜂房味甘性平,通絡止痛力強,又以祛風止痛見長,對于腰背痛急性加重,輾轉不利,伴下肢蟻爬感、痛癢交替出現等見風痹征象者,首選蜂房治之。
黃教授指出中醫治病貴在辨證,而用藥如用兵。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辨證為無寒熱偏盛偏衰者,常選用土鱉蟲或蜂房治療;寒濕偏盛證,多以烏梢蛇配附子溫化寒濕,晚蠶砂配薏苡仁以散寒祛風滲濕;久病化熱者,多以地龍泄熱除痹,配伍澤瀉、虎杖等相須為用;痰濁痹阻者,多用僵蠶祛痰除痹,配伍白芥子、膽南星相須為用;瘀血內阻證,多用土鱉蟲、水蛭配伍桃仁、紅花破瘀除痹。由于蟲類藥的藥性峻猛,力大效宏,易傷正氣,因此黃教授臨證使用蟲類藥時常配伍他藥兼護正氣。黃教授在用水蛭破瘀通絡時,為免耗血傷正,常與熟地黃、雞血藤、當歸等藥為伍補氣養血;用全蝎、蜈蚣熄風搜風時,為避免溫燥太過,常與生地黃、麥門冬、石斛等藥為伍滋陰養血;用地龍、土鱉蟲攻堅破積時,因二藥性屬咸寒,常與當歸、桂枝等藥為伍辛溫養血;痹證日久,陽氣不足者,常配伍大辛大熱之川烏、草烏和附子,以溫陽散寒,助補氣血。諸藥配伍得當,在提高療效的同時不傷正氣。
經絡是聯絡臟腑形體官竅的通道,足三陽經及足三陰經在下肢的循行走向具有一定規律,與腰椎間盤突出癥所致下肢痛麻的部位分布具有內在聯系。黃教授認為正確認識這種內在聯系,掌握歸經和引藥,臨床用藥更能有的放矢,正如徐靈胎言“不知經絡而用藥,其失也泛”。柴胡歸肝膽經,黃教授指出患者下肢痛麻出現在小腿外側,則屬足少陽膽經循行部位,臨證使用蟲類藥時可以柴胡為引經藥;地龍歸肝、脾、膀胱經,如下肢痛麻出現在小腿后方,為膀胱經循行部位,治療首選地龍,可加羌活為引經藥;如下肢痛麻出現在小腿內側,則歸屬脾經和肝經的循行部位,治療優選地龍或僵蠶,可加牛膝為引經藥;蜂房歸肝、胃、腎經,如下肢痛麻出現在足底,則屬腎經循行部位,治療多選蜂房,宜加肉桂、知母為引經藥。黃教授指出,臨床運用蟲類藥配伍引經藥必須考慮臟腑內在聯系,若惟分經而用藥,拘泥于見肝治肝、見膽治膽,則反能致害。
黃教授指出臨床運用蟲類藥雖能達到治病目的,但需認識蟲類藥的毒副作用,正如《神農本草經》記載“若用毒藥療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為度”,臨床要做到量小漸增,嚴格使用。對于高齡患者、肝腎功能不全者需慎用蟲類藥,過敏體質者禁用[10]。同時也要因人制宜,對于腰痛病程較短,體格壯盛之人,使用蟲類藥一般較安全;對于腰痛病程日久、痰瘀痹阻的患者,非蟲類藥這類搜剔通絡、單刀直入之品不能蠲痹以療疾。但久病之人素體虛弱,使用蟲類藥一定要控制在安全劑量內,若超劑量用藥,可能導致中毒。黃教授指出臨證時只有做到以驗配伍、量小漸增、久煎頻服方可使蟲類藥的毒副作用降到最低。另外,久服蟲類藥可耗血傷陰,故此類藥物不可久服,臨床應用時要因人制宜,掌握邪去而正安、中病即止的用藥原則[11]。
趙某,男,60 歲,工人,初診:2022 年12 月7日,就診于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傷科門診,主訴:腰痛伴右下肢疼痛麻木5 年?,F病史:患者5 年來腰背部僵硬疼痛反復發作,伴右下肢疼痛麻木,嚴重時易抽搐,勞累及受涼后易加重,臥床休息后稍好轉,平素腰膝酸軟,夜尿多,喜暖怕寒,喜蜷臥,形寒肢冷,納可,寐差,大便尚調。查體:脊柱生理曲度變直,向左側彎,腰部活動受限,腰4/5 棘突右旁壓痛,叩擊痛(+),放射痛(+),右小腿外側皮膚感覺淺減退,雙側下肢肌力正常,右側直腿抬高及加強試驗(+),舌暗淡,苔白潤,脈緊。腰椎MRI 示:腰4/5 椎間盤右旁中央型突出,硬膜囊受壓,繼發腰管4/5 椎管狹窄。西醫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診斷:痹證(寒濕絡阻證)。處方:制川烏3 g(先煎),桂枝10 g,熟地黃30 g,澤瀉10 g,土茯苓30 g,川芎10 g,天麻10 g,陳皮10 g,醋延胡索15 g,赤芍12 g,炒沒藥12 g,威靈仙12 g,牛膝10 g,雞血藤12 g,酒烏梢蛇10 g,麩炒僵蠶12 g,蜈蚣2 條,全蝎3 g,甘草6 g。共14 劑,每日1 劑,早晚兩次分服。
二診:2022 年12 月22 日,患者自訴腰痛及右下肢疼痛有所減輕,形寒肢冷癥狀改善,右下肢麻木稍有改善,已能直腰行走,但彎腰負重后腰腿痛癥狀易反復,予原方14 劑鞏固療效。1 個月后電話隨訪,患者訴服藥后腰腿疼痛癥狀顯著改善,下肢僅有輕微麻木感,已不影響日常生活。
按:《素問·脈要精微論》載:“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本例患者為老年男性,平素腰膝酸軟,夜尿多,有素體腎虛之象,故見腰背僵硬,反復疼痛;患者素體腎虛,外感風寒濕邪后寒邪客表,故見平素畏寒怕冷,喜暖怕寒,喜蜷臥;結合患者舌暗淡,苔白潤,脈緊,四診合參,證屬寒濕絡阻證,治以溫經通絡、散寒蠲痹為法,方用自擬溫經通絡湯加減。方中以川烏驅寒逐冷、溫經止痛,桂枝溫經通脈、助陽化氣,熟地黃溫補肝腎,澤瀉、土茯苓祛除寒濕,威靈仙祛風除濕通絡?;颊吆疂衿ⅲ宰C日久,脈絡瘀滯不通,故蟲類藥選烏梢蛇祛風除濕;患者下肢疼痛麻木較劇,故選蜈蚣、全蝎為藥對以發揮最大程度走竄通絡之功;患者伴腰背僵硬,肢體易抽搐,故加僵蠶通絡止痙,牛膝既可補肝腎強腰膝,又可引藥下行,增強蟲類藥通絡之功;因痹證日久,故在散寒除痹的同時配伍陳皮、延胡索、赤芍、雞血藤、沒藥加強理氣活血之功,甘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v觀全方,以溫里藥溫陽散寒為主,配伍蟲類藥搜風通絡,陰陽調和,配伍嚴謹,故能藥到病除。
中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注重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標本兼顧,療效頗佳。黃教授認為“痰”“瘀”“虛”“寒”“濕”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病因,“不通”是關鍵,提倡通絡蠲痹的治療之法。蟲類藥具有搜風通絡、推陳致新的作用,是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要藥。黃教授運用蟲類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時,強調根據臨床癥狀、辨證分型、經絡歸屬、個人體質的不同而用藥,用藥精準,配伍合理,善運用歸經理論,可起到立竿見影之效。黃桂成教授對使用蟲類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見解獨到,理解深刻,臨床療效突出,值得同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