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影



在歷史的演進中,一批批精巧的工藝隨之誕生。這些傳統工藝因自身所凝聚的歷史褶皺、個體敘事、社會折射而厚重,而現代生活方式的變化和時代背景的不同,讓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之間或多或少生出一些距離。因此,讓傳統工藝走近現代生活、與大眾更為親近,—直以來都是延續傳統工藝生命力、從而讓其得到傳承和發展的重要課題。
那么,怎樣才能讓傳統工藝連接現代生活?或許下面這個展覽能給出方向。
3月,由aolab物集設計主辦,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上海印刷字體展示館協辦的“傳承與新聲:新一代的藝術脈動”展覽在上海舉辦。展覽以展現傳統手工藝在新一代創作者手中煥發新生,探究歷史與現代為宗旨,搭建了一個專注于傳統手工藝的新生代創作者的平臺,匯聚了30余名海內外各領域的藝術家,激發創作者對傳統手工藝的關注,將傳統與現代有機融合,最終征得40余件作品展出。
在這些參展先鋒藝術家的作品中,古老的工藝不再只是回憶中的影像,而是化作了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講述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他們用現代的視角解讀傳統,用創新的手法重塑經典,使得每一件作品都猶如一段跨越時空的對話。展覽不僅是一次展示,更是一次探索——探索如何讓古老的工藝在當代社會中綻放新的光彩,如何讓這些工藝成為連接不同年代、不同文化的紐帶。
當下,許多創作者成長在一個被全球文化包圍的環境中,他們懂得將目光投向外部世界,也知曉如何牢牢攥住流淌在身體里的文化精神血脈。正如“傳承與新聲:新一代的藝術脈動”展覽的創作者們,他們具備多元的視角,將古老且富有生命力的傳統工藝引為己用,激發它們在當下的活力與魅力,以此塑造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審美視角和訊息表達。
通過展覽,讓新一代藝術家得以站在一個可以客觀看待歷史與當下的角度,從不同的時間碎片中擷取靈光,創造新意。在弘揚傳統手工藝之美的基礎之上,通過新一代藝術家創新的理念,促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正如aolab物集設計所展望的那樣,期待通過展覽引發社會對傳統手工藝的關注與共鳴,推動這一珍貴的文化財富在當代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引發更深度的社會共鳴。
“堅硬”工藝中的“柔軟”美學
《枕頭花器:生肖系列之龍抬頭》任徐乙凡
陶瓷、銀、毛球
萬物都有著兩面性,受到矛盾關系的啟發,“枕頭花器”作品以矛盾共生,將堅硬與柔軟的關系完美結合,從而表現出剛柔并濟之美。這件作品結合了陶瓷、銀和毛球3種材料,龍頭部分的設計和景德鎮本地傳統師傅合作,用嚴謹復雜的工藝讓龍頭布滿整個瓶身,銀絲和毛球的運用讓整體造型更加輕盈靈動。
《讓渡Swallow Me Whole,2024》陳一丹
白瓷、黑陶、絲線、磁鐵、木材等
12600℃氧化燒成
這組作品運用懸浮裝置和皮膚紅暈,隱晦展現人與人、人與物和人與空間之間,無法觸摸卻永恒存在的聯系。粉色是擁有多面性特質的色彩,溫柔卻具有攻擊性,親密但好似不夠熱烈。它是含蓄的,像偷偷爬上皮膚的淤青,隱隱地來,悄悄地走。粉色是氧化鉻與氧化錫在燒制過程中產生的化學反應,產生并存在于作者一直探索的微妙距離里。
用工藝連接不同時代
《破碎的球鞋》郭龍飛
瓷器
在郭龍飛的手中,瓷器不再僅僅是一種材料,它成為講故事的容器、記憶的通道和人類進步的鏡子。《破碎的球鞋(Broken Sneaker)》是用清代瓷器碎片制作的一雙現代球鞋,引入了豐富的歷史和文化維度。在這些碎片中蘊藏著一種新的敘事——它講述了中國文化的不朽遺產和人類努力的無限創造力。
破碎重組亦有力量
《一只飛不起來的風箏》金天博
陶瓷片、竹條、樹脂
作品將破碎的瓷片和中國傳統紙鳶相結合,安靜的風箏配上精美的瓷片,溫柔而有力量。風箏向往著自由卻始終被一根線所束縛,精美的陶瓷風箏永遠也飛不起來。
讓古老工藝走近日常生活
《竹》丁馥霓
蠶絲燈
竹系列燈具的靈感來源于著名竹鄉——江蘇宜興。文人以竹喻人,以竹的清幽有節喻人的清高、雅逸和氣節。作品將竹的形態賦予燈具,展現其傲立霜雪、照亮黑暗、溫馨雅致的特點,撫慰喧囂的靈魂。燈具用蠶絲做燈的主體面料,結合天然纖維、麻布制成斗笠型燈罩。數字世界賦能傳統工藝
《項目A (PROJECT A)》丁馥霓&周悅
3D打印、非結晶型共聚酯(petg)、聚乳酸(pla)
作品將傳統的設計流程算法化,將兩位藝術家獨特而抽象的個人風格相融合并演化成數字世界的集群,以此彌合虛擬世界與實物產品之間的鴻溝,創造出充滿生動肌理和豐富試驗性的設計作品。
“環”系列的茶綠色椅子展現出不同材料對肌理和質感的神奇改變。色彩、形態與肌理,使得椅子本身呈現出一種動態的韻律感。“歐”系列花瓶則充分展現了材料與色彩拼接的趣味性和可玩性。