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丹萍
一、教學目標
1.運用觀察、想象、比較的方式欣賞凡·高的《星月夜》,感受畫面中的情感表現。
2.能夠大膽使用短促的螺旋線和對比色進行創作,并嘗試運用毛線和戳戳繡的方式表現星云旋轉時的獨特效果,體驗多種創作形式的樂趣。
二、教學準備
繡花針(塑料)、各色毛線、繡繃、麻布、網眼布、鉛筆等。
三、教學過程
1.談話互動,引入主題
教師:“今天小翊穿了一件新衣服,上面的圖案大家熟悉嗎?”
幼兒:“是凡·高的作品《星月夜》!”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名畫中的星星、月亮、旋轉的星云等元素也可以被印在衣服、家具、包包上面。那么,我們是不是也能利用這些元素創作一系列作品來裝飾我們的班級呢?”
教師通過提問互動,激發幼兒學習和創作的興趣,并展示相關周邊產品,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為后續的創作環節做鋪墊。
2.審美欣賞,自主探索
幼兒通過觀察、想象、比較等方式欣賞凡·高的《星月夜》作品,教師引導幼兒深入感受作品的審美情感,并捕捉創作點,展開想象,構思畫面。
3.自由創作,樂于表達
教師出示戳戳繡的相關材料,講述并演示基本的繡制方法。
(1)首先,要將已構思好的作品做一個區域的劃分,用鉛筆在麻布和網眼布上畫出每個元素的大致輪廓。
(2)接著,根據作品中的內容和元素,自主選擇并搭配毛線的顏色。
(3)最后,教師可以為幼兒演示戳針的使用方法,先戳出輪廓再填充顏色和背景。在創作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操作進行細節指導。比如,使用戳針穿線時,需要留一點線頭在布面上,防止作品局部開線等。
4.師幼互評,完善作品
幼兒展示作品,講述自己的創作想法。師幼共同交流作品的優點和需要完善的地方,并引導幼兒對針腳不平整或過于稀疏的部分進行微調,讓作品更完善。
四、教學延伸
開展有關“星月夜”主題的藝術節活動,布置區域作品展,并讓幼兒為自己喜歡的作品投票。
五、給家長的建議
家長可以和幼兒一起欣賞經典的中國畫,比較中西方名畫的特點及差異,并嘗試利用戳戳繡進行創意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